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6分)

生命源泉的枯竭――水污染

水与空气、食品是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三大要素。人体的水分占体重的50%到60%,儿童体内的水分多达体重的80%,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只占地球水资源总量的3%,这3%的淡水中,可直接饮用的又只有0.5%。所以说,水是宝贵的资源,是生命之泉。

但目前水污染相当普遍而又严重。“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这些物质包括农药、重金属及其化合物等有毒物质,致病微生物,各种废弃物和放射性物质等。水污染的来源主要是未加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和医院污水。近期一项调查显示,我国70%以上的河流遭受不同程度污染。长江沿岸每年排入的污水高达200亿吨,部分支流出现藻类大量繁殖的“水华”现象,沿岸的一些城市已不能直接取到符合标准的饮用水。环保专家发出警告,如果再不及时保护,十年内长江就可能变成第二条黄河。今年年初,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组织专家组,对黄河水污染的状况进行了量化分析,发现黄河干流近40%河段的水质为劣五类,基本丧失水体功能。此外,湖泊和海湾的污染也相当严重,就是地下水也难逃厄运。

水污染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污水中的致病微生物、病毒等可引起传染病的蔓延。医务

人员曾经发现,江苏省兴化县患伤寒病的人竟占全县总人数的万分之一,患者多是中小学生和青壮年。据调查,其中因喝生水而引起伤寒病传播的人占75%以上。这一事例说明,水污染可以导致伤寒这一类疾病的产生和传播。污水中的汞、镉、铬、铅等金属化合物更危险,它们进入人体后造成慢性中毒,一旦发现就无法遏止。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世界上有70%的人喝不到安全卫生的饮用水。现在世界上每年有1500万5岁以下的儿童死亡,死亡原因大多与饮水有关。据联合国统计,世界上每天有2.5万人由于饮用污染的水而得病或由于缺水而死亡。

水污染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损失和影响。2004年沱江被四川化工厂排放的污水污染,下游内江市停水持续26天,逾百万人受影响,经济损失高达数亿元。2005年吉林石化发生爆炸,危害人体健康的苯类污染物流入松花江,造成水质污染。2006年二三月间,白洋淀再次发生大面积死鱼事件,当地渔民损失惨重;“华北明珠”白洋淀风光不再,游客寥寥。

现在,治理水污染已成了人类生死攸关的大问题。治理水污染,一定要统一规划,综合

治理,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

3.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污水中的致病微生物、病毒、有毒物质等可引发传染病,导致伤寒这一类疾病蔓延。

B.未加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和医院污水大量排入长江,沿岸一些城市已不能直

接取到符合标准的饮用水。

C.污水中的金属化合物进入人体后造成的慢性中毒很难发现,发现时已经无法治愈了。

D.据调查,世界上有70%的人喝了受到污染的水,致使每天有2.5万人得病或死亡。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江沿岸每年排入的污水高达200亿吨,已经丧失了自身水体功能。

B.受河流污染的影响,海湾和湖泊的污染也相当严重,有的地方连地下水都不能饮用。

C.水污染相当普遍而又严重,原因之一是人们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D.水污染破坏了生态环境,长此以往,许多地方优美的自然风光将不复存在。

3.B(A项中“有毒物质直接导致中毒”错;C项中“很难发现”的信息与原文不符;D项中“得病或死亡的原因并非都是喝了受污染的水”错)

4.A(A项推断不正确,原文信息不能推知长江“已经”丧失水体功能。B项由地下水难逃厄运推知;C项由治理水污染要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推知;D项由“华北明珠”白洋淀已经污染等信息推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6分)

在鄂东丘陵地带有一座铜绿山,这里北、东两面紧靠大冶湖,水运可达长江,交通便利。此山每当暴雨过后,可见无数铜绿如雪花小豆般点缀在土石之上,因而得名铜绿山。显然,铜绿山是铜矿石富集地区,现代矿山就建在这里,而古铜矿遗址的发现正是现代矿山开采中的另一收获。

1965年,在铜绿山矿山生产建设中不断发现古代采矿、冶炼的遗物和遗迹,当时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73年,当时某矿将一件铜斧寄送中国历史博物馆请求鉴定。中国历史博物馆当即派专家前往湖北,对发现古物的地点进行实地调查和勘测。他们在调查中发现,被当地群众称为“老窿”的古代矿坑在矿山露天开采的工地上几乎遍地都是。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处在现代露天采矿场场区,矿场由于长期的开采,形成一个低于海平面16米的巨大深坑,这些老窿就是在采矿过程中发现的。调查组清理了一个残存的老窿竖井,发现了大量用来支护井壁的圆木和采矿用铜斧、铜锄、铜锛、铜凿等用具。经初步调查、试掘,认定这是一处春秋末至战国前期的矿冶遗址,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

商周时代是我国矿业大发展的时期。当时的楚国就不止一地产铜,湖北阳新县港下、安徽铜陵、南陵大工山、江西瑞昌铜岭、湖南麻阳九曲湾等地,都发现有商周时期的古铜矿。由于金属在社会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历代官府对矿山开发都实行了垄断经营。楚国也用严刑酷法,禁止民间私自采矿,显然,铜绿山古铜矿是由楚国官府一手经营的。

从考古发现来看,当时铜绿山已能提炼出红铜。那么,由这里炼出的红铜又到哪里去了呢?1973年,湖北随县擂鼓墩东周曾侯乙墓出土青铜器6000多件,总重量达10万多吨,随县与铜绿山相去不远,曾侯乙墓与铜绿山矿又处于同一时代,完全有理由认为它所用的铜原料取自铜绿山。商王朝为了直接控制这里的矿山开采,在矿山通往中原的重要交汇之地长江北岸曾建立盘龙城。盘龙城与铜绿山仅一江之隔,又与其他几处古铜矿在同一条长江运输线上,矿山产出的红铜在商王朝的控制下源源北上,到达都城的铸造铜作坊。

在铁器出现以前的青铜器时代,铜产量就是国家实力的象征。春秋时期,楚国能够问鼎中原,争霸天下,在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丰富的矿藏和发达的矿业。

铜绿山古铜矿是我国发现最早、规模最大、开采时间最长并且也是最完整的一处矿冶遗址。其采掘和冶炼工艺填补了我国冶金史上的空白,堪称矿冶史上的里程碑。矿井支护、排水、通风和选矿等技术,对于现代矿山生产仍有借鉴意义。

1.根据上文,下列对“老窿”有关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1965年,在“老窿”不断发现古代采矿、冶炼的遗物和遗迹,但当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B.“老窿”是现代矿山开采中发现的古铜矿遗址,在铜绿山几乎遍地都是。

C.专家初步认定被当地群众称为“老窿”的古代矿坑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

D.调查组在“老窿”中发现了许多古代采矿用的遗物,如铜斧、铜锄、铜锛、铜凿等。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铜绿山是铜矿石富集地区,这里交通便利,开采的铜矿可以通过水运源源不断地运送出来。

B.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铜矿不止一处,对铜矿的开采和冶炼,都已经拥有了精湛的技术。

C.盘龙城是商王朝为了直接控制铜绿山的矿石开采而建立的一座城邑,这座城处在长江运输线上。

D.大冶铜绿山矿冶遗址表明,古铜矿对该地区的开采,为现代矿山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B(“在铜绿山几乎遍地都是”应为“在矿山露天开采的工地上几乎遍地都是”)

2.D(文中说:“古铜矿遗址的发现正是现代矿山开采中的另一收获。”可以表明古铜矿对现代矿山没有产生影响,更谈不上奠定良好的基础。)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新春,小爬山虎要长大了。妈妈告诉他屋顶上有更美丽的风景,但要观赏到它却只能靠自己的努力,于是小爬山虎便沿着墙壁往上攀援了。墙角的竹笋嘲笑他柔弱才疏、动作迟钝,路边的小草讽刺他胸怀野心、趋炎附势,低矮的牵牛花则羡慕他坚毅有力、能爬高墙。在太阳伯伯和风姑娘的鼓励下,小爬山虎终于爬上了屋顶。举目四望,虽然视野开阔了,可风景似乎不如想像的那样美丽,小爬山虎不免有点失望和怅惘。突然楼上一个孩子推开窗,看到葱郁的绿叶,高兴地对爷爷说:“多好的爬山虎啊,夏天我们有阴凉了。”小爬山虎听了心里甜甜的,一时百感交集,陷入了沉思……

生命是多方的,生活是多彩的,认识是多元的。在人生的旅途上和成长过程中,你应该也有类似小爬山虎的见闻和感受,请根据上述材料的寓意,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⑴ 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自定立意,自拟标题;

⑵ 字数不少于800字。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党和国家决定加快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今年大学将继续扩招,我省录取的比例有望达到二比一。 B: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以单纯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C:梵高在死了很多年之后,评论家才象天文学家发现新星一样仰望他,赞叹他,而这一切和寂寞痛苦的梵高毫不相干。 D:高等教育产业化动作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使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圆大学梦,又可以筹措更多资金,帮助高校缓解教育经费不足的困难。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日前,南京某公司的业务主管刘奕因谈恋爱“脚踏两只船”而被公司开除。该公司的这一做法引起了一些网友的 。 (2)他在信上说: “……但是对于母亲的无端指斥,我觉得这位前辈不仅太伤人, 厚道,简直是在信口污蔑人。” (3) __、国务院自十届人大二次全会以来重视了“三农”问题, 2004年农民平均收入比上年增加176元。

A:置疑 有失 因为/因而 B:质疑 有失 由于/因而 C:置疑 失之 由于/因而 D:质疑 失之 因为/因而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婉言相劝 婉惜 缘木求鱼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B:奋力拼搏 脉搏 同等学力 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C:钟鼓撰玉 撰写 坚苦卓绝 放之四海而皆准 D:扪参历井 陷井 毁家纾难 不得以而求其次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西方哲人奥古斯丁说:人们赞美山岳的崇高,大海的壮阔,海岸的逶迤,星辰的运行,却把自身置于脑后……

请准确理解这句话的意思,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将下面7个句子,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4分)

① 奇怪的是,整个中华版图都已归属了这个王朝

② 而在这里,躲开了中原王气,藏下了一个不羼杂的朝代

③ 为什么还要把这张休息的罗圈椅放到长城之外呢

④ 眼前黑黝黝的山岭是避暑山庄北部的最后屏障

⑤ 在这张罗圈椅上,休息过一个疲惫的王朝

⑥ 仔细想想,北京的故宫把几个不同的朝代混杂在一起,谁的形象也看不真切

⑦ 就像一张罗圈椅的椅背

答:

④⑦⑤①③⑥②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简析“江上秋风动客情”一句,说说诗歌抒发的是怎样的一种“客情”。(4分)

(2)清人陈廷焯认为“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苦,最为入妙”,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1) 诗歌抒发了作者客居他乡、居无定所的孤寂落寞之感和思乡念亲、怀念故园的感情。

(2) 诗中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将儿童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凄然情伤、低沉不已的心境做鲜明对比,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诗人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8.B    9.C    10.D   11.B

12  (1) 即使是一个字的疑惑,也一定要来找我考核订正,并且最终认为我的话是对的。(关键词:“虽” “卒” “然”)(3分)

(2) 读书人在潦倒(或不得意)时,听到别人一句好话,心里也不能忘记,我凭什么从贞甫那里得到这样的(恩遇)呢?(关键词:“当” “一言之善” “何以”)(3分)

(3) 贞甫为人刚正凌厉,注重仪表和品德修养。他耿直地保持着高洁的品行,不是志同道合的人从未用好的言辞和脸色对待他们。(关键词:“伉厉”“修饰”“假以辞色”)(4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