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D: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翻译下列语句(15分)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3分)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3分)

(3)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3分)

(4)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3分)

(5)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3分)

【答案】(1)越过别的国家(晋国),把远方的国家(郑国)作为边邑,您知道这样做的难处。(2)已经在东边把郑国作为边疆,又要扩张他西面的边境。(3)望大王宽恕,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4)事情发生得突然,不曾意料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态。(5)大臣们惊慌发呆,事情不成功的原因,是我想要活捉你,强迫你订立一个条约来报答燕国的太子啊!

【解析】

试题分析: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关键词语:(1)远——远方的国家(形容词作名词),鄙——作为边邑(名词动用)。(2)既——已经,东——在东边(名词作状语),封——作为边疆(名词动用),肆——扩张。(3)假借——宽恕,毕——完成。(4)卒——突然,意——意料到,度——常态。(5)所以——表原因,乃——是。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东郑,又欲肆其西封 封:使……成为疆界 B: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微:假如没有 C: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拊心:怀恨在心 D:愿大王少假借之 假借:宽容、原谅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使……增加 B: 越国以鄙远 鄙:以……为边邑 C: 愿大王少假借之 假借:宽容,原谅 D: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被:覆盖,施加

5.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愿大王少假借之 ②是寡人之过也 ③不如因善遇之 ④夫晋,何厌之有 ⑤子犯请击之 ⑥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⑦欲诛有功之人 ⑧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⑨顷之未发 ⑩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A:①②⑤/③⑦/④⑨/⑥⑧⑩ B:①②⑤/③⑦/④⑨⑥/⑧⑩ C:①③⑤/②⑦/④/⑨/⑧/⑥⑩ D:①③⑤/②⑦/④⑨/⑧/⑥⑩

8.对下列语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不自(心意)能先入关破秦 (取道)芷阳间行 B:微夫人(那人)之力不及此 厚(赠送)中庶子蒙嘉 C:(详细)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将(哪里)取之 D:愿大王(稍微)假借之 使(让)毕使于前

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 图穷而匕首见(穷:穷尽) B: 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假意借给) C: 秦王还柱而走(走:跑) D: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提:读作dī,投掷,投打)

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封:使……成为疆界 B: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微:假如没有 C: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拊心:怀恨在心 D: 愿大王少假借之 假借:宽容、原谅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1)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2)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1)让秦国受损而令晋国受益,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2)希望大王稍微原谅他些,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使命。

(3)做大事不必注意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讲小的谦让。


解析:

(1)(“阙”“唯”“图”的翻译各1分)

(2)(“少”,“假借”,第二个“使”的翻译各1分)

(3)(“行”“细谨”“让”的翻译各1分)

10.把下列文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晋国有什么能满足的呢?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的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2)北方边远地方的人,不曾见过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微原谅他些,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他的使命。(3)之所以派__把守函谷关,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解析】

试题分析:翻译时要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抓住关键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关键得分点:(1)“何厌之有”宾语前置;“东”“西”名词作状语;“封”名词意动用法。(2)“北蛮夷”,北方边远地;“振怖”,害怕、恐惧;“假借”,原谅;两个“使”的不同意义;“于前”状语后置。(3)“所以……”固定句式的翻译特点;“出入”,偏义复词;“非常”,古今异义。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