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B  9.C  10.A

11.大概越困厄就越能写得工巧,既然这样那么不是写诗能够使人困厄,恐怕是困厄后才能写出好诗来。(工:工巧、写得好;穷:使动,使困厄;殆:大概,恐怕;判断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世界第一支癌症疫苗

从某种程度而言,HPV并不可怕。从HPV发生病变到发展成宫颈癌,中间大约需要10多年或更长的时间,在它们漫长的潜伏期中,任意做一次妇科体检防癌筛查,都能够检查出宫颈的癌前病态。如果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治愈的几率是百分之百。

然而,对于很多人尤其是农村女性而言,由于缺乏医疗卫生条件,不要说防癌筛查,就是真正出现病变也往往错过了治愈的良机,最终发展成为宫颈癌。“三级预防就是到医院看病,进行治疗;二级预防是筛查,检查有没有异常细胞;一级预防是疫苗,这样才能从源头根治。”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妇科肿瘤专家章文华说。

从最初的设想到临床试验成功,宫颈癌疫苗的研究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HPV很狡猾,仅在人体内复制,无法在体外进行人工培养。”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免疫和癌症研究实验室主任伊恩・弗雷泽说,他是疫苗的研制者之一。自从科学家弄清楚宫颈癌的致病机理后又经过了漫长的时间,直到1991年,弗雷泽和一位华人同事周健终于在实验室合成出HPV16型病毒样颗粒,与此同时,美国科学家也独立在实验室合成此种颗粒。此后,研究者又陆续得到了其他型别的病毒样颗粒,在此基础上,HPV的预防性疫苗才算研制成功。

合成病毒样颗粒是一个极具智慧的想法。“在研发病毒样颗粒的一年时间内,我们所做的就是在实验室中不断地重复实验、失败、再实验、再失败的过程,最终获得了成功。”弗雷泽说。

所谓的病毒样颗粒,指的是具有病毒的外壳(蛋白质),但内部不含DNA的“安全病毒”。这种病毒只具有一副张牙舞爪的吓人外形,却完全不具备攻城掠地的内在武功。弗雷泽的高级助理庞建宏博士戏称它为“稻草人”,像人一样能吓走麻雀,却又只不过是一堆稻草。

这种“稻草人”颗粒一旦进入体内,免疫系统会像遇见了真病毒一样对它做出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来保护人体,并记住这个过程,日后一旦发现真正的病毒入侵,便能在第一时间将其消灭。

这种“稻草人”颗粒的蛋白质外壳能够引起人体的免疫应答,却又不含有病毒的DNA,不能在人体内复制,没有传染性,不会引发因为接种疫苗而导致的病毒感染,所以也就不具有致癌性,可以达到很好的预防HPV感染的效果。“这是最具应用前景的预防性疫苗。”庞建宏说。

摘自《科学世界》2007年第12期

5.下列各项对“HPV”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A.一种可能致癌的病毒样颗粒。

B.一种可能致癌的病毒。

C.一个可能引发宫颈癌的病毒家族的总称。

D.一种冶癌的预防性疫苗。

6.对“世界第一支癌症疫苗”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这种疫苗具有病毒的外壳,却不具有病毒的DNA。

B.这种疫苗能像“稻草人”吓走麻雀一样,将病毒从人体内逐出,甚至消灭。

C.这种疫苗能引起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病毒抗体。

D.这种疫苗在人体内不会复制,也没有传染性。

7.对原文内容的表述或根据原文内容所做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HPV病毒颗粒的培养经过了科学家们在实验室中不断反复的漫长而艰苦的实验。

B.“世界第一支癌症疫苗”的成功研发,使宫颈癌由可治愈转入可预防。

C.“世界第一支癌病疫苗”不具有致癌性,因而不会引发因为接种疫苗而导致的病毒感染,其安全性值得信赖。

D.“世界第一支癌症疫苗”是最具前景的预防性疫苗,为癌症的防治打开了崭新的一页,用不了多久,各种癌症疫苗将随之诞生。

5.C  6.B 7.B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伊朗学生通讯社报道说,鉴于美元正在不断贬值以及石油出口国因此而遭受的损失,伊朗认为美元不可能不再是一种可靠的货币。 B:随着城市化进程以及普通话的普及,年轻人中能说地道山西方言的已经不多了。而抢救濒危晋方言文化遗产,将对我省的文化强省战略和延续人类文明起到重要作用。 C:印度媒体近日报道,印度海军已向政府提交计划,希望尽快掌握制造巨型油轮的技术,然后按照美国模式,将这项技术转为军用,制造排水量超过10万吨级的军舰。 D:____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和造就高素质干__伍的高度,对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做出了新的部署,提出了新的要求。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变换莫测 以逸待劳 奋发图强 别出心裁 B:老生常谈 轻歌曼舞 张皇失措 指手画脚 C:甘拜下风 韬光养晦 漠不关心 金榜提名 D:陈词滥调 出人头地 莫可明状 蜂拥而来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巴金先生生前曾在致冰心先生的信中写道:“有你在,灯亮着,我们不在__中,我们放心了。”后来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与舒乙先生在巴金九十八岁华诞庆贺会上引用这句话来表达国人对巴金的爱戴景仰之情。

这句话含义深刻,读了之后,会给你带来什么思考呢?会让你产生什么联想?你的生命中有没有这样一盏灯?

请以“有你在,灯亮着”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听泉

东山魁夷

鸟儿飞过旷野。一批又一批,成群的鸟儿接连不断地飞了过过。有时候四五只联翩飞翔,有时候排成一字长蛇阵。看,多么壮阔的鸟群啊!……

鸟儿鸣叫着,它们和睦相处,互相激励;有时又彼此憎恶,格斗、伤残。有的鸟儿因疾病、疲惫或衰老而失掉队伍。

今天,鸟群又飞过旷野。它们时而飞过碧绿的田原,看到小河在太阳照耀下流泻;时而飞过丛林,窥见鲜红的果实在树荫下闪烁。想从前,这样的地方有的是。可如今,到处都是望不到边的漠漠荒原。任凭大地改换了模详,鸟儿一刻也不停歇,昨天,今天,明天,它们继续打这里飞过。

不要认为鸟儿都是按照自己的意志飞翔的。它们为什么飞,它们飞向何方?谁都弄不清楚,就连那些领头的鸟儿也无从知晓。

为什么必须飞得这样快?为什么就不能慢一点儿呢?

鸟儿只觉得光阴在匆匆忙忙中逝去了。然而,它们不知道时间是无限的,永恒的,逝去的只是鸟儿自己。它们像着了迷似地那样剧烈,那样急速地振翩翱翔。它们没有想到,这会招来不幸,会使鸟儿更快地从这块上地上消失。

鸟儿依然忽喇喇拍着翅膀,更急速、更剧烈地飞过去……

森林中有一泓清澈的泉水,发出叮叮哆哆的响声,悄然流淌。这里是鸟群休息的地方,尽管是短暂的,但对于飞越荒原的鸟群说来,这小憩何等珍贵!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这样,一天过去了,又去迎接明天的新生。

鸟儿在清泉旁歇歇翅膀,养养精神,倾听泉水的絮语。鸣泉啊,你是否指点了鸟儿要去的方向?

泉水从地层深处涌出来,不间断地奔流着,从古到今,阅尽地面上一切生物的生死,荣枯。因此,泉水一定知道鸟儿应该飞去的方向。

鸟儿站在清澄的水边,让泉水映照着身影,它们想必看到了自己疲倦的摸样。它门终于明白了鸟儿作为天之骄子的时代已经一玄不复返了。

鸟儿想随处都能看到泉水。这是困难的。因为,它们只顾尽快飞翔。

不过,它们似乎有所觉悟,这样连续飞翔下去,到头来,鸟群本身就会泯灭的,但愿鸟儿尽早懂得这个道理。

我也是群鸟中的一只,所有的人们都是在荒凉的不毛之地上飞翔不息的鸟儿。

人人心中都有一股泉水,日常的烦乱生活,掩蔽了它的声音,当你夜半突然醒来,你会从心灵的深处,听到悠然的鸣声,那正是潺潺的泉水啊!

回想走过的道路,多少次在这旷野上迷失了方向,每逢这个时候,当我听到心灵深处的鸣泉,我就重新找到了前进的标志。

泉水常常问我:你对别人,对自己,是诚实的吗?我总是深感内疚,答不出话来,只好默默低着头。

我从事绘画,是出自内心的祈望:我想诚实地生活。心灵的泉水告诫我:要谦虚,要朴素,要舍弃清高和偏执。

心灵的泉水教育我:只有舍弃自我,才能看得真实。

舍弃自我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我想。然而,絮絮低语的泉水明明白白对我说:美,正在于此。

注:东山魁夷是日本著名的画家,也长于散文写作,他的散文在日本与川端康成的作品并称“双璧”。

14.文章开篇三段描绘子一幅怎样的画面,试分析其作用。(5分)

15.“我也是群鸟中的一只,所有的人们都在是荒凉的不毛之地上飞翔不息的鸟儿。”试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5分)

16.请分析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义。(6分)

(1)不要认为鸟儿都是按照自己的意志飞翔的。

(2)美,正在于此。

17.请分析这篇文章最主要的表现手法,并结合其主旨,联系现实生活,谈谈自己的感悟。(6分)

14.“群鸟不断飞过旷野的壮观画面”。作用:设置悬念,引起阅读兴趣;欲抑先扬,以突出下文“鸟儿的盲目”。

15.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由上文对鸟儿行为的描述,转入对自身乃至人类行为的思考。

16.(1)是说鸟儿大多对自己不断飞翔的行为不自知,暗示了人类也有类似盲目行为。

   (2)人类生存的真正意义在于,舍弃盲从与自我偏执,回归诚实、谦虚、朴素的本我,尽管为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17.托物言志,赋予鸟儿以象征意义,写出人类自身的盲目与偏执,启迪人们聆听心灵的“清泉”,反省自己的行为,重树正确的目标。联系现实生活。可联想到:现代人快节奏、高强度、重功利的生活方式;工业社会及后工业社会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对环境的严重破坏;经济快速增长同时的道德缺失。(以上角度仅供参考,回答自圆其说即可)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一题)(5分)

(1)看万山红遍, ,百舸争流。

,万类霜天竞自由。

__《沁园春・长沙》

烟消日出不见人, 。 柳宗元《渔翁》

(2)其声呜呜然,

不绝如偻。舞幽壑之潜蛟, 。 苏轼《赤壁赋》

各抱地势, 。 杜牧《阿房宫赋》

(1)层林尽染;漫江碧透,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乃一声山水绿

(2)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余音袅袅  泣孤舟之嫠妇  钩心斗角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清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蜇,雨足效原草木柔。

人乞祭会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释:①春秋时,介之推隐居绵山,不肯出仁,晋文公想以烧山之法使他下山,介之推坚决不肯,母子二人被火焚死。

(1)诗歌的首联描写了清明的哪两种景象?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

(2)诗歌的颈联主要运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4分)

(1)一方面是正是初春时节,桃李欣欣而笑,万物复苏,一派生机;作者以一“笑”字既写出大自然的生机盎然,也写出自己内心的喜春之情。而另一方面,清明是扫墓时节,又使人想到野田荒垄,不由抒发生死之悲,有感于人生价值问题。一笑一愁,是作者面对既是自然佳节又是扫墓时节的清明之情所产生的两种不同的情感。(关于“初春自然之情”的分析1分。分析“笑”的情感1分;结合清明是扫墓时节进行分析1分,分析“愁”的情感1分)

(2)作者运用了对比和用典的且现手法,《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章中的齐人,“乞祭余”还不算,还要策妻妾炫耀:与此相反,像介之推这样的人物。甘愿烧死在绵山中也不出山,突出了他的气节风骨。运用典故以简代繁,含蓄蕴藉。在对比中,作者讽刺了向权贵谄媚的卑鄙小人,赞扬了受__也决不改变操守的有气节之士。(对比后法的内容及作用分析2分;用典手法的内容及作用分析2分)

8.D  9.A  10.B

11.(1)我在(君主、君王)主人活着的时候没有抵御灾难的功劳,主要死亡时没有以死守节的功效(行为),从(在)义理上讲应该被罢黜,从(在)法律上讲应该被杀死。(“死节”、“于”被动句各1分,句意2分)

   (2)尧提倡(崇尚)住茅草棚,而天下各个方国的百姓都能安居。禹把宫殿房屋修得低小(鄙视宫殿),而天下百姓都能快乐地从事他们的生计(工作)。(“尚”,“卑”“安其居”“乐其业”各1分,句意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岭南文化

岭南文化是一种较能适应现代化进程的文化形态。广东人的怀旧情绪相对来说比较弱。怀旧,是一种固守。怀旧需要某种经历和情感上的认同,所以,怀旧色彩越浓,越容易陷入自己的窠臼;怀旧色彩淡一些,向前看得多一些,则具有更多的开放性、兼容性和现代性。

岭南文化受香港文化影响较深。广义的岭南文化本来就包括香港地区在内,只是由于历史的和政治的原因,我们的岭南文化概念已基本退据珠江流域。所以,广东与香港在文化上较容易达到融洽,形成同构。因而,我们关于岭南文化的现代性审视离不开对香港的认识。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从香港获得了大量投资,在香港找到了走向世界的码头,而且在从香港学得管理模式的同时,也搬来了香港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香港文化品格中的突出经济的特点、注重享受的特点等也深深影响着广东。实际上,香港是中西文化之间的过渡。岭南文化所表现出来的对政治及文化的相对冷淡、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偏差、享乐主义的盛行以及小富即安的自得等等,大多找得到香港影响的痕迹。

岭南文化与澳门文化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澳门文化仍然植根于中华,岭南文化的特色长期在澳门得到保留和发挥。同时,由于澳门长期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使岭南文化“得风气之先”,又“开风气之先”,在近现代中国文化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16世纪中叶以后的岭南文化与澳门文化是相互促进,双向互动的。澳门与岭南文化的关系问题是16世纪以来中西交通、人类文明进程的个案研究典型,值得学术界重视。

广东作为全国最大的侨乡,华侨历史悠久,华侨文化积淀深厚,也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华侨的命运与中国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最突出地体现在文化纽带上。从“落叶归根”到“落地生根”,这是历史的进步。但是,对于华侨来说,“落地生根”不等于文化同化。事实上,他们的文化仍然保持着民族性,中华文化仍然是华侨的母体文化,是华侨的根。另一方面,华侨留居海外之后,与当地文化“通婚”,吸收当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有益成果,表现出较强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岭南文化经常处于动态之中。有人说,广东人会生孩子,却不会取名字。而广东人对于这样的冠名倒不很在意。理论总结是升华,但是换一种角度看,它也是束缚。岭南文化乐于为历史写第一稿,而不在乎定稿本上的名字排列,不在于创新是否上纲上线。这种品质,为它与不同文化范式的相处相融作了准备,也为它接受发展中的现代性因素作了准备。

5.下列对“岭南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岭南文化是以广东为特定区域的、较能适应现代化进程的文化形态,它具有开放性、兼容性和现代性。

B.岭南文化深受港澳文化和华侨文化的影响,融合了港澳文化和华侨文化的特点,表现出一定的消极倾向。

C.岭南文化长期受西方文化影响,“得风气之先”,又“开风气之先”,文化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在近现代中国文化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D.岭南文化经常处于动态之中,长于创新,但缺乏理论总结,这种品质有利也有弊。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怀旧色彩散淡,从文化角度上看来说未必是件坏事,可能正是因为向前看的多一些,反而不容易落入窠臼,较能适应现代化进程。

B.岭南文化与澳门文化的关系问题是个典型的研究个案,前者是后者的根本和窗口,后者是前者的主体与桥梁,二者是相互促进,双向到动的。

C.华侨文化也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华侨文化既保持着民族性,又吸收当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有益成果,表现出了较强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D.不用烦琐的理论总结束缚自己,这使得岭南文化与不同文化范式的相处相融、接触发展中的现代性因素做好了准备,更利于丰富和发展岭南文化。

7.根据原文的住处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关于岭南文化的现代性审视离不开对香港的认识的原因,在于香港文化品格中突出经济、注重享受的特点深深影响着广东。

B.广东人对政治及文化相对冷淡,比较重视文化的实用性,不喜欢“上纲上线”;做事讲实效,不喜欢理论,这都是受香港影响的结果。

C.华侨文化具有兼容中西文化的性质,但仍然是以中华文化为母体文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华侨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D.作为岭南文化的推动者,广东人具有开放性、兼容性和时代性的特点。这是岭南文化经常处于动态之中的先决条件。

5.B  6.B  7.D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