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常说的“关中”指()以西的地区
A:阳关 B:山海关 C:玉门关 D:函谷关
老子出函谷关时紫气东来;他当时坐什麽动物过函谷关()
A:羊 B:马 C:牛 D:龙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鲁迅评价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贾谊是西汉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文章以《过秦论》和《论积贮疏》最为著名。 C:《鸿门宴》中“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句中“河”指黄河。“沛公居山东时”句中“山东”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D:古人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列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季”为老三,“叔”排在最后。“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是说项伯是项羽的三叔。
阅读宋词《酹江月》,回答①一②题。
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塞马晨嘶,胡茄夕引,赢得头如雪。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
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阃外何人回首处,铁骑千群都灭。拜将台欹,怀贤阁杳,空指冲冠发。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
①词中的“关西”、“三秦”指的是:
A.指潼关以西和关中地区。
B.指函谷关以西和关中地区。
C.指玉门关以西和潼关以西。
D.指关中地区和函谷关以西。
②“空指冲冠发”,用的典故出处指的是:
A.樊哙在鸿门宴上怒视项羽的故事。
B.蔺相如在秦廷持壁怒向秦王的故事。
C.岳飞在《满江红》中抒发的愤怒情感。
D.荆轲慷慨悲歌使在场者满腔怒火的事。
①B ②D
解析:
“关西”、“三秦”属于文化常识,“空指冲冠发”为典故,需勤积累,见语文知识手册。
下列带横线的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山东: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 B:江表英豪咸归附之指长江以南地区。江表:从中原来看,该地区在长江之外,所以称为“江表”。 C: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吴越:指江东地区,春秋时吴国和越国在这里建国。 D: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缙绅:原意是插笏于带,古代宦官的装束,转用为宦官的代称。
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向是(3分)
A:陛,是宫殿。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上,就告诉在陛下的人,请他们转达,所以用陛下代称皇上。殿下,也是对皇上的尊称。 B:战国、秦、汉时代,通称崤山或华山以东为山东。山东,有时也泛指战国时秦国以外的六国领土。今天的山东省指的是太行山以东。 C:项羽灭秦后将秦国本土关中地区分封给秦军三位降将,封章邯为雍王,辖咸阳以西及甘肃东部地区;封司马欣为塞王,辖咸阳以东;封董翳为翟王,辖陕北。合称“三秦”。咸阳成了三秦的分界点。 D:秦朝建都咸阳,汉朝建都长安,因这个地区位于函谷关以西,大散关以东,武关以北,萧关以南,处四关之中,故称关中。
6.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其中变徵之声声调悲凉,羽声声调激愤。 B:在我国古代,“关中”多指函谷关以西,“山东”多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如“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中的“山东”指的就是这个地区。 C:“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是最重的礼节,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也常用于书信、表奏的首尾,表示恭敬。 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北向座,张良则为侍坐。从座次可看出双方力量的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4.下列各句对相关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 )
A: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如“沁园春"“破阵子”。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同时点明了词的实际内容。 B:新诗是五四前后出现的有别于古典诗歌的一种新诗体,《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等都是新诗佳作。 C:《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文中的晋侯、秦伯分别指晋文公和秦穆公,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D:《鸿门宴》中“沛公居山东”的“山东”是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将军 战河北,臣战河南”的“河”是指黄河。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原创题)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鲁迅评价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贾谊是西汉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文章以《过秦论》和《论积贮疏》最为著名。 C:《鸿门宴》中“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句中“河”指黄河。“沛公居山东时”句中“山东”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D:古人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列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季”为老三,“叔”排在最后。“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是说项伯是项羽的三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