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9-21题

伦敦交响 年轻没错

迈上北京保利剧院的指挥台,为两个小时后的正式演出排练,丹尼尔・哈丁抬腿脱下左脚鞋子,作势要敲打面前的乐谱架。指挥台下,伦敦交响乐团100多位乐手大多埋头调弦试音,只有几个人注意到他的顽皮,笑着看他。他把鞋穿回去,“嘘嘘嘘―――”

还是这招管用,剧院顷刻无声。

去年秋季,1975年8月31日出生的哈丁正式成为伦敦交响乐团的首席客座指挥。

在还没获得这一任职,但业界已经传开消息的时候,哈丁上了《BBC音乐杂志》的封面。偶像气息十足的大幅照片一旁,醒目标题是:“丹尼尔・哈丁,红得太早?(TOO MUCH TOO YOUNG?)”

3个月前,哈丁刚刚在伦敦巴比肯音乐厅指挥了德累斯顿国家交响乐团的演出。英国媒体对这位从欧洲大陆回来的年轻同胞一点也不客气。乐评人安德鲁・克拉克对这场演出尤其是《马勒第九交响曲》相当不满意,他在《金融时报》上向哈丁发难:

“再给哈丁20年,他没准能令人信服地拿出对这部作品的理解……我相信哈丁会越来越好,可是让100多人的乐团从欧洲大陆飞过来弄这么场演出,有点开玩笑了。他应该跟三流的交响乐团多摔打摔打,再出来现眼……”

乐团的气哈丁也受过了:2005年在法国,他指挥巴黎歌剧院交响乐团排演莫扎特歌剧《女人心》,排练了一场,他被迫甩手走人,因为乐团根本不愿受他的指挥。

“大家总是说我的年龄。”哈丁说,“可是他们好像忘记了好多大指挥家首演时都很年轻:富特文格勒20岁首演,祖宾・梅塔头一回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时候也才23岁。交响乐团担心的并不是指挥的年龄,而是他的能力和自信。站在一支交响乐团跟前,要是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想要的东西,他们就更不可能相信了。当然,演奏完了,你又得有足够的谦虚,回头去质疑自己所有的要求。”

哈丁头一次指挥职业乐团也还不到19岁。17岁的时候他拉同学组成乐团,自任指挥排演了勋伯格的《月迷彼埃罗》,还把演奏录音带寄给了西蒙・拉特。西蒙・拉特当时担任伯明翰市立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他把哈丁叫到伯明翰,想看看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是谁。

“他说我们的演奏比他一星期前在柏林指挥的还要精确。”哈丁回忆,“可他又说,你们显然完全没有理解。”

在年龄问题上,西蒙・拉特是哈丁再合适不过的老师。19岁还在伦敦皇家音乐学院上学时,西蒙・拉特就获得了约翰普列尔国际指挥大赛的第一名,25岁他就出任伯明翰的首席指挥;他自己在事业初期也没少遭受英国媒体的冷嘲热讽。他们曾经戏称他作“拉特宝宝”。

2005年,统领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20年的里卡多・穆蒂退位,哈丁指挥了新演出季的揭幕首场,莫扎特的歌剧《伊多梅纽斯・克里特王》。他获得了长时间喝彩,而歌剧院后台把门的乃至新闻办公室的人都还不认得他。

事实上哈丁的面孔显得比实际年龄还“嫩”。有记者当众问到英国媒体对他的苛刻批判,他语气立刻急促起来,显得很没城府。这个时候倒是乐团的演奏家站出来“保护”他:“他是我们请来的。”

2008年,指挥家柯林・戴维斯80周岁,他将指挥伦敦交响乐团演奏英国作曲家詹姆斯・马内利的一整部全新交响乐作品。老指挥新作品组合,或许更体现出乐团的另一种“年轻”。

有103年历史的伦敦交响乐团,其实并不似大多外人想象的那样“古老”,除了古典音乐,他们还做很多很年轻的事情。比如他们专门开了一个手机铃声网站,音乐爱好者可以付费下载乐团演奏的音乐做自己的手机铃声,MIDI铃声1.5镑一首,和弦或真音铃声3镑。听听下载排行榜,你就知道古典乐离我们一点不远。网站很注重经营,最新的007电影上映时,头条推荐铃声是伦敦交响乐团曾经演奏的007电影音乐。

电影音乐也是伦敦交响乐团很早开始做的,1941年他们就为影片《魔影袭人来》演奏音乐,现在他们最著名的电影音乐作品包括《星球大战》系列、《哈里・波特》系列、《魔戒》系列,甚至王家卫的《2046》中的一首曲子也有他们的伴奏。他们的身影也始终在流行音乐当中出现,从披头士的《佩珀军士的孤独之心俱乐部》,直到迈克尔・杰克逊的《真棒》和《颤栗》。2002年,他们还为电子游戏《古墓丽影6:__天使》演奏了全部游戏背景音乐。

乐团成立自己的唱片厂牌LSOLIVE之后,于2005年与苹果公司的ITUNES网站合作,把已出版的所有交响乐唱片放到网站上供付费下载,这也是古典音乐厂牌里的头一家。麦克道尔介绍说,经过统计,网下下载人数是传统唱片消费者的3倍,他们有了很多“新听众”。

伦敦交响乐团中国巡演的首场演出非常成功。丹尼尔・哈丁说起话来常显得紧张,但音乐是他的无人之境,他强调整体流动性的指挥风格,身形很轻松。加演一而再三,最后的曲目果然是《星球大战》电影主题曲,现场气氛热烈到极点,最后一个音符,他已经把指挥棒扔进了乐手席。丹尼尔・哈丁和伦敦交响乐团一块儿证明了一件事:年轻没错。

(摘自2007年4月26日《南方周末》有删改) 

19.文章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伦敦交响”的“年轻”的?(4分)

 

 

20.“丹尼尔・哈丁和伦敦交响乐团一块儿证明了一件事:年轻没错。”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5分)

 

 

21.哈丁的艺术路途给人鼓舞,激人奋进。你认为应该怎样把握自己的年轻?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6分)

 

 

19.(4分)(1)有杰出的年轻指挥家;(2)与时俱进,开设手机铃声网站;(3)交响乐团的身影出现在电影音乐和流行音乐中;(4)把已出版的所有交响乐唱片放到网站上供付费下载,这也是古典音乐厂牌里的头一家。(答对其中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4分。)

20.(5分)(1)事实证明年轻的激情和意志一样可以诠释交响乐的美妙;(2)伦敦交响在对时代脉搏的把握中,以新的形式创造了交响乐新的生命活力,让交响乐的魅力得到了更好的延续。

(对“丹尼尔・哈丁”的内涵认识得2分,对伦敦交响乐的发展认识得3分。)

21.(6分)“丹尼尔・哈丁”很好地把握了自己的“天赋”,并以激情、执着和坚定取得了伟大的成绩。年轻人往往缺失一种精神或徒有精神而畏惧现实的挑战而终无所获。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自己的个性趣味追求或在理想路途上奔跑的实际谈谈心得。

(对丹尼尔・哈丁的精神把握3分,结合实际作答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6-18题

谁能让我忘记 侯德云

说起来,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了。

怎么忘得了呢?

高考结束了,我闲在家里,苦苦地等待。我在等待大学的录取通知。哪个大学无所谓,只要肯录取我,它就是中国最好的大学。

我很焦急。比焦急更让人闹心的,是无聊。那可真叫无聊。连小说也读不下去。心里有事嘛。

现在我才知道,无聊,其实是人生的一种痛。

那个命根子一样的录取通知终于来了。

我让自己的心情很尽兴地激动了一会儿,才慢慢打开那封金光闪闪的来信。

信上没多少字。很严肃,公事公办的态度。

我把信上的字,一个一个地数了一遍。又一个一个地数了一遍。周围没人。陪伴我的,是偶尔的几声鸟叫,几声蝉鸣,还有一株小白酒草,两株苍耳。

我心里悬着的石头落地了。我踏实了,舒服了,不知道自己姓啥了。我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了。我将光芒万丈悬挂在刘家庄的上空了。

我没有急着回家。没有。我知道,我的父母也都在烟熏火燎地盼着这个好消息。我的想法是,反正他们已经盼了很久,再多盼一会儿也没关系。

我走到村外,去看望那棵老槐树。我在老槐树下站了很久,默默地流泪。看见老槐树,我的泪水就止不住了。

我听见了自己在老槐树下读书的声音。往日的声音。它们没有走远。它们有着露珠一样的鲜活和清亮。

我不是看望老槐树。我是看望我自己。往日的自己。

好消息传到家里,家里的气氛立刻就变了。

爹放下饭碗,怔怔地看着他的儿子。那不是一般的看,是发了狠的。是用目光在拧。

爹的目光把我的脸拧红了。爹自己的脸也红了,红烧肉一样闪着油光。他忘记了午睡的习惯,背着手,身子一挺一挺地出了家门。

妈也放下了饭碗。她坐在炕沿上,一会儿撩起衣襟擦擦眼,一会儿又撩起衣襟擦擦眼。她说:“我的沙眼病又犯了。”

爹把他的唾沫星子喷遍了刘家庄的每一个角落,然后又兴高采烈地接受着每一个角落里喷向他的唾沫星子。爹的得意忘形,让我觉得有点不自在。

也不能全怪爹。刘家庄到地球上定居了上百年,什么时候长出过大学生?

好在,两天以后,爹就清醒过来了。

爹频频地到集市上卖西瓜。爹看西瓜的眼神很慈祥,很博爱。那是他儿子的路费、学费和生活费,不好好看看,行么?

我跟着爹,到集市上去卖过一次西瓜。仅仅一次,我再也不想去了。

那天很热,热得很不要脸。我的手指甲都冒汗了。集市上的人,却很少有来买西瓜的,好像吃了西瓜就会着凉似的。太可恨了。

我脸上的沮丧像汗水一样欢快地流淌着。爹看见了。他皱了皱眉头,弯下腰,从筐里挑出一只最小的西瓜,一拳砸开,递给我。

我说:“爹,你也吃。”

爹说:“我不吃。我吃这东西拉肚子。你吃你吃。叫你吃你就吃,哈。”

西瓜有点生。不甜,有一股尿臊味。我吃得很潦草,匆匆忙忙就打发了。扔掉的瓜皮上带着厚薄不均的一层浅粉色的瓜瓤。

爹狠狠地扎了我一眼,走过去,将瓜皮一块一块捡起来。他用手指头弹弹瓜皮上的沙土,又轮流把它们压到嘴巴上,像刨子一样刨那些残留的瓜瓤。

那些日子,妈换了一个人似的。她很少说话。她喜欢盯着鸡屁股看。不光看,还经常去抠。抠得一丝不苟。好像我要去的地方,不是大学,而是鸡屁股。

爹说:“别理她,。你妈跟鸡屁股有仇。”

妈的确跟鸡屁股有仇。那一天,她又去抠芦花鸡的屁股。按她的说法,这个挨千刀的货,屁股里夹了一只蛋,两天了,还没生下来。是锈住了么?妈很生气。她把自己的手指头变成了挖掘机,在芦花鸡的屁股上开工了。她成功地从芦花鸡的屁股里挖出了一泡黄水和几小片鸡蛋皮。

我走出家门的那一天,可怜的芦花鸡死掉了。

公共汽车开出很远了。我回过头。我没有看见爹妈。也没有看见刘家庄。我看见的,只是几块西瓜皮和一只死去的芦花鸡。

16.为什么作品结尾说“我没有看见爹妈。也没有看见刘家庄”,却能够看到“几块西瓜皮和一只死去的芦花鸡。”(4分)

 

 

17. 作品中动词的出色使用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试结合作品分析以下句子中加点动词表现了“爹”怎样的形象特征。(5分)

①爹把他的唾沫星子喷遍了刘家庄的每一个角落,然后又兴高采烈地接受着每一个角落里喷向他的唾沫星子。

 

②爹狠狠地扎了我一眼……轮流把它们压到嘴巴上,像刨子一样刨那些残留的瓜瓤。

 

18.有人认为“爹”啃西瓜皮和“娘”抠鸡屁股的情节太过夸张,不够真实,这样写降低了作品的合理性和可信度。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6分)

 

 

16.(4分)因为汽车开出很远了,爹妈和村庄已经无法看见;(1分)西瓜皮和死去的芦花鸡代表着爹妈对“我”深沉的爱,铭记在“我”的心间,呈现在“我”的眼前。(3分)

17.(5分)① “喷”写出了“爹”到处向别人传播“我”考上大学的喜讯时兴高采烈的情形。(1分)表现了“爹”对“我”的爱,并为“我”感到骄傲。(1分)

②“扎”写出了“爹”对我的“浪费行为”的不满和责怪,“刨”形象地写了“爹”吃西瓜时唯恐浪费而尽力啃干净的情形。(2分)表现了“爹”的节俭。(1分)

18.(6分)可按以下A或B两种意见答题。

A:  不同意。(1分)这两个情节是父母在贫困生活中为了能够更好地为儿子筹集上学费用而做出的无奈举动。(2分)作品正是通过这种无奈举动,更加突出体现了“爹娘”对“我”深沉无私而又令人辛酸的爱。(2分)从而更好地表现了作品的主题。(1分)

B:  同意。(1分)“爹娘”虽然生活很艰苦,但也不至于做出如此夸张举动。(2分)作品为了表现父母对儿女深沉的爱这一主题而设计如此不切实际的情节,(1分)降低了作品的真实性,也使作品主题的可信度下降。(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2-15题

          韩愈与古文运动

汉朝的时候,官府文告力求“典雅”,以致地方官吏也不能读懂。六朝以骈文为正宗,这几百年间的上行下效,使得先秦诸子和司马迁的还以口语的自然气势为基础的散文一脉,几乎断绝。六朝的杰出诗人们虽然曾经反对当时绮靡的诗体,然而并没有大张旗鼓。初唐四杰也是反对六朝的“宫体诗”的,然而也没有发起一个恢复先秦诸子至司马迁的散文传统运动。直到安史之乱后,才有韩愈起来大声疾呼,发起所谓“古文”运动。此所谓“古文”,就是先秦诸子到司马迁的散文传统。韩愈的“古文”运动的文体改革的观念,和他的“抵排异端,攘斥佛老”的“尊儒”思想是相为表里的,也可以说是前者服从于后者,所以韩愈自己说:“愈之所以志于古者,不惟其辞之好,好其道焉尔。”这种思想上的局限性,使得韩愈的文体改革运动仅仅以模仿先秦诸子的散文为目标,而不能像先秦诸子和司马迁那样以接近人民口语为目标来创造新的散文。史家称韩愈的运动为“古文”运动,实在倒是很确当的。话虽这么说,我们仍然不能把韩愈的功绩估计得太低。在韩愈之前,隋朝、初唐、盛唐时期,都有过“古文”的名家,可是他们没有像韩愈那样有意识地发起一个运动,因此,“文起八代之衰”的赞词也就不能不落在韩愈身上了。

我们还应当说,“古文”运动是作为反对形式主义的倾向而出现的。安史之乱后,反现实主义的文学又渐渐抬头。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就是针对这种颓风而发的,并且力图重振汉魏“乐府”。但是,白居易和他的朋友们的努力,到第九世纪四十年代,也就有后继无人的危险。正当这时候,韩愈的“古文”运动却并未跟着韩愈、柳宗元的去世而消歇,而是渐渐地确立和稳固起来,它扭转了三百年来“文”“笔”的成见,把散文重新送进艺术之宫。于是“古文运动”以及“古文”,在宋朝为欧阳修等所扩大而赢得普遍的承认。到了明朝,“前七子”又拿来反对当时的“台阁体”――形式主义的宫廷文学。从韩愈到李梦阳,“古文”运动都是有着反对阿谀粉饰、纤巧侬丽或雍容平易的脱离实际的形式主义文学的积极意义。但是,从韩愈到李梦阳,他们又都逃不出同样的矛盾:他们反对形式主义,但他们自己也陷入于另一形式主义之中。

韩愈的文体“解放”运动是有进步意义的――尽管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个文体“解放”的进步意义,而只是“不惟其辞之好,好其道焉尔”。但是,也正因为韩愈自己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个“文体”解放(用韩愈自己的话,就是所谓复归自然)的真正意义,那就势所必然地也不会真正认清楚“文体解放”的目标和方法。结果,他错误地把先秦诸子的散文当做目标,而把模仿先秦诸子作为方法。韩愈只看到先秦诸子的散文比骈文自然得多,却不知道先秦诸子散文之所以能够那样自然,是力求接近当时的口语之故。韩愈的时代,距离先秦诸子的时代已经有千多年,其通用的语法、语汇、语音,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因而韩愈所欲“复”的“古”,对于当时的人民来说,实在和骈体同样地难懂。这是韩愈所不曾理解,或者是不在他的考虑之中的。因此,在我们看来,反对形式主义的韩愈,           

                (选自茅盾《夜谈偶记》,有删改)

12.下列是作者对韩愈古文运动功绩的评说,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抵排异端,攘斥佛老,尊儒卫道

B.反对阿谀粉饰、纤巧侬丽的文学

C.把文体从骈俪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D.古文运动把散文重新送进艺术之宫

E.提倡以接近人民口语为文体的散文

13.下面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4分)

A.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是一个以恢复先秦、两汉的优秀文化传统为目标来反对形式主义文风的“文体解放”运动。

B.在韩愈之前,也出现过反对“台阁体”这种形式主义宫廷文学的“古文”名家,但他们却都没能像韩愈那样发起运动。

C.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和以李梦阳为代表的“前七子”等人都反对形式主义文风,但都陷入了另一种的形式主义之中。

D.在“古文运动”中,韩愈并没有真正认识“文体解放”的目标和方法,因此也自然不会意识到“文体”解放的真正意义。

E.韩愈倡导文体改革运动的目的,是通过模仿先秦诸子散文,反对当时的形式主义文风,抵排异端,攘斥佛老,尊儒卫道。

14.为什么说“史家称韩愈的运动为‘古文’运动,实在倒是很确当的”?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15.结合全文,完成以下两小题。(6分)

(1)文体解放的真正意义是什么?(4分)

(2)在文末横线上补写一句话,要求符合行文的思路。(2分)

12.AE(A.这不是“功绩”,而是韩愈提倡古文运动的思想根源,也是造成他陷入另一形式主义的思想根源。E.韩愈并没有“提倡接近人民口语的文体”,事实恰恰相反。)[4分。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两项得4分;答案超过两项,本题不得分。]

13.CE(A.应是“优秀的散文传统”。B.“台阁体”文学出现在韩愈之后的明代。D.因果关系颠倒,应为:由于没有意识到“文体”解放的真正意义,因此必然不会真正认识“文体解放”的目标和方法。)[4分。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两项得4分;答案超过两项,本题不得分。]

14.(1)因为韩愈的文体改革运动仅仅以模仿先秦诸子的散文为目标,并没有以接近人民口语为目标来创造新的散文。

(2)根本原因是韩愈“抵排异端,攘斥佛老”的“尊儒”思想。

[4分。答对每一问得2分。]

15.(1)①把文体从骈俪的桎梏中(或:阿谀粉饰、纤巧侬丽或雍容平易的脱离实际的形式主义文学)解放出来。 ②以接近人民的口语(或词汇、语法、语音)来创造新的为人民接受的散文。[4分,①②两点中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4分。]

(2)他自己却陷入了另一种形式主义之中。 [2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任选三小题,多选则按前3题给分)(6分)

(1)庄生晓梦迷蝴蝶, ?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2)句读之不知, ,或师焉,或不焉, ,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3)故木受绳则直,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4)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

(1)望帝春心托杜鹃   蓝田日暖玉生烟  (2)惑之不解   小学而大遗 (3)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明发房溪二首(其一)

杨万里

青天白日十分晴,轿上萧萧忽雨声。

却是松梢霜水落,雨声那得此声清。

⑴诗中哪一个字能概括全诗的意境特点?为什么?(3分)

⑵这首诗的叙写曲折有致,请作简要分析。(3分)

⑴“清”。一个“清”字,不但晶莹澄澈,而且还带着泠泠清韵,呈现出清幽澄明的境界。(指出“清”字1分,说明境界2分)

⑵晴天突然听到雨声,意外转折引起悬念。诗人却把晴日雨声的谜底在第三句直接挑明,然后又在这基础上,回过头去将“霜水”声与一般的“雨声”作比较,引出第四句来。这就使诗意多了一层曲折,诗境也显得更为深邃。

(大意正确即可酌情给分。)

5. C(简:挑选。)

6.A(A.连词,因为;介词,把。B.介词,替、给。C.副词,竟然、却。D.助词,的。)

7.C(①写梁鸿葬父,与“崇尚节操”无关。④写梁鸿为了生存而替人赁舂,与“崇尚节操”无关。⑥写梁鸿著书情况,与“崇尚节操”无关。)

8.A(A原因是“而不为章句”,并非因为家境贫寒。)

9. (1)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3分,每错2个扣1分)

(2)①曾经不慎遗留火种(引起火灾)蔓延到别人的房屋,梁鸿就寻找到被烧的人家,问他们损失了什么,把猪全部拿来赔偿他们。(4分,1句1分)

②现在被(您)舍弃,我哪里敢不向您请罪呢。(“见择”译成“选择了我”也可。此题考查“见”的特殊用法。2分,1句1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海峡两岸高层人士50年来首次公开、直接的历史性接触,开启了两岸协商谈判解决问题的大门,这一事件必将载入两岸关系史册。 B: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C:这次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D:中国斯诺克神奇小子丁俊晖虽然再次无缘世界锦标赛正赛,但他的防守控制能力和坚韧意志均有较大提高,相信他明年一定会梦想成真。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各界人士有的手捧鲜花,有的抬着花篮,每个人胸前都佩带着小白花,缓缓地走到王选院士的遗像前,鞠躬 ,许多人忍不住流下了热泪。②“上学难”问题是人大代表最 的问题之一,我国将在五年内对农村教育投入2千多亿元,使农村学生享受免费的义务教育,消除横亘在城乡间的“教育鸿沟”。③国民党“立委” __的“废统论”,国台办新闻发言人也指出“废统论”是“__”分裂活动进一步升级的危险信号。

A:志哀 关注 叱责 B:致哀 关注 斥责 C:志哀 关心 斥责 D:致哀 关心 叱责

请以“登高望远”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以外,文体不限。

【写作指引】

    这是一个寓意型的命题作文,题目既有表面的意义,又因为象征而具有隐含意义。表面的含义为:登上高处,看得更远。但立意肯定不能停留在表面含义,而是要去挖掘题目的隐含意义。题目中的“登高”可以理解为知识、能力、思想、认识等上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望远”则可以理解为由此带来的更高的思想境界、远大目光和人生境界。要结合人生经历、社会现实,写出独特的生活体验与感悟。

    “登高”与“望远”,可以理解为条件关系:只有“登高”,才能“望远”。也可以理解为因果关系:因为“登高”,所以能“望远”;或因为期待“望远”,所以需要“登高”。等等。

    说明:

   一、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酌情扣1~2分。

    二、套作、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小题。(15分)

果戈理:不死的魂灵

尤里・马恩

【俄罗斯《莫斯科共青团员报》4月1日文章】4月1日,俄罗斯迎来了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果戈理的200周年诞辰。斯人已逝,但并未被世人所遗忘。

果戈理对文字的精准驾驭、对世事的洞察入微是与生俱来的。他出生在渡尔塔瓦的一个小贵族家庭。父亲瓦西里年长母亲玛丽亚l 4岁,果戈理是他们浪漫爱情的结晶。果戈理的文学天才与幽默感遗传自父亲,而他敏感多思、淳朴善良甚至有些歇斯底里的性格,则继承自母亲。

父母的关爱和家乡旖旎的自然风光赋予年幼的果戈理以灵性,而乡村民谣诗赋的耳濡目染,更点燃了果戈理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激情。

中学时代,他悄悄地创作了一首长诗,有些稚气但琅琅上口。到圣彼得堡后,他对诗作略加润色并寄给了出版社。童年时代的涂鸦之作变成了铅字。诗作开始在各大书摊发售,但内容的青涩和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做作旋即引来毫不留情的批评。果戈理一举烧毁了他的长诗原稿。

不过,这并非他首次焚稿,中学时代他就以这种方式处理了自己的处女作《特维尔多斯拉维奇兄弟》。

熟读果戈理作品的人都知道,作家非常善于勾勒女性之美。然而,他的爱情生活却一直鲜为人知。在他看来,妖娆女子是世间最可怕的__,必须有足够的自制力才能加以抗御。每次邂逅爱情、遭遇美女,他都会惶惶然回避。

青年果戈理有过一段无疾而终的恋情,那时他刚到圣彼得堡,经常去维耶利戈尔斯基伯爵家做客,对伯爵的掌上明珠安娜一见倾心。尽管才华横溢,但他在女性面前总是拙于言辞。他在给母亲的信中写道:“我们的社会地位差别太大,以至于我不想说出她的名字。”坠入爱河的果戈理经常给安娜写信,他在寄自莫斯科的一封情书中说:“我安顿下来了!吃住都不花钱。我并不需要钱。所以我从不去想它。”安娜的母亲在看过信后,觉得果戈理实在不善持家理财,所以并不支持这段感情。果戈理曾请安娜的姐夫帮他提亲,遭到了无情的拒绝,非但如此,他还被视为这个家庭不受欢迎的客人。后来,此事在上流社会传开,令作家感到莫大的羞辱,或许这也是他终身未娶的原因。

据说,莫斯科第一美女、著名诗人罗斯托普钦娜爱上了果戈理,女诗人曾经俘获过莱蒙托夫等众多才俊的心,但却未能打动果戈理。果戈理去世后,女诗人曾独自夜探心上人灵柩,并每天差人往果戈理坟前送上一束鲜花,直至终老。

果戈理在圣彼得堡成名,对这座城市有着特殊的感情,但却没有购置任何一处房产。年轻时,他便将继承自父亲的财产转移到母亲和姊妹的名下。自己选择了四海云游。成名后,朋友都视接待、收留果戈理为一种荣耀,但有时难免会滋生嫌隙。

他曾经在《莫斯科人》杂志的总编波戈金处住过一段时间,两人的交流经常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但身为出版人,波戈金希望果戈理能将《死魂灵》第二部的若干内容先交给自己发表,而果戈理并不急于将小说付梓。生性倔强的他从不奉旨填词,更不曲意奉迎,他觉得文学创作是水到渠成之事。因此,他与波戈金的关系变得相当微妙,只能搬出来另觅落脚之处。

1848年,他搬到了托尔斯泰伯爵处,爱才的伯爵给他腾出了两个房间。如今,这栋旧宅被辟为果戈理之家。

与安娜未果的恋情给了果戈理沉重的打击,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创作中,他期待着《死魂灵》这部堪与但丁《神曲》相媲美作品的问世。然而,由于后期沉迷于过去所无情批判过的zōng jiāo ,他的思想越来越矛盾,创作速度越来越慢,对已写成的文字越来越不满意,最终,他决定将第二卷书稿付之一炬,从头再来。焚稿后的第十天,饱受病痛折腾和创作煎熬的他凄凉地离开了人世。这个冷眼观世界的智者,一生颠沛流离,临终时裹身的是一件被汗水浸透的、多日未换洗的袍子,他的遗言是:“不要去思考死魂灵,要想想自己鲜活的心!”

(选自2009-04-08《参考消息》,有删节)

19.综观全文,请简要概述果戈理文学创作上取得成功的原因。(4分)

20.文章在写果戈理遭遇“爱情失败”之时,为什么要交代果戈理在作品中“非常善于勾勒女性之美”?(5分)

21.《死魂灵》是果戈理一生最重要的作品,但在这篇文章中却鲜有述说,你认为作者这样处理材料是否恰当?为什么?(6分)

19.【信息整合】(4分)

    (1)与生俱来的文学天分;(2)父母之爱、家乡风光、乡村民谣诗赋的熏染(或答“环境的熏染”);(3)坎坷的人生经历;(4)对文学的执著和创作上的严格要求。(1点1分)

20.【鉴赏评价】(5分)

    (1)果戈理的爱情上的挫折并没有影响他自己的文学创作;(2)果戈理的爱情上的挫折并没有影响他对女性美的看法;(3)通过前后两者材料的对比更有力突显出果戈理人格的伟大(或答“突显其宽容精神”)。(答对一点1分,答对两点3分,答对三点5分)

21.【写法探究】(6分)

   恰当。虽然《死魂灵》是果戈里一生最重要的作品,但并不一定是作者要重点写的理由。(2分)本文只是一篇果戈里诞辰200周年的纪念文章,文章选择从文学之爱、爱情之觞、颠沛流离之痛三方面中的些许点滴来叙述,展现乐作为一个“人”的果戈里更为鲜活的人生(2分)这样写不仅避免落入一般文章的窠臼,读起来,也更自然亲切。(2分)

     回答“不恰当”言之成理亦可。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