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艺术从室内走向了室外,从画面的一种近似于“酱油色彩”的调子走向了色彩斑斓的画面,从古典画法的看不见笔触到现在自由奔放的笔触,从关注zōng jiāo 题材到表现乡村题材和平凡生活的变化。这一画风的典型代表是()
A:达·芬奇 B:拉斐尔 C:莫奈 D:毕加索
当我们在欣赏一幅画的时候,最先注意到的是()
A:线条、色彩和构图 B:画面呈现的内容 C:画面表示的意蕴 D:画面的层次变化
下列关于新印象画派说法不正确的是()。
A:理性的画色彩 B:善于运用不同的色彩来表现物体 C:画面上看不到笔触 D:每一幅画需要很长时间
tiān zhǔ jiāo 教堂内部装饰华丽,主要由祭坛、圣像、圣画、色彩斑斓的玻璃窗等构成。( )
熔岩地貌是山峰形体多变、河流切割幽深、崖壁色彩斑斓。 (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在北京中关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四楼一间大会议室里,墙上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引起记者的注意。 B:这种无纺布环保袋经过工艺处理后,具备了防水、易清洗、容量大、满足消费者对环保袋的客观需求的优势。 C:在交融与冲突并存的文化环境中,能否用东方雕塑语言来表达这个精神,恰恰是中国当代雕塑所欠缺的。 D: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瞬间,无论是参与登顶的勇士,还是全世界观看这一壮举的人们,无不毫无例外地感受到了心灵的震撼。
“世界就是一幅绚丽的图画,七种颜色是它的基本元素,世界是一部宏大的交响乐,不同音符是它的基本单位。”从文化视角看,这句话要表达的思想是
A:文化传播使各具特色的文化相互融合 B:文化一体化是世界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C:尊重文化多样性才能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 D:色彩斑斓的文化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基
在2010年3月“两会”新闻记者会上,____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提到一幅《富春山居图》的古画,这幅作于660年前的山水画,一半在台湾,一半在大陆:深深牵动了两岸同胞、海外侨胞的思绪。,一幅传世古画引起海峡两岸民众对5000年中华文化的共鸣。
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一幅画为什么会引起两岸民众的共鸣。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两岸民众对中华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3分)
(2)我国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有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3分)
(3)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在一个民族的历史和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基。(2分)
解析:
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今年3月“两会”新闻记者会上,____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提到一幅《富春山居图》的古画,这幅作于660年前的山水画,一半在台湾,一半在大陆:深深牵动了两岸同胞、海外侨胞的思绪。,一幅传世古画引起海峡两岸民众对5000年中华文化的共鸣。
(1)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一幅画为什么会引起两岸民众的共鸣。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两岸 民众对中华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4分)我国各兄J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中华文化。(3分)中华文化的求同有;异,兼收并蓄的包容性,也增强了两岸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3分)
解析:
略
绘画艺术从室内走向了室外,从画面的一种近似于“酱油色彩”的调子走向了色彩斑斓的画面,从古典画法的看不见笔触到现在的自由奔放的笔触,从关注zōng jiāo 题材到表现乡村题材和平凡生活的变化。这一画风的典型代表是( )
A:达·芬奇 B:拉斐尔 C:莫奈 D:毕加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