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201 1年12月发布了白皮书《中国的航天》中讲述:外层空间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探索外层空间是人类不懈的追求。当前,世界航天活动呈现蓬勃发展的景象,主要航天国家相继制定或调整航天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航天事业在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航天活动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影响进一步增强。中国政府把发展航天事业作为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坚持为了和平目的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未来五年,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中国航天事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未来五年,中国将重点在以下领域开展国际空间交流与合作:
—空间天文、空间物理、微重力科学、空间生命科学、深空探测、空间碎片等领域的科学研究。
—对地观测卫星在环境与灾害监测、全球气候变化监测与预报、海洋监测等方面的应用。
—通信广播卫星在广播电视、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方面的应用。
—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技术合作、终端设备研发、增强设施建设、特定行业服务等。
—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空间站相关技术合作,空间科学研究与实验等。
—航天测控技术合作、航天测控支持等。
—卫星商业发射服务、卫星整星与零部件进出口、卫星地面试验设备进出口、卫星地面测控和应用设施建设及服务等。
—航天领域的人员交流与培训等。
“航天事业在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航天活动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影响进一步增强。中国政府把发展航天事业作为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坚持为了和平目的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体现了( )。

A: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观点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观点 C:量变与质变的观点 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的目的应________。( )

A:为全人类谋福利和利益 B:为本国扩大资源开发领域 C:为发展本国的航天事业 D:为发展科学技术

2011年11月1日,举世瞩目的中国神舟八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神八”的成功发射,让国人骄傲,让世界瞩目,这充分说明我国的航天事业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航天科技事业的高速发展,也证明了中国日益强大的国力。2011年11月5日,“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开启了中国航天新征程。

请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角度,谈谈我国航天事业能够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答案: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从而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2分)

    ②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体现了国家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 的尊重;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2分)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能够发挥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优势,使国家对经济的做得更好、更有成效。(3分)

2007年10月22日.2008年9月25日,在航天科技工作者精心组织、科学规划下,我国先后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 和“神舟七号” 飞船和卫星,它标志着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请简要阐述我国大力发展航空航天事业的经济意义。

答:我国大力发展航空航天事业的经济意义有:

①促进我国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提高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使我国能掌握更多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②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提升我国的产业层次

③增强我国独立自主的能力,把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④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推动我国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财政实力的增强,我国航天事业迅速发展,2009年4月25日,中国首颗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1星”成功发射升空。在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中形成的伟大载人航天精神,又激发了全体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进一步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信心和决心。

请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材料中所体现的道理。(15分)

(1)经济是基础,经济决定文化。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财政实力的增强,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提供了有力物质保障。

(2)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3)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伟大的载人航天精神,激发了全体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进一步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信心和决心。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要求回答材料中体现的文化生活的道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考生回答此题的关键在于仔细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词,然后用所学知识分析即可。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财政实力的增强体现了经济决定文化;激发了全体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体现了文化的反作用。本题难度不大。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和文化的作用

在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航天工作者创造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这里的“航天精神”是(  )

A:政治现象         B:文化现象 C:经济现象 D:政治、经济、文化现象的统一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到,起步晚、起点高、投入少、效益高,项目精、水平高,从总体上体现了技术进步,走出一条跨跃式发展的道路,这表明

A: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航天事业发展的主要目的 B: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能改变航天研究进程 C:载人航天工程有效开展是科学价值观指导的结果 D: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是航天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飞船成功发射。我国航天事业不断取得成功,是在借鉴国际航天技术的基础上,走自主创新发展道路的结果。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功说明

A:外因有时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 B: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C: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D: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

2013年6月11目“神舟十号”发射成功;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发射成功,这是我国航天事业的最新成果,是全体航天人拼搏精神的成果。中国航天人在载人航天事业发展过程中铸就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不仅推动了航天事业的发展,也为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增添了一笔宝贵财富。

(1)运用认识主体和客体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原因,以及探索宇宙的脚步将永不停息的原因。(12分)

(2)载人航天事业的胜利可以说是爱国主义的胜利。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爱国主义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过程中是如何展现的。(10分)

(3)假如你要学习载人航天精神,从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角度分析,你会坚持怎样的方法论原则。(4分)

(1)①从认识的主体看,认识总要受到现实具体的认知水平、实践水平、思维能力、生理因素等条件的制约;从认识的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因此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具有反复性,并非一帆风顺,不可能一蹴而就。(6分)

②认识的客体是无限变化着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因此,人类对浩渺无际的宇宙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具有无限性。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永无止境,世代延续。(6分)

(2)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2分)载人航天精神充分展现了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国航天人的精神支柱。(2分)

②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3分)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航天人继承优良传统,又有新的努力和创造,他们坚持“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致力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充分展现了爱国主义新的时代主题。(3分)

(3)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自身实际;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联系自身实际;坚持量的积累,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创新的精神,要大胆创新开拓。(写到两条即可,要求联系实际方给满分。其他方法论原则只要言之成理均可得分)。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第一问要求运用认识主体和客体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原因,以及探索宇宙的脚步将永不停息的原因。本题的原理限定为认识主体和客体的有关知识,题型为原因类的,材料限定为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联系课本相关原理,可以从认识总要受到现实具体的认知水平、实践水平、思维能力、生理因素等条件的制约;从认识的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因此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具有反复性,并非一帆风顺,最后,可以加以总结,认识的客体是无限变化着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因此,人类对浩渺无际的宇宙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具有无限性。

本题第二问要求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爱国主义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过程中是如何展现爱国主义精神的,阅读材料,抓住关键句子:中国航天人在载人航天事业发展过程中铸就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不仅推动了航天事业的发展,也为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增添了一笔宝贵财富。联系课本,可以从爱国主义的地位,爱国主义是具体的这两方面去组织答案,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载人航天精神充分展现了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国航天人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在新的历史时期,他们坚持“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充分展现了爱国主义新的时代主题。

本题第三问要求从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角度分析,你会坚持怎样的方法论原则。本题属于开放类的题目,侧重于答方法论,学习航天精神,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自身实际;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联系自身实际;坚持量的积累,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创新的精神,要大胆创新开拓。总之,应该从贴近自身的生活实际去学习航天精神。

考点:本题考查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爱国主义、坚持量的积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相关知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财政实力的增强,我国航天事业迅速发展,2009年4月25日,中国首颗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1星”成功发射升空。在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中形成的伟大载人航天精神,又激发了全体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进一步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信心和决心。

请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材料中所体现的道理。

(12分)(1)经济是基础,经济决定文化。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财政实力的增强,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提供了有力物质保障。

(2)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3)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伟大的载人航天精神,激发了全体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进一步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信心和决心。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