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写空缺部分(8分)
(1)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奥地利小说家 ,善于运于象征、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提示现代社会所面临的困境和“现代人的困惑”。其代表作为 。
(2)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 。(《旅夜抒怀》)
(3)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 。(《春夜洛城闻笛》)
(4)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自己编著《史记》是“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 。”
(1)卡夫卡《变形记》(2)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3)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4)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9. B(俾:使)
10. B(与:①介词,对,向;②介词,跟,同。A. 以:介词,用。C. 之:助词,取消主谓结构独立性。D. 所:助词,附在动词前,构成“所字”结构)
11. C(②表朱熹重视教育,③为王淮奏请让朱熹改任他职,④表朱熹的耿直、倔强性格)
12. D(被免职的应是朱熹,蔡元定应是朱熹的学生)
13. (1)他每有时间便到州郡的学校里去,找一些学生来,和他们讲论学问。(3分)
(2)适逢浙东地区发生大饥荒,宰相王淮上书请求改任朱熹为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并要他马上单人赴任。(4分)
(3)州县的官吏们害怕他的严峻作风,一听说他到来,有些人甚至自动弃职逃走;于是,他所管辖的境内,风纪肃然。(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
孔子创立的儒学,虽然没有忽视人与自然关系的统一,也涉及到老庄“道法自然”的哲理;但更注重现实与期待未来,寻求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和谐之道。从汉唐两千余年以来,凡是太平之世,都是儒学盛行之时。因此,有人说,孔子创立的儒学,可以称为是一种盛世之学。儒学所涉的主要内容,简要而言就是隆礼、重仁和尚中道三项论题。
“隆礼”就是郑重地遵循礼法。礼教不是孔子的创造,是先民的文化积淀。最早形成于文明社会敬天祭祀祖先中,西周时周公制礼作乐,至东周春秋末,社会动荡不安,出现“礼崩乐坏”的社会无序状态,故孔子倡导“复礼”。“不知礼,无以立也”,“三十而立”。孔子认为“知礼”是立足于社会的根本,礼治是社会结构的保证,只有礼治,才能规范人与人和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秩序。这充分说明礼制就是社会制度,而礼治则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根据与法则,可见孔子论礼与其政教是合一的,故又有礼教的说法。这种思想对规范汉唐以来的社会形态、促进社会有序发展,曾产生过积极影响,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重仁”就是主张人应有仁的品格。孔子认为仁的含义,就是人与人之间具有本能的相互扶持的意义。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得以形成,所以他说“仁者,爱人”。孟子提出“仁政”的主张,从而说明孔子的仁德,就是“大同社会”的理想信念,这成为自古以来人们追求社会和谐的美好蓝图。
“尚中道”的辨证思想,是孔子对自古以来“允执阙中”的发展。中道思想是先哲遗留的闪光思想。唐尧曾对舜说,若执中即信守中道,四海之内便会避免困穷,天禄便会长存的。春秋时代,百家争鸣,集中于一个“治”字,老子倡“守中”,即以柔用中;韩非则倡“法治”,主张以强用中。孔子认为“中行”者最佳,其次是“狂者”、“狷者”。社会中之三种人即左中右者,持中者为最佳。同时,孔子认为事物在发展中又有中庸、过、不及三种形态,而中庸为最佳。而中道是和,和即事物矛盾之对立统一状态,他表示事物之质的规定性,因此持中的要义,就是要执持事物之质,这也就是“和为贵”之义。
总之,孔子一生做出总结古学、兴办私学和创立儒学三件伟业,他的隆礼、重仁和尚中道的核心思想,均含有积极意义和现代价值,并为国内外有识之士瞩目。1988年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说:“人类如果想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发展下去,必须汲取中国孔子思想中的智慧。”这种认识无疑是很有道理的。
6.下列对孔子儒学思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创立的儒学是在古代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有继承也有否定,忽视了“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
B.孔子在其儒学创立中创建了隆礼、重仁和尚中道三项论题,深化完善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C.孔子创立的儒学,自汉唐两千余年以来,凡是太平之世,都是儒学盛行之时。因此,有人说儒学是一种盛世之学。
D.孔子创立的儒学,汲取了老庄等哲学思想的智慧,同时又更加注重现实与期待未来,寻求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和谐之道,受到人们的尊崇。
7.下列对孔子儒学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所推崇的“礼教”是西周时周公所创造的,孔子认为“知礼”是立足于社会的根本,礼治是社会结构的保证,“不知礼,无以立也”。
B.“重仁”就是主张人应有仁的品格。所以孔子倡导“仁者,爱人”,他的“仁政”主张,为我们构建了一幅“大同社会”的美好蓝图。
C.“尚中道”的辩证思想,是孔子对自古以来“允执阙中”的发展。早在春秋时代,唐尧就曾对舜说,若执中即信守中道,四海之内便会避免困穷,天禄便会长存的。
D.中道思想是先哲所遗留的。以后不同流派又不断充实和发展,孔子认为中道是和,提出“和为贵”的思想。
8、下列对原文信息的提取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礼教体现了孔子论礼与其政教的合一。历史证明这是规范人与人和人与社会关系秩序的唯一保证。在汉唐以来的社会演变中始终起着积极作用。
B.中道思想体现了古代先哲的思想智慧,孔子认为在社会“左中右”三种人中,“中庸”之人为最佳,“过与不及”这两种人不能体现“和为贵”的哲学内涵。
C.有人认为,人类如果想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发展下去,就必须向人们贯彻中国孔子全部的哲学思想。
D.孔子的儒学思想很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哲学理念,与其他哲学有着很大的不同,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曾经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今天仍会有它可借鉴的现实价值。
6、D(D项由第一自然段可知,是对该段主要信息的概括。A项主要信息在第一段,正确的信息是孔子创立的儒学“也涉及到老庄‘道法自然’的哲理”,并没有忽视该哲学思想。B项“隆礼、重仁和尚中道”等内容,不是孔子所创建的,“隆礼”是先民的文化积淀,文中也明确表示不是孔子所创造的,“尚中道”也是先哲遗留的闪光思想,尧舜时期就已存在,故该项错。C项的表述只是一种现象,并没有体现儒学思想的内涵,答非所问,故该项错。)
7、D(该题信息涉及到第二、第三、第四三个自然段,涵盖了孔子儒学的内容。D项见第四自然段,是孔子对中道思想的理解。A项信息在第二段,礼教是先民的文化积淀,最早形成于文明社会敬天祭祀祖先中,到了西周的周公才编制礼乐,故该项中说“‘礼教’是西周时周公所创造的”错。B项信息在第三段,“仁政”的主张是孟子提出的,张冠李戴。C项信息在第四自然段,该项中前提条件错,唐尧舜时期不是春秋时代,故该项错。)
8、D(D项信息涉及到全文,是对文中主要信息的正确概括。A项信息在第二段,“唯一保证”错误;“始终起着积极作用”错误,原文是说“曾产生过积极作用”,故该项错。B项信息在第四段,“中庸、过、不及”是指事物发展的三种形态,不是指人,故该项错。C项信息在最后一段,“贯彻中国孔子全部的哲学思想”错误,原文只是说要“汲取中国孔子思想中的智慧”,而不是全部的哲学思想,扩大了范围,是对文中信息的错误理解。)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潘基文在12月14日的宣誓仪式上发表讲话说:“他秉承《联合国宪章》,按照忠诚、严谨、公义的原则要求自己,努力使联合国不负全世界人民的厚望。” B:中国每人平均每年总要吃四、五百斤粮食,还要有种子、饲料和工业用粮。 C:大儿子贾赦袭了贾代善的爵位(按封爵逐代降级的规定,袭一等将军之职),分出去另过。 D:这些柳树就是大名鼎鼎的“左公柳”――左宗棠平阿古柏后沿途栽下的柳树。可是当年“遍栽杨柳三千里,”能活到今天的,也就只有这些了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作为我国计算机汉字照排系统发明人,王选以一项发明 了一家企业的基业,更波及一个时代,使中国印刷业划时代地“告别铅与火,进入光与电”,产生了天翻地覆般的变化。②甲
A:联赛最后两轮的各场比赛,足协全部延聘外国裁判员,尽管这 是一个好办法,但为了杜绝假球,也只能选此下策。③在近代科学论中, 是在经验论派 在唯理论派那里,我们都常常碰到这种看法:人类经验的原始材料是处在一种无秩序的状态之中的。 A.造就 未尝 无论 以及 B:成就 未尝 不管 还是 C:造就 未必 无论 以及 D:成就 未必 不管 还是
请以“我们的生活就是一部连续剧”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按高考评分标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9题。
边 城 彭学明
①是沈从文走时,端放着的一颗心脏。
②河也还是天保兄弟放排下江的那条河,船也还是翠翠送人过渡的那条船,渡口的石板依然是青青的亮色,依然一级一级地沉默着,开开阔阔地看一河风景。
③一根铁丝在河的中央直直地摆着,穿过船心,横接两岸。船盖了乌黑的篷子,任艄公拉了铁丝,顺着这自然的依托,于河的两岸簌簌而荡,两岸的目光,被这铁索轻轻串起,停栖在渡船的顶端,来来往往。对岸的洪安,于河码头竖起了一丈高的语录塔,却斑驳脱漆,没有语录,古朴地显示着那个年月、那种忠诚,成为一座笔立的风景。
④一河的水就绿莹莹的,一河的阳光就闪射了白光金光,温柔而又美丽,一群鸭子正沐浴着波光粼粼的水色,骄傲地挺起脖子,飞起翅膀,成一路纵队,向前奔跑,“呜哇――”“呜哇――”“呜哇――”,绿色的、白色的、蓝色的,全都向天高唱着,纵情于河水的温存里。
⑤这说不清年代的吊脚楼,便极为自然地立着岸靠着河俯着水,檐檐相接,错错落落,一如一行垂袖而立的老人,在暮鼓晨钟里,任由河水去旧添新,自己却安然本分地过着寂寞凝定的晚年。几只船,如鸟收了翅膀,在岸边恬然栖着晃着,想像着一个母亲正在摇着摇窝。
⑥桃花汛的时候,水就黄黄地翻滚,汤汤地上涨,漫过石堤,漫过渡口,然后在吊脚楼下懂事地停了,拍着石壁,抚着屋基,勾着伸进水中的吊脚,女人就坐在楼上面对河水缝缝补补,男人就坐在楼上闭目养神,一根几根的渔竿从楼上甩下,悠哉乐哉地做了一回姜太公。那几棵古老的柳树和那一排小小的柳树,都被水淹进了一截,枝叶扶疏,飘然若仙,恰如刚刚出浴的少女,水灵灵地于水中站着,低下头来,让水拨弄着长长的头发。
⑦可是水清了,桃花汛的日子已经过去,你看不到这垂钓这水柳,看不到泛泛黄雨的迷蒙了,里把长的河堤,蜿蜒舒缓地从上往下而过,河如带子,透明,清澈,抖动,流淌,然后猛然地几下跳跃,卷起白雪白雾和白白的花朵。女人们很朴素的影子,蹲了河堤,洗衣洗被洗碗洗筷子。堤的那头,又一群年轻的女孩提了桶子,背了背笼,鱼贯而来,也蹲下来,也洗衣服,也讲男人女人神神秘秘的故事。眼睛盯在河中时,河中有阿哥的影子打鱼;眼睛盯在山上时,山上有阿哥的影子放牛;眼睛盯在木楼时,楼上有阿哥的影子吹木叶;眼睛盯在脚边手边时,还是有阿哥年少情旺的影子向她挑逗。
⑧这是茶峒,是沈从文点一杆草烟凝望,于沉默中感悟所有亲人的茶峒!
⑨……这里是充满了爱情与诗意的地方,这里每年都有那么几个充满爱情的节目,专为男女的节目。“三月三”“四月八”“七月七”,还有一场的赶场天,都是青年男女的好日子。对歌、定情、恋爱,多是挑这种日子。当年的翠翠就是与天保兄弟在月光下对歌的,否则就少了一个让世界嫉羡的爱情故事。
⑩那么,在夜晚起风的时候,请你邀约了朋友,再到这河边上来。一河的灯火,在水的涌动里,明明灭灭,变成极美极美的流行色,一层层淌,潺潺地流。往四川洪安流来的一条小溪和湖南茶峒上方流来的一条小溪,与大河交汇时,围成了一个沙洲。银色的月光,朗朗照在沙洲,有攒动的身影,却没有沸扬的声音,那些汉子们,赤条条的,在月光下朦胧地站着,洗一天的劳作与疲倦。一对对的男人女人就选了这么一个所在你恩我爱。那螃蟹、脚鱼、都耐不住水中的寂寥,纷纷爬上岸来,懒洋洋的来此歇凉,因此有更多的男人女人、大人小孩、拿了手电一照,那小子们精灵们都“嘟噜”一下闭了眼睛装死,你便不费吹灰之力,捉了,放进铁桶。收获了爱情,又收获了河水的野味,你哪能不满心的喜悦与舒坦?你哪能不怀念这个夜晚与城市?你又哪能不为此时你的朋友激动与自得?
⑾只是别忘了,这并不是一个城市,只是湘西边地一个很美很美的集镇,它的名字就叫茶峒。
16. “一颗心脏”比喻什么?文章为什么以“心脏”来打比方?(6分)
17. 第⑧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5分)
18. 文章末尾说茶峒是一个“很美很美”的地方,结合文意,简要分析茶峒的“美”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19. 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一如一行垂袖而立的老人……过着寂寞凝定的晚年”,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这个富有典型意蕴的“吊脚楼”的悠久、古朴、随岁月渐渐老去的特点。
B.本文通过对茶峒极具特色的景物的状写,抒发出作者对“边城”的挚爱和钟情。绘色,绘态,生动传神,富有情趣。
C.有着神奇风貌的茶峒不仅是作者的故乡,更是作者心灵的家园,精神的栖息地。
D.本文向读者描绘了一幅富有特色的山光水色风景图画,河水,吊脚楼,茶峒人,共同展示出充满诗情画意的美感。
E.《边城》景美,人美,情更美,一幅幅优美的画面,抒写出作者对“边城”的依依不舍的感情。
16. ①“一颗心脏”指浸透着沈从文一片深情的茶峒;
②以“心脏”喻指茶峒,形象表明它是沈从文的精神栖息地,它始终有着生命的律动,眼前的“一河风景”一如当年(沈从文《边城》中的景象),充满生机和活力。
17.作用:呼应开头,强调茶峒在沈从文、作者心中的地位;过渡,总承上文(上文的结句),引出下文对茶峒人们生活的抒写。
18.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茶峒的山光风景很美,摆渡的蓬船、沐浴的群鸭、汛来汛去的宜人风景等,富有诗情画意;②茶峒的人情风貌很美,暮鼓晨钟里的恬然生活、吊脚楼上男人女人、月下河滩的悠闲和喜悦等等,富有情趣和生气。
19.CE(C把“作者”改为“沈从文”。E“依依不舍”无依据)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任选4题)(8分)
(1)中国古代小说是从________开始的,到魏晋南北朝时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清初著名文学家 的《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以说狐谈鬼的方式,抒发内心的愤懑。
(2)南宋词人姜夔在《扬州慢》中有“ ,_________________”之句,描绘了战争洗劫后扬州城的荒芜景象,令人感叹。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_______,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4)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5)陆游在《书愤》中用“_______________, ”的诗句来表达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
(1)神话传说 蒲松龄 (2)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3)侣鱼虾而友麋鹿 渺沧海之一粟(4)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5)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黄庭坚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滟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注】宋崇宁元年,黄庭坚贬谪四川近六年后被赦,在回江西老家的路上经过岳阳,写下此诗。瞿塘、滟是四川瞿塘峡中最险处。
(1)说说“一笑”是怎样的笑,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诗中的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2分)
(1)经历了“投荒万死”的磨难,诗人终于“生出”四川回到家乡,一方面为自己能够在投荒万死之后平安地通过滟天险活着生还而感到庆幸,另一方面回首平生,瞻望前路,又不能不痛定思痛,黯然伤神,因而这是悲欣交集的笑;经历了“投荒万死”的磨难后,诗人的情感升华了,心灵净化了,生命单纯了,一切都如眼前的山水,那样亲切,那样畅怀,因此这也是豁达的笑;由“岳阳楼上对君山”可知,诗人面对政治__和人生磨难,仍然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操守,因此也可以说这是英勇无畏的笑。
(2)这首诗塑造出一位胸襟开阔,不畏磨难,在政局动荡之际坚守理想和节操的卓尔不群的诗人形象。
9.C(犯禁:触犯法令)
10.D (A项,①连词,来,用来;②介词,因,由于。B项,①介词,因为;②介词,替,给。C项,①连词,表转折,却;②连词,表递进,而且。D项,均为介词,跟)
11.B(①是叙述盖宽饶官职升迁;⑥是王生规劝盖宽饶的话)
12.C(“他的职位不升反降”错)
13.(1)宽饶因犯上奏大臣不实的罪,被降职为卫司马。(3分,坐:因犯……罪;是:对,实;左迁:降职)
(2)太子庶子王生赞赏宽饶的节操,但不同意他的这些做法(认为他的这些做法不正确)。(3分,高:赞赏;节:节操;非:认为……不正确,不同意)
(3)因为奏事不适合皇帝的心意而被文官诋毁侮辱,上书称赞宽饶。(4分,以:因为;当:适合;诋挫:诋毁侮辱;颂:称赞)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