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凡食齐视春时”中,“视”之义为()

A:察看 B:比照 C:考虑 D:按照

观测连挂距离常用方法有()

A:比照邻线存车 B:比照电杆数目 C:比照钢轨根数判断距离 D:比照邻近建筑物

解释加点的字词(每题1分,共10分)

(1)六国互丧,赂秦耶

(2)嬴而不助五国

(3)以其所为

(4)且矫诏纷出

(5)诛五人

(6)是时大中丞抚吴者

(7)来于秦

(8)敛赀财以送其行

(9)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10)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1)率:大概(2)与:交好(3)旌:表彰(4)假的诏书(5)通“案”, 审查、查究(6)凭借(7)乘辇(8)收敛资财(9)对比(10)才开始加速

【解析】

试题分析: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 目:列,名单 B:其辱人贱行,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视:看待 C: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来者:后世的人 D: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声义:伸张正义

7.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B: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特:特别 C:至丹以荆卿为计,始祸焉 速:加速 D:其辱人贱行,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视:比较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天之灵:依靠 天高地:远 B:五人之死:比较 以其所为:表扬 C:大国之威以俢敬:尊重 乃辞固请:感谢 D:且君尝为晋君矣 赐:恩慧 因人之力而之:使……敝,损害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抑本其成败之迹(抑制) 且相如素贱人(卑贱的人) 下临深潭(靠近) B:此其为餍足之道也(方法)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忧伤的样子)吾妻来归(回来) C: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比较) 比去,以手阖门(等到) 渠会永无缘(他) D:与赢而不助五国也(给与) 却(退却)坐促弦弦转急 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

下列句子中文言句式解析错误的一项是

A:何以伐为? 宾语前置 B: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疑问句 C:鞣以(之)为轮。省略宾语 D:不然,籍何以至此? 省略宾语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4分)

(1)__________________,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2__________________,恐年岁之不吾与。

(3)故余与同社诸君子,______________,而为之记。

(4)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

(1)酣眠固不可少        (2)汩余若将不及兮 

(3)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4)轻重固何如哉

【解析】

试题分析:“名篇”是指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名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等。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本题还要注意几个重点字的写法。如:“茕”“霭”“黍”“舒”“见”“濯”“缨”“淋漓”“覆”“坳”等。每空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赖天之灵 赖:依靠 天高地迥 迥:远 B:视五人之死 视:与……作比较 以旌其所为 旌:表扬 C:又重之以修能 修:美好的 日月忽其不淹 淹:久留 D:时北兵已迫修门外 迫:危急 汩余若将不及兮 及:等到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