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榜 样
侯 发
在十几年前,我负责市报的副刊版面。有一位名叫张秋石的本地作者非常勤奋,隔三差五就寄来几篇稿子,体裁也十分广泛,有散文、诗歌、小小说等等。说实在话,文章写得实在不敢恭维,不通章法不说,错别字连篇。
有时,我心情好的时候会挑出一篇,耐着性子好好修改一番,然后发表在版面的哪个角落里。我这样做的目的当然不是鼓励他,而是出于怜悯或者说是同情。如果他认真研读的话,会发现文章中有三分之二是我的东西。但他好像没意识到这一点,还是源源不断地给我来稿。
为了不耽误他的前途,我决定对他实话实说,让他改行做别的,不要再走文学创作这条路了。他家里没有电话,写信一怕遗失二怕说不明白,我就跟主编请了个假,按照信封上的地址去找他。
我先乘公共汽车,然后又坐小三轮,最后翻山越岭才找到张秋石家。想不到,他已是四十岁左右的人了。
他家里有三孔石窑,也没什么像样的家具,但清洁整齐,惟一标志着现代文明的是窑顶吊着的灯泡。他的妻子扎着围裙在烧火做饭。
他和儿子各占半张桌子,他的前面摊着一叠稿纸,想必他又是在写稿。
他儿子面前乱七八糟地堆着书本和作业。我随手翻开他儿子的书本看了看,知道他儿子读的是初中二年级,在做假期作业。
我的到来让张秋石很是意外,说受宠若惊也不为过。有那么一会儿,他简直激动得手足无措。他一边指挥妻子杀鸡,一边不忘得意地对儿子吼:“咋恁没眼色?没看侯老师是千里迢迢来和我探讨文章?去帮你妈烧火!”
面对这样的张秋石,我准备了一肚子劝他的话倒说不出口,反倒违心地支吾说:“你很勤奋,也有才气……”
不料,张秋石憨厚一笑,打断我的话,压低声音说:“侯老师别逗了,我知道自己的罐里几个米,牙签做驴槽,压根就不是那料,但我还是要坚持写个不停。”
“为什么?”我吃了一惊,疑惑不解地问他。他走到门口瞅了瞅外面,然后用一种更低的声音说:“侯老师你别笑话我,我儿子大了,作为父亲,没有钱没有权没有地位,没有一点让孩子尊敬的资本。但我要坐在他面前,用刻苦写作来感染和激励他,为孩子留下一个父亲应有的榜样,让孩子以后比我强!”
我被这番话震撼了,好半天没说出一句话来。
临走的时候,当着孩子的面,我对张秋石说:“你的文章很有灵气,相信通过你的不懈努力,在文坛上定会有所建树!”
前不久,我参加了省作协组织的一次笔会,意外地遇到了省内小有名气的张姓作家,在聊天中我才知道,原来他就是张秋石的儿子。
(《小小说选刊》2008年第14期)
1.试分析小说中张秋石和“我”的形象。
2.小说在情节安排上,多处使用伏笔、铺垫,试举三例说明。
3.临走的时候,“我”为什么当着孩子的面,对张秋石说“你的文章很有灵气,相信通过你的不懈努力,在文坛上定会有所建树”这番话?
4.对小说中的“父亲”张秋石为了感染和激励孩子成才而采用的做法,你是否认同?请说说你的看法。
题库:高中语文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1-01-08 12:43:54
免费下载:《2011年盐城市调研三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榜 样
侯 发
在十几年前,我负责市报的副刊版面。有一位名叫张秋石的本地作者非常勤奋,隔三差五就寄来几篇稿子,体裁也十分广泛,有散文、诗歌、小小说等等。说实在话,文章写得实在不敢恭维,不通章法不说,错别字连篇。
有时,我心情好的时候会挑出一篇,耐着性子好好修改一番,然后发表在版面的哪个角落里。我这样做的目的当然不是鼓励他,而是出于怜悯或者说是同情。如果他认真研读的话,会发现文章中有三分之二是我的东西。但他好像没意识到这一点,还是源源不断地给我来稿。
为了不耽误他的前途,我决定对他实话实说,让他改行做别的,不要再走文学创作这条路了。他家里没有电话,写信一怕遗失二怕说不明白,我就跟主编请了个假,按照信封上的地址去找他。
我先乘公共汽车,然后又坐小三轮,最后翻山越岭才找到张秋石家。想不到,他已是四十岁左右的人了。
他家里有三孔石窑,也没什么像样的家具,但清洁整齐,惟一标志着现代文明的是窑顶吊着的灯泡。他的妻子扎着围裙在烧火做饭。
他和儿子各占半张桌子,他的前面摊着一叠稿纸,想必他又是在写稿。
他儿子面前乱七八糟地堆着书本和作业。我随手翻开他儿子的书本看了看,知道他儿子读的是初中二年级,在做假期作业。
我的到来让张秋石很是意外,说受宠若惊也不为过。有那么一会儿,他简直激动得手足无措。他一边指挥妻子杀鸡,一边不忘得意地对儿子吼:“咋恁没眼色?没看侯老师是千里迢迢来和我探讨文章?去帮你妈烧火!”
面对这样的张秋石,我准备了一肚子劝他的话倒说不出口,反倒违心地支吾说:“你很勤奋,也有才气……”
不料,张秋石憨厚一笑,打断我的话,压低声音说:“侯老师别逗了,我知道自己的罐里几个米,牙签做驴槽,压根就不是那料,但我还是要坚持写个不停。”
“为什么?”我吃了一惊,疑惑不解地问他。他走到门口瞅了瞅外面,然后用一种更低的声音说:“侯老师你别笑话我,我儿子大了,作为父亲,没有钱没有权没有地位,没有一点让孩子尊敬的资本。但我要坐在他面前,用刻苦写作来感染和激励他,为孩子留下一个父亲应有的榜样,让孩子以后比我强!”
我被这番话震撼了,好半天没说出一句话来。
临走的时候,当着孩子的面,我对张秋石说:“你的文章很有灵气,相信通过你的不懈努力,在文坛上定会有所建树!”
前不久,我参加了省作协组织的一次笔会,意外地遇到了省内小有名气的张姓作家,在聊天中我才知道,原来他就是张秋石的儿子。
(《小小说选刊》2008年第14期)
1.试分析小说中张秋石和“我”的形象。
2.小说在情节安排上,多处使用伏笔、铺垫,试举三例说明。
3.临走的时候,“我”为什么当着孩子的面,对张秋石说“你的文章很有灵气,相信通过你的不懈努力,在文坛上定会有所建树”这番话?
4.对小说中的“父亲”张秋石为了感染和激励孩子成才而采用的做法,你是否认同?请说说你的看法。
本题关键词:问答法,出版报刊,榜样,单位负责人职责,榜样法,单位主要负责人职责,监理单位负责人,榜样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固有免疫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