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局域网 惹事生非 回馈社会 深深震撼 B:天燃气 尘埃落定 价格飙升 坚决取缔 C:暴冷门 蹿红歌坛 名燥一时 成就绯然 D:挖墙角 尾大不吊 额手称庆 兵荒马乱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__在《走吧》一诗中以富于个性色彩的歌声,吟唱着自我:

走吧/落叶吹进山谷/歌声却没有归宿

走吧/冰上的月光/已从河床上溢出

走吧/眼睛望着同一块天空/心敲击着暮色的鼓

走吧/我们没有丧失记忆/我们去寻找生命的湖/

走吧/路啊路/飘满红罂粟

诗人朝着“生命的湖”一路走去,一路是“落叶”的萧条、“没有归宿”的迷茫、清冷的“月光”、充满__的“红罂粟”……我们每一个人,也许都在同样的一条路上。

请以“在路上”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2008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2008年9月28日,祭孔子大典在孔子的故里曲阜举行,同时公布了“国人不可不知的5句《论语》经典”征集活动的结果。下面的5句是从20条里选出的最能体现孔子思想的经典名句。请结合现实,选择其中的一句写出你的理解和感受。(6分)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德不孤,必有邻;

(5)礼之用,和为贵。

答:

答案提示:(1)有朋友从远方到来,不也是让人感到快乐的事情吗?

(2)普天下的人都和睦相处,那是多么和谐的景象啊;

(3)凡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都不要施加在别人的身上;

(4)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和他相处;

(5)札德应用,以和为贵。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谈自己的感受。

2007年8月24日腾讯网投放了一则广告,引起轩然大波,讨论源于森马有限公司的一则休闲服装宣传广告语:“我管不了全球变暖,但至少我好看!”无数网民强烈批评这则广告带来的负面效应,森马方面的负责人却大呼冤枉,认为该广告词有着较为积极的内涵。

请分别站在双方的立场上,用一句话准确地分析这则广告语所体现出的含义。(每句不得超过30字)(5分)

(1)森马集团:

(2)网民:

(1)凸显年轻人的个性,倡导良好的心态和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2分)。

(2)误导年轻人,缺少公益心、社会责任感和基本的职业道德(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安魂之境

人们常说坐化是生命的奇迹,高僧打坐,人随魂去,生命静静地转换,一如睡莲悄然开放。在这转换的时刻,与其说生命终止了,不如说死亡消失了。死亡变成了一道美丽的彩虹,向永恒的天空缓缓飞去……据说,《水浒》故事中的鲁智深就是这样坐化的。我相信这样的传说,因为在《水浒》好汉中,唯有鲁智深是最具佛性的。鲁智深是个快乐的胖大和尚,说他快乐是因为他从来没有私仇,从来不报仇雪恨,既不为兄杀嫂,也不大义灭亲。鲁智深仿佛是个专门来到人间为受苦受难的人们打抱不平的pú sà 似的,他快快乐乐地普度众生,既救度落难者,又超度施恶者,他一生作为,不掺带丝毫个人恩怨。鲁智深是所有梁山好汉中唯一的一个pú sà ,这样的pú sà 当然以坐化写完人生的最后一笔,所谓圆寂,指的也许就是这样的圆满和寂静。

于是我想起嵇康,想起嵇康和他的《广陵散》。千百年来,人们一遍又一遍地描绘着竹林七贤的魏晋风度,一遍又一遍地为嵇康扼腕,为嵇康喝叹,以示感慨之意,以抒悲悼之情。但人们从来没有品味过嵇康在人生终了时显示出来的生命境界,从来不曾体悟过那曲《广陵散》作为绝响究竞绝在哪里响在何方。嵇康临刑之前,既不大碗喝酒,也不大块吃肉,而是悠悠地弹奏了他那曲《广陵散》。

刑场上响起了婉转的琴声,狰狞的死亡由此被击碎,如同一片碎纸纷纷扬扬。我是说,嵇康弹奏《广陵散》,弹着弹着,悄悄地随着琴声走掉了。在刽子手杀死他之前,嵇康随着《广陵散》飞逝了。正因为这样的飞逝,《广陵散》才成了绝响。作为一曲绝响,《广陵散》绝在生命随琴声而去,从而让生命的旋律回响在纯净的天空。印度的一位禅师说,耶稣在被钉上十字架的一刹那变成了基督,从而使葡萄变成了美酒。葡萄是鲜活的,但又是暂时的,美酒是酿成的,因而是永恒的。当生命修炼到一个点上时,葡萄就酿成了美酒,暂时的变成了永恒的。

当嵇康对着夕阳弹奏起他的《广陵散》时,嵇康就变成了《广陵散》,一如葡萄变成美酒,耶稣变成基督。所以正如鲁智深是个快乐的pú sà 一样,嵇康也是快乐的,他是一位快乐的名士。魏晋的名士风度在嵇康变成《广陵散》的时刻站到了生命的极致。相形之下,阮籍是怯懦的,阮籍是自欺欺人的。阮籍喝酒佯醉,与其说骗了别人,不如说骗了自己。葡萄在阮籍那里始终没有变成酒。阮籍只是喝酒,但他自己却变不了酒。阮籍的生命没有像嵇康那样转向一种辉煌而宁静的极致境界而进入永恒。我为阮籍扼腕,一如我为嵇康庆幸。阮籍的聪明使他的生命停留在了头脑的灵活上,从而无以深入生命的内心世界。同样身为竹林七贤,生命在阮籍那里由于聪明而萎缩,生命在嵇康那里因绝响而开花。生命从阮籍的醉酒向前跃进一步是《广陵散》,生命从嵇康的《广陵散》向后倒退一步则是阮籍的醉酒。醉酒是__,《广陵散》是入境,一个向下坠落,一个向上飞升。在阮籍醉啊醉啊醉倒在地上的时候,嵇康飞啊飞啊飞到了天上。一代风流就这样风云流散。

美丽的故事不仅古老,而且风尘遮蔽,正如西方人逐渐忘记了耶稣成为基督的生命意味,中国人始终不知道嵇康变成《广陵散》的动人故事。正是这样的遗忘,使关国人在编拍电

影《莫扎特》的时候曲解了莫扎特和他的《安魂曲》。那位美国导演既不知道莫扎特为何年纪轻轻就撒手人寰,也不知道《安魂曲》对莫扎特来说意味着什么。尽管这部影片荣获了世俗透顶的奥斯卡奖,因为这部影片误读了莫扎特最后有关《安魂曲》的写作。编导从商业文明的立场把莫扎特写作《安魂曲》的故事读解成巴尔扎克写作《人间喜剧》,使之在金钱的压力和魔鬼的__下辛苦劳作,力竭而死。在莫扎特和《安魂曲》面前,商业文明的愚昧一如东方__国家的庸俗。商业的头脑没法领略一个艺术天才的灵魂及其生命的开花。因为正如嵇康弹着《广陵散》走掉了一样,莫扎特写《安魂曲》写着写着写了进去,变成了《安魂曲》,或者说其生命凭借这《安魂曲》远去了。这与其说是一种奇迹,不如说这奇迹之所以是奇迹乃是因为后人在阅读这个故事时缺乏应有的内心准备。

14.作者认为在《水浒》好汉中,唯有鲁智深是最具佛性的。你怎样理解鲁智深“既救度落难者,又超度施恶者”?(4分)

答:

15.在作者看来,鲁智深的坐化、嵇康的临刑弹奏《广陵散》、耶稣的受刑、莫扎特的创作《安魂曲》有什么相同之处?(4分)

答:

16.作者为什么为阮籍扼腕,替嵇康庆幸?(6分)

答:

17.本文哪些地方使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莫扎特创作《安魂曲》与巴尔扎克创作《人间喜剧》的创作目的各是什么?(8分)

答:

14.没有私仇,帮助需要帮助的弱者(2分);拔刀相助,惩治恃强凌弱的歹人(2分)。

15.都是超凡脱俗的、纯粹生命意义的艺术提升(2分),是生命的升华而不是结束(2分)。

16.阮籍是小聪明,他本可以像嵇康一样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可他没有(3分)。嵇康是大智慧,他在生命最危险的时候艺术地提升了生命的价值(3分)。

17.在写作手法上,本文多次使用了对比,有段落之间的对比,如鲁智深、嵇康、莫扎特的对比(2分);有段落内部的对比,如嵇康与耶稣,嵇康与阮籍,嵇康与莫扎特,莫扎特与巴尔扎克等(2分)。莫扎特的创作是富有艺术灵魂的天才作曲家的生命的开花(2分),巴尔扎克的创作是为了商业的目的、经济利益的驱动(2分)。

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细草微风岸, 。名岂文章著, 。飘飘何所似, (杜甫《旅夜书怀》)

(2)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子罕》)

春潮带雨晚来急, 。(韦应物《滁州西涧》)

小楼一夜听春雨,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其志洁, ;其行廉, 。(司马迁《屈原列传》)

(1)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官应老病休  天地一沙鸥

(2)匹夫不可夺志也野渡无人舟自横   深巷明朝卖杏花  故其称物芳  故死而不容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塞上听吹笛

高 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①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从军行(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②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注释】① 梅花:系乐曲《梅花落》。 ② 关山:系乐曲《关山月》。

(1)两首诗都写到了哪两个意象,诗人借此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

答:

(2)《塞上听吹笛》诗中的三四句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特点?试作赏析。(4分)

答:

(1)答:两首诗都写到了乐曲声和月色,都借此抒发戍边者思乡别离的情怀,不同之处是第二首“边愁听不尽“秋月照长城”还抒发了立功边塞的雄心和对祖国的深沉的爱。(写出两个意象2分,异同分析各1分。)

(2)答:①通感。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似乎看到梅花之落;②语意双关,字面上,似乎写塞上梅花盛开,在风中,一夜间花散落于关山处处;实际上,“梅花落”是笛子曲,风将笛声吹送到关山处处;③虚实交错,诗人将“梅花落”拆用,构成    一种虚景,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四处飘散,一夜之中色和香洒满关山,写声成象,与雪净月明的实景和谐搭配。(只要分析出其中一点。写出表现手法2 分,赏析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深虑论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欤?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而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可不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盖出于所备之外。

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谋子也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__,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而岂天道哉!

(选自明・方孝孺《深虑论》)

8.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秦之世,而灭诸侯,一天下 一:统一

B.而卒亡秦之社稷 亡:使……灭亡

C.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地 卒:死去

D.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 释:放下

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出于智力之所不及”的一项是

① 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 ② 变封建而为郡县。

③ 王莽卒移汉祚。 ④ 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

⑤ 大建庶孽而为诸侯。 ⑥ 良医之子,多死于病。

A.①③⑥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10.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提出的中心问题是“祸常发于所忽,乱常起于不足疑”,指出思虑天下大事的人往往考虑不周到。

B.文章二、三两段主要采用事例论证,由古及今,阐述了“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的道理。

C.作者认为,很多事情不是智谋思虑所能够料定的,统治者唯有顺应天命,积善行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国家保持发展。

D.文章把朝代兴亡的一切问题归之于天道,这反映出作者思想的局限性,但本文毕竟触及到了封建统治能否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

11.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岂工于活人而拙于谋子也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答:

(2)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__,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

答:

8.C(卒:副词,最终,终于)

9.A(②④⑤都是智力所及的事情)

10.A(第一段提出的中心问题应是“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思虑天下大事的人并不是考虑不周,而是天命使然。)

11.(1)难道是善于救助别人而不善于救自己的子女吗?这是善于谋划人事而不善于谋划天道啊!(5分)

(2)尽管他的子孙有愚笨不贤良足以使国家灭亡的,而上天却不忍心迅速灭其家国,这才是思虑得深远呀!(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什么是CPI

CPI(Consumer Price Index),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一组代表性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化趋势和变动幅度的统计指标,以零售量或居民消费量为权数,反映消费者所付商品的价格水平。

作为一种价格指数,CPI有着非常重要的用途。一方面,CPI是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参考数据,为一国政府分析和制定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价格政策以及进行国民经济核算提供科学依据。由于CPI所反映的价格水平和走势是各国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因此,CPI自然也成为衡量政府财政和货币政策是否有效以及效率如何的重要指标之一。另一方面,国际上通常以CPI为主要指标来反映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程度。在西方经济学中,通货膨胀是指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普遍地、连续地、超过一定幅度地上涨。按国际惯例,当CPI增幅连续超过3%时,即意味着发生了通货膨胀;当CPI低于1%时,则有通货紧缩的风险。当通货膨胀发生时,一国货币就会贬值,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背离,大多数居民的利益和生活会受到影响。根据CPI的变动,可计算出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背离的幅度,以便在劳资双方签订合同时,提高名义工资以降低甚至抵消人们因实际工资的下降而遭受的损失。此外,因通货膨胀而调整租借合同、退休或残障人士的补贴金,甚至是离婚后对儿童的赡养费时,都有必要用到CPI。

中国自1984年开始编制CPI,中国CPI也包括8大类商品和服务,分别是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共263个基本分类,约700种商品和服务项目。2006年,经例行调整后,8大类产品中食品、服务类、居住的比重分列前3名,其中食品的权数为33.6%,与前两年持平,而居住和服务类的权重有所上升。

(节选自《读者》2007年22期《CPI迷局》)

【注释】在(CPI中,“居住”一项是不包括“买房”的,国家统计局的解释是,房价不计入是国际惯例,且买房属于投资,不是消费。

5.下列对CPI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CPI是反映一组代表性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化趋势和变动幅度的统计指标。

B.中国CPI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等8大类的约’700种商品和服务项目。

C.当CPI低于1%,则有通货紧缩的风险,大多数居民的利益和生活会受到影响。

D.CPI以零售量或居民消费量为权数,反映消费者所付商品的价格水平。

6.下面对CPI的作用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政府分析和制定货币、财政、价格政策及进行国民经济核算要依据CPI。

B.CPI是衡量政府财政和货币政策是否有效以及效率如何的重要指标之一。

C.因通货膨胀而调整租借合同、退休或残障人士补贴金等,也要用到CPI。

D.根据CPI的变动,可计算出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背离的幅度,抑制通货膨胀。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食品、医疗、服务类消费在中国CPI中所占权重较低,说明我国居民在这几方面消费都很少。

B.中国CPI中食品权数位列第一,目前肉价上涨会使食品消费在CPI中比重更高。

C.2007年以来肉价带动食品价格上涨,又带动CPI上涨,意味着职工的购买力上升。

D.中国CPI中居住的比重位列第三,可见老百姓对居住条件要求越来越高,消费压力不大。

5.C(原文是“当通货膨胀发生时……大多数居民的利益和生活会受到影响”)

6.D(CPI没有“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

7.B(A.本文中找不到“医疗”的相关信息;原文说“食品、服务类、居住的比重”在前三名之列,不是“较低”。C.食品价格上涨,CPI上涨后,职工的购买力应该是下降。D.“消费压力不大”的推断不对,人们对居住条件要求越来越高,消费压力也越来越大。)

下列各旬,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泸州卫生局举办的“相约健康・2007泸州名中医敬老义诊活动”,使我市很多特困户、低保户得到了免费就诊名中医的机会,体现了健康惠民的精神。 B:为纪念永恒的2008年,满足大多数收藏者的要求,相关单位破例批准了获得至高荣誉“中华瓷器瑰宝”并有萨马兰奇亲笔题词的“扁豆双禽瓶”的复制生产。 C:与作家不同的是,摄影家们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受没有倾注于笔下,而是直接聚焦于镜头。 D:旅美大熊猫“美生”11月6日回到卧龙,为了防止其他大熊猫不被可能的疾病传染, “美生”将首先被送进隔离检疫场,接受相关检疫,期满后方可入住新家生活。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