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在法制社会中,想问题,办事情,都应该以法律为 ,不能随心所欲。②他认真查阅资料,花了十多天的 ,才写成了这篇文章。③孙中山先生的许多手稿,由于总统府被焚毁而不能 ,真是万分可惜。④海外华侨华人纷纷发表声明或谈话,坚决拥护 《反分裂国家法》。
A:准绳 功夫 面世 制订 B:准绳 工夫 面世 制定 C:准则 工夫 面市 制定 D:准则 功夫 面市 制订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道歉 就绪 更迭 蔽帚自珍 B:啜泣 辐射 既使 口蜜腹剑 C:安详 痉挛 陨落 食不裹腹 D:通牒 精粹 干燥 暗淡无光
阅读下面材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50分)
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个故事: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问里看到窗外的一棵树.树叶在秋风中一片片地落下来。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病情也越来越重,一天不如一天。他说:“当树叶全部落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画家听说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这棵树的树枝上。最后的一片叶子始终没有掉下来。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竟然奇迹般的活了下来。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略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23―26题。(18分)
曲阜寻根
曲阜孔庙的大成殿和北京紫禁城的太和殿、泰安岱庙的天贶殿,被誉为东方三大殿。近年农历八月廿七日孔子诞辰,都要在这里奏中和韶乐,演八佾舞,向至圣先师顶礼膜拜,把今人引向远哉悠悠的春秋末岁西狩获麟的古老风气之中。
我是暮春三月到曲阜开“鲁迅与孔子学术研讨会”的,未能躬逢其盛。站在清朝雍正皇帝手书的“大成殿”金字匾额下方挡驾的绿栏杆之外,远远地望着头戴十二旒冕、身着十二章王服,手捧镇圭,一如古代帝王威仪的孔子坐像,敬则敬矣,却没有多少亲切感。当一个人被历代权贵显儒拜至高不可攀的天云之际,我辈平民书生只有敬而远之的份儿。
记得多少年前,到处绘作“横眉冷对”的鲁迅肖像,连孩童也问他爸爸:“鲁迅爷爷很厉害吧?”圣人、伟人能否带点人情味?鲁迅晚年对此有所警觉,有所疑惑。他孝其母而爱其子,写了《答客诮》诗,自我辩解道:“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他写《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向被视为非孔之作,其实行文提示权势者的利用和后儒的僵化,使民众对孔子惟有恭谨,却不亲密,又于孔子生前落魄,身后暴荣,体悟到人生荣辱如白云苍狗的悲凉感。这对后人如何看待伟人(包括孔子和鲁迅本人)和伟人之学,是富有启迪价值的。
吾非孔门圣裔,这番曲阜寻根是要询文化之根。中国成为数千年文明古国而不堕,成为礼仪之邦而富有风流儒雅趣味,甚至士人阶层列为“四民之首”成为历代社会的共识,孔子之功是不可没的。但圣人也是人,其学惟有与时俱进、从善如流、不断生发新机,后人寻根时,才会感到与血肉相连。在大成殿盘龙翔凤、金碧辉煌的灵光中,我感到圣人离我弥远,感到寻根的失落。惟有回首殿前一株挺拔苍翠的桧树,辨读“先师手植桧”的刻石,才渐渐辨认出孔子的身影,似乎这位身材魁伟的慈祥老人也荷锄培土,和我们一道参加植树节。
孔子植桧相传有二株,唐朝封演《封氏闻见记》称:“曲阜县文宣王庙内并殿西南各有柏叶松身之树,各高五丈,枯槁已久。相传夫子手植,永嘉三年其树枯死。”原树历经兵灾火劫,在废墟上重生,在祸难后仅存的树桩上复发新条。今存者已历二百六十年风雨,老干如铁,繁枝似盖,显示了在风火雷电中不可摧磨的生命力,其树冠已在同大成门争日光中越过大成门的屋脊了。
《孟子・万章下》载:“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孟子这段话,为孔子形象定型化。于今的孔庙,已树起“金声玉振坊”、“圣时门”、“大成门”、“大成殿”,组合成坚强的自南而北的孔庙中轴线,比生命力,先师手植桧终于日益一日地高出大成门屋脊,便是极妙的象征。因为这时存在一条深植于泥土,并不息地抽出枝叶而迎接日日其新的阳光的根。
曲阜“三孔”中引起我留连仰慕的树木,还有孔府花园的五君子柏。这株经历四百余年风雨的柏树,有若匪夷所思的巨掌伸出五指,采摄阳光和云霞,拥抱着寄居其间的一株古槐。我钦佩其博大胸襟,在树前留影。我想,柏与槐的根系是无心自立门户的,它们互相纠结,共同抗御风雨雷电。一者枝杆如虬,一者翠叶婆娑,相互掩映,相互扶持,各抒所长,荣辱与共,创造了“五柏抱槐”的旷世奇观。
由根深叶茂,我联想到水源。老根无水,其生命势必枯竭,是不能重生的。孔子的根,孔子的降生地在尼山,那里的水名曰:“智源”。我这次来去匆匆,未及踏访。据《阙里志・山川》:“沂水出鲁城东南,尼丘山是也;流下注为智源溪。”其他有观川亭,相传是孔子观五川汇流之处。孔子在川上叹光阴易逝,一川秀水融汇着多少浩茫的人生感触。
孔庙之旁有孔子故宅,大概能唤起游人的亲切感吧,但它已改作奉祀孔子先人的家庙,而且每个先人都封了王爵,宅中有孔子当年饮水的古井,据称那井水是“既清且渫”的,如今已成暗浊的止水。井旁有乾隆皇帝“故宅井赞碑”。镌刻有这位盛世群王的“饮水拜师”铭文:“我取一勺,以饮以思,呜呼宣圣,实我之师。”不过,井之四周已筑起雕花石栏、四角碑亭,俨然“圣水”的模样。这也就失去了我去年在绍兴鲁迅故居看百草园中的水井,尚能联想到少年鲁迅听蟋蟀弹琴、看云雀高飞,挖掘何首乌、采搞覆盆子的自然趣味了。
23.参观曲阜“三孔”作者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4分)
24.作者为什么“感到寻根的失落”?(4分)
25.结合原文,应该如何理解第 3段中的“人情味”?(4分)
26.阅读原文,回答下列问题。(6分)
(1)对“五君子柏”的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为什么要写孔子在川上叹光阴易逝?
23.孔子坐像,孔子手植桧,五君子柏、孔子故宅水井(每点1分)
24.因为作者看到了权势者对孔子的高捧和利用(2分),民众对孔子的恭敬和疏远(2分)感到圣人离自己很遥远(2分)
25.首先应看到伟人也有普通人的情感,(2分)其次是要客观对待这种情感,(1分)不应该将伟人神圣化。(1分)
26.(1)暗指孔子及其学说应融入民族文化传统之中,(2分)相互扶持,各抒所长。(1分)
(2)指出孔子的学说源于他对自然现象(1分)和社会人生的真实感悟。(2分)
下列各句中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中国的文化典籍可以按照“经”、“史”、“子”、“集”分为四大部分,例如老子的《道德经》就收集在“经”部,《史记》就收集在“史”部。 B:《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共20篇,它和《大学》《中庸》《孟子》一起称为古代的“四书”。 C:《左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叙事较为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同时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它和《公羊传》《谷梁传》一起称为“春秋三传”。 D: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倡导的理想人格。这一思想在《大学》中得到了集中、明确的阐述。
读下文,选出画线文句翻译正确的一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A: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亲近;在于使人停止 “至善”。 B: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在于使人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 C: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明白德育;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在于使人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 D: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在于到达善良之地。
读下文,选出画线文句翻译正确的一项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述而》
A: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物,不计较个人厉害得失。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就不可能成为君子)。 B: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物,不计较个人厉害得失。小朋友,(因为无知)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 C: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物,不计较个人厉害得失。如果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就长不成人。 D:君子的心里,应当是平坦的。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就不可能成为君子)。
指出下列“诸”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
A:置诸渤海之尾 B: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史,杀之以应陈涉 C:为之箪食与肉,诸橐以与之 D:杀之,诸畚
下列各句和“则莫之继也”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B: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C: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D: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下列句子中对“治”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管理,治理) B: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安定,有秩序,与"乱"相对) C:不效则治臣之罪(惩治) D:贞观之治(治理、疏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