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16题。(15分)
中国文化的骨骼
一个民族,一个民族的文化,同一个人的肌体一样,也是由各种不同的因素组成的。一个人有血有肉,但也要有骨骼。血肉是一个人生命的重要存在形式,它使人丰满健康,温润美丽;但是一个人若只有血和肉而没有骨骼就成了一堆死肉,一滩污血了。骨骼不美,不丰满温润,不娇美艳丽,但整个躯体却不能缺少它。人,有了这个骨架,才能直立行走,才能活动,才有力量,才是一个独立的人,一个活的肌体。
中国文化向来是很繁荣的,并且越到后来越繁荣昌盛。我们读中国文化史,读到宋,读到明,内容就多了起来。不论是诗词歌赋,还是绫罗绸缎,都多了起来。城市大了,买卖多了,技艺提高了,人变得聪明了。出版业相当发达,作书、读书的人空前的多。宋明理学讲了好多道理,知识分子写了好多诗文,官家编修了好多书籍,和尚道士盖了好多庙宇。但是,北方的少数民族一来,大宋王朝就把脖子缩了进去,将半个疆土弄丢了。到蒙古人一来,另一半也弄丢了。大明王朝开始时也够“大”的,但就是骨架不硬朗,李自成一搅和,就把它搅和得散了架。接着满族人入关,不仅李自成没做成皇帝,连明朝人很引以为自豪的“江山”又一次叫人夺了去。这究竟为什么呢?用我的话来说,就是因为那文化的“肉”不少,“血”也不少,就是没“骨骼”。清王朝在文化上亦不能说不繁荣,但那时的士大夫谁不明白,自己的君已被推翻,自己的国已被消灭,自己又没有岳飞的勇敢,没有文天祥的骨气,时过境迁,只好在异族的政权下苟且偷生了。舞舞文,弄弄墨,讲一讲起承转合,论一论忠孝节义,既不会触了龙颜,也不会动了众怒,又可封妻荫子,鸡犬升天,青史留名,光宗耀祖。他们的“文化”是有的,满肚子“知识”,就是没有骨骼。到头来,它亡也就亡在了这个上面。洋鬼子打来了,他们只是委曲求全。就是有个别有识之士,想起来力挽狂澜于既倒,但偌大一个王朝,他们怎能驮得动,站得起呢?
“五四”新文化起来了。它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文化,振兴民族精神的。但是,“新文化”也是要有花有叶、有血有肉的。花的美、叶的鲜、血的红、肉的嫩,向来是为中国人所喜爱的,而干枯的骨、直硬的干,当然不像花和叶、血和肉那么讨人喜欢。新文化搞来搞去,多数人还是愿作花作叶,作血作肉,不愿作骨。“五四”以后,专注于中国文化的骨骼的,当然要首推鲁迅。他是治疗中国文化软骨病的专家。他的话说得不如别人的好听,不如别人的温润,但却比别人的更深入骨髓。直至现在,很多人还是不那么喜欢他。我想,这也可以理解。平常无病无痞,谁也不愿往医院里跑。但是,人还是有时候会有个感冒发烧什么的,到那时候,医院就比别的好玩的地方更亲切、更重要了。我知道,对于多数人,纪念鲁迅只是一个形式,正像腊月二十三要送灶王爷上天一样,过了这一天,人们就忘了这件事了。但既然人们有时还要纪念他,我也就趁这个机会,为鲁迅作一次广告,当你感到中国文化的骨节又有些发软的时候,别忘了,读读鲁迅!
1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错误的两项是(6分)
A.文章开头一段说明“骨骼”对于人体的重要性,从而引出对下文的论述,说明“中国文化的骨骼”对于“中国文化”的重要性。
B.文中说“新文化搞来搞去,多数人还是愿意做花做叶,做血做肉,不愿做骨”,这句话说明中国文化还是奴性十足。
C.文章二、三段分析了中国古代和近现代的文化特征,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概述了存在于中国古代文化和近现代文化中有“血肉”无“骨骼”的文化特点。
D.作者在“感到中国文化的骨节又有些发软的时候”首推鲁迅,因为鲁迅是学医的,后来弃医从文,能够治疗中国文化软骨病。
E.“大明王朝开始时也够“大”的,但就是骨架不硬朗,李自成一搅和,就把它搅和得散了架。”这一句深刻的指出,一个没有文化精神实质的民族是经不起任何风雨的。
15.文章中涉及到的“骨骼”有哪些含义?(3分)
16.第二段分析了中国古代、近代的文化特征,作者将这些时期的文化分成三类,请简要概括这三类文化的特征。(6分)
14.B、D(B项:这句话说明的是中国新文化表面上繁荣,但缺乏一定的文化精神。D项中“因为鲁迅是学医的,后来弃医从文”属无中生有。每选对一项得3分)
15.三个含义:一是本义,即人体的骨骼;二是比喻义,指的是一种文化精神;三也是比喻义,比喻人的一种坚硬品质。(意思对即可,答对一点得1分)
16.①北方少数民族统治以前,中国文化有表面的繁荣;②少数民族统一以后,中国文化充满了奴性;③外国势力入侵后,中国文化仍旧委曲求全。(每点2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影 子 [(波兰)普鲁斯]
当夕阳西坠的时候,夜大军的前哨――当夕阳西坠的时候,夜大军的前哨――薄暮便悄悄地、小心翼翼地从各个隐蔽的地方一队队地开出来,布满房子、走廊、门厅和光线微弱的楼梯;从橱柜和椅子背后涌到房间中央,包围帷幔;从明瓦和窗口冲上大街,不声不响地袭击墙壁和屋顶,占领制高点,在那里耐心地等待着空中片片彩云进入黑色的纱帐。
过了一会儿,__突然发起全面攻势,从地面直升云天。野兽躲进洞穴,行人各自回屋;生活就像无水的草木,蔫枯凋萎,奄奄一息;景物的颜色和轮廓一齐隐入__之中,什么也看不见了。
这时,在华沙的空旷的街道上出现一个奇怪的人形,头上举着小小的火种。他好像专为驱赶__而来,沿着人行道飞速奔跑着,一见路灯,便停了下来,点亮欢悦的灯火,然后就像影子一样消失了。
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论是百花盛开、风和日丽的阳春,还是雷雨交加的七月炎夏;不论是狂风呼啸、尘雾茫茫的深秋,还是雪飘万里的严冬,――只要黄昏降临人间,他就跑遍大街小巷,举着火种,点亮灯光,尔后就像影子那样,一晃不见了。
你从哪儿来?是何处人氏?你为什么这样自隐,使人们看不见你的容貌,也听不到你的声音?你有妻室和母亲吗?他们是否在时时等待你的归来?你有儿女吗?他们是否常常倚门相待,当你把小小的火种放到房角以后,就用力爬上你的膝头、搂住你的脖子?你有没有一个可以共同欢笑、共同悲伤的朋友?你有没有一个哪怕是仅仅可供聊天的相识?
你总该有一个栖身之处吧?你总该有个留给人家称呼的名字吧?你总该具备人们共有的需求和感情吧?难道你真是一个无声的看不清的幽灵,只在薄暮朦胧中走出来,点亮灯火,尔后就像影子一样隐去?
有人对我说,确有这么一个人,并把他的住址告诉了我。我找到那所房子。询问扫院人。“有一个点灯人住在这儿吗?”
“有。”
“他的房间在哪儿?”“喏,就是那间小屋。”
门好像已经上锁。我向窗洞里一望:只有靠墙铺着一张小床,床边有一根长杆子挑着一盏小灯笼――火种。点灯人不在家里。
“请简单告诉我,他是个什么样子?”
“谁晓得他长得啥模样!”扫院人一面回答一面耸耸肩。“我自己也没能好生看个清楚哩!”他补充说,“他白天从来不蹲在家里。”
半年后我第二次拜访他。
“喂,点灯人今天在家吗?”
“唉――唉!”扫院人一声长叹说,“不在,永远不在了!他昨天已经入土。他死了。”
扫院人默然沉思。
我打听一些细节以后,就赶到墓地去。
“看墓人,我想打听一下,昨天下葬了一个点灯人,他的坟在哪儿?”
“点灯人?”他重复一遍,“谁知他埋在哪块土里!昨天一共来了三十位‘游客’。”
“不过,他睡得准是白皮棺材。”
“睡白皮棺材的‘游客’也来了十六个呢!”
我到底没能看见他的脸,也没弄清他的姓名,甚至连埋他的一黄土也没能找到。他死后给人留下和生前一样的印象:只有在黄昏后才能看见的、一个无声的、不露真相的、像影子一样的人形。
在人生的黄昏时,一代不幸的人在摸索徘徊:一些人在斗争中死去;一些人堕入深渊;种种机缘、希望和仇恨冲击着那些被偏见束缚着的人;在那__泥泞的道路上同样也走着那些给人点亮灯火的人。每一个头上举着火种的人,每一个在自己的旅途上点燃光明的人,尽管没有人承认他的价值,但他总是默默地生活着、劳动着,然后像影子一样消失。
16.文章开头两段描写了什么?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17.(1)第五段文字中“我”为什么连续发问?(3分)
(2)第六段文字继续发问,是否赘余?为什么?(2分)
18.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点灯人这一人物形象。(6分)
16. 文章一开头描写薄暮和黑夜降临的景象。(只答簿暮降临不给分,只答黑夜降临给1分,意思对即可)(2分)烘托出一个怯懦柔弱、为__所欺凌的世界,为点灯人的出场作好铺垫,有助于突现点灯人与__抗争的勇气和精神。(2分答案含“烘托……”“为……铺垫”“突现……”三个要点,答出1个要点得1分,答出2个要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17.(1)(3分)连续发问,问的都是一个正常人通常具有的情况,充分表现点灯人一切不为人知、而作者对点灯人异常关切。(本小题3分,答案包含“不为人知”“异常关切”“通常情况”三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2)(2分)不能删去,第(6)段承接第(5)段,进一步再作追问,使“我”的关切之情更显强烈。(本小题2分,“不能删去”1分,“承接”或“再作追问”或“关切之情更显强烈”1分,意思对即可)
18.(6分)点灯人形如影子,不为人知;克尽职守,默默劳作(准时为人们点燃光明);英勇抗争,持之以恒;生活贫苦,一无所求。(本题6分,答案含4个要点,每个要点2分,答对3个要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题必答,每空1分,共6分)
(1) ,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
(2)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3)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 。(白居易:《轻肥》)
(4) ,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柳永:《望海潮》)
(1)江东子弟多才俊 [72f3b3cb57a164af.jpg] (2)蓝田日暖玉生烟雾。
(3)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4)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村即事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1)题目中的“事”在全诗中指的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
(2)有人说“不系船”是全诗关键,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答: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本诗的事指“江上钓鱼者”“归来不系船”这件事及由此引起的心事。(意合即可,2分)
(2)因为 “不系船”三字领起后面三句(2分):第二句上承该句点名船停在江村,时已深夜月亮落下人也已经疲倦,该睡觉了,因此连船也懒得系。(1分)但不系船能安然入睡吗?三四两句给与了明确的回答(1分)。(共2个得分点:作用2分,具体分析2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5月7日的新华社电讯报道,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高焕文认为,北京沙尘的源头是国外一些地区冬春季翻耕后裸露休闲的农田。 B:其实,对于孩子的睡眠问题,无论是从国家的政策看,还是从社会的呼声看,早已引起了足够的关注。 C:每年一到“小升初”的关键时候,众多家长便使出浑身解数,为让孩子能上一所好学校而四处奔忙,演化成愈演愈烈的择校风。 D:目前科学家还没有找到一种方便快捷的方法,使RNA(核糖核酸)干扰能有效在患者体内的相应部位进行。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古往今来,孩子因宠而娇,因宠而傲,因溺爱而毁灭的例子俯拾即是。实践证明,溺爱孩子是害而不是爱。 B:曾以环境污染为心腹之患的老工业基地,现在变成了一座清洁美丽、绿意盎然的城市,包头市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C:文物的修缮、维护与管理仅靠口头上的重视是远远不够的,与其坐而论道,不如建立一种使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并行不悖、互动双赢的机制。 D:日前,哈尔滨医大二院“天价药费”案__终于息事宁人。调查组称:这是一起典型的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违纪违法案件。

1.B应是“跟随”之意
2.D:介词,不译,或都译作“替”(A:就/才,仅仅;B:率领/把;C:的/句中助词,取消独立性,不译)
3.D
4.C(项羽并非“持短兵器”与汉军接战,斩二将,杀数十百人)
请以“品位”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参考2008年广东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请概括下面一段新闻的主要内容。(15字以内,标点与句子结尾的字共写在一格内。)(4分)
近日,音乐人苏越宣布,由他担任艺术总监大型舞台剧《九幕・敦煌》已正式建组,今秋首演。该剧总导演将由2004年希腊奥运会开闭幕式导演帕派约安努担任,余秋雨任文学总监,电影《泰坦尼克号》、《勇敢的心》作曲詹姆斯・霍纳出任音乐总监。
《九幕・敦煌》由国务院新闻办五洲传播中心、甘肃省委宣传部联合立项,总投资近5000万元,将作为国务院新闻办对海外宣传的常设文化项目之一,在国内外巡演。为此,幕后主创堪称汇集国际文化名人:除了苏越、余秋雨、帕派的安努和詹姆斯・霍纳,舞剧《大梦敦煌》创作者赵大鸣担任创作总监,制作总监则由日本皇家紫绶褒章获得者、日本知名戏剧导演卷川幸雄担任。
参考答案:中外名人倾情打造《九幕・敦煌》(得分点,陈述事件“《九幕・敦煌》建组”2分,参加对象“中外国际名人”2分。
阅读下列元曲,回答问题。(共12分)
[南吕]一枝花・赠朱帘秀
关汉卿
轻裁是万须,巧织珠千串。金钩光错落,绣带舞蹁跹。似雾非烟,妆点就深闺院,不许那等闲人取次展。摇四壁翡翠浓阴,射万瓦琉璃色浅。
[梁州]富贵似侯家紫帐,风流如谢府红莲,锁春愁不放双飞燕。绮窗相近,翠户相连,雕栊相映,绣幕相牵。拂苔痕满砌榆钱,惹杨花飞点如绵。愁的是抹回廊暮雨萧萧,恨的是筛曲槛四风剪剪,爱的是透长门夜月娟娟。凌波殿前,碧玲珑掩映湘妃面,没福怎能相见。十里扬州风物妍,出落着神仙。
[尾]恰便似一池秋水通宵展,一片朝云尽日悬。你个守户的先生肯相恋,煞是可怜,则要你手掌里奇擎着耐心儿卷。
⑴分明是赞朱帘秀,作者为何不直道其名?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赞美朱帘秀的?(4分)
⑵“恰便似一池秋水通宵展,一片朝云尽日悬”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主要表现了朱帘秀什么特点?(4分)
《山市晴岚》
马致远
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霁。四围山一竿残照里,锦屏风又添铺翠。
⑶《山市晴岚》曲中有画,视野开阔。除重点写“晴岚”之外,曲中还写了哪些景色?这些景色在曲中有何作用?这首曲子是怎样体现画的特点的?(4分)
⑴不直道其名的原因有二:首先是为赞美朱帘秀提供更自由开阔的艺术创作空间。1分。其次是名花有主,形格势禁,关汉卿不可能明白表示对她的怀念与爱惜,只好托物喻人,语意双关,通过对珠帘的吟咏来曲折寄意。1分。作者从两个方面赞美朱帘秀:(1)赞美她的品格情操。1分。珍珠、金钩、翡翠、琉璃、紫罗、红莲……这些喻物本身,就显示出非同一般的价值。甚至可以说曲中所写任何一种与珠帘有关的华美,都是以内在品质之美为基础的华美。至于对朱帘秀思想情操的刻画,作者重在写她的爱情经历。“绮窗相近,翠户相连,雕栊相映,绣幕相牵”四句,写尽朱帘秀曾经有过亲密的爱情记忆。不过,亲密经历不等于随意结合,作者以“锁春愁不放双飞燕”突显的是一种洁身自好、怀春而不放荡的情操,这无疑是朱帘秀情操美的又一表现。⑵赞美她的高超技艺。1分。“金钩光错落,绣带舞蹁跹。似雾非烟,妆点就深闺院”,“摇四壁翡翠浓阴,射万瓦琉璃色浅”。这种咏唱,全在于展示朱帘秀的高超艺术,以及令四座惊讶的表现效果。
⑵运用了比喻的手法。1分。主要表现了朱帘秀的品性。1分。如秋水般纯净,1分。如朝云般轻柔,1分。“通宵展”“尽日悬”极言这种品性的特点。1分。
⑶除重点写“晴岚”之外,曲中还写了花村、草店、晚霞、山色等。1分。这些景色的作用:共同构成一幅井然有序、恬静清新的“山市晴岚”图。1分。景物层次分明,色彩富于变化。1分。由花村、草店写到山、天边,由近而远,具有层次感;1分。色彩着金铺绿,鲜明亮丽。这种意境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