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中国的航天航空发展,说法错误的是( )。
A:"中国航天第一港"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B:"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发射,翟志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首次太空漫步 C: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于1968年遨游太空 D:航空火箭学家,空气动力学家钱学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第一个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是在国家()的总体框架下,与其他各类人才规划相并列,与19个重点领域人才规划相衔接的一个专项规划,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专业技术人才工作的重要纲领性文件
A:人才规划 B:“十二五”规划 C:科技、社会发展规划
第一个在太空展示五星红旗的中国航天员是谁?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接受记者采访的消费者对经济适用房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期待,他们认为经济适用 房应该在增加房源、完善管理、方便实用等三大方面让老百姓更加满意。 B: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近日已下发通知,要求各地价格主管部门切实制定好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具体实施工作。 C:鉴于目前铁路客流量上升速度非常快,部分地区铁路运输已经出现紧张,从元月18 日起,2009年全国铁路春运提前启动。 D:去年中国国务院批准了由国防科工委正式发布的《航天发展“十一五”规划》是中国航天领域第一个全面发展规划。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2016年起,我国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
材料一: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以此为标志设立“中国航天日”,旨在宣传我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一贯宗旨,大力弘扬航天精神,科学普及航天知识,凝聚实现中国梦、航天梦的强大力量。
材料二:60年来,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经成为中国具有战略意义的高科技产业。一代又一代中国航天人,在复杂艰难的环境下,经过艰苦努力,埋头苦干、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渐渐在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领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航天丰碑,让中国人在外太空占有一席之地,让中国的太空科学探索深入更为浩瀚和深邃的宇宙深处,对于中国国际竞争力与话语权的建构产生重大拉抬效应。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设立“中国航天日”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观”的知识,分析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1)①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大力弘扬航天精神,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②有利于普及航天知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修养,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
③有利于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习航天人的崇高精神,凝聚实现中国梦、航天梦的强大力量。(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也可)
(2)①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或事物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要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一代又一代中国航天人,在复杂艰难的环境下,经过艰苦努力,让中国人在外太空占有一席之地
③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一代又一代中国航天人埋头苦干、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渐渐在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领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航天丰碑。
【解析】
(1)该问考查文化的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的知识。本问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设问指向设立“中国航天日”的意义,属于意义类试题。结合材料“大力弘扬航天精神,科学普及航天知识,凝聚实现中国梦、航天梦的强大力量”,可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修养,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等角度组织答案。
[6cebe25978f420d2.jpg]【考点定位】文化的作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答题指导】政治主观题的答题要求:
(1)联想相关知识:通过审设问明确要考查的知识点或知识范围,然后通过审材料,确定要调动和运用哪一个,或哪几个知识点。在联想相关知识时,除了运用设问中所要求的知识点外,还要从该知识点的知识网络中调动一些能解答该题的相关知识点。或者将该知识点分解为几层意思,并以每层意思作为小论点来展开分析,分析中应结合材料中相关信息(即材料语言)。这种情况在解答“怎样体现”类的试题时经常用到。
(2)拟写提纲:通过审题,明确了答题的类别、设问的主体,以及考查的知识范围和题意后,必须在草稿纸上拟写提纲,这个提纲不要求写出每个要点的完整意思,只要求写出提示性的字或词。然后,依据这个提示性的提纲逐条写出答案要点。
(3)组织答案要点:整个答案必须是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的有机结合,但每个答案要点不强求三种语言结合,可以是一种语言,也可以两种语言的结合。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飞船发射成功。自此,中国大步迈入空间站时代。与美、俄等航天强国相比,中国是航天领域的后来者,中国航天人清楚,要超越自己,赶上发达国家的航天技术,意味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勇于探索,不畏风险”是中国航天人面对困难和风险的态度,中国航天人也因此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使我国在一些重要技术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我国航天工作者的探索与创新推动了我国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是怎样体现意识的能动作用的?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广大科技工作者认识到了我国航天事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发挥主动性大胆探索和创新,从而使我国在一些重要技术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中国航天人发扬“勇于探索,不畏风险”的精神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体现了这一点。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知识限定明确,结合材料,回归教材,调用相关知识组织答案即可。
【备注】意识的能动作用包括两个方面: 人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高考选择题对这两方面知识的考查都有涉及,非选择题侧重考查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试题一般以漫画、科研事例、古诗词、社会热点等为背景,考查学生提炼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运用知识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