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哪项属于恶色( )
A:赤如鸡冠 B:白如豕膏 C:黄如枳实 D:青如翠羽 E:黑如乌羽
赋作写美人自宋玉《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开始,以后司马相如也作《美人赋》,而曹植的《()》写美人是后来居上。
宝玉对“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
A:谦 B:律 C:醒 D:查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也。
A:必慎其独 B:必慎其慎 C:必独其慎 D:必独其独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曲肱gōng 寘诸畚 zhēn 与为公介 yǔ 欲以观其徼jiào B:熊蹯 pán 不踰矩 yù 不夺不餍 yàn 盍各言尔志hé C:稽首 jī 恶恶臭 wù 鲜克有终 xiān 此之谓自谦qiān D:忿懥 zhì 衣轻裘 yī 一言偾事 fèn 盛服将朝shèng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B:这样处,极要与他埽除打叠,方得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法无渐顿,人有利钝,故名渐顿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肝肺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张居正)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
23.这则材料中,小人的行为可以用“ ”、“自欺欺人”两个成语来形容。
24.怎样理解“慎独”?“慎独”有何现实意义?
23. 无所不至(1分)
24.“慎独”是指在独处的时候也要保持谨慎的态度,使自己意念诚实,真诚地面对自己,不要自己欺骗自己。(2分)
“慎独”是一种自律、一种修养,在每个人自我道德培养和人格塑造中起着重要作用;“慎独”可以促进社会和谐,每个人的自觉修养是养成良好社会风气的基础。(2分)
译文:
所谓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是指不要自我欺骗,如同讨厌憎恶那污秽的东西,如同喜好美
丽的女子,这就称为自我满足。所以君子必须谨慎自己独处的时候。小人闲居独自一人做坏事时,什么都做得出来。见到君子的时候就畏畏缩缩,掩藏自己不善良的行为,而标榜自己的好处。其实别人看他,好像就能看到他的五脏六腑一样清楚,这样的做法有什么益处呢?这就是所谓内心的真实意念会显露于外表。所以君子独处的时候必须要谨慎。曾子说:“独处的时候其实也有无数人的眼睛注视着你,无数人的手指着你,这难道不严峻吗?”富裕以后可以增饰房屋,道德可以润泽身心;心里宽广就可以身康体健,所以君子必须使自己意念真诚。
把下列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始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慊。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
(1)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慊。
译文:
(2)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译文:
(3)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译文:
(1)好像厌恶臭气,喜爱美丽的颜色那样(出自至诚),这就是说的自己意念诚实,心安理得。
(2)(他们)见到那些有道德修养的人,就显出遮遮掩掩的神态,隐藏他们所做的坏事,装出一副善良的样子。
(3)这就是说,内心的真实思想一定会表露到外面来。
解析:
关键词和采分点
(1)慊:满足,大意对即可。重点词:“恶”、“好”。)
(2)厌:(yā)通“压”,这里有“隐蔽”之类的意思。关键字:厌,掩,著)
【译文】
2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0分)
“慎独”一语,较早见于《大学》和《中庸》。《大学》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古人是注重内在的善与外在善的统一的,有发自内心的诚实,不自欺,才会有“慎独”的。
《中庸》论修养,也强调在“慎独”上下工夫。它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曾国藩教子,写了著名的“日课四条”,即:慎独、主敬、求仁、习劳。而这四条中,“慎独”被他视为做人的根本。
1939年,刘__同志在延安所作《论__员的修养》演讲里,把“慎独”视为__员应该具有的一种“美德”。时至今日,“慎独”依然有着它的价值和意义。
(1)“慎独”是一种修养,根据第二段文字,对这种修养作出解释,并举一个践行“慎独”的例子。
(2)结合曾国藩教子、刘__教育__员两个事例,谈谈“慎独”的现实意义。
(1)慎独是一种内外俱善的修养,注重在独处无人注意时,使自己的一言一行能符合道德的规范。举例:汉代东莱太守杨震暮夜拒收昌邑令王密的赠金。
(2)这两个事例分别是从家庭教育和党的建设两个方面着眼的,表现了不同时代的人们对“慎独”这种修养的高度重视。当代人们如果都能够“慎独”,严于律己,就能加强自身修养,提升道德境界,也能改变社会的不良风气,促进社会的文明与和谐。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有两问,一是解释“慎独”的含义,二是举出践行“慎独”的例子。从所给材料第二段来看,《中庸》的论述意思是,对于道,是须臾不能忘却背离的,可以背离的“道”,就不是真正的道了,所以君子处于没有人看见、没有人听见的环境中,也要怀着谨慎、畏惧的心态。由此可总结出“慎独”的含义。第二问比较简单,只要是能体现践行“慎独”的例子,古今都可以。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曾国藩教子、刘__教育__员的出发点、目的等角度来分析。曾国藩教子将“慎独”作为做人的根本,是为了让孩子提高自身修养,使家庭长兴不衰;刘__教育__员,把“慎独”视为__员应该具有的一种“美德”,是为了党的发展建设考虑。结合两个事例,再联系现实来考虑,就可以得出“慎独”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的重要意义了。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