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C 7.B 8.D 9.A 10.C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是
A:《诗经・氓》叙述的是一个古老的,至今无数次重演的生活事件:痴情女子负心郎。今天我们读着这一千多年前的诗章,却决不因时代的遥远,题材的习见而厌倦。 B:《登高》一诗把个人身世的感慨和“登高”所见融为一体,称得上是杜甫“沉郁顿挫”风格的代表作。 C:徐志摩的诗发自灵感,佳句天成,表达着对美、爱和自由真挚单纯的追求。朱自清称赞徐志摩是“跳着溅着不舍昼夜的一道生命水”。 D:金钱和物质膨胀带来的人性的异化和种种社会问题,是巴尔扎克作品的中心主题,他以极大的气魄无比真实地全方位地揭示了这些社会问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现实主义文学的视野、道路、内容、风格,是多么广阔,多么丰富啊。 B: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在“3+X.”考试过程中,都要经历一个从理念到思想的变化。 C:要不要一味沿用旧的教学方法?要不要挖掘学生的潜力?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D:__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容,但谁又能否认现状就不需要学习__了呢?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的成语,语意最贴切的一组是① 事前有周密的规划,遇事有果敢的决心,就不至于 左右为难了,② 要创佳绩,就必须大胆革新,勇于实践,克服 的保守思想。③ 青年人在困难面前不应该 ,而应该勇猛前进。④ 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应该坚决地舍弃个人利益,绝不应该 。
A:① 犹豫不决 ② 畏首畏尾 ③ 畏缩不前 ④ 举棋不定 B:① 畏首畏尾 ② 举棋不定 ③ 犹豫不决 ④ 畏缩不前 C:① 举棋不定 ② 畏首畏尾 ③ 畏缩不前 ④ 犹豫不决 D:① 畏缩不前 ② 举棋不定 ③ 犹豫不决 ④ 畏首畏尾
请将题目“ 如灯”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要求:文体特点鲜明,800字左右。
略
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12一14题。(13分)
忠心不二的公牛
海 明 威
从前,有一条公牛,他的双角像硬木一样坚挺,像豪猪的毛刺一般尖利。角斗时,双角的根部顶得他发疼,但他并不在意。
一旦有什么原因挑动了他,他就会不顾死活地角斗,那股子认真劲儿恰如有些人对待吃
饭、读书或者上教堂一样。每次角斗,他都非要拼个你死我活。不过,其他公牛并不怕他,因为他们出身高贵,所以不怕他。但他们不愿惹他,也不愿同他角斗。
他并不是恃强凌弱或心地邪恶之徒,他无非喜欢角斗而已,好比人们喜欢唱歌或者当个国王、总统什么的。他从来不思考。角斗是他的职责、他的义务、他的欢乐。
他在多石的高地上角斗,他在软木树下角斗,他在傍河的绿茵茵的牧场上角斗。他每天从河边走15英里路去高高的石地,跟所有正视他的公牛角斗。即使如此,他从来不发火。
这其实并不符合事实,因为他内心在发火。然而他弄不清怎么回事,因为他不会思考。他气宇轩昂,他喜爱角斗。
那么他的命运如何呢?他的主人――要是有人能拥有这样的动物――要知道这是一头何
等伟大的公牛,但主人心里仍然犯愁,为的是这头公牛与其他公牛角斗耗去了他大量金钱。每头公牛价值一千多元,可是,和这头伟大的公牛角斗后,他们的价格便落到二百元以下,有时甚至更低。
为此,主人――他是个好人――决定不把他送去斗牛场受人屠宰,而是让自己所有的牲畜承袭这头公牛的血统。于是,他选定他作种牛。
不料,这是头古怪的公牛。他们把他迁到牧场,与育种的母牛一起生活,他一眼看中一头年轻、漂亮的母牛,与其他母牛相比,她更加苗条、肌肉发达、皮毛闪亮、活泼可爱。既然他无法角斗,便索性爱上了她,对其余的母牛连看都不看一眼。他一心想跟她呆在一起,其余的母牛对他来说不屑一顾。养牛场的主人希望公牛会回心转意,学得乖点,或者有所变化。可是,这公牛始终如一,他爱恋自己的情人,情深意笃。
于是,主人把他和另外五头公牛送去斗牛场处死。这一来,公牛起码能角斗一场了,尽管他忠心不二。他的角斗非常精彩,人人都表示赞赏,杀死他的汉子表示格外的赞赏。角斗结束后,杀死他的、所谓角斗士的汉子身上那件紧身短袄全湿透了,他十分口渴。
“这牛厉害极了。”斗牛士说道,顺手把剑递给掌剑者。他握剑时剑柄向上,勇猛的公牛心脏的血顺着剑刃往下淌。这公牛再不会有任何烦恼了。他的尸体正由四匹马拖出斗牛场去。
“是啊。他就是维拉梅耶侯爵不得不干掉的那头公牛,因为他‘忠心不二’。”无事不晓的掌剑者说。
“也许我们都应该忠心不二吧。”斗牛士说。
12.这头“忠心不二”的公牛忠心的对象包括哪些?(4分)
13.“忠心不二”的公牛为什么被主人“送去斗牛场处死”?(5分)
14.根据上下文,说说“主人――他是个好人……”这句话有哪些含义。(4分)
12.(4分)公牛忠心的对象包括角斗、爱情。(若答“职责、义务、欢乐”或“母牛”,得1分)
13.(5分)因为公牛忠于角斗,使其他公牛贬值,耗去主人大量金钱。(2分)公牛忠于爱情,不能使主人所有的牲畜承袭他的血统,损害了主人的利益。(2分)公牛忠于自己内心的感情 (或自我),而不是他的主人。(1分)
14.(共4分)作者强调“他是个好人”实际上具有反讽意味。(1分)这是―个贪婪而自私的主人(1分)。他暂时不把公牛送到斗牛场去,不是出于怜悯和同情,而是为了让公牛作为种牛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利益(1分)。当他发现公牛失去利用价值之后,就把他送到斗牛场处死。(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题。(5分)
秋兴八首(其一)①
杜 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②
①《秋兴》八首是杜甫晚年滞留夔州时的作品。其时,安史之乱结束已三年,吐蕃、回纥乘虚而入,藩镇割据,战乱时起,唐王朝盛世难再。
②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古代,布匹或新做的衣服必须在砧石上捶捣,才能柔软熨贴。妇女们一般在秋夜捣衣,为家人准备过冬的衣物。
11.请在下列两道小题中任选一道题作答。(5分)
(1)首联和颔联描写的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带给人怎样的感受,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诗中哪三个字点明了诗人的感怀?简要分析尾联是如何表达这份感怀的。
(1)(共5分)首联描绘了枫林衰飒,巫山巫峡云气阴沉萧森的景象;颔联则以夸张的笔法描绘了长江巨浪滔天、风云漫卷、阴晦如磐的景象。(3分)景象萧瑟、天地之间阴森而动荡,使人感到渺小无助、__不安。(2分)
(2)(共5分)“故园心”三字点明了诗人置身峡江孤舟飘零的感怀。(答出“故园心”即可,1分)肃杀的秋风催促妇女们赶紧准备刀尺缝制冬衣,诗人仿佛听到白帝城千家万户此起彼伏、急促宏大的捣衣声。(解释内容,2分)这捣衣声穿透暮色和高墙,寄托着羁旅漂泊的诗人对故园的无限思念。(分析情感,2分)
阅读下面材料,在引号中补写一句承接上下文意的话,不超过20个字。(4分)
汶川大地震后,成都军区空军某部十多名官兵在帮村民清理废墟时,从垮塌的猪圈中扒出一头活着的猪,它已经在废墟中被埋了整整36天,创造了一个生命的奇迹。“ ”这一消息不胫而走,灾区群众和广大网友在对空军官兵表达敬意的同时,都为这头在地震中坚强活下来的猪而感动,强烈呼吁留住它的性命。
示例:空军官兵从废墟中挖出被埋36天的活猪
(“空军官兵”“挖出活猪”“被埋36天”,3分;语句通顺,1分)
任选2道小题,翻译下列文言句子。(共6分,每小题3分)
(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猪狗吃人吃的东西,不知道去制止;路上有饿死的人,不知道去开仓(或赈济)。
(“而”译成“去”或“却”均可)
(2)靛青,从蓝草(蓼蓝)中提取,却比蓝草(蓼蓝)颜色深。
(3)(秦王子婴)自己死在他人(或项羽)之手,被天下人耻笑,原因是什么?不施行仁义因而攻和守的形势就不同了。
任选5道小题,在横线上默写原句。(共10分,每小题2分)
(1)剑阁峥嵘而崔嵬, , 。
(2)大弦嘈嘈如急雨, 。 ,大珠小珠落玉盘。
(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
(4)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5)谨庠序之教, , 。
(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
(7)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 ,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1)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2)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
(3)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4)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5)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6)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7)振长策而御宇内 吞二周而亡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