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某市在旧城改造中,因为拓宽道路的需要,一座百年的名人旧居将被拆迁。市民纷纷上书有关部门,要求重新改变设计方案以保护这座名人旧居。
材料2:因为旧城改造的需要,某市的一座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明朝建筑被拆除。此事在一些媒体曝光后,网上出现了很多指责的帖子。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2分)
(2)请就以上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作简要论述。
(1)(2分)旧城改造经常出现一些销毁文物古迹的现象。
(2)(4分)在旧城改造中出现拆除文物古迹这一些现象,反映了一些政府部门的无知和野蛮。不论什么级别的文物古迹都是这座城市社会民发展的见证,也是这座城市历史的见证和悠久文化的象征,不应当借口新城市规划而加以拆除。因为,拆除这些文物不但违反了有关文物的保护条例,而且也对不起子孙后代。
兄弟情深
圣诞节快到了,保罗的哥哥送给保罗一辆崭新的轿车.。圣诞节那天,那个保罗离开办公室来到停车场时,一个男孩正绕着那辆闪闪发光的新车,仔细端详着,小心地抚摸着,不停地赞叹着。看到保罗走过来,十分羡慕地问道:"先生,这是您的车吗?"
保罗微微地点点头,自豪地说:"这是我哥哥送给我的圣诞节礼物。"
男孩惊讶地睁大了眼睛,看着保罗,半信半疑地说:"您是说您哥哥送给您的圣诞节礼物,没花您一分钱?"
看到那男孩羡慕的眼神,保罗骄傲地点点头。
"天啊,我真希望也能……"
听到男孩这么一说,保罗以为他也希望能有一个像自己哥哥那样的兄长。但是那个男孩接下来说的话却完全出乎保罗的意料。"我真希望自己也是一个能送车给弟弟的哥哥。"男孩不无遗憾地说。
保罗吃惊地看着那男孩,脱口而出问道:"你想不想坐我的车去兜兜风?"
"哦,是真的吗,先生?"他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要是那样的话,可真是太好了。我太想坐您的新车了!"
保罗驾驶着车开了一小段路之后,那男孩转过头来,眼睛闪闪发光,恳切地问保罗:"先生,您能不能把车子开到我的家门前?"
保罗微微笑了笑。他知道那男孩想干什么。他一定是想要向邻居炫耀,让大家知道他坐了一辆崭新的大轿车回家。但是这次保罗又猜错了。
"先生,您能不能把车子停在那两个台阶的前面?"男孩恳求道。
保罗在台阶前面停好车,那男孩飞快地跑上了台阶。不一会,保罗听到他回来的声音,但动作似乎有些缓慢和笨重。
下在犹疑之间,保罗看到那男孩扶着一个跛脚的小孩缓慢地走了出来。保罗立刻明白了:"他应该就是那个男孩的弟弟吧!"
这时,那男孩已经来到了车前,他紧紧地抱着那跛脚的弟弟,指着保罗的新车,兴奋地说:"你看,这就是我刚才在楼上对你说过的那辆新车。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将来我也会送给你一辆像这样的车。到那时候,你就能自己开着车去看那些在圣诞节时挂在窗口上的漂亮饰品了,就像以前我对你说过的那样。"
面对此情此景,保罗的心里陡然涌起一股暖流,他感到眼眶湿润了。他走下车子,帮那男孩把跛脚弟弟抱到车子的前座。那男孩高兴极了,飞快地爬上了车子,坐在弟弟的身旁。他满怀感激地看着保罗,激动地说:"谢谢您,先生!"
保罗看着他们,还是微微笑了笑,说:"小心,坐好!"然后,他发动了汽车。就这样,他们三人开始了一次令人难忘的假日兜风。
就在那信圣诞节,保罗才真正体会到耶稣所说的"施比爱理更有福"的道理。
12、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作者把故事发生的时间安排在圣诞节,因为这一天保罗刚刚得到哥哥的圣诞大礼,心里高兴,又是假期,有充足的时间陪男孩兄弟兜风。
B.、保罗的哥哥送给他一辆崭新的轿车作为圣诞礼物,而小男孩则只能借保罗的车给他跛脚的弟弟以口头许诺,这种对照反映了西方社会贫富悬殊的现实。
C.、保罗主动提出请小男孩坐自己的车兜风,并且一再满足小男孩提出的要求,为小男孩的举动感动流泪,说明保罗是一个充满热情、富有爱心的人。
D.、小说运用了衬托手法塑造人物形象,通过成人保罗的言行和心理来描写小男孩行为的出人意料,突出了小男孩对跛脚弟弟的纯真的爱。
E.、小说篇幅短小,但作者巧设悬念,情节出现多处转折,波澜起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卒章显志,主旨鲜明突出,感情真挚,引人深思。
13、小说在后面写"保罗的心里陡然涌起一股暖流,他感到眼眶湿润了"有什么作用?(4分)
14、本篇小说是怎样表现主旨的?结合你个人的理解与体验,谈谈怎样理解文末的"施比爱更有福"。(6分)
12、(5分)(A)(B)(A 项,安排故事发生在圣诞节是因为这一天是耶稣的生日,为了突出"施比爱更有福"这个主题;B项,小说的主题是表现人类之爱,不是揭露社会问题,"反映了西方社会贫富悬殊"之说是牵强附会,无限上纲。再说,小男孩尚未经济自立,买不起车是理所当然的。
13、(4分)侧面表现了那男孩爱弟弟的情真意挚。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14、(6分)本文是通过一个男孩,小小年纪就立志要送给他跛脚弟弟一辆新车,好让跺脚的弟弟能驾车出游的故事来表现主旨的。人与人之间,都应该施爱和被爱。一个人,能"被爱"是幸福的;但一个人不应该光想到被爱,更应该想到施爱,去感受施爱的幸福。
韩寒和陈丹青利用一档电视节目大话文坛,剑指文豪茅盾、巴金、老舍,称"老舍茅盾巴金他们的文笔都很差"。言论一出。一片哗然。这些有影响的文化名人利用影响力更大的电视节目发表惊人言论,对中国人公认的文学大师贬低嘲讽,伤害了个民族的文学尊严。
茅盾、巴金、老舍是我们这个民族杰出的文学大师,是民族心灵史的书写者,是民族文化精神的代表者。中国现代文学处在中华民族历史的转折期,思想启蒙、抵御外敌、寻找民族图强之路,成为那个时代的主旋律。茅盾、巴金、老舍等那代文学宗师怀着对祖国深沉的爱、强烈的民族感情,为民族请命,为祖国呐喊。他们青年时期为祖国崛起,留学海外,寻找救国救民之道。回国后以自己的胆识、学识、智慧和天才书写民族文化精神,推出了一系列代表作品,这些作品成为中华文化历史上彪炳千秋的杰作。茅盾的《子夜》,在高超的艺术性叙事、巨大的思想价值上都是公认的长篇巨著。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启蒙了中国一代代青年人的思想,点燃了一代中国青年自立自强的心灵之灯。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形象地记录了八年抗战中国人的心路历程,是具有诗史价值的文学巨作。
对文学大师心怀尊敬追念之心是一个民族的基本涵养,是一个有责任文化人的基本修养.俄罗斯民族对托尔斯泰、普希金等是多么敬重,对他们的故居和文稿等遗产、遗存都予以高规格保存和纪念。巴尔扎克、莫泊桑等大师也深深留在整个法兰西民族的记忆中,仅仅在巴黎,文人纪念所就多不可数。对于书写和记录民族文化精神的前辈,需要这种敬重,这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涵养高低,检验一个民族文学水准的高低。文学大家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评价大师作品更需公正、科学。在阅读多元的年代,大师作品的文化品格品质、巨大深沉的思想容量恰恰是最需要的。你可以不去阅读,不去喜欢,那是自己的自由,但文化名人不应该在媒介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尤其是大嘴巴言论错误导向舆论。
文学是人学,是人类诗意栖居的表达,文学消费更多是一种习惯和自觉,不喜欢阅读经典的人很浅薄很空虚。文化名人在公开场合谨言慎行是一个基本素养,大放厥词、误导青年很不应该。评价作家作品更是应该局限在文艺争鸣范畴,信口雌黄损害自身形象,不利已还害他人。
(选自《韩寒和陈丹青贬低大师伤害谁的尊严》,有删改)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韩寒和陈丹青认为"老舍茅盾巴金他们的文笔都很差",实质上是贬低嘲讽中国人公认的大师们的文学地位,伤害了一个民族的文学尊严。
B.、茅盾、巴金、老舍等之所以被称为文学大师,完全是因为他们能在中华民族历史的特定转折时期满怀爱国爱民之情,高扬时代的主旋律。
C.、俄罗斯人十分敬重托尔斯泰、普希金,法国人深深纪念巴尔扎克、莫泊桑等大师,这些事实足以说明这些民族的基本涵养和文学水准的程度。
D.、茅盾、巴金、老舍是我们这个民族杰出的文学大师,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去尊重他们,更不能借口阅读多元而不去阅读,不去喜欢。
E.、对作家作品的评价应该限制在文艺争鸣的范畴,文化名人在公开场合如果不能谨言慎行,反而信口雌黄大放厥词,这既无素养又不道德。
10、请简要阐述"大嘴巴"的含意。(3分)
11、茅盾的《子夜》、巴金的《激流三部曲》、老舍的《四世同堂》这三部作品要说明什么问题?为什么就只举这三部?(4分)
9、(5分)(B)(D)(B项说法不妥,"完全"用语武断。因为"文学宗师"离不开其卓著的文学成就,除思想性外,艺术性更是不能忽略的。同时,由第二段中的"他们青年时期……的杰作"可知,茅盾等人的学识、智慧、天才和创作亦是他们成为文学宗师的必要条件。D项"更不能借口阅读多元化不去阅读,不去喜欢"说法有误,原文"你可以不去阅读,不去喜欢,那是自己的自由"是针对某些人尤其是某些文化名人的言论先作出让步,为后面的批评蓄势。)
10、(3分)"大嘴巴"这是一种形象的说法,指某些文化人在公开场合信口雌黄,主观随意地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
11、(4分)直接证明"民族心灵史的书写者"。这三部作品是这几位作家的代表作,足以证明他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A:除夕夜,高家一派节日的喜庆,一家人欢乐地谈笑吃酒。散席后,觉慧带着酒意在大门口看见一个讨饭的小孩在哭。他摸出两个半元的银币,放在小孩的手里。静寂中好像有人在他的耳边大声说:"你这个伪善的人道主义者!"(《家》) B:卡西莫多因为帮弗洛德抢走了爱斯梅拉达,被带到广场上当众受鞭笞.跪在烈日下的卡西莫多口渴难熬,他向士兵和围观的人群高喊要水,回答他的却是一片戏弄和辱骂声。这时,弗洛德拨开众人,把水送到卡西莫多嘴边,卡西莫多眼中滚出了一行眼泪。(《巴黎圣母院》) C:贾宝玉和林黛玉心心相通、彼此相爱,但由于贾府采用王熙凤偷梁换柱的计策,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消息传来,想着与贾宝玉往日的来往,住在潇湘馆里的林黛玉痛不欲生,万念俱灰,她把一生写下的各种诗稿付之一炬。 D:元春省亲后,为了不使"佳人落魄,花柳无颜",特下谕令年轻弟妹们进园入住。后来园子里发现了绣春囊,邢、王二夫人依凤姐之计,下令抄检大观园。怡红院的丫头们非常生气,但还是接受检查。晴雯却把自己的箱子藏进了宝玉的卧室,不顶撞了领头抄检者。E.《红楼梦》中门子给贾雨村的"护官符"这样写道: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官,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梁园:又名兔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周围300多里。园中有百灵山、落猿岩、栖龙岫、雁池等,官观相连,奇果佳树错杂其间,珍禽异兽出没其中,枚乘曾做《梁王兔园赋》赞之。
(1)这首诗抒发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2分)
(2)“庭树不知人去尽”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请作简要赏析。(4分)
(1)(2分)这首诗抒发的是一种古今兴亡、盛衰无常的情感。
(2)(4分)这样写运用了反衬的手法,用树的无知反衬有感觉之人观园后的沉痛,用树木繁花满枝、春色依旧的乐景反衬了梁园颓败、人事已非的悲情。
(1)青泥何盘盘, 。
(2)剑阁峥嵘而崔嵬, , 。
(3) ,分明怨恨曲中论。
(4)别有幽愁暗恨生, 。
(4)无边落木萧萧下, 。
(5)丛菊两开他日泪, 。
(5)谨庠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如是而已。
(1)百步九折萦岩峦 (2)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3)千载琵琶作胡语 (4)此时无声胜有声
(4)不尽长江滚滚来 (5)孤舟一系故园心
(5)申之以孝悌之义 (6)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略
以下面句子为本体,写出一句与之句式相同并构成比喻关系的话。(2分)
所有的努力并非都能成功,但不努力绝不可能成功。
写的话是: 。
一切的浇灌并非都能结果,但不浇灌绝不可能结果。
2007年大学毕业生求职去向调查统计表
求职地区 | 比例(%) |
经济特区 | 14.2 |
沿海地区 | 24.7 |
大城市 | 24.6 |
中等城市 | 18.1 |
小城镇 | 2.1 |
老少边穷地区 | 1.1 |
农村 | 1.3 |
出国 | 11.7 |
其他 | 2.2 |
从上表可以看出大学生毕业求职去向有如下特点:(用比较说明,不得使用数字)
答:
大部分毕业生选择经济特区、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也有相当一部分选择出国;只有极少数毕业生愿意到小城镇、老少边穷地区和农村。
鸟是树的花朵
吴忌
我们都穿起了厚厚的棉衣,而有些树木落光了叶子!你看吧,这就冬天了!
一棵树落光了叶子,不能说丑,但缺了枝繁叶茂的风姿,裸露出树枝与树枝之间巨大的空旷,总是遗憾。我时常冲动,希望能在冬天的树枝与树枝之间放点什么。我喜欢让一切事物都从无到有,这令人激动。
冬天总是如此疏疏朗朗,这是不是我们在冬天缺少快乐的真正缘由呢?树木仿佛都停止了生长,我们总是怀着一种等待的心理度过冬天,如果下雪,玉树琼枝,以及屋吊着冰凌,都能令我们开心。没有树木的阴凉,我有些心虚,感觉到处没有墙。大雁的声音已经很远了。我在大地上为冬天的阳光感到可惜,因为,阳光的灿烂和温暖如不照在红花和绿叶上,阳光岂不等于虚度了岁月?正如袖手旁观的我们在一堆红红的炭火前,等天黑。
然而一些鸟落到了树上,大大小小,五颜六色。我仿佛看见满树的花朵!
有时候,鸟是一群一群地飞来又飞走的,黑压压一大片的是八哥或乌鸦,冬天的麻雀也喜欢一群一群地飞,一群一群地落在光秃秃的树上。黑色的鸟群会在瞬间装点一棵树,装点一丛树林。鸽子也这么飞,要是一群白鸽落到树枝上,仿佛早春的玉兰花开,白得丰腴而优雅。鸟儿们叫着喊着,吵吵闹闹。有时候,三只五只,它们散落在稀疏的树枝上。我觉得这三五只鸟,它们各自有各自的心事,说话的时候少,不说话的时候多。有的飞走,有的留下。有时候只有一只,一只也好。一只鸟,孤独地立在细细的树枝上,这使人记起枝上的花朵,也是先开一朵,再开一大片的。
每当看到树上落满鸟的时候,我就停下来看。有了鸟的树显得格外生动。我喜欢这些在树与树之间飞来飞去的小鸟,喜欢它们在树枝上舞蹈。冬天的风因为这些小鸟的跳跃,也就显得细微而富有弹性。它们在枝上唱着歌,一只鸟的歌唱使得树上的冬天没有了寒冷的凝滞。乌鸦的歌声粗壮而无所顾忌,麻雀使得冬天没有了秩序。有时一只鸟独自唱出婉转的歌声,细细地发颤、发亮,犹如一个回味爱情的人在冬天品着春茶,那是妙不可言的。
树枝上的鸟比真实的花朵还要美丽,你见过一朵花从春天开到冬天吗?你见过树上的花朵在树枝与树枝之间飞来飞去吗?你见过会唱歌的花朵吗?这是一只鸟再造了冬天的生机。
鸟是树的花朵,此前肯定有人发现并且说出。如此美丽的事物不会等到今天才有人惊喜。我站在树木之下,我想做的事,鸟儿们替我做了,它们与日俱增的在冬天的树枝与树枝之间打开花朵,排练了舞蹈,播放了音乐。
实际上,鸟一直都在树上,在春天的树上,在夏天的树上,在秋天的树上。只是由于树上有了真正的花朵,有了枝繁叶茂的摇动,我们看到了更多生命的美丽,因此而忽视了树上有小鸟。我说,在一年四季,鸟儿从来就是树上的花朵。它们隐藏在树叶之间,与绿叶一起舞蹈,与春风一起唱歌,夏天的蝉鸣由一只鸟定调,秋天的月夜被一声鸟鸣切开。树木本来就是鸟的家园。
一只翠鸟就住在池塘边的灌木上,它翠绿的羽毛比深绿或浅绿的树叶更加艳丽,我们一眼就能认出树叶里的翠鸟之花。两只黄鹂可以让一棵柳树更加婀娜,我想杜甫当年在美丽的锦城思念家乡,“两个黄鹂鸣翠柳”,他只听到了一声婉转的鸟鸣,就想起了江南。在江南的二月,哪一棵树上没有黄鹂的歌声和舞蹈?不管树上有没有花朵,黄鹂总会落到二月的江南。树上有花,鸟儿也会落上去。锦上添花,不是重复,是更多的美丽。喜鹊踏梅如何?乡村的快乐都在一树灿烂的梅花上。喜鹊总是两只两只地飞,两只两只地起舞歌唱。喜鹊就是开在乡村的花朵。
我喜欢夏天的白鹭,它们整个夏天都住在村头河边的树林里,当白鹭们从碧绿有水田里归来,它们都落到树梢上,远远望去,那就是一树最浪漫的花朵。最不能忘怀的是村子里的月夜,白鹭们栖宿在那棵枫树上,夜风把树叶吹得哗哗地响,月光会把枝头的白鹭摇上摇下,翻开它们长长的翅膀。我有时候回忆童年,村头的枫树一定会出现,树上的白鹭也一定会出现。
我想,一年四季的树木会感谢一年四季的鸟。人也会的。真细想起来,我记住的人不是很多,而我记住的鸟却不少。因为,我认定鸟是树木的花朵,千姿万态的花朵,常开常新的花朵,跳着舞蹈的花朵。唱着歌曲的花朵……
我们在欣赏的同时是否要向一只鸟学习呢?我在观看一树的小鸟的同时,多少有些惭愧。我的脸红得像春日的桃花。
(选自《散文》2004年第3期)
19、第二、三段写冬天的空旷疏朗和由此产生的遗憾之情,这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5分)
20、作者认为鸟的出现对冬天的影响与对春、夏、秋三季的影响是不同的,请概括出这两种影响。(2分)
21、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
秋天的月夜被一声鸟鸣切开。
22、作者为什么说“树枝上的鸟比真实的花朵还要美丽”?(6分)
19、运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用冬天的空旷和疏朗反衬鸟出现在树上后的充满生机,用对疏朗的冬天的遗憾反衬鸟出现在树上后的激动。(5分)
20、鸟的出现,再造了冬的生机;使春、夏、秋天、三季变得更加美丽。(2分)
21、 “切开”一词运用了比拟和通感的手法,传神地写出了鸟鸣打破了月夜的宁静并向四周传播和消逝的动态。(3分)
22、因为:(1)真实的花一般只有一个季节的美丽,而鸟的美可以贯穿四季。(2)花的美丽是静态的;而鸟的美是飞动的,给人动感。(3)花的美丽是无声的,而鸟的美是有声的,给人以立体感。(6分)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