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提出“父子兄弟,罪不相及”的观点,表明他主张()

A:族诛连坐 B:罪上一身 C:尊尊亲亲 D:以德配天

下列说法,与“明德慎罚”原则不相吻合的是()

A: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B:彼裕我民,无远用戾 C:奸宄杀人,历人宥 D:父子兄弟,罪不相及

孟子法律思想中,与周公“父子兄弟,罪不相及”的说法最为接近的是()

A:为民制产 B:罪人不孥 C:暴君放伐 D:惟仁者宜在高位

中国人血亲意识浓,常说的“六亲不认”中“六亲”指()

A:父子、兄弟、夫妇 B:兄弟、夫妇、姊妹 C:父子、兄弟、叔侄 D:父子、兄弟、姑舅

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

“三纲五常”是封建道德的规范化教条,对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起了巨大的作用,其中“三纲”反映了封建社会中()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A:君臣、父子、兄弟  B:君臣、夫妇、朋友  C:夫妇、兄弟、父子  D:君臣、父子、夫妇

“三纲五常”是封建伦理道德的规范化教条,对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起来巨大的作用。其中,“三纲”反映了封建社会中()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A:君臣、父子、兄弟 B:君臣、夫妇、朋友 C:夫妇、兄弟、父子 D:君臣、父子、夫妇

对于先秦儒家学者所概括出的五种人伦关系,董仲舒最为强调的三种是()。

A:君臣、父子、兄弟 B:君臣、父子、夫妇 C:君臣、父子、朋友 D:父子、兄弟、夫妇

公民张某因病去世,留下6万元遗产.张某的妻子、儿子,兄弟姐妹、父母均提出继承其遗产 的要求.依照我国继承法,属于第一顺序继承人的应该是张某的

A:妻子、儿子、兄弟姐妹 B:儿子、兄弟姐妹、父母 C:妻子、儿子、父母 D:妻子、兄弟姐妹、父母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王鼓乐于此        鼓:演奏。

B.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 告:告状。

C.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极:极坏的境地。

D.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他:别的(原因)。

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而”字不同。

B.两个“之”字相同,两个“而”字也相同。

C.两个“之”字不同,两个“而”字相同。

D.两个“之”字不同,两个“而”字也不同。

【小题】B

【小题】C


解析:

【小题】B项“告”,告诉。

【小题】第一组第①个“之”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第②个“之”是结构助词“的”;第二组两个“而”,都表修饰。

参考译文:

假如大王在奏乐,百姓们听到大王鸣钟击鼓、吹萧奏笛的音声,都愁眉苦脸地相互诉苦说:‘我们大王喜好音乐,为什么要使我们这般穷困呢?父亲和儿子不能相见,兄弟和妻儿分离流散。’假如大王在围猎,百姓们听到大王车马的喧嚣,见到旗帜的华丽,都愁眉苦脸地相互诉苦说:‘我们大王喜好围猎,为什么要使我们这般穷困呢,父亲和儿子不能相见,兄弟和妻儿分离流散。’这没有别的原因,是由于不和民众一起娱乐的缘故。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