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题。

雨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16.诗中的“我”“姑娘”,形象鲜明,请你任选一个对象,根据诗作,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若能简要的分析更好。(5分)

17.一首好的抒情诗,应该是艺术美的结晶。它会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唤起人们审美的感情。试指出本诗所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并作简要分析。(6分)

16.(5分)“我”是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雨巷中彳亍彷徨,在孤寂中仍怀着对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的游子形象。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的象征。但是,这种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和“我”一样充满了愁苦和惆帐,而且又是倏忽即逝,像梦一样从身边飘过去了。

17.(6分。手法1分,分析5分)①象征②比喻③排比④反复⑤顶针⑥在结构上采用重章叠句的写作手法,使诗歌具有一唱三叹的音乐美感。

分析:在第二节的描写中,“她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诗人把她比作丁香花,采用了比喻手法。这一组句子句式整齐,语气贯通,又是排比手法。 “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上一句结尾的最后一个词,是下一句开头一个词,是顶真修辞手法。诗中反复“丁香一样”这个短语,是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效果是:极力表现姑娘美丽的外表,空虚的灵魂,纯洁的心灵。排比、比喻的作用:①形象生动地再现她的美丽动人的外貌、羞涩的内心、纯情的品质。②排比增强了语势,使语气贯通。③顶真修辞形成循环往复的句式,使诗歌具有音乐的美感。

【解析】

16.

试题分析: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回答时包括三个方面:(1)是什么形象;(2)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作者情感)。图景就是画面的意境,要看画面选取了什么意象,意象的特点是什么,再结合作者、背景来回答。丁香一样美丽,妩媚动人,但她多愁善感,孤高冷漠,内心怯弱;她受过伤,但她不媚俗,有纯洁的心灵,默默地忍受孤独。她,让人望面生畏,是个冷美人形象,更是作者理想中的追求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7.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赏析辨析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可结合着具体诗句和关键词来分析,例如第二节“她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在这节描写中,诗人采用了比喻手法,将自己喻为丁香花。句子句式整齐,语气贯通,所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以此类推。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5分)

17.君知其难也, ?  (《烛之武退秦师》)

18.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__《沁园春·长沙》)

19.   ,走尽这雨巷。    (戴望舒《雨巷》)

20.满载一船星辉, 。      (徐志摩《再别康桥》)

21.复为慷慨羽声,       ,发尽上指冠。   (班固《荆轲刺秦王》)

【答案】

17.焉用亡郑以陪邻

18.携来百侣曾游

19.到了颓圮的篱墙

20.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21.士皆嗔目

【解析】

试题分析:解题策略:一、对于名句默写应注意字形识记,考生默写时,有时对诗、文句中字的字形识记不牢,从而提笔写错字。二、名句默写应注意:字义识记,考生默写时,有时对诗、文句中字的字义弄不清楚,从而提笔写错字。三、名句默写应注意:对比识记,考生有时区分不开不同诗句中读音相同而书写不同的两个字,从而将这两个字写反了。四、名句默写应的:非常识记,有的诗句,按现在平常的说法或语序识记往往是错的,必须非常识记。五、名句默写的意境识记,六、名句默写的字识记,默写的名句中有通假字的,一定要写诗句中的原字。高考默写题本来是极易得满分的题,可是往往由于错误理解、错误识记,以至于在高考时失分。如果学时下点功夫,将其背过,平时做个有心人用以上六招加强识记,本题拿满分是不成问题的,这样也许可以使你的语文成绩再上一个台阶,让你走进理想的殿堂。本题在解答时应关注“陪邻”、“ 携”、“ 颓圮”、“ 篱墙”、“ 斑斓”、“ 嗔”等字的书写。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携来百侣曾游, 。(__《沁园春·长沙》)

2、到了颓圮的篱墙, 。(戴望舒《雨巷》)

3、揉碎在浮藻间, 。(徐志摩《再别康桥》)

4、满载一船星辉, 。(徐志摩《再别康桥》)

5、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士皆垂泪涕泣。(《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6、真的猛士,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1)忆往昔峥嵘岁月稠(2)走尽这雨巷(3)沉淀着彩虹似的梦(4)在星辉斑斓里放歌(5)为变徵之声(6)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解析】

试题分析:要答好此类题,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只有弄懂意思才有利于记住字形,尤其是那些容易被写错的字,要加倍注意。本题的重点字如:峥嵘、稠、斑斓、变徵等。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14.按要求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

(1)又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 ,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

(2)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雨巷》)

(3)携来百侣曾游, (《沁园春 长沙》)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风萧萧兮易水寒,士皆瞋目

(2)到了颓圮的篱墙

(3)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解答时要注意字字落实,规范书写。尤其要注意下列重点字的书写:萧萧、兮、易水、瞋、颓圮、篱、峥嵘、稠、留。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能力。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所考的名句,有一定的迷惑性,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因此提倡考生备考中首先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然后要立足于“写”,避免会背不会写的情况。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沁园春•长沙》中,以“__________”一句,绘就万物在秋光中竞相自由地生活着的秋景图,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以“__________”一句表达了对军阀统治者的蔑视,概括了早期革命者的豪迈气概。

(2)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__________ , __________。(《荆轲刺秦王》)

(3)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流言,__________。(《纪念刘和珍君》)

(4)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__________。(《雨巷》)

(1)万类霜天竞自由/粪土当年万户侯。

(2)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3)尤使我耳不忍闻。

(4)走尽这雨巷

【解析】

试题分析:名句默写答题技巧:(一)要突破生僻难写字(二)要注意同音异义词(三)要注意同义异形词(四)要留意具体环境(五)要留心语句顺序(六)要注意语句出处。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沁园春·长沙》)

(2)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________,走尽这雨巷。(《雨巷》)

(3)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________,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别康桥》)

(4)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 。(《论语》

(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__《沁园春·长沙》)

(2)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戴望舒《雨巷》)

(3)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徐志摩《再别康桥》)

(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解析】

试题分析:名句背诵默写难度不大,但考生常得不到满分,原因有二,一是背不出来,二是写了错别字,后者是主要原因。课内的句子当抓牢,倒背如流,理解内容记忆,这样不会背错填错句子,同时关注其中易错的字。这些字主要是形声字,考生很容易写成同音异形字,携、峥嵘、稠、颓圮、篙、漫溯、斑斓等,当然也有生僻字。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15.补写出下面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_。(《沁园春 长沙》)

(2)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_____,走尽这雨巷。 (《雨巷》)

(3)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荆轲刺秦王》)

(4)_________________,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再别康桥》)

(5)江山代有才人出, 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诗》)

(1)粪土当年万户侯

(2)到了颓圮的篱墙 

(3)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4)软泥上的青荇  

(5)各领风骚数百年

【解析】

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侯”“颓圮”“篱”“终已”“荇”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名句默写答题技巧:(一)要突破生僻难写字。(二)要注意同音异义词。(三)要注意同义异形词(四)要留意具体环境(五)要留心语句顺序(六)要注意语句出处。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携来百侣曾游。 。 (__《沁园春•长沙》)

(2)到了颓圮的篱墙, 。 (戴望舒《雨巷》)

(3)满载一船星辉, 。 (徐志摩《再别康桥》)

(4)风萧萧兮易水寒, ! (《荆轲刺秦王》)

(5)______________ ________,发尽上指冠。 (《荆轲轲刺秦王》)

(6)寻梦?撑一支长篙, (徐志摩《再别康桥》)

(7)真的猛士,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8)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____ ________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9)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__《沁园春•长沙》)

(1)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走尽这雨巷;

(3)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4)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5)士皆瞋目;          

(6)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7)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8)尤使我耳不忍闻       

(9)怅寥廓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1)“峥嵘”和“稠”,(2)“走尽”,(3)“斑斓”(4)“兮”,(5)“瞋目”,(6)“漫溯”,(7)“惨淡”,(8)“尤”,(9)“寥廓”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填空。(6分,每空1分)

14.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沁园春·长沙》)

15.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雨巷》)

16.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再别康桥》)

17. ,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

18.《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 (体)著作,而《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

【答案】

14.粪土当年万户侯

15.到了颓圮的篱墙

16.那榆阴下的一潭

17.复为慷慨羽声

18.编年体  纪传体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万户侯”“颓圮”“ 榆阴”“慷慨羽声”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26.请把《雨巷》中“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改成一段描写性的散文片段。

要求:①应用2种修辞手法;②紧扣原诗情感,突出主人公个性特征,语言优美;③60-100字。

修辞手法1种1分,共2分;紧扣原诗情感,突出主人公个性特征,2分;语言优美2分。

【解析】

试题分析:要写出描写性片段,主要应该用描写的手法。还要有两种修辞手法。紧扣原诗情感,突出主人公个性特征;语言优美。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