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2分,每小题3分)

好奇心:民族文化差异之旅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韩剧重视民族风情的再现,以及传统民族文化资源的开掘,使观众能真切地领略到原汁原味的韩国民族文化,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同时,韩剧中所流露出来的人情世态、风俗时尚和文化蕴含,与我们是有差别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韩剧能吸引中国观众、东亚观众乃至世界观众的关键所在。

韩剧把人间的种种情感都交织在一起,特别注重东方传统文化中的血缘关系,如“长幼之序、孝悌之义、夫妇之伦、儿女之道”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信义和平”等传统儒学基本理念,也是韩剧中所隐含的精神基石。这些传统文化的遗风,对当代中国观众来说,既熟悉又遥远,既亲切又匮乏,因而韩剧能很快地进入中国市场,为广大观众所接受。

此外,中韩两国电视剧自身内容所承载的文化意义的差别,也是吸引中国观众眼球的一个法宝。如今在中国电视荧屏中唱主角的,或是宫廷争斗、或是官场搏弈、或是商战风云、或是警匪拼杀,而贴近老百姓生活的家庭剧很少,即便是反映家庭生活的电视剧,也往往是借家庭的冲突来反映社会问题,让人看了之后心情沉重。韩剧则通过折射韩国的城市面貌、居住环境、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特点,呈现出一种现代而又简单的生活方式和独特的“泡菜文化”。这些都与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同一本现实生活的“教科书”。这种差别一方面迎合了中国观众、特别是都市观众对韩国文化的好奇心理;另一方面这些观众还可以从中找到一个宣泄的平台,以填补社会转型期带来的心理空虚和迷茫。

韩剧的成功,还带动了韩国其它大众文化在中国的传播。韩国服饰、韩国音乐组合、韩国影片、演艺明星随之而来,甚至有迹象表明,在图书市场上对韩语文学的翻译也开始有趋热的迹象。由此可见,随着“韩剧热”的不断升温,“韩流”还将频频来袭。子曰:“君子和而不同。”面对“韩流”,我们应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度,更应有创新和超越的追求,这样才能让真正反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汉风”向世界播撒芬芳。

下列对“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民族的”是指某个民族独有的,具有民族个性与民族精神价值,反映了该民族生活状态、风俗习惯、价值信仰、道德原则的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

B. “世界的”是指某种艺术品蕴含的艺术表现形式与艺术精神是全人类所共有的,能得到全世界的热爱与欣赏。

C.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它的内涵为越是民族优秀的东西就越有可能成为世界性的的艺术珍品。

D. 这句话说明了一个辩证的道理,那就是越是属于某一个民族的文化,就越会在全世界流行开来。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韩剧能吸引中国观众、东亚观众乃至世界观众的关键是它们能使观众真切地领略到原汁原味的韩国民族文化,这种文化与观众自己所拥有的文化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B. 韩剧特别注重东方传统文化的血缘关系,把我们中国传统的儒学文化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C. 韩剧独特的“泡菜文化”与普遍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跟我们中国的电视剧所承载的文化存在很大差异。

D. 韩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韩剧热”还带动了韩国其它大众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化存在差异,就能够激发起不同民族的观众的好奇心,韩剧对中国观众、东亚观众乃至世界观众来说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可见韩剧的民族风情颇有特色。

B. 中国和韩国具有共同的东方传统文化中的血缘关系,决定了两国文化交流必将畅通无阻,两国的伦理道德等观念也保持一致。

C. 中国贴近老百姓生活的家庭剧很少,那些电视荧屏中唱主角的,或是宫廷争斗,或是官场博弈,或是商战风云,或是警匪拼杀,都没有存在的理由。

D. “韩流”频频来袭是因为真正反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汉风”没有向世界劲吹。当“汉风”劲吹之日,便是“韩流”衰退之时。

请根据文意简述韩剧的特点。

【小题1】D【小题1】B【小题1】A

【小题1】

[bd8ff8309ad83459.jpg]


解析:

把“春草嫩绿夏草青”扩展成内容丰富的一段文字,50字左右。扩展:

(5分)春草冒出尖尖的脑袋,似针似线,点缀着初春的大地;脚下是绿油油的一大片夏季草地,向远方延伸,仿佛一幅碧绿的画卷,舒展在游人的前方。


解析:

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张大爷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后,感到体力和思维都大不如以前了。 B:蔡校长说:“李虎对张琳的批评是有充分准备的,我相信他们会处理好这件事。” C:“低保政策”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爱,但要把关爱落到实处,却远不是划几条标准那么简单。 D:金融危机之后,国际国内市场形势严峻,为提高产品竞争力,我市几家企业决定携起手来联袂打造有地方特色的品牌。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B:辩论会上,选手们唇枪舌剑,巧舌如簧,精彩激烈的场面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C:年逾花甲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谈起《论语》来如数家珍,其深厚的中华文化功底,让在场嘉宾不禁暗暗称道。 D:作为央视数一数二的花旦主持人,她以“央视工资低”为由毅然抽身,竟使自己在央视的前程戛然而止。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去年,成都双流机场遭受了最为严重的大雾袭击,被迫关闭3个多小时,造成了63个进出港航班延误,7个进港航班备降周边机场。 B:科学家对8200名中国人的基因进行了仔细分析,中国南方人和北方人之间有0.3%的基因不一样,而且,讲不同方言的群体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基因差异。 C:总体说来,山寨文化的泛滥与其说是对草根创新精神的彰显和标榜,不如说是对国人知识产权意识严重缺乏的揭露与讽刺。 D:核安全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关注的原因,主要是非传统安全问题凸显、核__主义潜在威胁不容忽视、核材料流失和非法贩运风险上升造成的。

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游春苑断肠天(悲伤到极点) B:若为化得身千亿(怎么能够) C:手持敕牒榜乡村(张贴) D:庭前芍药妖无格(艳丽、妩媚)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把磨难变成一块铁砧子,打造你意志的钢钎!

把磨难变成一方磨刀石,磨砺你思想的剑刃!

把磨难变成一台螺旋桨,开掘你奋进的力量!

①竞相争抢经济利益

②已然将文化遗产商品化

③使文化遗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④传统文化内涵被严重扭曲

⑤不良的社会影响


解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 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注:①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②老僧:当地僧人,名奉闲。③坏壁:是残破的墙壁

(1)这首诗的首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颔联表达了诗人何种人生态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颈联和了子由所怀的“旧”,“旧”具体指什么?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首句使用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人生到处”比作飞鸿踩踏雪泥。(2分,设问、比喻各1分)颔联表明了诗人面对飘忽不定(具有某种偶然性)的人生经历、不计较得失的达观态度。(2分,答出“不计较得失”或“达观”“乐观”即可)

(2)往日见过的老僧,同题诗的墙壁。(2分,1点1分)回想往日的艰难困苦,(1分)而今更应牢记兄弟情谊,共勉奋进了。(1分)


解析: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①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销魂。

(1)两首咏柳诗中,李诗以柳自喻,曾诗以柳喻人(喻指社会上的某种人),请简要分析两首诗的表达方式、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李诗中的“逐”字和曾诗中的“倚”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1)李诗重在抒情(1分)以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1分)表现对秋柳也是对自己的悲叹之情(1分);曾诗重在议论(1分)表达了对倚势猖狂、得志一时的小人的憎恶之情(1分)。(2)“逐”字用拟人手法(1分),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用一“逐”字,说柳枝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加生动可爱,表现了柳枝的蓬勃生气。(2分,意思对即可);“倚”字运用拟人手法(1分),生动地突出了小人得志、倚势猖狂的丑态。(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下面是为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设计的两条广告词,请从其中选出你认为最佳的一条,并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简要说出你的理由。

①规范现代汉语半世纪居功至伟,传播中华文明五大洲声名远扬

②一本词典,一位良师,一生收获

最佳的一条是:     (填序号)

理由:                               

答案示例:选出序号并对应解说1分,内容与形式方面的特点说明各2分。①以对仗(对偶)形式(2分),突出了词典规范现代汉语、传播中华文明的巨大价值(2分)。②运用排比(2分),突出词典对于求学与人生的重要作用(2分)


解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