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虞美人·宜州见梅作①
黄庭坚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②。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注】①此词为黄庭坚被贬至地处西南的边地宜州后所作。②《太平御览·时序部》:“宋武帝女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
(1)这首词写梅花很有层次,请结合上片简要分析。
(2)作者“老尽少年心”了吗?请结合全词说明理由
(1)作者先边地宜州看到梅花含苞欲放,接着写夜晚微风中传来梅花幽香,最后写早晨梅花开满枝头。由“梅破”到“梅香”再到“开遍”,作者很有层次地描写了梅花。
(2)老尽了。理由是:①词的上片所写早梅报春,开遍向南枝,给词人带来了惊喜,但这种惊喜是短暂的,恰恰反衬出郁积词人心中已久的压抑之情。
②词的下片更是直言经过十年的贬谪,宦海沉沦之后,即便是面对如此的美景,亦不复有少年的兴致了。
没老尽,
理由是:①上片传达了边地见到梅花的喜悦之情,表现出豁达乐观的情怀,
②下片化用典故表现自己的浪漫情怀,寄托自己的美好理想。
解析:
(1)3分
(2)开放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赏析提示:
此词为山谷因写《承天院塔记》被朝廷指为“幸灾谤国”而贬谪地处西南的边地宜州后所作。全词以咏梅为中心,把天涯与江南、垂老与少年、去国十年与平生作了一个对比性总结,既表现出天涯见梅的喜悦,朝花夕拾的欣慰,又抒写不胜今昔之慨,表现出作者心中郁结的不平与愤懑。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宜州地近海南,去京国数千里,说是“天涯”不算夸张。到贬所居然能看到江南常见的梅花,作者很诧异。“梅破知春”,这不仅是以江南梅花多在冬末春初开放,意谓春天来临;而且是侧重于地域的联想,意味着“天涯”也无法隔断“江南”与我的联系(作者为江西修水人,地即属江南)。“也有”,是始料未及、喜出望外的口吻,显见环境比预料的好。
紧接二句则由“梅破”,写到梅开。梅花开得那样早,那样突然,夜深时嗅到一阵暗香,没能想到什么缘故,及至“晓来”才发现向阳的枝头已开繁了。虽则“开遍”,却仅限于“向南枝”,不失为早梅,令人感到新鲜,喜悦。“夜阑(其时声息俱绝,暗香易闻)风细(恰好传递清香)”时候才“得香”,故云“迟”。此处用笔细致。“也有”表现出第一次惊喜,“不道”则表现出又一次意外,作者惊喜不迭之情,溢于言表。
至此,作者已满怀江南之春心。一个关于梅花的浪漫故事,遂见于作者笔端。《太平御览??时序部》引《杂五行书》:“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一句“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不但将旧典翻出新意,而且还表现出一个被贬的老人观梅以致忘怀得失的心情,暗伏下文“少年心”三字。
想到往日赏梅,对着如此美景(“个里”,此中,这样的情景中),总想把酒喝个够;但现在不同了,经过十年的贬谪,宦海沉沦之后,不复有少年的兴致了。结尾在词情上是一大兜转,“老”加上“尽”的程度副词,更使拗折而出的郁愤之情得到充分表现。用“愿杯深”来代言兴致好,亦形象有味。
这首词写得极为深挚,是山谷孤清抑郁的人格风貌的写照。全词由景入手,婉曲细腻;以情收结,直抒胸臆。整首词风格疏宕,颇具韵味。
下面两题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第一题:春晖盈大地
第二题:处处春光好
(1)(上联)春晖盈大地 (下联)瑞气满乾坤 温情洒人间 喜气入家门 捷报映长空 美事满神州
(2)(上联)处处春光好 (下联)家家气象新
解析:
略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清平乐??五月十五夜玩月
刘克庄
纤云扫迹,万顷玻璃色。醉跨玉龙游八极,历历天青海碧。
水晶宫殿飘香,群仙方按《霓裳》。消得几多风露,变教人世清凉。
注:刘克庄,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词风豪放,多感慨时事之作。
词人用哪些手法描绘太空、月宫怎样的景象?
这首词的末两句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题1】词人借助想象,比喻,描绘了太空浩瀚、澄澈的景色,月宫香风阵阵、众仙起舞的欢乐祥和的景象。
【小题2】词人在玩月的同时,由天上想到人间正经历炙热酷暑之苦,并由此想到百姓的生活之苦,表现了词人热爱人民,关心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
解析:
【小题1】手法2分,景象3分。描摹景色1分,概括特点2分。
【小题2】每点2分,共6分。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春天到野外踏青,除了可以_______外,还可以______。那娇艳欲滴的朵朵桃花, ______,_______。山间清风轻轻吹过,带走了缭绕的雾气,_____,一下子变得清晰明媚起来,______不由使人想到“东风吹开花千树,占断春光惟此花”的诗句。 ①看到自然秀美的景色 ②感觉桃花簇拥的美妙快感 ③在迷蒙的烟雾中亭亭玉立④像是一个害羞的少女 ⑤点染胭脂的春桃 ⑥桃花的笑脸
A:①②④③⑤⑥ B: ②①③④⑥⑤ C: ①②④③⑥⑤ D: ②①④③⑤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 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2)村行过程中诗人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
(1)诗句写出了景物静寂的特点,运用了动静结合(答“以动衬静”、“拟人”亦可)的手法。斜阳下的山峰默默无语,张开宽广的怀抱坐拥万物,山谷里虽有阵阵“晚籁”回响,但那些声音并不聒噪,而是让人的内心更加宁静。(特点1分,手法1分,分析2分)(2)诗人的内心由悠然陶醉变得惆怅抑郁,因为“村桥原树”和诗人家乡的风景相似,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解析:
略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好茶需要慢慢品味,牛饮解渴不啻焚琴煮鹤。 B:各位观众,现在葡萄牙和科特迪瓦大战正酣,随后巴西队和朝鲜队也将粉墨登场。 C:在飞速的高速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便。 D:自从沈浩一心为民的光荣事迹在“感动中国”栏目上播出之后,全国各地政府从善如登,大力倡导官员们向沈浩学习,廉洁自守,克己奉公。
请根据前后文为下面的短文空缺部分的内容重新排序,只填写序号在横线处即可。(4分
古诗中有“春到人间草木知”的名句,在鲁迅的笔下,知春、报春、不争春,正是崇高的野草魂。
最可贵的是,你虽知花叶不美,但仍散发着一点无名野香,给那里带去春色和生机。
①在雪的下面,已出现了“冷绿的野草”,在初春的寒风中,勃发着盎然的春意。
②严冬
刚过,残雪犹存。
③为使春意更浓,春色更娇,你甘当陪衬,默默无闻。
④待到春满人间,姹紫嫣红开遍,你却不居功,不争俏。
排序:
②①④③
解析:
按照时间顺序应为“严冬刚过”“初春”“春满人间,姹紫嫣红开遍”“为使春色更浓,春色更娇”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 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 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作者的思想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这首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愿望?
(1) 颔联感叹羁旅漂泊、孤单落寞,颈联抒发“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情怀。
(2) 作者虽年事已高,但渴望朝廷能重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
解析:
略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对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与其看得容易,不如看得困难些。 B:据统计,河南省栽植泡桐约略二亿株,农桐间作面积达一千万亩。 C:党的高级干部办事、想问题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不能贪图私利。 D:我们一贯认为,应在联合国框架内政治解决伊拉克问题,诉诸于武力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下列句子中,加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张大爷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对儿子因车祸致残这件痛心疾首的事,他已经想好了解决的办法。 B:在自然科学发展史上,这种由假说发展成定律、原理的情况,真是俯拾皆是。 C:我国已经加入WTO,广大群众尤其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对有关规则做到胸有成竹。 D:对那些低级庸俗、哗众取宠的文学作品,稍有欣赏水平的人都会嗤之以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