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的灯盏
朱以撒
①秋天来了,山里闪动着风吹过的暗影。叶片开始有秩序地脱离枝条,原先紧挨在一起的两片树叶,一片先下来了,另一片落下来的时候,再也见不到它旧日的邻居。交接的日子来临,一些矮小的灌木丛里,浆果外表抹上了一层紫黑,一只翠绿的螳螂举着带锯的刀,轻轻划了一下,浆水霎时奔涌而出,紫透了枝下的土皮。
②稻子已经进仓,秋风下瑟瑟摇曳的是从农夫指缝里漏下的一枝金黄。农夫已经走远,不会回头,注定这一穗金黄要坚持到秋日的最后,被人遗漏、忘却,不能和亿万弟兄一道进入温暖的谷仓,此时它的美超过一切。在我看来,缘于遗忘而独立存在,虚构出岑寂田野的动人一幕。浆果、稻穗这样兀立风寒中的灯盏,秋日的过去就是它们生命的过去,许多美艳走到这里,自然变得素洁起来,像戏台上的名角戏装卸下,铅华洗去,走在街市上,纯乎一个普通的中年妇女。
③暗夜里,车驶过同样岑寂的山村,简陋的土墙开设的小窗口透出昏黄的光,一家人聚在严实的屋内,守着炉火,内心踏实起来,谷仓是照耀一家人美好心情的不灭灯盏,隔着芳香的木板,里边躺着一家人的生存希望——从春日开始萌发,夏阳曝晒,现在终于落实下来。当时是那么漫长,好像一盏秦时的灯,要擎到汉时才被真实地点亮,中间这么多的交替、衔接、奔跑——的确,我看过那些最终不能点亮灯盏的农耕人家,秋日远去,寒冬到来,是那么黯然神伤地蹲着,敲打着春日吃进泥层中的犁耙,要问个究竟。丰稔的人家如实地享受着秋日的馈赠,闲聊时记起春夏那些有趣的细枝末节,唇齿开合中带着舒适的滋润。看来,只有希望不落虚空,眉宇间才笑得起来。
④一本书在经过春风、夏雨的重叠,终于在深秋的最后几日结束了文字的蔓延。这个文人松了一口气,好几次他像一个持灯者,火舌飘忽不定,他的心时浮时沉,晴明阴晦在瘦削的脸庞上隐现。夜半推开窗门,所有家庭的灯盏都熄灭了,自己却还在夜色里跋涉——这大半年的灯火费得太多了。在乡村写作,笔下的蔬笋气明显与上一个章节慢了一个节奏。似乎都有这样的感觉,在乡村里完成的这一部分,像是夕阳余晖下归栏的牲口,脚步细碎,神色安然,被深浓起来的薄纱笼罩。也应该有一个相近的阅读环境——村头老樟树下,寂静萧然的风雨亭里,简约朴素的廊桥上。选择环境阅读是一种智慧,删去书写者身上的种种附加,也放弃了自己种种目的性,此时,书页打开,字句联袂而起,人融了进去。有几次我读到一些残本,残本毁弃了创作者的背景材料,如在异地骤遇了陌生人,没有既往的历史记录,没有阴影和光圈,使阅读时每一字句都像秋风里吹过的干果,水分滤去,肉质干脆。秋风残照下的人、文要比湿润阳春时可靠,它的冷峻是此前未有的情节,浓缩着艳丽的汁水,到了这个节气的文人笔下,我们说韵味,其中一部分就是由朴实无华来承担的。
⑤渐渐形成一个晚秋爱好者。尚在砚边的余墨被风吹干,兑点水,作一幅草草小品,透视着笔底漫不经心的挥洒状态,万木萧疏,百草枯黄,一个在秋风中穿行的漫游者,心事清癯。一些被春日枝繁叶茂遮蔽的疤痕,一些少年时代持抱不放的爱恋,不是展现了,就是放弃了。季节使人、物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啊,幻想的春日和无比实在的秋日――有理由说,春日秋日的笔下文辞一定是不同色泽的,尽管出自一人之手。我仍然记得秋日里修订春日写下的一叠文稿,落笔如刀斧,删尽繁枝缛叶——这就是文字的命运,像许多果实那样,春夏的花枝招展,只有到了秋日,是否存在才能确认。http://www.k.s.5.u.com/
⑥有一些灯盏没能亮到秋日,与生俱来的命数,使它们止步于初秋。刘安说,不与夏虫语寒,不与曲人语道。因为生命中缺乏言说的条件,回放曾经在春日里生机无限的花朵,不禁追问起空间的历程,究竟隐伏着多少玄机:在时光携带着无数浮沉不定的生物匆匆行进时,伤逝之美也在同时上演——使一个走到秋日下的人,那些郁积着浓艳和空洞的春愁,此时一笔勾销。(选自《经典美文》2007年8月,有删节)
作者为什么说“农夫指缝里漏下的一枝金黄”“此时的美超过一切”?
文中第3段有哪些表达特色?有什么表达效果?
“秋日的灯盏”在文中指什么?为何称之为“灯盏”?
本文隐含作者对生命追求过程的思考,结合全文,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条加以概述。
【小题1】因为它的独立存在体现了山村的岑寂(2分)(如答“虚构出岑寂田野的动人一幕”得1分),揭示了到了秋日一切美艳都归于素洁,归于自然的道理。(2分)
【小题2】运用比喻、对比(虚实结合)等表达技巧。(2分)选取山村秋收后一家人围聚炉火和谷仓的典型场景进行描写。(1分)渲染了温馨、喜悦、满足、实在的氛围。(2分)揭示出希望不落空才会快乐的道理。(1分)(如扣比喻、对比、虚实结合等表达特色一一进行阐述也可,每点2分,三点6分。)
【小题3】秋天的果实或劳动的结晶(意思对即可)。(2分)这里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因为灯盏发出光和热,给人温暖,让人心里踏实,(1分)使人充满喜悦、看到希望,(1分)这些与秋天的果实、劳动的结晶给人们的感受相同,二者有相似点。(2分)
【小题4】①生命的追求过程是一个由繁华、虚浮而归于本真的过程。
②生命的追求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又充满艰辛的过程。
③生命在追求过程中,达成了自己的目标,固然令人欣喜;即使达不成目标,只要经历过,奋斗过,也可以无愧无悔。(每点2分)
【小题1】略
【小题2】略
【小题3】略
【小题4】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挤”是一种状态,无数人挤在纷扰的城市,挤在狭窄的路上,挤在人口日渐膨胀的世界;“挤”是一种行为,摩肩接踵是一种“挤”,竞争进取也是一种“挤”。有人说,中国的90后无法回避一个“挤”。“挤”既让人感到窘迫、窒息,又激励人争先恐后,不断奋斗。
请以“挤”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②自定立意;③写记叙文或议论文。
略
略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现在大概不会有人公开赞成掠夺性的强盗行径了,。 生态不仅是科学问题,而且是伦理问题,正是伦理为科学规定了界限。 但是,同为主张善待自然,出发点仍有很大分歧 我的看法是,两派都有道理 一派反对人类中心论,认为从根本上说,自然是一个应该敬畏的对象 一派强调以人类为中心,从人类长远利益出发,合理利用自然 合理利用自然是科学,不管合理的程度多么高,仍然是科学,而科学必有其界限 但说的是不同层次上的道理,而低层次的道理要服从高层次的道理
A:①③④⑤⑥② B:①④③②⑥⑤ C:⑤①③⑥④② D:⑤①④③②⑥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与韩荆州书
李白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①,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所以龙盘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宾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②,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而君侯亦荐一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躬③,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傥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④?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⑤,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⑥。幸惟下流⑦,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
(选自上海辞书出版社《古文鉴赏辞典》)
【注释】①吐握:吐哺(口中所含食物)握发(头发)。周公自称“我一沐(洗头)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后世因以“吐握”形容礼贤下士。②畴曩(chóu nǎng):往日。③抚躬:犹言抚膺、抚髀,表示慨叹。抚,拍。④谟猷(yóu尤):谋画,谋略。⑤刍荛(chú ráo):用以谦称自己的作品。⑥青萍:宝剑名。结绿:美玉名。薛:薛烛,古代善相剑者。卞:卞和,古代善识玉者。⑦下流:指地位低的人。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 干:求取
B. 王公大人,许与气义 许:允许
C. 而愿委身国士 委:托付
D. 惟君侯图之 图:考虑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
不赂者以赂者丧
C.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D.若赐观刍荛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部表现李白“才能”的一组是
①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②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③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④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⑤王公大人,许与气义。⑥傥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②④⑤ D.①③⑤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引谈士们所说的“生不用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突出韩荆州在当时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B.文中作者颂扬韩荆州的德行、学问和文章,意在表明他有如此高的修养,能够识拔贤能之士。
C.文末作者用了薛烛、卞和的典故,十分恰当地表现了韩荆州任人唯贤、知人善任的高尚品德。
D.文章骈散并用,长短错落,虽是干谒之作,但作者并没有露出卑屈之态,而是对自己的才能充满自信。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D
【小题4】C
【小题1】(许:赞许)
【小题2】(两个“若”均为如果。A而:表修饰/表因果B 于:介词,表动作方向/表被动 C.以:介词,用/连词,表原因)
【小题3】(②赞美韩荆州的德行与文才 ⑥陈述李白希望被任用的心情)
【小题4】(表达了自己希望得到赏识的强烈意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冯唐者,其大父赵人。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袪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善李牧。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既闻之,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国门)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彊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幕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馀,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
(选自《史记冯唐列传》,有改动)
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大父在赵时,善李牧善:善于B.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制:裁决
C.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飨:犒劳D.求贤良,举冯唐举:举荐
以下六句话分编四组,全都能证明文帝“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的一组是
①上怒,起入禁中②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③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
④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⑤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⑥复以为云中守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帝经常想起李齐,那是因为他在代郡的时候,曾多次听尚食监高祛说过李齐的才能。
B.文帝发怒是因为冯唐在众人面前说他即使有李牧这样的贤才也不会任用,使他难堪。
C.云中太守魏尚因为擅自把军市上的税金全部用来犒赏士兵而受到法办,爵位被削。
D.冯唐在仕途上一直很坎坷,景帝让他做楚相,不久又免了他的职,武帝求贤时,他已老了。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
②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D
【小题4】(1)孔觊每次喝醉总是整天不醒,对待身边的同事,常有些欺凌轻慢。
(2)江东的事情没有不是我本人策划的,把罪过推给别人以求活命,只有像您这样的人才会去做。
【小题1】“疑”为迟疑、犹豫之意。
【小题2】②⑥都不是直接表现孔觊“不嗜财物,能明辨是非”。
【小题3】(A项,司徒左长史一职应在另外两官职之后。B项,“要求皇帝等他酒醒才可召见”错,而是皇帝先派人看他酒醒了才召见。C项,一把火烧尽的不是资助他的财物。)
【小题4】略
参考译文:
孔觊,字思远,会稽山阴人。少年时代就正直有气节,把明辨是非作为自己的责任。他性情急躁,酗酒任性,每次喝醉总是整天不醒,对同僚多有欺凌轻慢,尤其不愿曲意侍奉权要得宠的人物,那些人无不对他又怕又恨。他不置办产业,家里经常很贫困,财务无论多少,都不曾在意。他做二府长史,典签谘事时,(手下人都很畏惧他)他不叫上前他们不敢上前,他不让离开他们不敢离开。虽然喝酒的日子居多,但他却清楚地了解政事,酒醒的时候判决,不曾有过阻滞。众人都说:“孔公一月二十九天醉,胜过世人二十九天醒。”世祖每次想引见他,总是先派人看他酒醒了没有。
他性格真诚朴素,不喜文饰,遇到宝玩,使用绝不迟疑,而其他东西即使粗破,也终不改换。孔觊的弟弟孔道存、堂弟孔徽,经营了很多家产,两个弟弟请假向东回家乡,孔觊前往江中的小沙洲上去迎接他们,(见他们随身携带)十多艘的货物,都是绵绢纸席之类。孔觊见了假装喜欢,对他们说:“我近来很贫困,很需要这些东西。”于是就吩咐把它们放在岸边,随后神情严厉地对他们说:“你们总也算是个读书人吧,为什么到了回家去做商人的地步呢?”命令手下人放火焚烧货物,直到烧尽才离去。
孔觊后来做了司徒左长史,孔道存接替孔觊任后军长史、江夏内史。当时东部大旱,京城米贵,一斗将近一百钱。孔道存担心孔觊生活非常困难,就派下属官员运了五百斛米送给他。孔觊叫来那个官员对他说:“我在那里(江夏)三年,离职的时候,连路上的口粮也没有备好。我二弟到那里不久,怎么就能得到这么多的米呢?你可以载上米再回到那里去。”那官员说:“自古以来没有载米逆水而上的,京城米贵,请求你就在这里卖掉吧。”孔觊不答应,官员只好把米再运回去。
太宗即位,当时上游反叛。皇上派遣都水使者孔璪到东部去慰劳。孔璪到了以后,劝告孔觊说:“废帝奢侈浪费,仓库的储蓄已经耗尽,京城财物空虚,用品已经用完,现在南北并起,远近叛离,如果率领五郡的精锐,在三吴招兵买马,事情没有不成功的。”孔觊认为他说得对。于是就发兵起事,传送讨伐的檄文。太宗派遣建威将军沈怀明向东讨伐。孔觊在会稽听说西军越来越近,将士有很多逃亡,孔觊不能再加以控制。上虞令王晏起兵攻郡城,孔觊因为东西同时逼迫,很忧虑,不知道该怎么办。一个随从用一条小船载着他,逃窜到嵴山村。村里的人把他捆起来送给王晏,王晏对他说:“这事是孔璪干的,不关你的事,你可以写一封自首书,我会替你向上申报的。”孔觊说:“江东的事情没有不是我本人策划的,把罪过推给别人以求活命,只有像您这样的人才会去做。”王晏于是在东门外将他斩首。临死的时候他要喝酒,说:“这是我平生的爱好。”死时五十一岁。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亚残会的开幕式上,来自多个参赛国家和地区的几十位“亚洲母亲”挥舞着鲜花,向每一位走过的运动员致意,鼓励运动员克服困难,奋力拼搏,勇创佳绩。 B:近日,央视“经济半小时”节目组通过对全国多个城市的楼市调查,限购令对楼市销量的影响已经有所显现,但对高高在上的房价却还一时难以产生实质性的作用。 C:省政府决定今年拨付5000万元资金,重点扶持蔬菜种植基地的大棚建设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冷库建设为主轴,使蔬菜供应“淡季不淡,旺季不烂”。 D:训练中身体失去的水分应及时补充,因长时间训练会使身体大量排汗,血浆量下降16%,所以应及时补水以增加血浆量,提高心脏的工作效率和运动持续时间。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敕造(chì) 惫懒 (bèi) 讪讪(shà) 扪参历井(shēn) B:錾银(zàn) 两靥(yàn) 桌帏(wéi) 拗他不过(niù) C:蹙缩(cù) 歆享(xīn) 榫头(sǔn) 吮血(shǔn) D:咨嗟(jiē) 盥沐(guān) 贾人(gǔ) 间或一轮(jiàn)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怯弱(qiè)纨绔(kù)戏谑(xuè)敛气屏声(bǐng) B:拓片(tuò)负疚(jiù)悚然(sǒng)沸反盈天(fú) C:吞噬(shì)脊髓(suí)撬开(hào)韬光养晦(huì) D:石栈(jiàn)朔漠(sù)迁谪(zhé)群山万壑(hè)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可以直言,则过无道闻,而善无自至矣。
译文:
(2)未擒则不可知,已擒则又不知。虽善说者,犹若此何哉?
译文:
(3)非直士其孰能不阿主?
译文:
(1) 不能把真话向他说,他就没有办法听到正确的意见,好修养就不具备。
(2)没有被捉住前不听忠告,被捉住后也不明其原因,即使有善于说服君王的臣子,面对这样的主子又能怎样呢?
(3)如果不是直言之士又有哪一个能不奉承他的君王?
无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人,始为隋将来护儿帐内,母丧,护儿遣使襚①吊之。
俄从通守张须陀击贼卢明月下邳,贼众十余万,须陀所统十之一,坚壁未敢进,粮尽,欲引去。须陀曰:“贼见兵却,必悉众迫我,得锐士袭其营,且有利,谁为吾行者?”众莫对。惟叔宝与罗士信奋行。乃分劲兵千人伏莽间,须陀委营遁,明月悉兵追蹑。叔宝等驰叩贼营,门闭不得入,乃升楼拔贼旗帜,杀数十人,营中乱,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三十余屯。明月奔还,须陀回击,大破之。又与孙宣雅战海曲,先登。以前后功擢建节尉。
从须陀击李密荥阳。须陀死,率残兵附裴仁基。仁基降密,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密与宇文化及战黎阳,中矢堕马,濒死,追兵至,独叔宝捍卫得免。
后归王世充,署龙骧大将军。与程咬金计曰:“世充多诈,数与下咒誓,乃巫妪,非拨乱主也!”因约俱西走,策其马谢世充曰:“自顾不能奉事,请从此辞。”贼不敢逼,于是来降。
高祖俾事秦王府,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多,帝赐以黄金瓶,劳曰:“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寻授秦王右三统军,走宋金刚于介休,拜上柱国。从讨世充、建德、黑闼三盗,未尝不身先锋鏖阵,前无坚对。进封翼国公。每敌有骁将锐士震耀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以是颇自负。及平隐、巢,功拜左武卫大将军。
后上书称疾,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选自《新唐书·秦琼传》,有删改)
【注】①襚:向死者赠衣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须陀委营遁,明月悉兵追蹑 遁:撤军 B.即斩关纳外兵 纳:容纳
C.策其马谢世充 谢:告别 D.走宋金刚于介休 走:使……走,击退
2.以下句子中,全部表现秦琼勇武过人、战功赫赫的一组是 ( )
①杀数十人,营中乱,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三十余屯。
②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
③濒死,追兵至,独叔宝捍卫得免 ④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
⑤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 ⑥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攻打卢明月时,须陀要派人去偷袭,众人没有愿意去的,只有秦琼和罗士信自告奋勇前往。他们奋勇杀敌,最终大败卢明月。
B.几经辗转,秦琼被李密任命为帐内骠骑。有一次李密在作战中中箭,坠于马下,这时追兵又到了,幸亏秦琼保护他,他才免于一死。
C.秦琼英勇善战,战功赫赫,他所侍奉的主子rú lái 护儿、李密、唐高祖、秦王均十分看重他。但王世充却不重用他,因此他才改投在唐高祖门下。
D.秦琼在军队中长大,经历了两百多次战争,累官进爵,多次受封赏。后来秦琼上书称病,要求隐退,去世后他的灵柩葬在皇帝的陵墓旁。
4.把文言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
译文:
⑵“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
译文:
[a0c329aefa4b5ddd.jpg]
译文:
秦琼字叔宝,是齐州历城人。他最初在隋将来护儿手下做事,他的母亲死了,来护儿派遣使者向他的母亲赠衣被来凭吊她。
不久,跟随通守张须陀在下邳攻打敌人卢明月。敌军有十余万人,而张须陀所统帅的兵马只有敌人的十分之一,只能加固壁垒而不敢进攻。最后粮食吃完了,便想引兵退去。须陀说:“敌人看到我们退兵,一定会用全部的人马来追我们,如果我们用精锐的士兵去袭击他们的营寨,一定能胜利,谁愿意为我去?”众人没有愿意去的。只有叔宝与罗士信自告奋勇前往。于是分了一千精锐的士兵埋伏在草丛中,须陀弃营撤军,明月用全部的军队追击。叔宝等人骑马快速攻打敌营,城门关着进不去,于是爬上城楼拔下敌人的旗帜,杀了几十人,敌营中开始混乱,叔宝等人便砍断门闩迎接外面自己的军队,放火焚烧了三十多个屯。明月返还,须陀回击,大败明月。又与孙宣雅在海曲进行战斗,秦琼第一个登上城楼。因为前前后后的功绩升为建节尉。
(秦琼)跟从须陀在荥阳攻打李密。后来须陀死了。秦琼率领剩下的__归附裴仁基。仁基投降了李密,李密得到叔宝后很高兴,封他为帐内骠骑,待他非常好。李密和宇文化及在黎阳打仗,李密中箭落马,快要死了,追兵到,幸亏叔宝保护他,他才免于一死。
后来又归附王世充,被封为龙骧大将军。他和程咬金商量说:“王世充很狡诈,多次与下属诅咒发誓,简直就是巫婆,而不是能改变乱世的主人!”于是相约一同西去,秦琼骑着自己的马前去向王世充告别,说:“我自认为不能为侍奉您,请让我现在告辞吧。”王世充不敢逼迫他,于是秦琼来投奔高祖。
高祖让他在秦王府做事。秦琼镇守长春宫,官拜马军总管。在美良川打仗,他打败了尉迟敬德,功劳很大,皇帝赐给他黄金瓶,慰劳他说:“你不顾念妻子儿女而来归附于我,并且又立了大功,如果我的肉可以吃,就应该割下来给你吃,何况是财物、美女呢!”后来又封他为秦王右三统军,他在介休击退宋金刚,官拜上柱国。跟从秦王讨伐世充、建德、黑闼三个叛贼时,他没有不冲锋在前,在战场上激战的,战场上没有人是他的对手。进封为翼国公。每当敌军有勇猛的将士在军前出入来炫耀,秦王就命叔宝前去击败他。秦琼跃马挺枪在万军中(奔驰),没有不取胜的,因为这秦琼颇为自负。平定隐、巢后,他因功升官为左武卫大将军。
后秦琼上书称病,要求隐退,他曾经说:“我从小长在军队,经历二百多次战争,多次受重伤,出血有好几斛,哪能不生病呢?”死后,秦琼被追赠为徐州都督,他的灵柩被葬在昭陵。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