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下列课例进行点评分析。要求:
对以下教学设计进行客观评价。
京剧入门
[教学目标]
1.能对京剧艺术感兴趣,喜欢聆听和观看,愿意探索与京剧艺术有关的文化知识并参与各种创造性实践活动。
2.了解京剧的一般常识,能够判断行当及唱腔。
3.能够随着录像学唱《唱脸谱》,体验京剧戏歌的演唱韵味。
[教学重点]
了解京剧的行当及声腔,激发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
[教学难点]
判断京剧的声腔。
[教具]
多媒体展示台、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现代京剧《红灯记》选段《浑身是胆雄赳赳》。
二、检查作业
学生谈对京剧的了解:行当、唱腔、京剧的起源等。
三、新课
1.京剧的行当
先由学生谈了解的京剧行当都有哪些,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
大屏幕展示行当人物。生(男性人物):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
欣赏《空城计》中诸葛亮唱段,感受京剧的演唱方法及演唱风格。
教师和学生一起交流、总结:老生用真声演唱,声音挺拔、苍劲,念白时用韵白。小生用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风格宽亮中带刚劲,念白时用韵白。
大屏幕展示行当人物。旦(女性人物):青衣、花旦、武旦、老旦等。
学生根据图片判断"旦"行当中,青衣、花旦、武旦、老旦等人物。旦行当中,青衣、花旦均用假声演唱,声音圆润、柔婉、妩媚。青衣用韵白,花旦用京白。
大屏幕展示行当人物。净(威重、粗犷、豪爽、奸诈等特殊性格的男性人物):正净、副净、武净等。
欣赏《包龙图打坐开封府》,感受京剧的演唱风格。
师生交流:正净用真声演唱,风格宽厚、雄浑,念白时用韵白。
大屏幕展示行当人物。丑(反派或诙谐、滑稽人物):文丑、武丑、彩旦等。
师生交流:丑重念白,多用京白,少用韵白,有时也用方言。
2.京剧的主要声腔
西皮:曲调高亢、激越、明快、流畅,在胡琴上的定弦是la、mi弦。
二黄:曲调平和、稳重、深沉、抒情,在胡琴上的定弦是sol、re弦。
学生活动:欣赏京剧唱段,判断行当。
欣赏《贵妃醉酒》中杨玉环唱段、现代京剧《沙家浜》中沙奶奶唱段、《穆桂英挂帅》选段《我不挂帅谁挂帅》、京剧《西厢记》中张生唱段。
3.京剧的念白
京剧的念白有京白、韵白。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学一学京剧中的京白与韵白。
4.京剧中的板式
京剧中的板式指节拍和节奏形式。强拍被称作"板";弱拍或次强拍称作"眼"。一板一眼为二拍子:一板三眼为四拍子;有板无眼为一拍子;无板无眼为自由节奏。
学生活动:
欣赏并演唱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的唱段《甘洒热血写春秋》,判断行当和唱腔。
听赏现代京剧《沙家浜》中的《智斗》,判断三个角色的行当和唱腔。引导学生尝试分角色表演《智斗》。
5.随录像学唱戏歌《唱脸谱》,引导学生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
四、小结与课后作业
敲一敲"慢长锤",尝试着走一走台步。
综合性学习。
中国教育部日前宣布,将在10个省份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试点中小学的一至九年级学生将学唱15首京剧经典唱段,并将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国推开。
(1)被誉为“中国戏曲之母”的是 ;中国的戏曲“国粹”是京剧,被誉为“ ”。
(2)京剧旦角流派分为 、 、荀派和尚派四大类型。
(3)你的家乡戏曲是 。你熟悉的其它地方的戏曲还有 、 、 等多种。
(4)对“京剧进课堂”这一做法你是如何看待的?试简要谈谈你的观点及理由。
(1)昆剧(昆曲)东方歌剧
(2)梅派、程派
(3)川剧 黄梅戏、豫剧、越剧、粤剧、河南梆子、秦腔等。
(4)赞成或反对言之有理即可。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纵观科学史,科学的发展与全人类的文化是分不开的,在西方是如此,在中国也是如此。 B:为了避免广大教师在我省高中第一轮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不会无头绪、无目标,市教育局组织人员搜集、整理了大量的可供借鉴的案例。 C:民意测验表明,至少88%以上的俄罗斯人认为,普京交出总统权力以后,不管他未来的政治命运如何,他对俄罗斯的发展仍然有决定性影响。 D:教育部办公厅日前下发通知,提出在北京、天津、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广东、甘肃等十省市中小学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一至九年级学生将学唱15首京剧经典唱段。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现在渔民自己选出了行政组长,负责掌握渔民的生活及生产的管理。 B:郭沫若先生认为杜甫有浓厚的封建等级观念、诗歌艺术成就不如李白,以及死于吃了腐坏牛肉食物中毒的等等观点都是值得商榷的。 C:倡议和领导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的是我国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 D:教育部办公厅日前下发通知,提出在北京、天津、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广东、甘肃等十省市中小学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一至九年级学生将学唱15首京剧经典唱段。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现在渔民自己选出了行政组长,负责掌握渔民的生活及生产的管理。
B.郭沫若先生认为杜甫有浓厚的封建等级观念、诗歌艺术成就不如李白,以及死于吃了腐坏牛肉食物中毒的等等观点都是值得商榷的。
C.倡议和领导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的是我国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
D.教育部办公厅日前下发通知,提出在北京、天津、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广东、甘肃等十省市中小学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一至九年级学生将学唱15首京剧经典唱段。
C
解析:
A项成分赘余,“掌握”应删去。B 项表意不明,观点,“认为……观点都是……”。D项“开展”与“试点”搭配不当。
教育部宣布2008年3月至明年7月,在10省市中小学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一至九年级学生将学唱15首京剧经典唱段。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姜沛民认为:中小学里面进行京剧进课堂,是根据我们新课标的要求,是弘扬民族文化要求的一个很重要的举措。教育部的做法,是在履行
A:政治统治职能 B: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C:经济管理职能 D:文化职能
教育部宣布2008年3月至明年7月,在10省市中小学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一至九年级学生将学唱15首京剧经典唱段。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姜沛民认为:中小学里面进行京剧进课堂,是根据我们新课标的要求,是弘扬民族文化要求的一个很重要的举措。据此回答问题。教育部的做法,是在履行
A:保卫人民民主与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B: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C: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D: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合流,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了京剧。20世纪初,受西方民主和自由思想的影响,京剧创作进入辉煌时期,并成为新文化运动中的一股重要力量。新中国成立以后,京剧被正式列为国粹,《沙家浜》等剧目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艺术形式。2008年2月,教育部修订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增加了有关京剧教学的内容,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具体情况,将15首京剧唱段安排在一至九年级,并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国推开。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京剧的发展与推广给我们的启示。(9分)
文化创新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3分)文化创新要借鉴、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面向世界,博采众长;(3分)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京剧进课堂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3分)
教育部宣布2008年3月至明年7月,在10省市中小学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一至九年级学生将学唱15首京剧经典唱段。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姜沛民认为:中小学里面进行京剧进课堂,是根据我们新课标的要求,是弘扬民族文化要求的一个很重要的举措。据此回答问题。通过京剧进课堂,让学生从小了解民族文化的精华,从而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这一做法的哲学依据是
A: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B: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D: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的改造客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