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古籍的记载,超新星爆发的特点包括出现得特别突兀、亮度特别大、持续时间长。
有若干人去打猎,平均6人猎得5只野兔,15人猎得2只鹿,10人猎得1只野猪,结果最后每人分得一只猎物还多4只,问参加打猎的人数是多少?
解:4÷([cf1b24d62ba64ab3.png]+[1f3c5a7c1144dce7.png]+[000940e9684768ed.png]﹣1)
=4÷[5bf955cdbd6548aa.png]
=60(人);
答:参加打猎的人数是60人.
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孟孙猎,得 麑 使 秦 西 巴 持 之 归 其 母 随 之 而 啼 秦 西 巴 弗 忍 而 与 之 孟孙 适 至 而 求 麑 答 曰 余 弗 忍 而 与 其 母。孟孙大怒,逐之。 《韩非子•说林上》
【答案】孟孙猎,得麑/使秦西巴持之归/其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而与之/孟孙适至而求麑/答曰/余弗忍而与其母。孟孙大怒,逐之。(3分,每两处1分)
【解析】
试题分析:先通读文意,然后利用文言标志法断句。“麑”指鹿,抓住这一点和人名“秦西巴、孟孙”及语气词“曰”可断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孟孙氏打猎,得到一只幼鹿,派秦西巴带回去。幼鹿的母亲跟着秦西巴啼叫。秦西巴不忍心就把幼鹿还给了母鹿。孟孙氏一回来就要幼鹿。秦西巴回答说:“我不忍心就把它还给了母鹿。”孟孙氏很生气,把秦西巴赶走了。
“得”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A: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B: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C: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 D:吾得兄事之
一朵盛开的牡丹得到人们的欣赏和赞美,心中十分得意。她低头瞧了一眼大半埋在土里的根,轻蔑地说:“你真土气,难看死了;我真不愿意同你呆在一起过日子。”一天,这朵牡丹被人采摘下来,带到一间布置得十分豪华的客厅里,插进一个精美的花瓶,牡丹更加得意。谁知好景不长,只过几天,她失去了鲜艳的容颜,花瓣剥落,终于被抛进了垃圾箱。
请以“牡丹的遭遇”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无
解析:
话题作文虽然宽泛,但如何另辟蹊径独树一帜,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比如,1998年全国高考试题有关心理承受力的话题,就有不少同学虚构“父母双亡”的故事来写自己怎样战胜脆弱,结果因构思雷同而影响了成绩。“独树一帜”,要求立意尽量不说大家容易想到的道理,选材尽量不选大家都可能有过的经历,写作尽量不走大家习惯走的思路;也就是说要把一看到话题就冒出来的道理、材料、写法撇开,再深入一层进行思考,说新颖的道理,用新鲜的材料,走新奇的思路。一般来说,立意要寻求别人容易忽略的或不是一眼便能看到的角度,选材要选自己的特殊经历或独得的积累,写法则要懂得打破常规以创新。概而言之,“独树一帜”要做到视角独特,内容独有,写法独创。当然,就一篇作文而言,能做到其中的一点或两点,就足以使之出类拔萃了。
看到“牡丹的遭遇”,我们很容易产生批评牡丹的念头,也容易从花与根的关系展开联想,这当然是对的。但是,如果你要独树一帜,就必须果断地撇开它们,去寻找新的视角。比如,从批评牡丹到辩证地看待牡丹,不就开辟了写作新天地?牡丹为自己受到赞美、被插进豪华客厅的精美花瓶而得意,这是无可厚非的,因为不管是谁都有权利为自身价值得到认可而高兴。但是,牡丹因此蔑视自己赖以生存的根,却犯了一个不可宽恕的过错。这个角度很少人发现,你看到了,于是独树一帜。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秋兴其三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释】信宿:再宿。这里有一天又一天的意思。抗疏:指臣子对君命或廷议有所抑制,上疏进谏。
17.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山郭”说明夔州地处偏僻。“朝晖”写秋晨朝霞的美景。早起坐讧楼赏朝晖,看翠微,似乎不无惬意,冠以“日日”二字,就揭示出诗人无聊而孤寂的心情,并使“朝晖”失去诱人的光彩,甚至望“翠微”生厌。
B. 颔联虚实结合进一层铺叙。“身处异地,心怀家国,触目皆愁,日日坐江楼,看朝晖,对翠微,已透出无聊情绪,无可奈何的心情益发清晰。
C. 颈联借古人写心中事。说“功名薄”,说“心事违”,以转进一层的笔法,表达了诗人的强烈愤慨。抗疏遭贬,著诗抒情,诗人借二古人事以抒发自己的愤懑,写得直白与深沉备至。
D. 尾联借“同学少年”之得意反衬自己不得意的处境。想到同学少年多已腾达得意,轻裘肥马,作威作福,既不念故人之流落,更不念家国之残破,一个“多”字,一个“自”字,表现了诗人的痛心,也表明了他的鄙视之情。
E. 尾联使用反衬与对比,借“同学少年”的肥马轻裘,凸现诗人功业无成的愤懑与颓伤。诗人本不得意,却以得意者反衬,转折得突兀,收结得债激,诗正是在愤激中揭示了诗人的深挚的忧国忧民之情。
18.有人说,诗的首句中的“静”字不如改成“尽”字。对此,你的看法如何? 请表明个人观点并简洁地阐述理由。
17.BC
18.答案一:用“静”字更佳。 “静”突出了清晨白帝山城的静穆,与全诗意境、诗人心绪妙合无垠。)改为“尽”字,虽然朝晖照城郭的画面壮阔,气势恢宏,却与诗人的萧索心境不合。
答案二:用“尽”字更佳。“尽”描绘了朝阳照耀城郭的壮阔景象,气势恢宏,乐景很好地衬托了哀情。“静”字虽然突出了清晨白帝山城的静穆,但似乎了力度与激情。
【解析】
17.试题分析:B. 颔联虚实结合进一层铺叙。“身处异地,心怀家国,触目皆愁,日日坐江楼,看朝晖,对翠微,已透出无聊情绪,无可奈何的心情益发清晰。没有虚实结合的手法,本联就是实写。C. 颈联借古人写心中事。说“功名薄”,说“心事违”,以转进一层的笔法,表达了诗人的强烈愤慨。抗疏遭贬,著诗抒情,诗人借二古人事以抒发自己的愤懑,写得直白与深沉备至。诗人强烈的愤慨理解有误,杜甫本身是一个积极入世的人,只能理解为壮志难酬。
点睛:诗歌鉴赏的双选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地作答这类试题。
1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炼字题。考生要注意结合诗句理解字的妙处,例如本题可以这样分析,用“静”字更佳。 “静”突出了清晨白帝山城的静穆,与全诗意境、诗人心绪妙合无垠。改为“尽”字,虽然朝晖照城郭的画面壮阔,气势恢宏,却与诗人的萧索心境不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秋兴其三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释】信宿:再宿。这里有一天又一天的意思。抗疏:指臣子对君命或廷议有所抑制,上疏进谏。
17.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山郭”说明夔州地处偏僻。“朝晖”写秋晨朝霞的美景。早起坐讧楼赏朝晖,看翠微,似乎不无惬意,冠以“日日”二字,就揭示出诗人无聊而孤寂的心情,并使“朝晖”失去诱人的光彩,甚至望“翠微”生厌。
B. 颔联虚实结合进一层铺叙。“身处异地,心怀家国,触目皆愁,日日坐江楼,看朝晖,对翠微,已透出无聊情绪,无可奈何的心情益发清晰。
C. 颈联借古人写心中事。说“功名薄”,说“心事违”,以转进一层的笔法,表达了诗人的强烈愤慨。抗疏遭贬,著诗抒情,诗人借二古人事以抒发自己的愤懑,写得直白与深沉备至。
D. 尾联借“同学少年”之得意反衬自己不得意的处境。想到同学少年多已腾达得意,轻裘肥马,作威作福,既不念故人之流落,更不念家国之残破,一个“多”字,一个“自”字,表现了诗人的痛心,也表明了他的鄙视之情。
E. 尾联使用反衬与对比,借“同学少年”的肥马轻裘,凸现诗人功业无成的愤懑与颓伤。诗人本不得意,却以得意者反衬,转折得突兀,收结得债激,诗正是在愤激中揭示了诗人的深挚的忧国忧民之情。
18.有人说,诗的首句中的“静”字不如改成“尽”字。对此,你的看法如何? 请表明个人观点并简洁地阐述理由。
17.BC
18.答案一:用“静”字更佳。 “静”突出了清晨白帝山城的静穆,与全诗意境、诗人心绪妙合无垠。)改为“尽”字,虽然朝晖照城郭的画面壮阔,气势恢宏,却与诗人的萧索心境不合。
答案二:用“尽”字更佳。“尽”描绘了朝阳照耀城郭的壮阔景象,气势恢宏,乐景很好地衬托了哀情。“静”字虽然突出了清晨白帝山城的静穆,但似乎了力度与激情。
【解析】
17.试题分析:B. 颔联虚实结合进一层铺叙。“身处异地,心怀家国,触目皆愁,日日坐江楼,看朝晖,对翠微,已透出无聊情绪,无可奈何的心情益发清晰。没有虚实结合的手法,本联就是实写。C. 颈联借古人写心中事。说“功名薄”,说“心事违”,以转进一层的笔法,表达了诗人的强烈愤慨。抗疏遭贬,著诗抒情,诗人借二古人事以抒发自己的愤懑,写得直白与深沉备至。诗人强烈的愤慨理解有误,杜甫本身是一个积极入世的人,只能理解为壮志难酬。
点睛:诗歌鉴赏的双选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地作答这类试题。
1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炼字题。考生要注意结合诗句理解字的妙处,例如本题可以这样分析,用“静”字更佳。 “静”突出了清晨白帝山城的静穆,与全诗意境、诗人心绪妙合无垠。改为“尽”字,虽然朝晖照城郭的画面壮阔,气势恢宏,却与诗人的萧索心境不合。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王维,字摩诘,曾任尚书右丞,有《王右丞集》。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诗风空灵、典雅,极富诗情画意。诗歌《观猎》半写出猎,半写猎归,起得突兀,结得意远。 B: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被后人奉为“诗圣”。诗歌《月夜》,字字都从月色中照出,而以“独看”“双照”为一诗之眼。 C:孟浩然的《宿建德江》是一首五绝,在短短的20个字中却包含了大量的信息:日暮江畔夜景,游子旅客愁情。 D:杜牧,字牧之。晚唐时期著名诗人,与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诗歌《题乌江亭》中“包羞忍耻是男儿”是说项羽遭挫折不灰心,是真正男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