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文如平子,尚碌碌以役,而况于我!不如早自图也。(3分)
(2)君生我亦良足矣,敢望珠还哉!(3分)
(3)乐审所与壮士在焉,语众云:“是吾友也。”(4分)
(1)像夏平子那样有文才,尚且平庸无所作为地死了,更何况我呢!不如早点另谋出路。 (3分。文如,像……那样有文才;殁,死去;自图,自己想办法,意谓另谋出路)
(2)你救活我,我也很知足了,哪敢指望连财物都能失而复得呢!(3分。生,使……生,救活;良,很;珠还,财物失而复得)
(3)乐云鹤仔细观看跟随他的壮士也在这些人里面,那壮士(雷曹)对众人说:"这是我的朋友。"(4分。审,仔细看;与,交往,跟随;焉,这些人里面;是,这)
下面是一则某政府机关在网上发布的招聘公告。对此形式,有人拍手叫好,有人强烈反对。请你从语言风格和表达效果等方面发表自己的观点。要求:观点鲜明,理由充分。(4分)
亲,你大学本科毕业了不?办公软件使用熟练不?英语交流顺溜不?驾照有木有?快来看,中日韩三国农业合作项目秘书处招人啦!这是个国际组织,马上要在张娜拉、李俊基、金贤重、RAIN的故乡韩国建立喔。
【答案示例l】支持。该公告使用网络语言,亲切幽默,生动活泼(1分),一改政府严肃的面孔,拉近了与公众的距离(2分)。同时,以到明星家乡工作来吸引年轻人,能引起年轻人的兴趣。(1分)
【答案示例2】反对。该公告使用网络语言,太过调侃,太不严肃(1分)。政府机关的公文要使用规范的语言和公文文体,否则就有失严肃性和权威性(2分)。并且出现多位韩国明星的名字,也有引导青年人崇洋追星之嫌。(1分)
(若能从其他方面作答,表述合理亦可得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依据内容将得出的结论写在横线上。(不超过25字)(4分)
2011年9月至10月中美韩日四国青少年研究机构共同进行了一项调研。研究者在四国分别抽取了普通高中在校生若干名,对他们的国家意识、生活意识、留学意识、课余生活、国民印象等进行了问卷调查。
就其中某些调查数据来看,79.4%的中国高中生认为国家发展与个人发展息息相关;80.7%的中国高中生表示“若国家遇到危机,愿为国家做任何事”,分别比美国、韩国和日本高出24.7、35.4和50.9个百分点。
该调查湿示, 。
中国高中生的国家意识在四国青少年中最强。(4分)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国君任贤,如不得人,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4分)。
(2)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3分)
(3)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3分)
(1)国君任用贤才,如果得不到合适的人才,将会使地位低的超过地位高的,关系远的超过关系近的,(对此)能不慎重吗?(“任”“逾”“戚”“慎”各1分)
(2)很多诸侯谋划讨伐我,(我)用什么办法来对付他们呢?(“谋”“以”和句式各1分)
(3)百姓都以为会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所以)用箪装着饭食、用壶盛着浆汤来迎接大王的军队。(“以为”、“箪”与“壶”名词作动词、“师”各1分)
(句意不通顺,酌情扣分)
某中学成立了文学社、摄影社、舞蹈社等社团,现公开征集宣传本社团的对联。请你从中任选一社团,为其写一副对联。(4分)
评分标准:符合对联特点(平仄不做要求),2分;符合该社团特点,起到宣传作用,2分。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予意甚恶,呼曰:“如传闻城中缓急,奈何?”(3分)
(2)乃知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亦理之常,又胡足道?所以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7分)
(1)我的心情很不好(或“很差”),就大声问他:“如果听说城池有紧
急情况(或“将被敌人攻占”),我该怎么办呢?”(3分)
(2)于是才知道有有就一定有无,有相聚必定有离散,这也是寻常的道理,又有什么值得说的呢?我之所以记录下收藏文物的起始过程,是想要让后世爱好文物、兴趣广博雅致
的人引以为戒。(7分)
评分标准: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海南人伯畴是明代状元,人称“海南才子”,能诗善文。传说有一天,他路过一家酒店。店老板热情欢迎,客气有加,求伯畴给酒店写几句吉利话。伯畴答应,挥笔而就下面的诗:
一轮明月挂半天,淑女才子并蒂莲。
碧波池边酉时会,细读诗书不用言。
老板说:“您给我写首诗管用吗?”伯畴说:“我这是字谜诗,其实是四个字。”老板恍然,万分感谢。说起来,这也是一个绝妙的广告运作。(4分)
这四个字分别是: 、 、 、 。
有、好、酒、卖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相国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相国(您)以前从郡城跑了几十里路(到这里),被大雨困住,(所以)不挑食。(“走”译成“跑”1分,“于”表被动1分,后一分句1分)
(2)这么说来(或者译成“既然这样,那么”)世人由于眼前(的遭遇)而忘掉了昨天,哪里只是在一双筷子之间呢!(“然则”1分,“以”译成“因为”1分,“岂独”1分)
(3)宰相赶紧向他道谢说:“老人家您真是个明白道理的人啊!”宰相就优厚地赏赐芋老人,派人护送他回去。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习以为常,不甚重惜,恐钳天下之口。(3分)
(2)而契丹以兵临境上,遣使言为中国讨贼,请止毋与之和。(4分)
(3)靖阴使人讽仝,令避去,仝辞以贫不能出。(3分)
(1)如果习以为常了,对所进的忠言不加重视珍惜,恐怕天下人都不敢进言了。(3分,关键点:省略成分、重惜、钳…口等)
(2)契丹国用大军压境,派来使者说,大军前来是为中国讨贼,请朝廷不要与西夏讲和。(4分,关键点:以、“为”的主语、之、和等)
(3)余靖暗中使人告诉王仝,要他躲避一阵,王仝以家贫无钱外出为理由回绝。(3分,关键点:讽、省略、介词结构后置等)
杜甫的《漫成一首》中写道:“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扩写首句“江月去人只数尺”,试从形、色、光、神等方面描写,描绘出这句诗的意境。(4分)
答案示例:一轮明月倒挂江中,宛如一只银盘(月形),银白色的光芒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江面上(月色)。时而,微风轻拂江水,泛起涟漪丝丝,清波和着银光悠悠飘散,又缓缓聚拢(月光)。那银盘飘忽,好似一朵不胜凉风娇羞的睡莲,盈盈一水间,即便在眼前,也只能欣赏,不能把玩(月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