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韦载,字德基,京兆杜陵人也。祖叔,梁开府仪同三司,永昌严公。父政,梁黄门侍郎。载少聪惠,笃志好学。年十二,随叔父棱见沛国刘显,显问《汉书》十事,载随问应答,曾无疑滞。及长,博涉文史,沉敏有器局。起家梁邵陵王法曹参军,迁太子舍人、尚书三公郎。

侯景之乱,元帝承制以为中书侍郎。寻为建成将军、寻阳太守,随都督王僧辩东讨侯景。是时僧辩军于湓城,而鲁悉达、樊俊等各拥兵保境,观望成败。元帝以载为假节、都督太原、高唐、新蔡三郡诸军事、高唐太守。仍衔命喻悉达等令出军讨景。及大军东下,载率三郡兵自焦湖出栅口,与僧辩会于梁幽。景平,除冠军将军、琅邪太守。

高祖诛王僧辩,乃遣周文育轻兵袭载,未至而载先觉,乃婴城自守。文育攻之甚急,载所属县卒并高祖旧兵,多善用弩,载收得数十人,系以长锁,命所亲监之,使射文育军。约日十发不两中者则死,每发辄中,所中皆毙。文育军稍却,因于城外据水立栅,相持数旬。高祖闻文育军不利,乃自将征之,克其水栅。仍遣载族弟翔赍书喻载以诛王僧辩意,并奉梁敬帝敕,敕载解兵。载得书,乃以其众降于高祖。高祖厚加抚慰,即以其族弟翔监义兴郡,所部将帅,并随才任使,引载恒置左右,与之谋议。

徐嗣徽、任约等引齐军济江,据石头城,高祖问计于载,载日:“齐军若分兵先据三吴之路,略地东境,则时事去矣。今可急于淮南即侯景故垒筑城,以通东道转输,别命轻兵绝其粮运,使进无所虏,退无所资,则齐将之首,旬日可致。”高祖从其计。

天嘉元年,以疾去官。载有田十余顷,在江乘县之白山,至是遂筑室而居,屏绝人事,吉凶庆吊,无所往来,不入篱门者几十载。太建中卒于家,时年五十八。

(选自《陈书·列传第十二》,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寻为建威将军 寻:不久

B.仍衔命喻悉达等令出军讨景 衔:衔接

C.未至而载先觉,乃婴城自守 婴:围绕

D.则齐将乏首,旬日可致 致:获得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元帝以载为假节 以其无礼于晋

B.约日十发不两中者则死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乃自将征之 乃幽武置大窖中

D.高祖问计于载 而君幸于赵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韦载小时候很聪明,学习专心致志。他十二岁时随叔父拜见刘显,对于刘显的提问,他对答如流,显示出非凡的学识。

B.侯景之乱时,韦载随都督王僧辩东讨侯景,元帝授予韦载许多官职来协助作战。韦载和王僧辩不负众望,终于平定了叛乱。

C.高祖想诛杀王僧辩,就派周文育先袭击韦载,遭到韦载的顽强抵抗。后来韦载在族弟的劝说和梁敬帝的敕令下投降了高祖。

D.高祖很重用韦载,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与韦载商量,且对他言听计从。韦载因病辞官回乡后,就大兴土木,建造宅院。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是时僧辩军于湓城,而鲁悉达、樊俊等各拥兵保境,观望成败。(5分)

译文:                               

(2)高祖厚加抚慰,即以其族弟翔监义兴郡,所部将帅,并随才任使。(5分)

译文:                               

4.B(衔:接受,奉。)

5.C(C.均为副词,于是,就。A.介词,把,让/介词,因为;B.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D.介词,向/介词,被。)

6.D(“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与韦载商量,且对他言听计从。韦载因病辞官回乡后,就大兴土木,建造宅院”夸大其词,曲解文意。)

7.(1)这时王僧辩驻扎在湓城,而鲁悉达、樊俊等人各自拥兵自保,观望着王僧辩的成败。(关键词:“是”“军”“于”各 1分,省略句式1分,语句通顺1分)

(2)高祖对他厚加抚慰,就让他的族弟韦翙担任义兴郡郡守,他率领的将帅,也因才施用。(关键词:“即”“以”“监”“部”各1分,语句通顺1分)

参考译文

    韦载,字德基,京兆杜陵人。祖父韦叡,任梁朝开府仪同三司,永昌严公。父亲韦政,任梁朝黄门侍郎。韦载小时候很聪明,学习专心致志。十二岁时,随叔父韦棱拜见沛国刘显,刘显向他询问《汉书》中的十件事,韦载随问应答,不曾迟疑不决。长大后,广泛地涉猎文学、史学的著作,沉静敏捷有器量。被征召做了梁邵陵王法曹参军,升迁为太子舍人、尚书三公郎。

    侯景之乱时,元帝仿照先前的制度任韦载为中书侍郎。不久又任他为建威将军、寻阳太守,跟随都督王僧辩向东讨伐侯景。这时王僧辩驻扎在湓城,而鲁悉达、樊俊等人各自拥兵自保,观望着王僧辩的成败。元帝任韦载为假节、都督太原、高唐、新蔡三郡诸军事、高唐太守。并遵奉命令告诉悉达等人让他们出兵讨伐侯景。到大军向东进时,韦载率领三郡的兵从焦湖出栅口,与王僧辩在梁山会合。侯景之乱平定后,韦载被任命为冠军将军、琅邪太守。

    高祖要杀王僧辩,就派周文育率领轻装__袭击韦载,还没有到却被韦载先发觉了,韦载于是绕城自守。周文育进攻得很急,韦载所在县的士兵全是高祖原来的兵,大多数人善用弩,韦载收得几十人,用长锁链拴着他们,并让自己的亲信看着他们,命令他们射击周文育的军队。规定十支箭不能射中两支的人就要杀死,结果每发都中,所射中的都死了。周文育的军队稍稍退却,韦载趁机在城外建了水栅,双方相持几十天。高祖听说周文育军战事不利,就亲自率军征讨韦载,攻破了他的水栅。于是派韦载的族弟韦翙送信来把高祖诛杀王僧辩的本意晓谕韦载,并奉梁敬帝敕书,嘱咐韦载解除士兵抵抗。韦载得信,于是带着自己的部众向高祖投降了。高祖对他厚加抚慰,就让他的族弟韦翙担任义兴郡郡守,他率领的将帅,也因才施用,招致韦载常在左右,与他谋议事情。

    徐嗣徽、任约等人带领齐军渡长江,占领了石头城,高祖向韦载询问计策,韦载说:“齐军如果分兵先占据三吴的路,掠夺东面的地方,那么大势去矣。现在可以紧急在淮南即侯景旧堡垒筑城,来疏通东面道路上的周转运输,另外命轻兵断绝他们的粮运,使他们前进没有能掠夺的东西,后退没有能资助的东西,那么齐将的首级,很快就可以获得。”高祖听从了他的计策。

    天嘉元年,因为疾病辞掉官职。韦载有田地十多顷,在江乘县的白山,到这时才筑室而居,断绝人世间的事,邻里有喜庆祝贺和凶丧凭吊的事情,从不来往,不入篱门几十年。太建中死在家中,享年五十八。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寓 意

[宋]晏 殊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注]①油壁香车:古代妇女所坐的车子,因车厢涂刷了油漆而得名。②萧索:缺乏生机。禁烟;指寒食节禁烟火。③鱼书:指书信。

8.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这是一首含蓄有致缠绵悱恻抒发幽怨难明的政治抒情诗,寄托自己的情致心意, .

B.首联运用虚实相间及借代手法,点明诗作主旨,奠定了全诗幽怨的感情基调。

C.颈联采用对仗(对偶、对比)手法,写出眼前借酒解闷,形容憔悴,心境沮丧凄凉情状。

D.尾联宕开一笔,由设问自答作结,深化主题,表达山高水长重逢无望、寄书无门之苦。

9.请从诗作内容和表现手法两方面赏析颔联“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5分)

答:

8 .A【解析】“政治抒情诗”有误,这是一首爱情诗。

9.本联运用互文见义的手法,勾画出一个意境清幽情致缠绵的境界:院子里,池塘边清丽的梨花,柔软的柳絮都沐浴在溶溶如水的月光中,陶醉在轻柔如抚的微风里。诗人寓情于景,借助素淡乐景衬托出淡淡的哀愁。

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阅读下面《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1)忽见徐庶拍马而回。玄德曰:“元直复回,莫非无去意乎?”遂欣然拍马向前迎问曰:“先生此回,必有主意。”庶勒马谓玄德曰:“某因心绪如麻,忘却一语:此间有一奇士,只在襄阳城外二十里隆中。使君何不求之?”

此前发生了什么事情使徐庶不得不离开刘备?此后他们各做了什么事情?(5分)

(2)因绑架爱斯梅拉达被捕后的伽西莫多经审判被带到广场示众,他留下了一生中的第一次泪,这是怎么回事?请你简述。

选做第

100

 ( 1 )曹操伪作徐庶母亲手书,叫他来许昌,孝子徐庶离开刘备。(2分)徐庶到许昌见至母亲,知道中了曹操奸计,此后虽在曹营,终身未替曹操出谋献策。(2分)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1分)

(2) 伽西莫多在刑台上遭受了鞭笞,期待被拯救,克洛德冷眼走过泯灭了伽西莫多眼里的亮光。(1分)伽西莫多口渴难耐,三次讨水喝,却没有人理会他。(1分)在众人的戏谑中,爱斯梅拉达出现了,她取出水葫芦喂伽西莫多喝水。(2分)伽西莫多的独眼里滚出了眼泪。(1分)

阅读下面的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①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宪问》)

②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③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也。 (《孟子·梁惠王上》)

【注】①久要:长久处于穷困中。

(1)根据①②选段,概括孔子的义利观。(2分)

答:

(2)结合③选段,简析孟子反对“后义而先利”的原因,并谈谈孟子义利观的现实意义。(4分)

答:

[2e5befba0d9c83b2.jpg]

简答题(5分)(任选一题)

(1) 阅读下面《红楼梦》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宝玉便伸手先将“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橱门开了,拿出一本册来,揭开一看,只见这首页上画着一幅画,又非人物,也无山水,不过是水墨滃染的满纸乌云浊雾而已。后有几行字迹,写的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红楼梦》第五回)

这说的是哪一位女子?她的“灵巧”最突出表现在哪件事上?她最终是什么结局?

(2)王熙凤生病,王夫人委托探春等人代行管家之责。在此期间,探春因为什么事与赵姨娘发生争执?后来又推行了哪些“兴利除弊”之事?请简述。 

答:

[c635f10d1a240acc.jpg]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里①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里仁》)

子曰:“德②不孤,必有邻③。(《里仁》)

注:①里:居。②德:有德之人。③邻:亲近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理想的居处应当是仁德之所,应谨慎选择。

B. 近朱者赤,择“仁”而处,受到仁德者的熏陶,对自己仁德的养成很有助益。

C.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会有志趣相同的人来亲近他。

D. 如不选择与仁德为邻,别人怎么知道你的仁呢?

(2)孔子说:“无友者不如己者。”(《学而》)意思是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请结合上面有关“择处”的选段,谈谈孔子对“择友”和“择处”的观点。(3分)

答:

[6e37ff9f885a38e9.jpg]

(浙江卷)5.从下列材料中选取必要的信息,为“食品添加剂”下定义。(3分)

①食品添加剂是有意加入到食品中的物质。

②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是防 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

③食品添加剂既可以是化学合成物质,也可以是天然物质。

④食品添加剂加入到食品中的目的是改善食品的品质和色、香、味。

解析:该题目考查的是短句变长句,首先要分析各个句子,确定一个句子当主干,然后将其他小短句通过增删等方法变换成定语或者状语,之后修改使之通顺并符合题目要求即可。答案示例: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有意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质或天然物质。

阅读方式在数字时代已发生变化,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4分)

(1)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最近完成了“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请根据以下两个统计表简要说明调查结果。(2分)

(数字媒介阅读包括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

(2)请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选取传统纸质媒介阅读和数字媒介阅读两种方式的一种,概括起特点并略作说明。(2分)

 [解析]本题采用图表分析的形式,旨在考查考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图文转换能力。图表分析题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图表中的有关内容来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提取、挖掘其中隐含的信息,进而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其特点在于将抽象的数据通过图形和表格转成直观的信息,以展示某种变化,进行相关比较,总结发展趋势等。解答此类题,首先应该看懂图表,总结图表中传递出来的信息,然后在此基础上对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作深入地思考。(1)近年来各媒介综合阅读率逐年上升,其中数字媒介阅读率近三年上升迅猛。(2)提示:概括出任意一方式任意特点,说明合理即可。

补写下列有关节日的两幅对联。注意:①内容与节日有关②可以不考虑平仄。(5分)

(1)端午 上联:赛龙舟不忘楚风余韵

(2)中秋 下联:明月千里寄相思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运用的能力。对联的基本要求是形式相同,内容相对。形式相同包括句式(或结构)相同与词性相同两项,内容相对,包括正对与反对两类。同时必须注意,对联的对句最后一个字只能是平声(阴平、阳平)。答案示例:闻粽香思屈子忠魂

清风一缕拂丹桂

(江苏卷)4.阅读漫画,在横线上写出合适的一句话。(5分)

漫画内容:面对儿子哭闹着要去“非地”(儿子:“我要……”),爸爸只好答应着:“好好,爸听你的!”于是爸爸抱着儿子从“是地”踏向“非地”。

这幅漫画形象地提醒人们: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能纵容、不能一味地满足,否则,孩子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会不明是非甚至会习非成是。

标准答案:家长在满足孩子的要求时,不能越过是非的底线。

[解析]这是一道图文题,漫画的意图很明显,并不隐晦,所以学生也不难答题。意思对即可。

[评点]解答这道题的考生,可能正是这种教育下的“孩子”,所以这道题出得很有现实性、生活性,这也是对他们的教育与警醒。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