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 秦王还柱而走 ② 图穷而匕首见 ③ (秦王)乃以手共搏之 ④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A: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A: 秦王必说见臣 日以尽矣 B: 今日往而不反者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C: 图穷而匕首见 卒惶急无以击轲 D: 秦兵旦暮渡易水 持千金之资币物
7.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B:图穷而匕首见 C:秦王还柱而走 D:人不敢与忤视
16.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的意思。
(1)因人之力以敝之。
(2)克勤克俭。
(3)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4)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5)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
(6)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
(7)图穷而匕首见。
(8)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9)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10)秦王还柱而走。
(11)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12)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13)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14)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1)损害,
(2)能够,
(3)朝见,
(4)仔细地,
(5)道歉,
(6)掠夺,夺取,
(7)尽,穷尽
(8)走投无路,
(9)趁着,
(10)环绕,
(11)遭受,
(12)信物,凭证,
(13)对待,
(14)举起。
【解析】
试题分析:文中常见的实词注意积累。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文言词语大部分对应的是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但也有词义转移的现象,答题时应该重点注意,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固定词语的翻译。
10、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图穷而匕首见 D:朝济而夕设版焉
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 图穷而匕首见(穷:穷尽) B: 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假意借给) C: 秦王还柱而走(走:跑) D: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提:读作dī,投掷,投打)
每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图穷而匕首见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C:然郑 亡,子亦有不利焉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D: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 举头望明月
选出下面文句中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 )
A:遂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资财 作为见面礼 B: 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 排列,比照 C:而秦舞阳奉地图柙,以次进 按照 D: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看见
下列各句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卒起不意 B:秦伯说,与郑人盟 图穷而匕首见 C: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毋内诸侯 D:秦王还柱而走 令将军与臣有郤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图穷而匕首见 B:吾其还也 君知其难也 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皆白衣冠以送之 D:为击破沛公军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