辇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片段,回答7~8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7.下面对选文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
A.臣之妻私臣 私:偏爱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刺:指责
C.闻寡人之耳者 闻:使……听到 D.时时而间进 间:间接
8.下面句子中的“于”字解释为“在”的一项是( )( 2分 )
A. 皆以美于徐公 B.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C. 能谤讥于市朝 D. 皆朝于齐
7.D 8.C
阅读短文,回答1-3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臣之妻私臣( ) 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③王之蔽甚矣( ) ④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翻译:
3.用你自己的话说说邹忌是用什么方法成功说服齐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 偏爱 ② 指责 ③(受)蒙蔽 ④ 使……听到;传
2.一年以后,即使想要进谏,也受什么可说的了。
3.邹忌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言辞委婉地进行劝说,既不失对齐王的敬重,又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并愉快地接受了意见。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小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臣之妻私臣__________ ②王之蔽甚矣____________
③能谤讥于市朝________ ④时时而间进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群臣吏民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邹忌劝谏齐威王的高明之处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①偏爱 ②受蒙蔽 ③议论(没有贬义) ④间或、偶然
2.答案:①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 ②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
3.答案: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说服力强,让人易于接受。
对下列句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是寡人之过也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A:①③④/②⑥/⑤ B:①②/③⑥/④⑤ C:①④/②③⑥/⑤ D:①⑤/②⑥/③④
12.下列各句中的“之”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1)顷之未发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5)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6)臣请入,与之同命 (7)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 (8)是寡人之过也 (9)怅恨久之 (10)公从之
A:(1)(9)/(2)(10)/(3)(5)/(4)/(6)(7)(8) B:(1)(3)/(2)/(4)(5)/(7)(10)/(6)(8)(9) C:(1)(9)/(2)/ (3)(5)/(4)(6)(10)/(7)(8) D:(1)(3)/(2)(10)/(5)(8)/(4)(6)/(7)(9)
6对下列句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是寡人之过也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A:①③④/②⑥/⑤ B:①②/③⑥/④⑤ C:①④/②③⑥/⑤ D:①⑤/②⑥/③④
下列“之”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 ①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③臣请入,与之同命 ④沛公之参乘樊啥者也 ⑤今者有小人之言 ⑥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⑦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⑧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A:①③⑥⑧/②/④⑤/⑦ B:①③⑦/④⑤/⑥⑧/② C:②④⑤/①③⑧/⑥⑦ D:①④⑥/②/③⑤/⑦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