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对联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是汉民族传统文化瑰宝。请从下面的对联中任选两幅简要赏析。

(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明顾宪成东林书院)

(2)旨远辞高,同风雅并举;行廉志洁,与日月争光。(历史人物屈原)

(3)生命逝去,中国何人再呐喊;精神永存,华夏青年不彷徨。(文学家鲁迅)

(1)在内容上,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劝勉读书人既要认真读书,又要关心国家大事,要以救国为己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形式上,“风”对“雨”,“家”对“国”,“读书”对“天下”,“耳”对“心”,极其工整,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2)在内容上,上联写《离骚》寄意深远,语辞高妙,和《诗经》一同成为艺术成就极高的文学经典,“风雅”代指《诗经》;下联写屈原品行方正志趣高洁,可与日月争辉。对联高度赞美了屈原其人的品德志趣和作品价值之高。上下联结构相称,词性相当,内容贯通呼应。

(3)在内容上,上联写鲁迅先生逝世之后,中国谁人能像鲁迅那样呐喊,号召那些斗争中“奔驰的猛士”,使他们勇敢直前。下联写斯人已逝,但是精神永存,华夏青年将秉承其精神探索不止,不会犹豫彷徨。对联高度赞美了鲁迅先生对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和中国青年的重大影响。上下联结构相称,词性相当,内容贯通呼应,“呐喊”“彷徨”一语双关,既指鲁迅先生的作品,又指人具体的行为状态。

【解析】

试题分析:对某句赏析,要从诗句的意象、手法、情感主题、与上下句联系来解答。答题的一般思路是:①手法;②诗句所表现的的人物、意象、环境的特点;③作者的情感;④结构作用(承接上句或照应题目,为下句做铺垫或引出下句)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文言文材料,完成文后各题。

柳屯田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苏子瞻学际天人,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乃知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典重,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

——李清照

19.用斜线(/)给上面的文言文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

19.柳屯田、苏子瞻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李清照在上文中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观点,上述选文出自她的哪部文学评论作品(2分)

19.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评分建议:一处1分。

【小题2】柳永、苏轼。评分建议:一空1分。

【小题3】《词论》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对文言文断句,最基本的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所以,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切忌一边看一边点,这很可能产生误读、曲解。此外,断句时,还应注意文章体裁、语言风格等。具体方法有一、读文段,通文意。二、标名(代)词,定主宾。在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三、看虚词,找位置。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四、明语法,辨句式

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学常识能力。需要学生平时多读书,多积累。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学常识能力。需要学生平时多读书,多积累。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5.以下对汉字构成归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依照事物的形状构成汉字的字形,构成的字是象形字。如:鹿、网、日、月。 B:用表义的形旁和表音的声旁合起来,构成的字是形声字。如“草、室、慈”是上形下声,“攻、额、歌”是右形左声。 C:把两个或多个意义相关的象形符号组合在一起,构成的字是会意字。如:休、从、比。 D:在象形符号上加上指事性的形体或符号,构成的字是指事字。如:刃、寸、本、下。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8分)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注】

十日静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9.分析“江山阅鬓华”中“阅”的妙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10.请简要分析诗作中作者所表达的丰富情感。(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有看到、见证之意。这里用了拟人手法,生动逼真地写出了江山见证了我头发变白的过程,表明了作者对恢复明朝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手法2分,分析2分)

10.这首诗既有对远在他乡的友人的思念;(1分)又有对自己身世飘零的感慨;(1分)更隐含着深沉的爱国情怀。 (2分)

【解析】

9.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炼字题,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典义+临时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0.

试题分析:这是一首酬答诗。王处士,名炜,是作者的好友。此诗写出了他们虽天涯沦落,却肝胆相照的友情,写得沉着深挚。它在抒写离情别愫之中,又交织着对国家兴亡的深沉感慨,而这两种情感却是如此有机地熔铸在一起,整首诗苍凉沉郁,情深意切,表达了作者对清朝统治者的不满,对恢复明朝统治的矢志不渝。颇能打动读者的心弦。诗文的风格深沉蕴藉,语势有停顿转折。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下列各句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风格豪迈飘逸,色调绚丽,是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 B:白居易,字乐天,自号易安居士。他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C:词是隋唐时期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称作“曲子词”、“近体乐府”、“诗余”、“长短句”等。 D: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增加一题: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是记录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书,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季氏将伐顓臾》就选自《论语》。 B:南宋时,朱熹把《孟子》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 C: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豁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甫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D:马丁·路德·金一生曾三次被捕,三次被刺,1968年被美国种族主义分子枪杀;为了纪念他,美国将每年一月的第三个星期一定为“马丁·路德·金日”。

下列句子中对课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雨巷》是“雨巷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之作。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故此诗只能做爱情诗来解读。 B:《沁园春·长沙》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C:《致橡树》中诗人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诗中的橡树是诗人理想中的情人象征。这首诗一定程度上不是单纯倾诉自己的热烈爱情,而是要表达一种爱情的理想和信念。 D:《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似乎表明诗人要在尘世营造幸福的生活,但诗人又用实际行动拒斥了对生活的介入,“从明天起”表示时间上的断裂,和过去、现在形成间隔。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劝学》选自于《荀子》。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弟子韩非子和李斯却是法家学说的代表人物。 B:食指,本名郭路生,,创作有《鱼儿三部曲》 ,《海洋三部曲》、《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热爱生命》等作品。2001 年,患有精神分裂症的食指和已故11 年的海子被授予第三届人民文学诗歌奖。 C:韩愈,字退之,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和唐代的柳宗元,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范仲淹、曾巩并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D: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大盛于宋。初起时称“曲子”、“杂曲子”和“曲子词”,后来也称作“乐府”、“长短句”或“诗余”。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这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B:鲁迅,原名周树人。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祝福》就选自他的小说集《彷徨》。 C:海明威,美国现代作家,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有《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他在50年代塑造了一批以《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为代表的“硬汉”形象。 D:盛唐时期,是我国诗歌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出现了以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的诗人,他们虽然写作风格不尽相同,但都在文学世上留下了辉煌的诗篇。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学名著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柳永和苏轼分别是宋词婉约派和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人物,《雨霖铃》《念奴娇·赤壁怀古》分别是他们的代表作品之一。 B:《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剧中,鲁大海代表矿上的罢工工人来找周朴园谈判,痛斥周朴园的罪恶行径,周冲见状上前殴打鲁大海。眼见自己的两个儿子骨肉相残,侍萍大放悲声。 C:莎士比亚的剧作贯通古今,为我们展示了极为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莎士比亚在表达他对历史、现实及人性的考察和认识时,以正面人物形象寄托自己的理想,也常常借各色人之口让多种社会思想和话语同台“表演”,百家争鸣。 D:《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后汉书》是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纪传体史书。《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