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下列加横线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始常欲此女,与贵人 ②吕公因固留高祖 ③项羽果率诸侯兵西 ④大王起微细 ⑤公子之 ⑥轻重,慎权衡 ⑦方正之不容也 ⑧梁以此籍 ⑨杀晋鄙

A:①⑧/②③⑨/④⑥⑦/⑤ B:①/②③⑨/④⑥⑦/⑤⑧ C:①/②③/④⑦/⑤⑧/⑥/⑨ D:①⑤⑧/②③/④⑦/⑥/⑨

3.下列加横线的字,与“公始常欲奇此女”中的“奇”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吕公因固留高祖 B:避仇从之客,因沛焉 C:乃劳身 D:昔周公勤劳王室

10.下列加横线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公始常欲此女,与贵人 ②吕公因固留高祖 ③项羽果率诸侯兵西 ④大王起微细 ⑤公子之 ⑥贵轻重,慎权衡 ⑦方正之不容也 ⑧梁以此籍 ⑨棰杀晋鄙

A:①⑧/②③⑨/④⑥⑦/⑤ B:①/②③⑨/④⑥⑦/⑤⑧ C:①/②③/④⑦/⑤⑧/⑥/⑨ D:①⑤⑧/②③/④⑦/⑥/⑨

选出下面文句中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 )

A: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 容易 B:(吕公)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 引领 C: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 趁机 同“屈”,理亏,不安 D: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将尽 用眼睛示意 坚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也,姓刘氏。高祖为人,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吏,为泗上亭长。高祖常咸阳,纵观秦皇帝,喟然大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矣!”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辟仇,从之客,因家焉。沛中豪杰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上坐。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竟酒,后。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箕帚妾。”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亭,止饮,夜皆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妪何哭妪曰:“人杀吾子。”人曰:“妪子何为杀?”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者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苦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

(选自《汉书·高帝纪》)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高祖常咸阳 徭:服徭役。

B.高祖为亭长,素诸吏 易:交换

C.妪子何为杀 见:表被动

D.后人至,高祖 觉:睡醒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妪何哭

B.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妪何哭

C.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妪何哭

D.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妪何哭

11.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即汉高祖刘邦,高祖是刘邦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而起的名号。

B.“谒”是进见时用的名帖,又称“名刺”“名帖”,类似于后来的名片。

C.“季”是刘邦的字,古代有一定身份的人除了有名,还有字,如屈原名平字原。

D.“坐上坐”就是坐在职位最高的位置上,“上坐”的“坐”是座位的意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高祖有胸襟,有气量,但到了壮年,才当上泗上亭长,他在观看秦始皇出行时,发出了“大丈夫当如此矣”的感慨。

B.沛县的豪绅和官吏们为奉承县令的贵客,都去送礼,高祖向来瞧不起这种做法,所以一个钱也没带,却假称“贺礼一万钱”。

C.吕公善于相面,看到高祖面相后就很敬重他。酒宴结束送客的时候,吕公告诉高祖要保重自己,并愿意把女儿许配给高祖。

D.高祖押送民夫到骊山服役,不少民夫半路逃跑,他估计等到达骊山时民夫将全都跑光,于是他放走民夫,自己也准备逃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单父人吕公善沛令,辟仇,从之客,因家焉。

(2)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竟酒,后。

9.B

10.D

11.B

12.B

13.(1)单父人吕公与沛县的长官要好,为躲避仇人投奔到县令这里来作客,于是就在沛县安了家。(2)酒宴快散的时候,吕公就给高祖使眼色,坚持要留下高祖。

【解析】

9.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B轻视。从句子的上下文看,并没有交换官吏的一些事情或做法。从上文的语境看,高祖做亭长,平时就看不起那些县里的官吏。易,除了有“交换”义外,还可讲成“轻视,看不起”。所以根据上下的具体语境,应讲成“轻视,看不起”。所以选B。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文言实词的解释,要重视那些在所学课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那些意义与现代汉语中已有较大差异的词语,以及一词多义的词语。文言实词应该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词语予以解释,并且要根据该词在某句子中的切实意义给予恰当的解释,以使句子前后语气通畅、意义明白正确为标准。具体分析时,还要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

10.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句意的整体感知与理解,从整体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再根据主谓或动宾关系及人物的动作断句,也可以根据文言标志性词语断句。原文的标点为: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

【考点定位】能为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运用E级。

【技巧点拨】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然后再注意常见的句末语气词“者、也、矣、乎、欤”和句首语气词“故、夫、盖、惟”,同时还需注意陈述主语的变化和事件的切分。

1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平时的积累,将表述错误的选项找出即可。D项,“上坐”是指受尊敬的席位。所以选D。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常考点,命题人往往将此考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放在文言文阅读命题中进行考查,解答此类题,考生往往会有一个方向上的误区,即考生误认为从文本中即可找到答案,而实际上,考查的内容主要依靠考生平时对文学常识的积累与不断的复习巩固。选项中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往往会在朝代、管理部门、人物等方面偷偷的改换其它的内容,迷惑考生,思考时,一定要细心辨别。例如本题选项D就属于古代席位的文学常识。

1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和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可根据对文章内容的感知,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B项说“为奉承县令的贵客”,不准确, 实为奉承县令; “高祖向来瞧不起这种做法,所以一个钱也没带”也错误,高祖瞧不起那些官吏,不带一钱,是对那些官吏的一种戏侮。所以选B。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常见的设误角度有:曲解词义、夸大其词、以偏概全、张冠李戴、颠倒是非、因果混淆、时序错位(时间顺序颠倒)、无中生有、添枝加叶。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例如本题选项B就属于张冠李戴的错误。

1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翻译问句的能力。译文时,应将待译句子放回语境去理解,也应注意尽可能直译,将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落实,补出省略成分,将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习惯译出。例如,(1)采分点“善”“辟”“客”“家”“焉”一处1分。(2)采分点“阑”“目”“固”“竟”“后”。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易错警示】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例如第一题的“家”就属于名词用作动词,翻译时,要翻译准确。

【参考译文】

汉高祖(刘邦),是沛县丰邑中阳里(邑和里都是当时的行政单位,邑属于县,里属于邑)的人,姓刘。高祖这个人,胸襟开阔,气量宽宏。不愿干一般人从事的生产劳动。到了壮年,被试用做小吏,当了泗上亭的亭长。高祖曾经去咸阳服徭役,有机会观看秦始皇出行,他大为感叹地说:“唉!大丈夫就应该这样啊!”

单父(今山东单县)人吕公,跟沛县县令要好,为了躲避仇家,到县令这里客居,于是在沛县安了家。沛县的豪绅和官吏们听说县令家里有贵客,都去送礼祝贺。当时萧何是县里的主吏(也称主吏掾,是协助县令管理人事考核的官职),主管收纳贺礼,他告知各位贵宾说:“礼钱不足一千钱的,请坐在堂下。”高祖虽然只做个亭长,但向来瞧不起那班官吏,于是递上个名帖,假称“贺礼一万钱”,其实一个钱也没带。名帖递了进去,吕公非常吃惊,立即起身到门口迎接。吕公这个人喜欢给人相面,看到高祖面相后就敬重他,并引他到上座坐下。萧何说:“刘季(高祖)向来爱说大话,很少成事。”高祖趁机会要戏弄耍笑一下客人们,就坐了上位,一点也不谦让。酒宴快散的时候,吕公就给高祖使了个眼色,坚持要留下高祖。等人们饮完酒,高祖走在最后。吕公说:“我年轻时就喜欢给人相面,相过许许多多的人,但是没有人像你这样的好面相。希望你保重自己。我有一个亲生女儿,愿意许给你做妻子。”

汉高祖以亭长的身份,替县里押送一批民夫到骊山服役,不少民夫在半路上逃跑了。高祖估计,等到达骊山时,民夫将全都跑光,于是等走到丰邑西面泽中亭时,便停下来休息饮酒,到夜晚就把押送的役夫全部放走。他说:“各位都逃走吧!我从此也逃命去了!”民夫中有十多个年轻力壮的汉子,愿意与高祖一起走。高祖乘着酒兴,当晚就抄小路从泽中走,派一人到前面探路。探路人回来报告说:“前面有条大蛇挡道,咱们还是回去吧。”高祖带醉说:“好汉走路,怕什么!”于是亲自向前,拔剑斩蛇,蛇被斩为两段,道路就通了。又走了几里路,高祖既醉又困,卧于路上。落在后面的人来到高祖斩蛇的地方,见一位老妈妈夜间在那哭泣。人们询问原因,老妈妈说:“有人杀了我的儿子。”有人问:“你的儿子为什么被人杀了?”老妈妈说:“我的儿子是白帝的儿子,变成大蛇,伏在路当中,现在被赤帝的儿子杀了,所以我在此哭泣。”人们以为这位老妈妈说假话,想给他点苦头吃,老太婆却忽然不见了。走在后面的人到了,高祖睡醒,大家就把刚才发生的事告诉他,高祖听了便暗自高兴,觉得自己了不起。那些跟随的人从此也越来越敬畏高祖。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沛中豪桀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后。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吕公曰:“此非儿女子所知也。”卒与刘季。吕公女乃吕后也,生孝惠帝、鲁元公主。

(节选自《高祖本纪》)

10.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从王、武负贳酒 媪:对老年妇女的敬称。

B.此两家常折券弃 责:通“债”,欠款。

C.酒,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阑:尽兴,畅快。

D.单父人吕公沛令 善:与……友善,交好。

11.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亭”是秦汉时期的一种基层行政单位。十里(先秦以二十五家为“里”)为一亭,十亭为一乡。“亭长”为一亭之长官。

B.本文“高祖”是指刘季,这是其庙号,应该是在其去世之后才有的称呼。

C.“箕帚妾”是谦辞。字面意思是“拿着簸箕扫帚打扫房屋的小妾”,这里是吕公欲把自己女儿嫁于刘季为妻的委婉说法。

D.“龙颜”是说刘邦有帝王之相,而不是说长得像龙的形状;“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也是说刘邦孔武威严,而不是确指其身上有龙的幻影。

12.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B.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C.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D.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邦志向不小。观看秦皇帝时,他情不自禁地发出“大丈夫,就应该像秦始皇那样”的慨叹,这符合刘邦当时平民的身分,也可以说这是“布衣登基”的起点宣言。

B.刘邦狡诈无赖。他不持一钱而诈称“贺钱万”,他“好酒及色”,这些都暴露了他狡诈无赖的一面,也是作者“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学写作精神的体现。

C.吕公富有远见。吕公妻子想把女儿嫁给沛县县令,但吕公“见高祖状貌”后,认为没有谁能比得上刘邦的面相,便执意把女儿嫁给了刘邦。

D.刘邦豁达大度。他仁厚爱人,喜欢施舍,心胸豁达,这是他性格中的另一面,这也是他能容人、善用人的性格基础。

14.翻译下列句子

(1)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2)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10.C

11.D

12.B

13.C

14.(1)高祖做亭长,平素就看不起这些官吏,于是在进见的名帖上谎称(拜见时欺骗说)“贺钱一万”,其实他一个钱也没带。(得分点:为-做,素-平时,易-轻视,绐-欺骗,谒-名帖/拜见。) (2)樊哙于是进去了,掀开帷帐朝西站立,瞪着眼睛看着项王,头发向上竖立,眼眶都裂开了。 (得分点:遂-于是,披-掀开,西向-向西,瞋目-瞪眼,目眦-眼眶)

【解析】

10.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现象较为普遍,解好这类题首先是熟悉几种义项,结合词性来识记。C项,“阑”:将尽。“酣”:尽兴,畅快。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文学常识的把握情况。D项“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是指其身上有龙的幻影。当然这是迷信的说法。备考时要积累文言文中一些固定用法、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这段话断句可先从容易的地方段,“泗水亭长”是官职,“为泗水亭长”是指做什么官,所以排除A、C。“其”代指“刘邦”,应该和后文“其上常有龙”放一起,所以选B。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筛选整合文章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做此类题时,首先要通读全文进行翻译,整体上感知。然后再根据选项内容,有针对性的阅读,逐一加以分析判断。C项“吕公妻子想把女儿嫁给沛县县令”于文无据。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4.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第一句:为-做,素-平时,易-轻视,绐-欺骗,谒-名帖/拜见。第二句:遂-于是,披-掀开,西向-向西,瞋目-瞪眼,目眦-眼眶。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高祖这个人,高鼻子,一副龙的容貌,一脸漂亮的胡须,左腿上有七十二颗黑痣。他仁厚爱人,喜欢施舍,心胸豁达。他平素具有干大事业的气度,不干平常人家生产劳作的事。到了成年以后,他试着去做官,当了泗水亭这个地方的亭长,对官署中的官吏,没有不加捉弄的。他喜欢喝酒,好女色。常常到王媪、武负那里去赊酒喝,喝醉了躺倒就睡,武负、王媪看到他身上常有龙出现,觉得这个人很奇怪。高祖每次去买酒,留在店中畅饮,买酒的人就会增加,售出去的酒达到平常的几倍。等到看见了有龙出现的怪现象,到了年终,这两家就把记帐的简札折断,不再向高祖讨帐。高祖曾经到咸阳去服徭役,有一次秦始皇出巡,充许人们随意观看,他看到了秦始皇,长叹一声说:“唉,大丈夫就应该象这样!”单父(shàn fǔ)人吕公与沛县县令要好,为躲避仇人投奔到县令这里来作客,于是就在沛县安了家。沛中的豪杰、官吏们听说县令有贵客,都前往祝贺。萧何当时是县令的属官,掌管收贺礼事宜,他对那些送礼的宾客们说:“送礼不满千金的,让他坐到堂下。”高祖做亭长,平素就看不起这帮官吏,于是在进见的名帖上谎称“贺钱一万”,其实他一个钱也没带。名帖递进去了,吕公见了高祖大为吃惊,赶快起身,到门口去迎接他。吕公这个人,喜欢给人相面,看见高祖的相貌,就非常敬重他,把他领到堂上坐下。萧何说:“刘季一向满口说大话,很少做成什么事。”高祖就趁机戏弄那些宾客,干脆就坐到上座去,一点儿也不谦让。酒喝得尽兴了,吕公于是向高祖递眼色,让他一定留下来,高祖喝完了酒,就留在后面。吕公说:“我从年轻的时候就喜欢给人相面,经我给相面的人多了,没有谁能比得上你刘季的面相,希望你好自珍爱。我有一个亲生女儿,愿意许给你做你的洒扫妻妾。”酒宴散了,吕媪对吕公大为恼火,说:“你起初总是想让这个女儿出人头地,把他许配给个贵人。沛县县令跟你要好,想娶这个女儿你不同意,今天你为什么随随便便地就把她许给刘季了呢?”吕公说:“这不是女人家所懂得的。”终于把女儿嫁给刘季了。吕公女儿就是吕后,生了孝惠帝和鲁元公主。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也,姓刘氏。高祖为人,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吏,为泗上亭长。高祖常徭咸阳,纵观秦皇帝,喟然大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矣!”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辟仇,从之客,因家焉。沛中豪杰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上坐。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竟酒,后。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箕帚妾。”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亭,止饮,夜皆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妪何哭,妪曰:“人杀吾子。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者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苦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

(选自《汉书·高帝纪》)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高祖常咸阳        徭:服徭役。

B.单父人吕公沛令      善:与……交好。

C.吕公者,好人       相:帮助。

D.徒多道          亡:逃跑。

5.下面各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①皆白衣冠以送之        ②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  

③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④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⑤人乃以妪为不诚    ⑥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 ③④⑤

6.下面各句中的句式与例句中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例句: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
A. 燕王拜送于庭B.何厌之有
C.父母宗族,皆为戮没D.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汉高祖有胸襟,有气量,但到了壮年,才当上泗上亭长,他在观看秦始皇出行时,发出了“大丈夫当如此矣”的感慨。

B.沛县的豪绅和官吏们为奉承县令的贵客,都去送礼,高祖向来瞧不起这种做法,所以一个钱也没带,却假称“贺礼一万钱”。

C.吕公善于相面,看到高祖面相后就很敬重他。酒宴结束送客的时候,吕公告诉高祖要保重自己,并愿意把女儿许配给高祖。

D.高祖押送民夫到骊山服役,不少民夫半路逃跑,他估计等到达骊山时民夫将全都跑光,于是他放走民夫,自己也准备逃命。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4分)

译文:

4.C  (相:容貌。引申为以人的体形、相貌来判断命运的迷信活动。)

5.B        6.D  

7.B(说“为奉承县令的贵客”,不准确, 实为奉承县令; “高祖向来瞧不起这种做法,所以一个钱也没带”也错误,高祖瞧不起那些官吏,不带一钱,是对那些官吏的一种戏侮)

8.翻译(每句4分,共8分)

(1)(现在晋国)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

将从哪里得到它所贪求的土地呢?(①东:在东边。②第一个封:以…为封,把…作为疆界。 

③肆:延伸、扩张。④阙:侵损、削减。这四个关键字翻译正确,各得1分)

(2)酒宴快散的时候,吕公就给高祖使眼色,坚持要留下高祖。(①阑:残尽。②目:使眼

色。③固: 坚持。三处翻译正确,各得1分;译出大意,给1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9分)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高祖常繇咸阳,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沛中豪桀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后。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吕公曰:“此非儿女子所知也。”卒与刘季。吕公女乃吕后也,生孝惠帝、鲁元公主。

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吕后与两子居田中耨,有一老父过请饮,吕后因之。老父相吕后曰:“夫人天下贵人。”令相两子,见孝惠,曰:“夫人所以贵者,乃此男也。”相鲁元,亦皆贵。老父已去,高祖适从旁舍来,吕后具言客有过,相我子母皆大贵。高祖问,曰:“未远。”乃追及,问老父。老父曰:“乡者夫人婴儿皆似君,君相贵不可言。”高祖乃谢曰:“如父言,不敢忘德。”及高祖贵,遂不知老父处。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常繇咸阳,观     纵:听任

B.高祖为亭长,素诸吏   易:交换

C.吕后因之       哺:给人吃

D.如父言,不敢忘德   诚:果真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B.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C.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D.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本纪》中对刘季的出身和相貌的记述颇具传奇色彩。刘季仁厚爱人,喜欢施舍,心胸豁达。他平素具有干大事业的气度,不从事平常人家生产劳作的普通事务。

B.高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吕公到县令家避难,大小官吏都筹备贺礼前往祝贺贵客到来,高祖亦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携万钱前往,令吕公等人大为吃惊。

C.吕公擅长给人相面,一见到高祖,便认定高祖有显贵之相,对其敬重有加,虽然吕夫人强烈反对吕公擅定女儿的终身大事,但是吕公最终仍执意将女儿嫁给了刘季。

D.高祖为亭长的时候,就有显贵的预兆。一老者看见吕后与儿女在田中耕作,告诉刘季的妻子将来会因为自己的儿子而显贵,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孝惠皇帝。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父已去,高祖适从旁舍来,吕后具言客有过,相我子母皆大贵。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B。易:轻视。

5. A。“此女”“贵人”“公”分别做“奇”“与”“善”的宾语,三词后应断开。“何”表疑问,可用于句首,结合句意,应在此前断开。

6. B。原文的意思是“高祖做亭长,平时就看不起这帮官吏,于是在觐见的名帖上谎称‘贺钱一万’,其实他一个钱也没带”,并非选项所说“携万钱前往,令吕公等人大为吃惊”。

7.(1)单父人吕公与沛县的长官要好,为躲避仇人投奔到县令这里来作客,于是就在沛县安了家。(善, 客,因 各1分,句意2分)

(2)老汉走后,高祖正巧从旁边的房舍走来,吕后就把那经过此地的老人,给他们看相,说他们母子都是富贵之相的情况,原原本本(全部)告诉了高祖。(去,适,具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高祖是沛郡丰邑(今江苏丰县)中阳里人,姓刘,字季。他的父亲是太公,母亲是刘媪(ǎo,袄)。刘媪曾经在大泽的岸边休息,梦中与神相遇。那时候电闪雷鸣,太公去找刘媪,看见一条蛟龙趴在她的身上。不久之后刘媪有了身孕,产下高祖。

高祖长得很有帝王之相,额头高高隆起,鬓角和胡须很漂亮,左边大腿有七十二颗黑痣。仁义而爱人,喜好施舍,态度大方豪爽。平常有远大的抱负,不跟老百姓一样做生产之事。

高祖曾经到咸阳去服徭役,有一次秦始皇出巡,允许人们随意观看,他看到了秦始皇,长叹一声说:“唉,大丈夫就应该像这样!”

单父(shàn fǔ)人吕公与沛县的长官要好,为躲避仇人投奔到县令这里来作客,于是就在沛县安了家。沛中的豪杰、官吏们听说县令有贵客,都前往祝贺。萧何当时是县令的属官,掌管收贺礼事宜,他对那些送礼的宾客们说:“送礼不满千金的,让他坐到堂下。”高祖做亭长,平时就看不起这帮官吏,于是在觐见的名帖上谎称 “贺钱一万”,其实他一个钱也没带。名帖递进去了,吕公见了高祖大为吃惊,赶快起身,到门口去迎接他。吕公这个人,喜欢给人相面,看见高祖的相貌,就非常敬重他,把他领到堂上坐下。萧何说:“刘季一向满口说大话,很少做成什么事。”高祖就趁机戏弄那些宾客,干脆就坐到上座去,一点儿也不谦让。酒喝得尽兴了,吕公于是向高祖递眼色,让他一定留下来。高祖喝完了酒,就留在后面。吕公说:“我从年轻的时候就喜欢给人相面,经我给相面的人多了,没有谁能比得上你刘季的面相,希望你好自珍爱。我有一个亲生女儿,愿意许给你做你的洒扫妻妾。”酒宴散了,吕媪对吕公大为恼火,说:“你起初总是想让这个女儿出人头地,把她许配给个贵人。沛令跟你要好,想娶这个女儿你不同意,今天你为什么随随便便地就把她许给刘季了呢?”吕公说:“这不是女人家所懂得的。”终于把女儿嫁给刘季了。吕公的女儿就是吕后,生了孝惠帝和鲁元公主。

高祖做亭长的时候,经常请假回家到田里去。有一次吕后和孩子们正在田中除草,有一老汉从这里经过讨水喝,吕后让他喝了水,还拿饭给他吃。老汉给吕后相面说:“夫人真是天下的贵人。”吕后又让他给两个孩子相面,他见了孝惠帝,说:“夫人所以显贵,正是因为这个男孩子。”他又给鲁元相面,也同样是富贵面相。老汉走后,高祖正巧从旁边的房舍走来,吕后就把刚才那老人经过此地,给他们看相,说他们母子都是富贵之相的情况,原原本本(全部)告诉了高祖。高祖问这个人在哪,吕后说:“还走不远。”于是高祖就去追上了老汉,问他刚才的事。老汉说:“刚才我看贵夫人及子女的面相都很像您,您的面相简直是贵不可言。”高祖于是道谢说:“如果真的像老人家所说,我决不会忘记您的恩德。”等到高祖显贵的时候,始终不知道老汉的去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也,姓刘氏。高祖为人,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吏,为泗上亭长。高祖常咸阳,纵观秦皇帝,喟然大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矣!”

单父人吕公沛令,辟仇,从之客,因焉。沛中豪杰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上坐。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竟酒,后。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箕帚妾。”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亭,止饮,夜皆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妪何哭,妪曰:“人杀吾子。”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者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苦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

(选自《汉书·高帝纪》)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高祖常咸阳 徭:服徭役。

B.单父人吕公沛令 善:与……交好。

C.从之客,因焉 家:安家。

D.进不满千钱,之堂下 坐:坐下。

1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

B.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

C.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

D.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高祖有胸襟,有气量,但到了壮年,才当上泗上亭长,他在观看秦始皇出行时,发出了“大丈夫当如此矣”的感慨。

B.沛县的豪绅和官吏们为奉承县令的贵客,都去送礼,高祖向来瞧不起这种做法,所以一个钱也没带,却假称“贺礼一万钱”。

C.吕公善于相面,看到高祖面相后就很敬重他。酒宴结束送客的时候,吕公告诉高祖要保重自己,并愿意把女儿许配给高祖。

D.高祖押送民夫到骊山服役,不少民夫半路逃跑,他估计等到达骊山时民夫将全都跑光,于是他放走民夫,自己也准备逃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4分)

⑵后人至,高祖觉。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4分)

10.D

11.C

12.B

13.⑴酒宴快散的时候,吕公就给高祖使眼色,坚持要留下高祖。(译出大意,给1分,“阑”“目”“固”三处翻译正确,一处1分。)⑵走在后面的人到了,高祖睡醒,大家就把刚才发生的事告诉他,高祖听了便暗自高兴,觉得自己了不起。(译出大意,给1分,“后人”“觉” “自负”三处翻译正确,一处1分。)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高考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教材中一般都学过,我们可以联系教材,并结合原文语境来分析推断,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D项,坐:这里是使动用法,使之坐。故选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表达能力。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具体做法,可以找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找虚词(如句首语气词、句末语气词、句首关联词、句首时间词等),找对话(注意曰、云、言等词),找修辞(如对偶、反复之类),找固定结构(如“是以”、“以故”等),找对称句式。本题可根据名词做主语、标志性词、常用于文言句首或句尾的文言虚词等特点断句,例如“曰”“乃”“何”“壮士”“蛇”等。原文的标点为: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故选C。

考点:能为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运用E级。

12.

试题分析:解答这类题目一要注意从原文中寻找对应信息,二要认真比较,不漏过任何字眼。命题者往往在转述中变换一些信息对答题者进行干扰,故解答这类题重在细心。B项,说“为奉承县令的贵客”,不准确, 实为奉承县令;“高祖向来瞧不起这种做法,所以一个钱也没带”也错误,高祖瞧不起那些官吏,不带一钱,是对那些官吏的一种戏侮。故选B。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3.

试题分析:翻译文中句子注意“信、达、雅”的标准和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的原则,还要注意特殊句式、固定词组的翻译、重点词语的意思、省略成分的补充。本题重点词语:“阑”“目”“固”“后人”“觉” “自负”。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汉高祖(刘邦),是沛县丰邑中阳里(邑和里都是当时的行政单位,邑属于县,里属于邑)的人,姓刘。高祖这个人,胸襟开阔,气量宽宏。不愿干一般人从事的生产劳动。到了壮年,被试用做小吏,当了泗上亭的亭长。高祖曾经去咸阳服徭役,有机会观看秦始皇出行,他大为感叹地说:“唉!大丈夫就应该这样啊!”

单父(今山东单县)人吕公,跟沛县县令要好,为了躲避仇家,到县令这里客居,于是在沛县安了家。沛县的豪绅和官吏们听说县令家里有贵客,都去送礼祝贺。当时萧何是县里的主吏(也称主吏掾,是协助县令管理人事考核的官职),主管收纳贺礼,他告知各位贵宾说:“礼钱不足一千钱的,请坐在堂下。”高祖虽然只做个亭长,但向来瞧不起那班官吏,于是递上个名帖,假称“贺礼一万钱”,其实一个钱也没带。名帖递了进去,吕公非常吃惊,立即起身到门口迎接。吕公这个人喜欢给人相面,看到高祖面相后就敬重他,并引他到上座坐下。萧何说:“刘季(高祖)向来爱说大话,很少成事。”高祖趁机会要戏弄耍笑一下客人们,就坐了上位,一点也不谦让。酒宴快散的时候,吕公就给高祖使了个眼色,坚持要留下高祖。等人们饮完酒,高祖走在最后。吕公说:“我年轻时就喜欢给人相面,相过许许多多的人,但是没有人像你这样的好面相。希望你保重自己。我有一个亲生女儿,愿意许给你做妻子。”

汉高祖以亭长的身份,替县里押送一批民夫到骊山服役,不少民夫在半路上逃跑了。高祖估计,等到达骊山时,民夫将全都跑光,于是等走到丰邑西面泽中亭时,便停下来休息饮酒,到夜晚就把押送的役夫全部放走。他说:“各位都逃走吧!我从此也逃命去了!”民夫中有十多个年轻力壮的汉子,愿意与高祖一起走。高祖乘着酒兴,当晚就抄小路从泽中走,派一人到前面探路。探路人回来报告说:“前面有条大蛇挡道,咱们还是回去吧。”高祖带醉说:“好汉走路,怕什么!”于是亲自向前,拔剑斩蛇,蛇被斩为两段,道路就通了。又走了几里路,高祖既醉又困,卧于路上。落在后面的人来到高祖斩蛇的地方,见一位老妈妈夜间在那哭泣。人们询问原因,老妈妈说:“有人杀了我的儿子。”有人问:“你的儿子为什么被人杀了?”老妈妈说:“我的儿子是白帝的儿子,变成大蛇,伏在路当中,现在被赤帝的儿子杀了,所以我在此哭泣。”人们以为这位老妈妈说假话,想给他点苦头吃,老太婆却忽然不见了。走在后面的人到了,高祖睡醒,大家就把刚才发生的事告诉他,高祖听了便暗自高兴,觉得自己了不起。那些跟随的人从此也越来越敬畏高祖。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沛中豪桀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后。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吕公曰:“此非儿女子所知也。”卒与刘季。吕公女乃吕后也,生孝惠帝、鲁元公主。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事:从事

B. 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竟:尽,终了

C.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 善:交好

D. 吕公者,好相人 好相人:喜欢结交别人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隆准而龙颜 B. ①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

②蟹六跪而二螯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 ①高祖为亭长 D. ①此非儿女子所知也

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②某所,而母立于兹

下列句子全都表现高祖与众不同的一组是( )

①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②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③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④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⑤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

⑥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

A. ①③④⑥ B. ②③④⑤ C. ②③⑤⑥ D. ①③④⑤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A


解析:

【小题1】D(善于给人看相)

【小题2】(B. 代词,指他;代词,指自己。C. 作为,被。D. 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所……的情况;处所)

【小题3】无

译文:高祖这个人,高鼻子,一副龙的容貌,一脸漂亮的胡须,左腿上有七十二颗黑痣。他仁厚爱人,喜欢施舍,心胸豁达。他平素具有干大事业的气度,不干平常人家生产劳作的事。到了成年以后,他试着去做官,当了泗水亭这个地方的亭长,对官署中的官吏,没有不加捉弄的。他喜欢喝酒,好女色。常常到王媪、武负那里去赊酒喝,喝醉了躺倒就睡,武负、王媪看到他身上常有龙出现,觉得这个人很奇怪。高祖每次去买酒,留在店中畅饮,买酒的人就会增加,售出去的酒达到平常的几倍。等到看见了有龙出现的怪现象,到了年终,这两家就把记帐的简札折断,不再向高祖讨帐。

高祖曾经到咸阳去服徭役,(有一次秦始皇出巡,)允许人们随意观看,他看到了秦始皇,长叹一声说:“唉,大丈夫就应该像这样!”

单父(shàn fǔ,善甫)人吕公与沛县县令要好,为躲避仇人投奔到县令这里来做客,于是就在沛县安了家。沛中的豪杰、官吏们听说县令有贵客,都前往祝贺。萧何当时是县令的属官,掌管收贺礼事宜,他对那些送礼的宾客们说:“送礼不满千金的,让他坐到堂下。”高祖做亭长,平素就看不起这帮官吏,于是在进见的名帖上谎称“贺钱一万”,其实他一个钱也没带。名帖递进去了,吕公见了高祖大为吃惊,赶快起身,到门口去迎接他。吕公这个人,喜欢给人相面,看见高祖的相貌,就非常敬重他,把他领到堂上坐下。萧何说:“刘季一向满口说大话,很少做成什么事。”高祖就趁机戏弄那些宾客,干脆就坐到上座去,一点儿也不谦让。酒喝得尽兴了,吕公于是向高祖递眼色,让他一定留下来,高祖喝完了酒,就留在后面。吕公说:“我从年轻的时候就喜欢给人相面,经我给相面的人多了,没有谁能比得上你刘季的面相,希望你好自珍爱。我有一个亲生女儿,愿意许给你做你的洒扫妻妾。”酒宴散了,吕媪对吕公大为恼火,说:“你起初总是想让这个女儿出人头地,把他许配给个贵人。沛县县令跟你要好,想娶这个女儿你不同意,今天你为什么随随便便地就把她许给刘季了呢?”吕公说:“这不是女人家所懂得的。”终于把女儿嫁给刘季了。吕公的女儿就是吕后,生了孝惠帝和鲁元公主。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