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加点词全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②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③项王许诺 ④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 ⑤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⑥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⑦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A:①②③④ B:③④⑥⑦ C:①②⑤⑦ D:②④⑤⑥
.翻译下列句子。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2)乃今得闻教!
(3)乃为装遣荆轲。
(4)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5)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1)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来投奔我,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事情而伤害了长者的心意。
(2)而今才听到(您的)指教!
(3)于是整理行装,派遣荆轲(上路)。
(4)现在(是)拿着一把匕首进入凶险难测的强暴的秦国,我之所以停留,是因为等待我的外地客人(和他)一同去。
(5)愿意全国上下做秦国的臣民,(燕王)排在诸侯的行列,供应、赋税和郡县一样,只要能奉守祖先的宗庙。
【解析】略
8.下列句子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是(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C: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D: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一词多义(3分)
①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②足以当项王乎
③吾其还也 ④樊哙侧其盾
⑤顾计不知所出耳 ⑥荆轲顾笑武阳
①因为②来③还是④他的⑤只是⑥回头
【解析】
试题分析: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做虚词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解答此题,要根据平时的学习积累,结合句子大意,直接写出答案即可。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每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B: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择其善者而从之 C: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使使以闻大王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长者:年龄大的人) B: 今闻购将军之首(购:重金收买) C: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可以:可以用(它)) D: 将军岂有意乎(有意:同意,愿意)
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仓廪实而知礼节 ②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B: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②夫差,而忘越人之杀而父夫 C:①泊牧以谗诛 ②丹不忍以一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D:①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②秦有六国,兢兢以强
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恐惧不敢自陈(陈述,动词) B:丹不忍以一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私事) C:乃遂私见樊矜期(偷偷) D: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动词,回来)
翻译《荆轲刺秦王》相关语句(每句5分,共20分)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3)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
(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翻译句子(1)“以 穷困 归 ”各一分,句意2分;(2)“然则 见 陵”各一分,句意2分;(3)“ 诚 首 说”各一分,句意2分。(4)“仆 所以迟 辞”各一分,省略句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