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不表示第一人称的词是()

A:“言之未竟,知必有阚余之谬而随议其后者”中的“其” B:“后世有子云其悯余劳而锡之斤正焉”中的“之” C:“而相成之德,谓孰非后进之吾师云”中的“相” D:“斯言之玷,窃为吾子羞之”中的“吾子” E:“戊寅航海归,过予谭艺”中的“予”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通假字的有()。

A: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价而沽诸? B:善持势者蚤绝其奸萌。 C:秦伯说,与郑人盟。 D: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 E:言夜见一人,长数丈,就之则不见,见其迹甚大。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通假字的有(  )。

A: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价而沽诸? B:善持势者蚤绝其奸萌。 C:秦伯说,与郑人盟。 D: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 E:言夜见一人,长数丈,就之则不见,见其迹甚大。

下面是《吕氏春秋·先己》中的一段文字,阅读后回答问题。

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彼勇者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与①千金,不然则否。”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须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⑦矣。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者以势驱之耳。

【注释】①与:给予 ②康庄:宽阔平坦的大道

(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耻:___________顾:___________

(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有与临乎渊谷者 盖余勤且艰若此。

B.能跳越此 乃记之

C.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 真不知马也。

D.不然怯 今宫室之美为之

(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必跳而越焉

②其怯者犹未能也

(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内容。

(1)以……为耻;认为…是耻辱;把……当作耻辱;耻于。

顾:回头(看)

(2)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

(3)B

(4)①一定跳起来并且越过(深谷)去了。

②其中胆小的人仍然不能(跳起来越过去)。

(5)本文认为人没有勇和怯之分。关键是情势驱使他罢了。用原文“人岂有勇怯哉?要者以势驱之耳”回答也可。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若望仆不相师,而流俗人之言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之所趋异也 B:公子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 今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C:寡人窃闻赵王好音,奏瑟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奉盆缶秦王 D: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装帧 跻身 手不失卷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B:海涵 磋商 入不敷出 二人同心,其力断金 C:坐落 幅员 秘而不宣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D:服贴 讫今 势在必行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6.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不全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 )

A: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便可白公姥 B:否泰如天地 昼夜勤作息 C: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其日牛马 D:我有亲父兄 今有一人,入其园圃,窃其桃李

选出下列句式特点与其它不同的一项:( )

A:拔剑撞而破之 B: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C:从而誉之,谓之义 D: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而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以此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而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选自《墨子??非攻》)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众闻则非之 非 :责怪

B. 苟亏人愈多 苟 :如果

C. 情不知其不义也 情 :确实

D. 则以此人不知白黑之辩矣 辩 :辩解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的一组是

① 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 ② 从而誉之,谓之义

③ 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 ④ 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

⑤ 大为非攻国,则不知而非 ⑥ 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

A.①②⑥ B.②④⑤ C. ①③④ D. 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损人利己的行为,即使只是偷人桃李,也会为大家所不齿,甚至会遭到为政者的处罚。B.天下的君子不懂得攻伐别人的国家是不义的,所以记载那些称赞攻打别人的国家的话

遗留给后代。否则,他们一定不会这样做。

C.天下的君子对那些损人的不义行为不以为然,却对最不正义的行为赞誉有加是因为他们屈从权势,黑白不分。

D.本文采用举例类比的说理方法,把深刻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使人信服。

用斜线(/)给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用斜线(/)断句:

今 至 大 为 攻 国 则 弗 知 非 从 而 誉 之 谓 之 义 此 可 谓 知 义 与 不 义 之 别 乎?

(2)翻译:

① 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译文:

② 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译文: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1)今至大为攻国 / 则弗知非 / 从而誉之 / 谓之义 / 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2) ① 倘若(他们)知道那是不义的,又怎么会解释记载这些不义之事,用来遗留给后代呢?

② 所以(我)知道天下的君子,在辨别义和不义时是很混乱的。


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小题4】无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