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现在网购已成为许多人不可缺少的一种购物方式,每年的“双十一”更是网购者的节日。请根据下列图表,按要求回答问题。

表一

表二

根据表一、表二,2014年“双十一”网购有以下特点:

①(不超过10字)

② (不超过15字)

③ (不超过15字)

①总成交额高;(2分)       ②电商销售逐渐朝无线化发展;(2分)

③双十一正在走向全球化;(2分)

【解析】

试题分析:关注图标题目、表头,把握图表大主题或方向。图表式的要兼顾图表的各个要素(比较对象、比较角度、项目、各种数据及其变化特点),坐标曲线图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规律,柱状、饼式图要抓住各要素的比例分配及变化情况,生产流程图要抓住事理的时空、先后逻辑顺序等。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0.认真观察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1)这幅漫画画面最突出特征是什么?(2分)

(2)请说出这幅漫画的寓意。(3分)

(1)(1)学生踏入重点中学校门的台阶竟是用钱砌成的。(2分)(2) 这幅漫画反映了社会上十分流行的“择校”现象,反映了教育的不均衡以及一些家长的无奈。(3分)

【解析】

(1)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白题目中的所谓“最突出的特征”指的就是画面中最引人注目、最与平常不同的地方。一般的学校门前的台阶都是用砖砌成的,可这所学校的台阶却是用近期那砌成的。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试题分析:回答此题,应在第一问的基础上,抓住这幅漫画面的特点以及其中门楣上写的“重点中学”四字和进校学生手里拿的写有“择校”儿子的字条进行分析。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9.根据下面图表提供的信息,将同一国家不同时期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构的特点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5分)

同一国家不同时期,多数人的需要层次会随着生活水平的发展而产生变化。在发展的初期,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的比例较大;在趋于富裕的过程中,高级需要的比例会逐渐增大。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干可知,应从整体和具体两个角度来表述,整体上,应以题干“同一国家不同时期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构的特点”为主,具体上,应从三个阶段中的比较突出的阶段组织答案。例如,温饱阶段,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比例较大;富裕阶段,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比例较大。综合起来组织答案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6.工作环境、薪酬和与同事的关系是影响外来务工人员幸福感的重要因素。请根据下面某市对外来务工人员幸福感调查的图表,回答问题。(5分)

(1)请用一句话概述该市外来务工人员幸福感的状况。(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你是该市的人大代表,看到调查表后,你将从哪几个方面撰写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幸福感的提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5分)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1)题。要综合考虑工作环境、薪酬和与同事的关系三个方面。分析柱状图,“比较满意”和“一般”所占比例较高,总体上“一般”比“比较满意”的比例稍高,由此可以得出外来务工人员的幸福感“一般”。解答(2)题,应该针对工作环境、薪酬和与同事的关系三个方面逐项回答。

答案:(示例)(1)该市外来务工人员的幸福感一般。

(2)从优化工作环境、提高薪酬待遇和保持城市良好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等方面撰写提案。

23.阅读下面漫画,完成(1)(2)小题。(4分)

(1)简要解说漫画内容,不超过40字。(2分)

(2)请用一句话说出漫画的寓意。(2分)

第(1)一个人站在行驶在大海里的小船上,用高倍望远镜探寻远方,而船快要撞到海中的小岛上。(2)寓意示例:①有时候,看得太远也不是件好事。②危险往往来自身边。③困扰我们的不都是远方的东西,倒是身边的东西。④看清前方的路之前,我们更应该看清身边的一切。⑤瞻前又顾后,行事才不败。⑥与其一味向前看,不如先从身边看起。⑦舍近求远,得不偿失。

【解析】

试题分析:第一问,用描述性语言说明白漫画的画面内容就行,注意不要丢落信息。第二问,说漫画的寓意,注意从漫画中人物只是注意关注远处而忽略身边的事物,可以概括看清前方的路之前,我们更应该看清身边的一切。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0.请说明下面漫画《何去何从》的题面内容,并用一句话揭示其中的寓意。(6分)

何去何从

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第一幅图上的风向左刮,路标也指向左边,一个人戴着帽子,戴着眼镜,背着包,踌躇满志地向左边走;第二幅图图上的风向左刮,路标也指向左边,这个人走过了路标,回头去看路标,一脸惊愕的表情。(画面说明每图2分,共4分)

(2)生活中要学会独立思考

行事不要盲从,不要人云亦云

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外物左右(言之成理即可,2分)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表达运用题,说明漫画内容时,要将漫画中所有的构成要素描述全面,《何去何从》这两幅漫画中,构成要素:风向、路标、人及人的特征等。由漫画中这个人对路标的判断及表情,展开联想,从学会独立思考、不要盲从、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等角度组织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6.阅读下面某中学对在校500名学生手机使用情况的调查统计表

用途

玩游戏听歌

攀比

发短信聊天

便于和父母联系

问同学作业

所占比例

38%

20%

39%

2%

1%

(1)用一句话概括调查的结论。(不得出现数字)(2分)

(2)请你代表学校,给全体学生写一段话,以配合学校不带手机回校的主题活动。要求语言得体,不超过50个字。(3分)

(1)中学生使用手机与学习关系不大,主要成为玩具、聊天及攀比的工具。(2分)

(2)手机与学习关系不大,别影响了你对知识的探求。别带手机回校,让它静静在家里等候你的归。(理由2分,得体1分,共3分。)

【解析】

试题分析:回答第一问,需要结合表格,认真分析数据,不难得出答案;回答第二问,需要根据表格内容加以分析,结合“以配合学校不带手机回校的主题活动”这一提示,不难得出:中学生使用手机不当的行为已经引起社会的关注,而且大家普遍认为应禁止中学生带手机进入校园,学生带手机进入校园后就无心上课或上课的时候经常分神,会给学习带来不利的影响。据此得出答案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15.根据下面罗立中先生《父亲》这油画,描绘图中父亲的形象。(5分)

要求:(1)使用第二人称,侧重肖像描写。(2)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3)不少于50字。

你的脸,就像夏日骄阳下炙烤着皲裂的土地;你深深浅浅的皱纹,就像艰辛岁月辗压出的一条条车辙;你粗糙带有泥土的大手,就像犁耙一样耕耘着家庭美好希望。残缺着门牙的嘴,不知饱尝过世上多少的辛酸;稀疏泛白的胡须,不知历经人间了几多艰辛。(使用第二人称1分,比喻、排比修辞手法1分,内容2分,语言1分)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这是一道图文转换试题的漫画题,解答漫画题,读懂漫画是核心。具体说来,应遵循以下答题思路:仔细观察画面。漫画的重要特点是用笔简洁,但不会缺少人或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等;只有多个“要素”整合起来,才能形成特定情景,从而表现主题思想。所以,画面上的每一个“要素”都对表达寓意起着提示作用。审读试题时,一定要仔细察看画面,注意各个“要素”所提供的信息。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4.仿照示例图①“平衡”,根据图②“朋友”内容写一句话揭示漫画寓意。(4分)

在生活中,搞平衡往往是以倾斜自己为代价的。

答案: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朋友就是那种能够摘下面具真心交流的人。

【解析】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图文转换试题的漫画题,解答漫画题,读懂漫画、理解其寓意是核心。具体说来,应遵循以下答题思路:

一、仔细观察画面

漫画的重要特点是用笔简洁,但不会缺少人或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等;只有多个“要素”整合起来,才能形成特定情景,从而表现主题思想。所以,画面上的每一个“要素”都对表达寓意起着提示作用。审读试题时,一定要仔细察看画面,注意各个“要素”所提供的信息(比如看看画中有几个人、几件物,看清人物的神态、动作,把握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等)。

二、看画中的语言文字

漫画为了更好地表达寓意,常配有言简意赅的文字,这对我们领会含意大有帮助。因此,面对一幅漫画,要仔细品味画中文字,认真思考其中隐含的观点。

三、看清漫画标题

有些漫画试题会展示漫画的标题。标题,很可能就是漫画的“眼睛”;而这个“画眼”,常常暗示了画旨。

四、联系生活实际而不就图论事

漫画是作者用图画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真善美的歌颂、对假恶丑的鞭挞的,是现实生活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因而,要深入理解漫画,不妨将直观图像所反映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社会实际联系起来,想一想自己的周围有没有画中歌颂(或讽刺)的对象,从而准确把握作品的要义。

五、其他几个答题要点

说明画面内容,要力求囊括整幅画的所有信息,不能丢三落四。组织答案时应做到:①抓住内容要点;②确定结构顺序;③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应防止的两种失误:①误将说明写成记叙文;②误将说明写成议论文。

揭示作品寓意,一般应从人的角度(比如道德品质、心理情感、保护环境等等)展开思考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3.2014年9月,浙江省公布了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并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新方案最大亮点是给学生多种选择的机会,也因此给学生和家长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浙江某地方报纸作了相关报道,并配发了下面这幅插图,请仔细观察,根据要求作答。(5分)

(1)简要说明画面内容。(2分)

(2)从这幅插图的创意出发,揭示画面的内涵。(3分)

【小题1】画面的主体是一支棱角分明的笔,在笔的不同侧面分别延伸出走向不同的箭头。笔的右侧是一个托着下巴思考的人,头顶上方有一个大大的“?”。(2分)

【小题2】笔象征着一个人的个性特长与掌握的知识,(1分)由笔体延伸出不同的箭头走向代表着不同的个性选择与发展方向。(1分)这幅插图以其巧妙的构思直观形象地呈现了新高考方案给人带来的新变化、新思考:我该怎样选择呢?(1分)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是一道图文转换的表达题。解答此类题,要用简明的语言将漫画所有的构成要素描述出来。漫画要素:笔、三个走向不同的箭头、一个托着下巴的人、一个问号。分析漫画内涵时,要根据漫画要素之间的联系,结合着题干的提示,联系现实,展开联想,从新高考方案给人在个性特长与发展方向方面的思考角度组织答案。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