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云:“马八尺以上为龙。”《山海经》曰:“马实龙精。”在古人心目中,马具有龙性,奔腾不息的龙马精神更是中华文化积淀中最宝贵的部分。据《尚书》记载,根据黄河龙马背负图纹画出八卦的是( )

A:黄帝 B:神农 C:燧人 D:伏羲

据东汉学者郑玄解释,古代八尺宽的标准路称为()

A:径 B:畛 C:涂 D:道

()赤兔马从蹿至项高多少?

A:七尺 B:八尺 C:九尺 D:一丈

邹忌修八尺有余,              。(《邹忌讽齐王纳谏》)

而形貌昳丽

8.下列各句中加横线字的意义完全不同的一组是( )

A:亡:①复聚其骑,其两骑耳②天之我,我何渡为③诸侯之所,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④日削月割,以趋于 B:类:①与人罕言语,语楚声②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③大孤状西梁④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之盛 C:盖:①虽无风,亦浪涌,以此得名也 ②善哉!技至此乎③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④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隆起,形似酒尊 D:独:①今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②纵彼不言,籍不愧于心乎③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伶人也哉④皆弃不取,来穷山中

7.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B:一时收禽,上下肃然 C: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 D: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共30分)

课内文言文: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张衡传》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中有柱 都:粗大 B.施发机 关:枢纽、关键

C.机巧制 牙:发动机件的枢纽 D.京师学者咸怪其无 征:征讨

15.选出各项中加点虚词“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2分)

A.饰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B.验之事,合契若神

C.自此后 D.乱易整,不武

16.从文言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与所给例句的句式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 未之有也。

A.而今安在哉。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7.下列各项中,属于候风地动仪的核心部件的一项是( )(2分)

A.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

B.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C.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D.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1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3分)

②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3分)

14.D

15.C

16.A

17.B

18.①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的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设置枢纽(用来)拨动机件。

②有一次,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了,可是洛阳并没有感到地震,京城的学者都怪它这次没有应验。

【解析】

14.

试题分析:征:当为“应验”或“验证”。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

试题分析: “以后”中的“以”与“后”组成合成词,表示对时间上的界定。其他三项的用法均为介词“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6.

试题分析: A 句与例句的句式相同,都是宾语前置句;B句为判断句;C句为被动句; D句为介宾短语构成的状语后置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7.

试题分析: A言材料与形状,C言外在配件,D言外部装饰。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18.

试题分析:注意重要的文言现象: ①都:大。施:设置。发:拨动。②尝:曾经。发:发动。咸:都。怪:责怪。征:应验。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13.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安帝闻衡善术学 雅:文雅,不俗 B.其牙机巧制 牙机:枢纽和机件

C.施关机 发:拨动 D.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征:应验

14.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迁为太史令 B.言甚详明

C.覆盖周密无际 D.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15.下列语句属于表现张衡“科学才能”的一组是( )

①遂通五经,贯六艺

②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③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

④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⑤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⑥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2)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13.A

14.B

15.B

16.(1)这个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圆周直径有八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形状像个酒樽,外表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2)用已发生的情况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符合,真是灵验如神。自从有书籍文献记录以来,还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情形。

【解析】

1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A项,“雅”是平素,向来之意。所以选A。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易错警示】文言实词考查的重点锁定在一词多义、词类活用这两个方面,其中侧重考查多义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考生在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时,在以下几个方面往往出现忽略的情况:1.忽略词类活用。高考考查文言实词时,命题者就有意忽略某一词的活用现象,用以前的词义解释它,给考生设置答题陷阱。2.忽略古今异义。绝大部分的汉语词汇,随着历史的发展,词义也在不断嬗变。从词义学的角度来看,汉语词汇的演变有以下几种情况: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__彩变化和名称说法改变等。有的考生,由于没有注意到词义的古今联系与区别,很容易误将“古义”与“今义”混为一谈,以今义释古义。3.忽略词语通假。通假字原本是古人在书中用音同、音近代替的方法写成的错字、别字,是文言文特有的一种语言现象。通假字和本字的关系,大体上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同音通假,二是迭韵通假,三是双声通假。考生如果不能洞察古代汉语的通假现象,就势必造成理解的错误。4.忽略一词多义。所谓的“一词多义”,就是一个词往往同时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项,且几个意义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古汉语因为“一词多义”容易成为考生文言文阅读障碍,所以辨析、确认多义词在文中的含义,一直是高考的热点。

1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古今异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平时的积累,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判断,A项,“再”古义为两次,今义为再一次;C项,“周密”古义为四周严密,今义为周到细致;D项,“方面”古义为方向,今义为相对的或并列的几个人或事物中的一部分。所以选B。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古今异义是文言实词的一种,绝大部分的汉语词汇,随着历史的发展,词义也在不断嬗变。从词义学的角度来看,汉语词汇的演变有以下几种情况: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__彩变化和名称说法改变等。例如本题选项大都考查了词语的词义缩小和词义转移的情况。思考时,可将该词语的今义带进原文,通则对,不通则错。

15.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先根据句子大意分析其表现的人物形象是否属于表现张衡“科学才能”,然后再用排除法作出判断。①说明张衡勤奋好学;②表现其文学才能;⑤表现其政治才能。所以选B。

【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技巧点拨】解答人物形象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技巧: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表现性格的,先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人物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特别注意是谁的什么性格。例如本题中①②⑤虽然是表现张衡的人物形象,但与题干中的科学才能不相关,故要排除。

16.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翻译句子的理解能力。翻译时,应将待译句子放回语境去理解,也应注意尽可能直译,将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落实,补出省略成分,将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习惯译出。本题需重点翻译的词语:合、员、盖、契。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易错警示】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例如省略句“以精铜铸成”;通假字“员”;状语后置句“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验之以事”;宾语前置句“未之有也”。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