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求人可使报秦者 报:答复,回复 B: 相如奉璧奏秦王 奏:呈献,进献 C: 独畏廉将军哉 独:唯独 D: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卒:最终
13.下列句中不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B: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 C:请奏盆缻秦王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D:固请,召有司案图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承担)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交换,换取) B:大王必欲急臣(这里是“逼迫”的意思) 不如因而厚遇之(招待,款待) C:相如奉璧奏秦王(呈献,进献) 取阳晋,拜为上卿(授与官职) D: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告别) 璧有瑕,请指示王(指给某人看)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引赵使者蔺相如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B: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 请奏盆缻秦王,以相娱乐 C: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D: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 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图穷而匕首见 ②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B:①铜历为棺,赍以姜枣 ②赍金百斤,车马十驷 C:①日暮酒阑,合尊促坐 ②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D:①相如奉璧奏秦王 ②柯既取图奏之,秦王发图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诸侯皆喧哗,疾晁错 韩厥许诺,称疾不出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魏王豹谒,归视亲疾 B: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公子闻之,往请 请数公子行日 我身自请之而不肯 C: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 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 D: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 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丞相奏事,因言错擅凿庙垣为门 轲既取图奏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蔓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壁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壁,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壁,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表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巨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壁。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壁俱碎于柱矣1”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
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互乃其丛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庭,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日:“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壁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日:“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相如奉璧奏秦王 奏:上奏
B.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严:严厉
C.引赵使者蔺相如 引:引见
D.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熟”仔细
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蔺相如有智谋的一组是
①璧有瑕,请指示王 ②倚柱,怒发上冲冠 ③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 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⑤乃使其从者农褐,怀其璧,从径道亡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蔺相如料到秦王只是用欺诈的手段假装给赵国城池,赵国实际上不能得到。
B.蔺相如指出秦国自秦穆公以来二十多位国君,没有一个人坚守契约。
C.秦王召有司察看地图,指明从此以后十五座城划归赵国。
D.蔺相如请求受汤镬之刑,秦王自知理亏,权衡再三,没有杀他。 、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C
解析:
【小题1】D(A奏:进献B严:尊重C引:延请)
【小题2】B(②④说明蔺相如勇敢)
【小题3】C(“从此以后”不对,应为“从这到那”)
秦王在章台宫接见蔺相如。蔺相如捧着和氏璧献给秦王。秦王高兴极了,把璧递给宫中美人以及左右侍从们看,大家高呼万岁。蔺相如看出秦王没有把城池抵偿给赵国的意思,就走上前去说:“这宝玉有点毛病,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把璧交给他。蔺相如于是握着璧后退几步,靠殿柱站着,气得头发都要竖起来了,对秦王说:“大王想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所有的大臣来商议,都说:‘秦王贪婪,仗着他势力强,用空话来诈取宝玉,那些说要交换的城池恐怕得不到手。’商量不打算给秦国和氏璧。我以为普通人交往尚且互不欺骗,何况大国呢?而且为了一块宝玉的缘故惹得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也不好。于是赵王就斋戒了五天,派我来献和氏璧,在朝廷上亲自拜送了国书。为什么这样呢?为的尊重(你们)大国的威严以表示敬意啊。现在我来了,大王只在一般的宫殿上接见我,态度十分傲慢;得到了宝玉,把它传给美人看,用来戏弄我。我看大王没有诚意把城池交给赵王,所以我又把宝玉取回。您如果一定要逼我,我的脑袋今天就与和氏璧一齐在柱子上碰个粉碎!”
蔺相如拿着那块宝玉斜瞅着廷柱,准备拿它去撞击廷柱。秦王怕他撞坏宝玉,就向他道歉,坚决地请他不要这样做,同时召来管版图的官吏察看地图,指着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池划归赵国。
蔺相如估计秦王只不过用这种欺诈手段,假装划给赵国城池,其实不能到手,就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所公认地宝玉,赵王敬畏(大王),不敢不献它出来。他送宝玉的时候曾斋戒了五天,现在大王也应当斋戒五天,在朝廷上举行设有九个迎宾赞礼官吏的大典,我才敢献上宝玉。”秦王估量了一下,知道终究不能强夺,就答应斋戒五天,安置蔺相如住在广成宾馆里。
蔺相如估计秦王虽说答应斋戒,但必定会负约不把城池给赵国,就派他的随从换上粗布便服,怀里藏着宝玉,抄小路逃走,把宝玉送回赵国。
秦王斋戒五天后,就在朝廷上设了有九个迎宾赞礼官吏的在典,引见赵国使者蔺相如。相如到来,对秦王说:“秦国自从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个国君,从来没有坚守信约的。我实在怕受大王的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带着宝玉抄小路回赵国去了。再说秦国强,赵国弱,大王派一个使者到赵国去,赵国马上就把宝玉送来。现在以秦国的强盛先割十五座城池给赵国,赵国哪敢留着宝玉不给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骗了大王应得死罪,我愿意受汤镬之刑。希望大王与大臣们仔细商量这件事。”
秦王和群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气得发出惊呼的声音。左右的人想把相如拉出去(处死),秦王就说:“现在杀死相如,还是得不到宝玉,反而断绝了秦赵两国的交情。不如就此好好地招待他,让他回赵国去。赵王难道会因一块宝玉的缘故欺骗秦国吗?”终于在朝廷上接见了蔺相如,举行仪式后送他回国。
下列对“请”的不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②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③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④璧有瑕,请指示王⑤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②⑤ C:①②⑤/③④ D:②④⑤/①③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的下面小题。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彊,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於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於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於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列观:一般的宫殿
B.相如奉璧奏秦王奏:呈献
C.璧有瑕,请指示王指示: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问的原则和方法
D.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却:后退
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②秦强而赵弱
B.①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②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C.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②不如因而厚遇之
D.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②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下列对《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三个故事,塑造了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维护团结的光辉形象。
B.秦派使者送信,按照外交礼节,赵应派使者回复,但满朝文武,却找不到一个可以出使秦国的人,这是才困。在这危急关头、一筹莫展之际,宦者令缪贤举荐了蔺相如,而蔺相如也确实是一个身手不凡的人,困扰满朝文武的难题,在他面前,三言两语就予解决。
C.司马光善于抓住人物主要特征进行极力渲染。如在对事迹颇丰的蔺相如这一形象进行处理时,便抓住“智勇”这一特征为核心展开描述。
D.如果说“完璧归赵”和“渑池会”是外困,那么“将相和”则是缘于内忧了。相如由于“口舌为劳”“位居廉颇之右”时,作为战功卓著的一代良将廉颇大为不满,扬言“见相如。必辱之”。
翻译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②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小题1】[d28dcb6d4f1fde5a.jpg]
【小题2】[098ef6c0a3cac397.jpg]
【小题3】[27b2832088c16f63.jpg]
【小题4】[f3b8785f2774f51e.jpg]
解析:
【小题1】略
【小题2】略
【小题3】略
【小题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