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______。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忌讳 砥砺 蜚然成章 流水不腐,户枢不蠧
B.刍议 安详 自鸣得意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C.烦燥 闲暇 焚膏继晷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D.循环 编纂 坚如磐石 为渊驱鱼,为丛驱鹊
解析 A项蜚—斐。C项燥—躁。D项鹊—雀。
答案 B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震慑 金箍咒 无暇顾及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B:谜团 掉书袋 皇天厚土 为渊驱鱼,为丛驱鹊 C:祥和 绵里针 改弦更张 仰之弥高,钻之弥艰 D:赝品 莫须有 冥顽不化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寥廓 兴高彩烈 颐指气使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B:端祥 藕断丝连 计日程功 为渊驱鱼,为丛驱鹊 C:辩解 甘败下风 变本加厉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D:诀窍 顾名思义 和颜悦色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沉湎 酣睡 成绩蜚然 口慧而实不至 B:净言 砝码 轻云直上 为渊驱鱼,为丛驱鹊 C:央浼 呕气 集腋成裘 过屠门而大嚼 D:函泳 悚然 深孚众望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下列各项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B:行有不慊于心,则馁也 畜君何尤 C:为丛驱爵者 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 D: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秋省敛而助不给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面问题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①。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②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③者,鹯④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亡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⑤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⑥。’此之谓也。”
——《孟子??离娄上》
【注解】①尔也:如此罢了。②圹:同“旷”,旷野。③爵:同“雀”。④鹯(zhan):一种像鹞鹰的猛禽。⑤艾:即陈艾,常用于灸病,存放时间越久,疗效越好。⑥其何能淑,载胥及溺:引自《诗经??大雅??桑 柔》。淑,善,好;载,句首语助词,无义;胥,相;及,与;溺,落水.
上文采用了譬喻说理的方法,使文章显得生动、形象,请举一例简要分析。
一个是民心问题,一个是仁政问题。二者密切相关,相辅相成。
民心问题反映的是民本主义思想,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当然,还没有上升到“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__)的高度。
仁政得民心,不仁则失民心。为渊驱鱼,为丛驱雀。坏人在无意中帮助了好人,恶成了促进历史前进的动力。这里面所蕴含的,正是善与恶的历史辩证法。
小而言之,就是地区与地区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商家与商家之间,也同样存在着这种“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的现象。比如说人才“跳槽”,往往是由于原单位的领导人失去了人才的信赖之心而发生,这等于是这个单位的领导人主动把自己的人才驱赶 到另外的单位去。又比如说商家竞争,如果哪一个商家销售假冒伪劣品,抬高物价,服务态度又恶劣的话,等于是把顾客驱赶到别的商家去,无意之中帮了自己竞争对手的忙。这里的道理是非常简单的。只不过在实际生活与工作中,我们往往不知不觉地做了这种“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的蠢事还没有意识到罢了。如此说来,倒是有必要反省反省,看看我们自己是否做了那“为渊驱鱼”的水獭或是“为丛驱雀”的鹞鹰。当然是但愿没有的好了。
解析:
孟子说:“桀和纣之所以失去天下,是因为失去了老百姓的支 持;之所以失去老百姓的支持,是因为失去了民心。获得天下有 办法:获得老百姓的支持,便可以获得天下;获得老百姓的支持有办法:获得民心,便可以获得老百姓的支持;获得民心也有办法:他们所希望的,就满足他们,他们所厌恶的,就不强加在他 们身上。如此罢了。老百姓归服仁德,就像水往低处流,兽向旷野跑一样。所以,替深池把鱼赶来的是吃鱼的水獭;替森林把乌雀赶来的是吃鸟雀的鹞鹰;替商汤王、周武王把老百姓赶来的是残害老百姓的夏英和殷纣王。当今之世,如果有哪位诸侯喜好仁德,那么,其他诸侯都会替他把老百姓赶来。就是他不想统一天下,也会身不由己了。现在那些希望统一天下的人,就像害了七年的病需要用三年以上的陈艾来治疗一样,如果平常不栽培积蓄,终身都得不到。同样的道理,如果平常不立志行仁,终身都会忧 患受辱,一直到陷入死亡的深渊。《诗经》说:‘那如何做得好,不过是相率落水罢了。’正是说的这个意思。”
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沉湎 酣睡 成绩蜚然 口慧而实不至 B:净言 砝码 轻云直上 为渊驱鱼,为丛驱鹊 C:央浼 呕气 集腋成裘 过屠门而大嚼 D:函泳 悚然 深孚众望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