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C: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D: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6.第一、二句选择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起什么样的作用?
17.此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本诗主要采取了什么表现手法?
16.“芙蓉”“兰泽”“芳草” “江”等意象。(1分)营造了高洁、清幽的意境。(2分)描述了涉江采摘芙蓉的美丽优雅迷人的情景,侧面烘托了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2分)
17.游子思念爱人 、家乡的思想感情。(2分)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2分)
【解析】
16.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赏析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常见的表现手法的知识把握,结合着诗句关键词句分析作答。这是一道赏析手法的题目,注意审清题干的要求,然后具体解释,最后答出效果。意象:“芙蓉”“兰泽”“芳草” “江”等意象。意境:营造了高洁、清幽的意境。情感:描述了涉江采摘芙蓉的美丽优雅迷人的情景,侧面烘托了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2分)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人情感主旨的一道试题,这是一道情感和表达技巧放在一起的题目,注意抓住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词语和注释,答题时要注意条清理顺,最好能把两问分开答。情感:游子思念爱人 、家乡的思想感情。抒情方式(表达技巧):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涉江采芙蓉》,完成1—2题。(6分)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 从“芙蓉、兰、芳草”等词语中,你对抒情主人公产生了怎样的印象?(2分)
2. 以花草赠亲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种行为,对这种行为,你是怎样理解的?(4分)
1.(2分) 主人公的形象是雅洁的(1分),他(她)对待感情也是纯洁的、美好的(1分)。
2.(4分)花草娇嫩美丽,同时,又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2分)。以花草赠亲朋,既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1分),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1分)。
解析:
无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1—2题。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请从一个方面对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加以分析。
2.诗人塑造的抒情主人公是男子还是女子?谈谈你的观点和依据。
1.(1)意境高洁、清幽。“芙蓉”“兰泽”“芳草”等语,给人以清幽、高洁的感觉,因此,开头两句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2)含蓄不尽,余味悠长。“漫浩浩”一词,读起来即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抒情主人公感情痛苦到了极点。可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而是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想像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效果。
(3)以乐景写哀情。涉江采芙蓉的气氛是愉快的,心情是愉悦的,采芙蓉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但作者借采芙蓉这件事来表达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之情。是以乐景写哀情。
(4)运用想像、联想。“漫浩浩”一词,读起来即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抒情主人公感情痛苦到了极点。可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而是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想像空间。
(5)运用问答方式。“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自问自答,语气缓和,“远道”为下文的情绪转折透漏出一些消息。(答对其中的任何一项即可)
2.(1)“还顾”者就是“涉江”者,古代离乡远行的照例是男子,照这样看,便是男子说话,是他在“还顾望旧乡”想念他心爱的女子,“涉江采芙蓉”的是他,“忧伤的也是他。(2)“还顾”者就是“所思”者,不是涉江者,却还是“旧乡”的男子。说话的人是留在“旧乡”的女子,是她在“涉江采芙蓉”,心想自己在采芳草寄给“所思”的男子;同时那位“所思”的男子也在“还顾望旧乡”,起“长路漫浩浩”欲归不得之叹。
古诗文填空。(8分)
(1)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 。(《涉江采芙蓉》)
(2) ,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 。(《蜀相》)
(3) ,尽西风, 。(辛弃疾《水龙吟》)
(4) ,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虞美人》)
(1)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2)三顾频烦天下计,长使英雄泪满襟
(3)休说鲈鱼堪脍 季鹰归未
(4)雕栏玉砌应犹在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古诗文填空。 (8分)
(1)子曰, ,非道弘人。子曰, ,不知其可也。(《论语》)
(2)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 。(杜甫《登岳阳楼》)
(3) ,尽西风, 。(辛弃疾《水龙吟》)
(4)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 。(《涉江采芙蓉》)
(1)人能弘道 人而无信 (2)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3)休说鲈鱼堪脍 季鹰归未 (4)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古诗文默写。
(1)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 。(《涉江采芙蓉》)
(2) , ,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李清照《声声慢》)
⑶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1)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2)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⑶谨痒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解析:
无
16.请根据《涉江采芙蓉》的诗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写一个场景。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50字。(4分)
艰难跋涉的旅人,停伫沉重的双足,回首遥望故乡,烟云渺渺,长路漫漫,迷茫的眼里写满焦灼。(评分标准:抓住人物动作1分,抓住长路这一景物1分,想象合理1分,语言生动1分。)
【解析】
试题分析:这种类型一般指对古诗名句的扩写,要求考生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对题目中所给句子进行扩写。简单地说,就是把诗句改成散文,当然原诗句的格调、主旨、意境不能改变,要有合理丰富的联想、想象。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几点:(1)围绕 “还顾”“望”“长路” 三个关键词展开描述;(2)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多用修辞性语言,力求语言生动形象,能够营造出盼归焦灼的意境;(3)字数要符合题干要求。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