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鲁人徙越》一文,回答问题。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③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④。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注释:①屦(jù):古时用麻、葛等制成的鞋。②缟(gǎo):白绢。③跣(xiǎn):赤脚。④被发:披散头发。“被”通“披”。

15.解释下列带点词语(4分)

鲁人身织屦( ) 而欲于越( )

谓之曰( ) 缟为之也( )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2)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

17.有人断定鲁人“必穷”的理由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15. 鲁人身织屦( 善于,擅长  )              而欲于越(  搬迁   )      

谓之曰( 有的人 )                       缟为之也(  帽子  )

16. (1)有人对他说:“你搬到越国去必定会没有出路。”(2)凭借你的专长,跑到用不着你的国家里去。17. 做鞋是为了给人穿的呀,但是越国人却习惯于光脚走路;织白绸子是做帽子用的,但是越国人喜欢披散着头发。

【译文】鲁国有个人自己擅长编织麻鞋,妻子擅长编织帽子,于是想搬到越国去。有人对他说:“你搬到越国去必定会没有出路。”鲁国人问:“为什么呢?”这个人回答说:“做鞋是为了给人穿的呀,但是越国人却习惯于光脚走路;织白绸子是做帽子用的,但是越国人喜欢披散着头发。凭借你们的专长,跑到用不着你的国家里去,要想不穷困,哪能办得到呢?”。

鲁人徙越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⑤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鲁人对曰:“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屦(jù):古代的一种麻鞋。②缟(gǎo):古代的一种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③履(lǚ):穿。 ④跣(xiǎn):光脚。 ⑤冠:帽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鲁人身善织屦( ) 而越人被发( )

2.从“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这句话中,你看出鲁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

1.擅长 通“披”,披散

2.示例一:鲁人不墨守成规,有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有闯劲儿,发现机会就不会轻易放弃。 示例二:鲁人做事不依据客观实际,只凭自己主观看法莽撞从事,固执己见,不听劝阻。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修茸 碣石 墙桅 芙蓉泣露 B:青冥 金樽 珍羞 钟鼓馔玉 C:瓜洲 寂廖 兰橑 知人论事 D:闲暇 魂悸 喧闹 宵衣旰食

早岁哪知世事艰,_______________。楼船夜雪瓜洲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镜中衰鬓已先斑。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书愤》)

中原北望气如山。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楼船夜雪瓜洲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马秋风大散关

《韩非子》中有一个故事, “鲁人善织屦(麻等织成的单底线),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①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私人手工业 ② 当时手工业者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 ③当时手工业者受到国家的严格限制 ④手工业者在越会受到歧视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韩非子》记载:“鲁人善织屦,妻善织编,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乏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从中我们可以获知战国时期 ( ) ①私人手工业已经产生 ②出现区域性经济差异 ③“工商食官”局面被打破 ④手工业者受到歧视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韩非子》记载:“鲁人善织屦,妻善织编,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乏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从中我们可以获知战国时期

①私人手工业已经产生②出现区域性经济差异

③“工商食官”局面被打破④手工业者受到歧视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C


解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