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实用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2分)
从多元走向一体的民族历史记忆
黄春宇
文汇报:1992年,您的《汉民族发展史》出版了。当时媒体的评价很高,“中国第一部汉民族史”“一部全方位审视汉民族的史书”。
徐杰舜:我在书中提出了汉民族起源多元说,而多元的起源又分为主源和支源。主源主要有两个,一是炎黄族群集团,一是东夷族群集团。何为主源?就是说这个族群集团所有出现的人群最后无一例外的成为它的民族组成部分,没有成为少数民族。现在讲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那是不准确的,因为炎黄子孙只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我还分析了支源,包括百越、苗蛮、戎狄,这些先秦时期的族群并没有全部成为汉族,另有一部分先后分化、融合,形成了少数民族,比如越就是现在很多南方民族的祖先,壮族、侗族都跟百越有关系。
文汇报:厘清了起源,那么汉民族又是如何形成的?
徐杰舜:我在《汉民族发展史》中提出了汉民族形成的“三部曲”,首先是先秦夏、商、周、楚、越诸民族相继崛起,然后是春秋战国,夏、商、周、楚、越等族及部分蛮、夷、戎、狄融合成华夏民族,最后是秦汉时华夏民族在“大一统”中,发展、转化为汉民族。秦始皇时期,文字得到了统一,而民族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本质的标志和表现,是一个民族最有活力的纽带,汉字在汉民族的心理上形成了一种强烈的认同感,从而对汉民族的心理产生了强烈的内聚作用。
文汇报:汉民族是如何从多元走向一体?
徐杰舜:五帝时代,大大小小的族群,有名字的352个,没有名字的就不知道有多少了。352个经过历史的互动、磨合、整合、融合,到春秋就形成了一个华夏,还有其他蛮夷民族。华夏族不断与戎、狄、夷、蛮混血,民族实体壮大。秦统一六国之后,华夏族因朝代得名,被称为“秦人”。汉朝建立后,汉朝国人都称为“汉人”。到了五胡十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称这些汉人仍为“汉人”。唐朝改称“唐人”,而非“汉人”;元朝把人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后来又把“南人”并入“汉人”,这个“汉”就慢慢成为汉民族的族称了。我认为汉民族实际上就体现了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多元一体”的结构,从多元走向一体,形成的过程是两千多年,发展的过程到今天为止也是两千多年。
文汇报:您是如何看待汉民族文化的?
徐杰舜:先秦构成了汉民族文化的底色,到了秦汉,汉民族文化初步定型,但不是一成不变,有多样的表达和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民族文化更加丰富多彩,接着是唐宋元明清,各有各的特征。及至近现代,汉民族文化又是一个开新的过程,这个过程迄今为止还没有结束。
文汇报:前面谈到,很多人用中华民族史替代汉民族史,那么您是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
徐杰舜:我过去仅仅就是从汉族角度来讨论汉族史,后来我在研究中华民族的时候把这两条轨迹交叉,发现原来汉民族历史只是一个案例,它是中国从多元民族走向一体的典范,汉民族是中国各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凝聚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的阶段性的成果。
文汇报:您是如何看待撰写和出版《汉民族史记》的意义?
徐杰舜:通过《汉民族史记》一书,可以更好地认识汉民族的过去和现在,并与中华民族的历史构建进行互相观照。汉民族是一个“和而不同”的整体,尽管东北的汉族和华南的汉族有很多的文化差异,但他们之间也有着高度的认同,可谓是“和而不同”。汉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认同强化了汉民族的凝聚力,中华民族创造的中华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之所在。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题目中的“多元”指古今中国的所有民族,“一体”指中华民族,“多元走向一体”指在中华
大地出现过的民族或族群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形成了中华民族。
B.这篇访谈录的主要内容是对徐杰舜写的《汉民族发展史》《汉民族史记》相关内容的采访,集中探
讨了中华民族统一各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
C.徐杰舜认为汉民族文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先秦时期奠定了汉民族文化的基础,以后的各个
朝代都在不断丰富汉民族文化,直到今天汉民族文化还在不断发展。
D.徐杰舜认为汉民族文化从多元走向一体的重要原因在于汉民族的文化认同感,这种文化的认同感
增强了汉民族的凝聚力,最终形成中华民族。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 ( ) (5分)
A.徐杰舜出版《汉民族发展史》后媒体的评价说明了这本书的重要性,“第一”说明此前没有人从
这个角度思考问题,说明徐杰舜科研的前瞻性等。
B.徐杰舜认为汉民族起源的多元中,“主源”指从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族群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
组成部分,“支源”指有些族群中的一部分成为少数民族。
C.民族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纽带,比如汉字就使汉民族的心理上形成强烈的认同感和内聚力,这
也让中华民族最终形成一个“和而不同”的整体。
D.汉民族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名称有不同的变化,先后有“秦人”“汉人”“唐人”最终统一称
呼为“汉人”,这个“汉”就成为中华民族的族称了。
E.汉民族和中华民族内涵不同,通过对汉民族发展历史的研究能更好地认识汉民族的过去和未来,
并对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研究起到一定作用。
9.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发展大概经历了哪三大阶段?请结合本文说说你的看法。(4分)
题库:高中语文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1-01-08 07:51:53
免费下载:《吉林省辽源市第五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语文试题》Word试卷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2分)
从多元走向一体的民族历史记忆
黄春宇
文汇报:1992年,您的《汉民族发展史》出版了。当时媒体的评价很高,“中国第一部汉民族史”“一部全方位审视汉民族的史书”。
徐杰舜:我在书中提出了汉民族起源多元说,而多元的起源又分为主源和支源。主源主要有两个,一是炎黄族群集团,一是东夷族群集团。何为主源?就是说这个族群集团所有出现的人群最后无一例外的成为它的民族组成部分,没有成为少数民族。现在讲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那是不准确的,因为炎黄子孙只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我还分析了支源,包括百越、苗蛮、戎狄,这些先秦时期的族群并没有全部成为汉族,另有一部分先后分化、融合,形成了少数民族,比如越就是现在很多南方民族的祖先,壮族、侗族都跟百越有关系。
文汇报:厘清了起源,那么汉民族又是如何形成的?
徐杰舜:我在《汉民族发展史》中提出了汉民族形成的“三部曲”,首先是先秦夏、商、周、楚、越诸民族相继崛起,然后是春秋战国,夏、商、周、楚、越等族及部分蛮、夷、戎、狄融合成华夏民族,最后是秦汉时华夏民族在“大一统”中,发展、转化为汉民族。秦始皇时期,文字得到了统一,而民族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本质的标志和表现,是一个民族最有活力的纽带,汉字在汉民族的心理上形成了一种强烈的认同感,从而对汉民族的心理产生了强烈的内聚作用。
文汇报:汉民族是如何从多元走向一体?
徐杰舜:五帝时代,大大小小的族群,有名字的352个,没有名字的就不知道有多少了。352个经过历史的互动、磨合、整合、融合,到春秋就形成了一个华夏,还有其他蛮夷民族。华夏族不断与戎、狄、夷、蛮混血,民族实体壮大。秦统一六国之后,华夏族因朝代得名,被称为“秦人”。汉朝建立后,汉朝国人都称为“汉人”。到了五胡十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称这些汉人仍为“汉人”。唐朝改称“唐人”,而非“汉人”;元朝把人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后来又把“南人”并入“汉人”,这个“汉”就慢慢成为汉民族的族称了。我认为汉民族实际上就体现了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多元一体”的结构,从多元走向一体,形成的过程是两千多年,发展的过程到今天为止也是两千多年。
文汇报:您是如何看待汉民族文化的?
徐杰舜:先秦构成了汉民族文化的底色,到了秦汉,汉民族文化初步定型,但不是一成不变,有多样的表达和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民族文化更加丰富多彩,接着是唐宋元明清,各有各的特征。及至近现代,汉民族文化又是一个开新的过程,这个过程迄今为止还没有结束。
文汇报:前面谈到,很多人用中华民族史替代汉民族史,那么您是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
徐杰舜:我过去仅仅就是从汉族角度来讨论汉族史,后来我在研究中华民族的时候把这两条轨迹交叉,发现原来汉民族历史只是一个案例,它是中国从多元民族走向一体的典范,汉民族是中国各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凝聚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的阶段性的成果。
文汇报:您是如何看待撰写和出版《汉民族史记》的意义?
徐杰舜:通过《汉民族史记》一书,可以更好地认识汉民族的过去和现在,并与中华民族的历史构建进行互相观照。汉民族是一个“和而不同”的整体,尽管东北的汉族和华南的汉族有很多的文化差异,但他们之间也有着高度的认同,可谓是“和而不同”。汉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认同强化了汉民族的凝聚力,中华民族创造的中华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之所在。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题目中的“多元”指古今中国的所有民族,“一体”指中华民族,“多元走向一体”指在中华
大地出现过的民族或族群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形成了中华民族。
B.这篇访谈录的主要内容是对徐杰舜写的《汉民族发展史》《汉民族史记》相关内容的采访,集中探
讨了中华民族统一各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
C.徐杰舜认为汉民族文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先秦时期奠定了汉民族文化的基础,以后的各个
朝代都在不断丰富汉民族文化,直到今天汉民族文化还在不断发展。
D.徐杰舜认为汉民族文化从多元走向一体的重要原因在于汉民族的文化认同感,这种文化的认同感
增强了汉民族的凝聚力,最终形成中华民族。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 ( ) (5分)
A.徐杰舜出版《汉民族发展史》后媒体的评价说明了这本书的重要性,“第一”说明此前没有人从
这个角度思考问题,说明徐杰舜科研的前瞻性等。
B.徐杰舜认为汉民族起源的多元中,“主源”指从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族群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
组成部分,“支源”指有些族群中的一部分成为少数民族。
C.民族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纽带,比如汉字就使汉民族的心理上形成强烈的认同感和内聚力,这
也让中华民族最终形成一个“和而不同”的整体。
D.汉民族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名称有不同的变化,先后有“秦人”“汉人”“唐人”最终统一称
呼为“汉人”,这个“汉”就成为中华民族的族称了。
E.汉民族和中华民族内涵不同,通过对汉民族发展历史的研究能更好地认识汉民族的过去和未来,
并对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研究起到一定作用。
9.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发展大概经历了哪三大阶段?请结合本文说说你的看法。(4分)
本题关键词:小儿阅读障碍,三类用地,阅读训练,阅读中枢,文本分析,阅读新知法,基本分类单位,三类使用年限,三类居住用地,阅读理解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