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应)“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这段文论出自()。
A:韩愈的《送孟东野序》 B:苏拭的《答谢民师推官书》 C:白居易的《与元九书》 D:欧阳修的《梅圣俞诗集序》
《送高闲上人序》作者是()。
A:曾巩 B:韩愈 C:柳宗元 D:王安石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②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①;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膏②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节选自韩愈《送李愿归盘古序》)
【注释】 ①茹:吃。 ②膏:用油脂涂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居民鲜少( ) (2)与之酒而为之歌( )
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 泉甘而土肥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 濯清泉以自洁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C. 太行之阳有盘谷 花之隐逸者也
D. 钓于水,鲜可食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3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2处)
是 谷 也 宅 幽 而 势 阻 隐 者 之 所 盘 旋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
5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两篇文章在主旨上的相似之处。
1. (1)少 (2)给
2. B
3.是 谷 也 / 宅 幽 而 势 阻 / 隐 者 之 所 盘 旋
4(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关键词“斯”“惟”“吾”“馨”)
(2)在繁茂的树下整日悠然__,在清澈的泉水里洗涤,保持自身的洁净。
(关键词“濯”“自洁”,注意语序调整)
5两文都表达了寄情山水,远离世俗,向往自由生活的愿望。材料一刘禹锡,通过陋室环境的幽静,来往友人的学识渊博,交往之纯粹,表达了自己高尚的节操。材料二韩愈通过描写盘古的清幽,生活的舒适,以及对李愿隐居盘古的肯定来表达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之情。(相似之处,1分;结合内容,2分)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②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①;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膏②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节选自韩愈《送李愿归盘古序》)
【注释】 ①茹:吃。 ②膏:用油脂涂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居民鲜少( ) (2)与之酒而为之歌( )
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 泉甘而土肥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 濯清泉以自洁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C. 太行之阳有盘谷 花之隐逸者也
D. 钓于水,鲜可食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3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2处)
是 谷 也 宅 幽 而 势 阻 隐 者 之 所 盘 旋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
5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两篇文章在主旨上的相似之处。
1 (1)少 (2)给
2B
3是 谷 也 / 宅 幽 而 势 阻 / 隐 者 之 所 盘 旋
4(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关键词“斯”“惟”“吾”“馨”)
(2)在繁茂的树下整日悠然__,在清澈的泉水里洗涤,保持自身的洁净。
(关键词“濯”“自洁”,注意语序调整)
5两文都表达了寄情山水,远离世俗,向往自由生活的愿望。材料一刘禹锡,通过陋室环境的幽静,来往友人的学识渊博,交往之纯粹,表达了自己高尚的节操。材料二韩愈通过描写盘古的清幽,生活的舒适,以及对李愿隐居盘古的肯定来表达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之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试题。
送李愿归盘谷序
(唐)韩愈
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俊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趦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维子之宫。盘之土,可以稼。盘之泉,可濯可沿。盘之阻,谁争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选自《李义山文集》,有删略)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谓其环两山之间 谓:算是,算作
B.清声而便体 便体:体态轻便
C.廓其有容 廓:广阔的样子
D.膏吾车兮秣吾马 膏:加油脂
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表明作者对“穷居而野处”山林生活赞赏和对趋炎附势、投机钻营小人嘲讽的一组是
A.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
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B.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
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
C.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
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
D.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
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趦趄,口将言而嗫嚅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送友人归隐的序言。作者借李愿之口写了三种人:志得意满、穷奢极欲的大官僚和卑躬屈膝、攀附权贵之徒以及“穷居而野处”的山林隐士。从文中不难看出,作者对这三种人的态度是不同的。
B.文章最后一段,用一首古诗的形式和浓郁的抒情笔调,咏叹、赞美、祝福友人的隐居生活,也流露出欣羡之意。
C.本文在写作艺术上很具有特色,融铺叙、议论、抒情于一炉,兼有辞赋、骈体、散文之美。
D.文中韩愈的观点很明确,他并不是厌恶报负于当代大丈夫的所作所为,而是自己不能侥幸得到,于是安于命运过着贫寒生活。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1】谓,通为,介词,因为。
【小题2】A项第一句交待的是盘古地理位置;C项,第二句谈的是报负于当代大丈夫的所作所为,对象不符合;D项第一句谈论的不是山林隐士。
【小题3】“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题,不可幸而致也。”这句话极尽嘲讽。从前文对他们的所作所为的描写来看,作者寓有讽刺之意,对隐居的贫寒生活,作者并不是迫不得已,恰恰是心向往之。
参考译文:(无)
6.下列语句中,加横线的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宁能知人之卒不救。 (韩愈《张中丞传后序》) ②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苏轼《后赤壁赋》) B:①其状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 (苏轼《留侯论》) ②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韩愈《送董邵南序》) C:①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苏轼《后赤壁赋》) ②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韩愈《原毁》) D:①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欧阳修《伶官传序》) ② 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 (韩愈《张中丞传后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18分。
送李愿归盘谷序
韩愈
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 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秽污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维子之宫;盘之土,可以稼;盘之泉,可灌可沿;盘之阻,谁争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饮则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选自《古文观止》)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行之阳有盘谷 阳:山南水北称作“阳”
B.濯清泉以自洁 洁:使……洁
C.闻其言而壮之 壮:壮胆
D.盘之土,可以稼 稼:种植庄稼
14.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有乐于身”和“无忧于其心”生活的一组是 ( )
A.武夫前呵,从者塞途 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
B.起居无时,惟适之安 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
C.供给之人,各执其物 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D.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赠序的精华在于,把当时官场的得意者和拼命钻营者的丑态,刻画得淋漓尽致,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荒淫腐败的__。
B.李愿认为自己命里注定无法成为“坐于庙朝,进退百官”的达官贵人,不能成为大丈夫,只能退而归隐,做一名山林隐士。
C.本文写法与众不同,通篇不是像常见的赠序那样对李愿直接赞颂、勖勉,而是引述李愿自己发过的议论来赞颂李愿。
D.这篇赠序中极力赞美隐居的清高,称道隐居的乐趣,甚至表示自己也要去做隐士。据此,我们可以推测:作者在当时也不甚得志。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3分)
(2)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3分)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3分)
17.请用“/”给下面语段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苏洵《心术》)
13.C
14.C
15.B
16.(1)起居没有一定的时间,只求适意安闲。与其当面受人赞誉,不如背后不遭人毁谤。(2)这是那些生不逢时的大丈夫所能做的,我就是这样 做的。(3)借助船和桨的人, 不能游泳,也会横渡江河。
17.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解析】
13.
试题分析:妆:“以……为壮”。 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壮”译为“壮胆”和后面的“之”不能搭配,解释不通。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先看题干中有没有“直接表现”的字样,然后分析所给文段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人物的所作所为,再分析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性格,用排除法做准确率高还节省时间,此题“有乐于身”和“无忧于其心”的一组。A都表现了“有乐于身”的生活。B都是表现了“无忧于其心”的生活。D前一句表达作者的向往,后一句表现了“有乐于身”的生活。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15.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般不会太难,命题方向重要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抓住这几方面仔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应该很简单。“不能成为大丈夫”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第三段结尾句“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说明“山林隐士”也是李愿所谓的大丈夫。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6.
试题分析: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关键词语:(1)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与其……孰若——与其……不如。(2)则——就是(判断句,定语后置句)。(3)假——借助,水——游泳,绝——横渡。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7.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断句题,断句抓住常见的“者”“也”“焉”“乎”“矣”“哉”“欤”“耶”等句尾虚词, “故”“夫”“盖”“惟”句首词语,再要注意陈述主体的变化、事件的切分。不义(陈述对象变化)虽利勿动(解释原因)非一动之为害(并列)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句首、句尾标志词语)夫惟义可以怒士(对象变化)士以义怒(条件复句)可与百战。
【参考译文】
军事崇尚正义。如果不合乎正义,即使有利可图也不要行动。并非一动就有危害,而是因为后来将有不能应付的事情发生。只有正义能够激愤士气,用正义激愤士气,就可以投入一切战斗。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太行山的南面有个叫盘谷的地方。盘谷中间,泉水甜美而土地肥沃,草木丰茂,居民稀少。有人说:“因为它环绕在两山之间,所以叫盘谷。” 有人说:“这个山谷,地方幽静而山势险要,是隐士盘桓的地方。”我的朋友李愿就隐居在那里。
李愿说:“被人们称为大丈夫的人,我是知道的。利益恩泽施于人,让自己的名望声誉显扬于世。他们坐在朝廷上参与政事,决定百官的进退升降,辅佐天子发布诏令。他们出巡在外,就树立旗帜,罗列弓箭,武士在前面吆喝开道,随从把路都塞满了,供给物品的仆役,各自拿着供奉的东西,在道路的两旁骑着马快跑。高兴时奖赏,发怒时有刑罚。才华出众的人拥满跟前,谈古论今地赞扬他 们盛大的功德,听到耳朵里也不感到厌烦。此外,还有那些眉毛弯弯,脸蛋儿丰满的美人,声音清脆而体态轻盈,外貌秀美而内心聪颖,飘拂着轻盈的衣襟,低拖着长长的衣袖,脸上的脂粉搽得雪白,眉毛画得黑里透青,舒适地养在一列列的后房里,嫉妒得宠的人而以自己的美貌自负,为了博取怜爱而斗美争妍。这就是那些被天子赏识、在当今世上施展才干的大丈夫的所作所为啊。我并不是厌恶这些而故意逃避,这是命运注定的,不能侥幸得到。
“住在穷乡僻野,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坐在茂盛的树下度过一天,用清澈的泉水把自己洗得很洁净。山上采摘的,味美可吃;水中垂钓的,鲜嫩可食。起居没有一定的时间,只求适意安闲。与其当面受人赞誉,不如背后不遭人毁谤;与其身体得到快乐,不如内心无所忧虑。不受官职的束缚,也没有遭到刑戮的危险,天下治乱不需知道,贬谪升降一概不闻。这是那些生不逢时的大丈夫所能做的,我就是这样做的。
“另外一种人则在公卿的门前伺候,奔走于势利途中,想要迈步而踌躇不前,想要开口而又吞吞吐吐,处在污浊的地位而不觉得羞耻,,触犯了刑律而将遭诛戮,在极少的机会里去寻求偶然的幸运,一直到死才罢休,这种人的为人处世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
昌黎人韩愈,听到李愿的话,认为很有气魄,给他斟上酒,并且为他歌唱道:“盘谷中间,是你的宫室;盘谷的土地,可以耕种;盘谷的清泉,可以洗浴,可以盘桓 ;盘谷的山势险阻,又有谁来争夺你的住所?盘谷幽静深远,空阔而可以容身;盘谷回环曲折,好像是在向前走,不觉又绕转而回头,嗟叹盘谷的乐趣啊,乐而无穷!虎豹远离啊,蛟龙躲藏;鬼神守护啊,严禁闯入不祥。饮食其间啊,长寿而健康,没有什么不满足的啊,又有什么奢望?用油脂润滑我的车轮啊,喂饱我的马,跟着你去盘谷啊,让我终身自由自在地漫游徜徉。”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2题。
易水送别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送董邵南①序 韩愈
燕赵古称多慷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屡不得志于有司②,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③仁者,皆爱惜焉。矧④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耶?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⑤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⑥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注:①董邵南,韩愈的朋友,因屡考进士未中,拟去河北托身藩镇幕府。韩愈一贯反对藩镇割据,故作此序赠之,既同情他仕途的不遇,又劝他不要去为割据的藩镇作不义之事。 ②有司:这里指主持进士考试的礼部官。 ③读“ qiǎng”,勉力。④读“ shěn ”,况且。 ⑤望诸君:即乐毅,战国时燕国名将,辅佐燕昭王击破齐国,成就霸业,后被诬陷,离燕归赵,被赵王封于观津,号为望诸君 ⑥屠狗者,指高渐离一类风尘豪侠,这里喻不得志的豪士。
1.翻译《送董邵南序》中画线的句子。(7分)
⑴董生举进士,屡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
⑵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耶?
2. ⑴同为赠别的诗文,它们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⑵后人在评述韩愈、苏轼、柳宗元、欧阳修四位文学大家散文的文气或风格时曾分别用潮水、大海、泉水、波澜四个形象来比喻:“韩如潮,苏如海、柳如泉、欧如澜。”试回味所学过的韩愈的散文,以《送董邵南序》为例,简要谈谈你对韩愈这个作家“文气”或“风格”的理解。
1.⑴董生考进士,接连几次未被主考官录取,怀抱优异的才能,心情忧郁地要到那个地方去。(共4分,每句1分。)⑵ 然而,我曾听说风俗是随着教化而改变的,我哪能料想那里现在比起古时候所说的没有什么两样呢?(共3分,第一句1分,第二句2分。)2.⑴《易水送别》借送别咏史以显志,抒发了抑郁难申的悲痛和效法古人的壮志豪情。(2分)《送董邵南序》表达了对董邵南的同情和勉励 ,抒发对志士沉沦不遇、生不逢时的感慨。(2分)
此题略具开放性,学生可从文章的立意、结构层次的安排、句式的选用、典故的运用、修辞手法的运用及语气的多变等方面加以分析。比如从立意上,该文既为董生的不得志鸣不平又充满勉励之语,极为难得,韩愈其他散文中不顾流俗提倡从师、谏迎佛骨等在当时也都是石破天惊之举,可谓“韩潮”滚滚;再如该文起笔雄壮,似惊涛裂岸,且句式多变,连用 “董生勉乎哉”,如长江大潮一般,浩瀚流转;再如语气的变化,一咏三叹,笔力雄放,气势充沛。总之,考生只要能由“韩潮”加以联想,调动自己的认知积累,结合文本,选取一个方面加以评述,言之成理并且表述清楚即可得分,直至满分。(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文观止新编》对此文有如下评价,亦可参考:本文首段先说此行一定“有合”,是陪笔。次段指出古今风俗不同,故此行未必“有合”,虽不明说而主旨已露。末段借用乐毅和高渐离之事,喻示董邵南生不逢时,应当效法古代的忠臣义士,效力朝廷。全文措词深婉,意在言外,虽仅百余字,却一波三折,起伏跌宕。刘大魁评此篇曰:“深微屈曲,读之,觉高情远韵可望而不可及。”)
《送董邵南序》译文
自古就说燕、赵一带有很多慷慨激昂的豪侠义士。董生考进士,接连几次未被主考官录取,怀抱杰出的才能,心情抑郁地要到那个地方去。我知道董生此行一定会有所遇合,董生,努力吧!
像你这样不遇于时,如果是仰慕而勉力实行仁义的人,都会同情怜惜你的。何况燕、赵一带的豪侠之士奉行仁义是出于他们的本性呢!然而,我曾听说风俗是随着教化而改变的,我哪能料想那里现在比起古时候所说的没有什么两样呢?姑且以你此行去证实吧。董生,努力吧!
我因为你的此行而产生了一些感想。请你为我到望诸君乐毅的墓上去凭吊一番,并且到那里的街市上看看,还有过去的屠狗者一类的豪侠义士吗?替我向他们殷勤致意:圣明天子在上执政,可以出来任职效忠了!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韩愈,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有《昌黎先生集》。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散文、诗、词、书法,都独具风格,自成一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一起列入“唐宋八大家”,并称“三苏”。 C: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参与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后又迁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愚溪诗序》即作于柳州任上。 D: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有书序、宴集序、赠序之别。书序,一般是指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性文字,《愚溪诗序》即属此类;宴集序,是古人宴集时,一起赋诗后,公推一人所作的序,如王羲之《兰亭集序》;赠序则是亲友之间作文相赠,以表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如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送李愿归盘谷序
[唐]韩愈
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遏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趔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维子之宫。盘之土,可以稼。盘之泉,可濯可沿。盘之阻,谁争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名声昭于时 昭:显著
B.入耳而不烦 烦:厌烦
C.濯清泉以自洁 濯:洗涤
D.窈而深,廓其有容 窈:美好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写盘谷风景优美,但地势十分险要,即使隐居的人到此也徘徊犹豫而离去,友人李愿却住在这里。
B.“友人李愿居之”一句,既结束了第一段对盘谷的介绍,又引出第二段“愿之言曰”的内容,承上启下,过渡巧妙自然。
C.作者借李愿的话描写了三种人,通过声威赫赫的显贵、高洁不污的隐者和趋炎附势的官迷的对比,突出了隐者的高洁。
D.结尾的赠歌语言优美,句式工整而有变化,抒情达意,淋漓尽致,表现出作者锤语言的造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3分)
译:
(2)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3分)
译:
(3)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3分)
译:
2.(3分)D(窈:幽远。)
3.(3分)A(“徘徊犹豫而离去”错,文中“盘旋”是“盘桓逗留”的意思。)
4.(9分)
(1)他们坐在朝廷之上(参与政事),任免文武百官,辅佐天子发布政令。(意思正确、语句通顺1分,“进退”“佐”译对各得1分.)
(2)与其当面听到赞誉之辞,不如背后不遭人诋毁。
(意思正确、语句通顺1分,“与其……,孰若……”1分,“誉、毁”对译正确得1分。)
(3)(这)是那些生不逢时的大丈夫所能做的,我就是这样做的。(意思正确、语句通顺1分,定语后置、“遇于时”译对各得1分。)
参考译文:
太行山的南麓有个叫盘谷的地方,盘谷中间,泉水甜美而土地肥沃,草木丰茂,居民稀少,有人说:“因为它处在两山环抱之间,所以叫‘盘’。”也有人说:“这个山谷,位置幽静而地势险阻,是隐居的人盘桓逗留的地方。”我的朋友李愿就隐居在这里。
李愿说:“人们称为大丈夫的人,我是了解的。他们把利益恩惠施给别人,让自己的名望声誉显扬于当世。他们坐在朝廷之上参与政事,任免文武百官,辅佐天子发号施令。他们到了朝廷外面,便树起旗帜,陈设弓箭,武夫在前面喝道,随从把路都堵塞了,负责供给的仆役各自拿着物品,在路的两边飞快奔跑。他们高兴时就随意赏赐,发怒时就任情处罚.他们跟前聚集着很多才能出众的人,论古说今,赞扬他们的美德,这些话叫人听在耳中而不感到厌烦,那些眉毛弯弯,面颊丰腴,声音清脆,体态美好,外貌秀丽,资质聪慧,起舞时轻薄的衣襟飘然而动,长长的衣袖遮掩面容,白粉搽脸,青黛画眉的女子,在一排排后房中清闲地位着,自恃貌美,忌妒别的姬妾得到宠爱;争着比美,一心要获取主人的怜爱.这就是那些被天子赏识、为当代出力的大丈夫的所作所为啊.我并非厌恶这些而故意逃避,只只是命中注定而不能侥幸得到啊。穷困家居,住在山野,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在繁茂的树下整日悠然地__,在清澈的泉水里洗涤,保持自身的洁净。从山上采来的果子,甜美可食;从水中钓来的鱼虾,鲜嫩可口。马常作息没有一定的时间,只要感到舒适就安居于此。与其当面听到赞誉之辞,不如背后不遭人诋毁;与其身体得到快乐,不如内心无所忧虑。不受官车官服的束缚,也没有遭刀锯刑戮的危险,天下治乱我无须知道,官职升降也一概不闻。这是那些生不逢时的大丈夫所能做的,我就是这样做的,另一种人则在公卿的门前伺候,奔走于势利途中,想要举脚进门却行止不定,想要开口说话却欲言无声。处于污秽之中而不知羞愧,触犯刑律而将遭诛戮,即使这样还希冀着获得非分名利的微弱机会,直到老死才罢休。这样的人在为人方面究竟是好还是不好呢!”
昌黎韩愈听了这番话,不觉心气为之一壮,给他斟上酒,并为他作了一首歌:盘谷之中,是你的家园。盘谷的土地,可以播种五谷。盘谷的泉水,可以用来洗涤,可以沿着它去散步。盘谷地势险要,谁会来争夺你的住所?谷中幽远深邃,天地广阔足以容身.山谷回环曲折,像是走了过去,却又回到了原处。啊!盘谷中的乐趣啊,快乐无穷。虎豹的脚迹远去啊,蛟龙逃遁深藏。鬼神守卫保护啊,呵斥禁绝不祥。有吃有喝啊长寿健康,没有不满足的事啊,还有什么奢望?给我的车轴上好油啊还喂好我的马,随着你去盘谷啊,让我终生在那里优游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