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赏析

鹧鸪天○1

辛弃疾

游鹅湖,醉书酒家壁。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2。

[注]1辛弃疾作此词时被罢官而闲居在江西上饶,年仅42岁。○2外家:女子出嫁后称娘家为外家。

(1)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词作,请结合具体句子谈谈词人在上下阕分别描写了什么样的

景色?(3分)

(2)这首词在写法上很有特色,词人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抒发了自已什么样的情

怀?(3分)

(1)上阕:春入平原,荠菜花开,新耕雨后,群鸦觅食,一派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的乡野春色。下阕:意态悠闲,生活井然,牛栏边角种桑麻,新妇趁闲走娘家——一幅闲适、古朴的村居图。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或“反衬”)的写作手法。词人面对生机勃勃的春天,多么希望能为国家出力,但联想到自己罢官的现实,报国无门而年齿徒增的惆怅便油然而生;而对闲适、古朴的村居生活的描写,更让人感受到词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甘闲居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态。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喜迁莺

蔡挺

霜天秋晓,正紫塞故垒,黄云衰草。汉马嘶风,边鸿叫月,陇上铁衣寒早。剑歌骑曲悲壮,尽道君恩须报。塞垣乐,尽橐鞬锦领,山西年少。

谈笑。刁斗静,烽火一把,时送平安耗。圣主忧边,威怀遐远,骄虏尚宽天讨。岁华向晚愁思,谁念玉关人老?太平也,且欢娱,莫惜金樽频倒。

【注】①橐鞬:指装甲胄、弓箭的袋子。②锦领:指战袍。③山西:山西,指华山或太行山以西地区。这是暗用《汉书。赵充国传赞》“秦汉以来,山东出相,山西出将”的成语。

(1)上阙的描绘了一幅什么景物画面?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想全词,赏析词人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描绘了一幅边塞秋晓的画面,渲染塞上所特有的荒寒寂寥。②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前三句,从静态的方面来摹写。边塞秋晓,霜空无际,冷气袭人。步出帐外,只见晓色中隐约可见的故垒和低压的黄云下那随风曳的枯草衰蓬。 “汉马嘶风,边鸿叫月”两句是从动态的方面着笔。通过“叫”字与“嘶”字对举,把边塞的风貌活生生地展示眼前。

(2)全词以边塞生活为主体,昂扬向上的主调中,也流露出了一缕淡淡的忧愁。上阙中以“剑歌骑曲悲壮”直接叙写守边少年慷慨报国的豪情。“尽道君恩须报”一句顺势而下,豪侠之气冲纸而出。下阙的“岁华向晚愁思,谁念玉关人老”二句,一反前情,忽作悲愁之语。由于作者后半生多穷荒边塞,且多属太平时期,因此,他自然会生出岁晚难归、年华空逝的叹息。


解析: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14-16题。(8分)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①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释】①榆关: 即山海关,是长城的一个主要关隘,古称榆关。

14.“长相思”是这首小令的 (1分)

15.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写天涯羁旅,缠绵而不颓废,忧伤而不凄苦,委婉动人。

B.用重叠复沓,极写行程之远,感触之深,渲染乡思之浓。

C.下片以动衬静,虚实结合,突出词人辗转无眠,烦躁不安。

D.全词描写真切自然,情景交融;用笔简约凝练,意蕴深厚。

16.王国维曾盛赞“夜深千帐灯”句“千古壮观”,请联系上下片内容写一段鉴赏文字(80字左右)(4分)

14.(1分)词牌   

15.(3分)C

16.(4分)可抓住壮丽的千帐灯照着无眠的千颗乡心,从景和情的角度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 坐 张 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 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 数叶迎风尚有声。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融情于景,景中含情是本诗的突出特点,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意。这首诗描绘了秋夜之景,上联突出了秋夜的清幽寂静,下联描写了残叶“迎风尚有声”的情景,全诗没有一个情字,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胸怀与抱负却跃然纸上)

    


解析: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霜天晓角 梅 范成大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株雪。

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僻字难典]驿:驿站,古时候供递送官府公文的公差和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1.同是写梅,但两位作者运用的修辞方法是不同的,陆词运用的是__________ ,范词运用的是______________的方法。

2.同是运用环境烘托的写法,两首词也是各有差异的,陆词突出环境的_____________ ,塑造了梅花的___________形象:范词突出环境的____________ ,塑造了梅花的________________ 形象。

3.同是借物抒怀,但两首词寄托的深浅有别。陆词抒写梅花的_________ 品格,范词_________,抒写梅花的__________ 品格。

4.对两首词中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陆词中“着”字不是助词,而是动词。“更着”意思是“再加上”,在上句的基础上递进一步。

B.陆词中“无意”一词的意思是说“没有条件”、“没有资格”,与“苦”字一起写出梅花凄苦的生存环境。

C.陆词中“一任”的“一”字和范词中“一夜”的“一”字意义稍有不同,前者是“一概”之意,后者是“全”、“整”之意。

D.范词中“胜绝,愁亦绝”两个“绝”字的意思都是“到了极点”,都融进了诗人的情感。

5、对两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两首词都是咏梅,都不着重于正面刻画梅花的具体形态,而着重于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梅花的神韵。

B.陆词为梅花创造了一个风雨黄昏的环境,范词为梅花创造的是一个雪后月夜的环境。

C.两首词都表现了梅花的幽独气质,同时都借助梅花表现了诗人自己高洁不污的坚定信念。

D.陆词最后两句从假设的角度,写出梅花惨烈的悲剧命运,也写出梅花孤芳不变的品格。

:1.拟人 比喻2.偏僻、凄苦, 寂寞; 清冷、萧疏, “脉脉”3.高洁刚强 孤寂幽独4.B(“无意”的意思是不着意追求。)5.C(范诗没有表现出“高洁不污的信念”。)


解析: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注]天狼:星名,一名犬星,主侵掠,这里代指辽和西夏。

1、“亲射虎,看孙郎”是倒装句,即“ ”。上阕后半部分的意思是 。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词人为自己勾勒了一个 形象,英武豪迈,气概非凡。

3、这首词着一“ ”字贯穿全篇,大有曹操“ ”的气概,而无《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的悲伤感叹,实属 派的典范词篇之一。

1、看孙郎,亲射虎为酬答满城人相随的盛意,我要像孙权射虎一样好好地在猎场上表现一番 2、挽弓劲射的英雄 3、狂 横槊赋诗 人生如梦 豪放


解析: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 溪 沙

晏 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请简要分析此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1.答: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叹惋年华将逝的情思。

2出句写词人对“花落去”而终竟无力挽转的叹惋,对句借“燕归来”抒写因美好事物归来而欣慰。所包含的哲理是,人事兴衰,无往不复。  


解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① 词的上阕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象?

② 本词以什么为线索?作者在词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写出了阴雨连绵,偶尔放晴,却已薄暮的凄清的秋景。  ②以时间为线索,表达了词人羁旅孤栖的孤寂凄苦之情。


解析: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年游 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1)词的题目为“早行”,词人在上阕是如何表现“早”的?请作具体说明。词人写“啼鸟两三声”,使用了什么手法?(3分)

(2)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4分)

    (1)诗人用“霁霞”“晓月”“残星”、行人稀少的山径和啼鸟声等意象(景物)表现早的。(1分)有以动衬静(以声衬静)的表达效果。(2分)

(2)表现了词人轻松愉快的心境,(2分)通过“心共马蹄轻”直接写心境的轻快愉悦,也通过拟人的手法(借景抒情)青山流水皆有情,赏心悦目。(2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

薛昂夫

功名万里忙如燕,斯文一脉微如线,光阴寸隙流如电,风霜两鬓白如练。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至今寂寞彭泽县。

(1)这首元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4分)

(2)这首元曲表达了怎样的主旨?请简要概括。(4分)

(1) 比喻、排比(2分)(答对偶也可以给分)   开头以四个比喻组成排比,生动地勾画出官迷、政客的可鄙、可悲的形象。(1分)他们投机钻营,人格丧尽,知识分子所应有的气节和尊严,已荡然无存。他们正在为富贵功名而奔波劳碌。(1分)

(2)这首元曲撕破了官吏的嘴脸,假名士的画皮。对这些猥琐小人假扮清高,言行不一的无耻行径进行了冷峻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得分点:概括内容2分、揭露、讽刺各1分)


解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