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抒情方式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 )

A: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B: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C: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问:下片“拣尽寒枝不肯栖”采用的是____的修辞方法和____的表现手法,表面上写的是__________,但实际上却写出了作者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拟人;虚实结合(或类比);孤鸿不愿选择高枝栖息,宁愿忍受寂寞和寒冷;用孤鸿自比,表现了自己遭到贬官后内心的孤苦和清高。


解析:

第一问回答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难度不大,关键是诗句的深层涵义,要结合整首诗歌及苏轼的黄州遭遇来回答。标题“定惠院”、“寓居”以及“孤鸿”这一意象在古诗文中的象征意义均可暗示其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第①一②题。

如梦令

秦观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①“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这两句透露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感受?

  ②请解释“门外马嘶人起”暗示出的内容。

①漫漫长夜难尽,孤独、凄凉的愁绪如同如水的长夜一样排遣不去。

  ②暗示出旅途跋涉,长路关山,白昼艰辛的生活又将开始。


解析: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答题。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1)清陈廷焯《云韶集》说:“‘云深无雁影’,五字千古。”陈廷焯的评语是否得当?请作简要分析。

(2)试比较“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与柳永《雨霖铃》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两句在表达特点上的异同。

(1)恰当。暮云沉沉,似乎听到却又看不到传信大雁的身影,留下的是更深的寂寞。此句以简约的语言,将抒情主人公的孤寂之状、期待之情、失望之感通过景物传达出来。

(2)相同:都是借酒写愁,都言酒醒后愁思更深。不同:周词实写眼前愁情,直接表达长夜难耐,寂寞无限的心境;柳词则是以设问虚拟未来

愁状,借想像勾勒出一幅凄美图画,以景传情,表达离别的伤感。

                                                                         


解析: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1~4题

蝶恋花

密州上元

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看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注释]苏轼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九月,由杭州通判调知密州(今山东诸城),十一月三日到任。次年上元日写下这首词。写完这首词后他在《超然台记》中追述:“始至之日,岁不比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1.“钱塘三五夜”指 节,词中语句不多,通过 三个意象的描写表现了此地上元日的繁华热闹。

2.整首词来看“寂寞山城人老也”的作用是 ,句中 一词,便将上下片的光景做了 ,使人感受到密州三五夜的

3.“农桑社”正是村民在举行的社祭,祈求丰年。设想一下,苏轼这么一位亲民的官,听了这些箫鼓之声会有什么感受?

4.人说词的最后两句意象凄惨,请结合创作背景谈谈你的看法?

1.杭州  元宵节  灯火、明月、游人

2.承上启下  “寂寞”  对比   寂寞冷落

3.一方面,他的内心可能很沉重,上元节百姓不是尽情欢度节日,却因“天上无雨,地上无麦”,祈求丰年;另一方面,他也可能因百姓这箫鼓乐声与祈求丰年的愿望受到感染,与百姓同心,感觉亲切自然。

4.郊外彤云四垂,阴霾欲雪,表面看意象凄惨,却写出了他心中的希望及对瑞雪兆丰年的期盼、喜悦之情,境界深远。


解析: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湖口送友人 李频

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__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1)首联描写了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4分)

(2)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复杂心情?(4分)

(1)首联描写诗人在湖口送别友人所见。湘江上暮霭笼罩,无尽的芦苇连接旷野,描画了一幅莽苍阔大的湘江暮色图,烘托了诗人送别友人的黯淡心情,也反衬了离人的孤独。

(2)最后一联是说友人归去正逢新年,而自己独在异乡。一方面表现了诗人孤寂和对故乡的思念,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或因友人归去逢新年的欣慰之情)。


解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青玉案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注】凌波:形容女子步态轻盈。 横塘路:贺铸作此词的地方。

锦瑟华年:指美好的青春时期。 蘅皋:长着香草的沼泽中的高地。

(1)词中“彩笔”指文学家的生花妙笔。“彩笔新题断肠句”,词人将“彩笔”与“断肠”并列,有何意味?

(2)这首词的末尾三句,历来为评论家所推崇、赞叹。试分析这三个比喻运用的妙处。

(1)作者将“彩笔”和“断肠”作不和谐的“并列”,意在强化求美而不得的愁苦心情。

(2)三个比喻是用来喻上文的“闲愁”,“一川烟草”言其多,“满城风絮”言其杂乱,“梅子黄时雨”言其绵绵无休止,将看不见的、抽象的“闲愁”形象化、具体化,   更加真实可感。烟草、柳絮、黄梅雨又是春季特有的景物,用以表现春心、春愁产,贴切而有韵味。    


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 , 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 , 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首怀古词一共“怀”了几个古人,都是谁?词人对他们各自的态度是什么样的?“怀古”的目的是什么?

词人在下阙中用了“封狼居胥”和“廉颇老矣”两个典故,是为了抒发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分别回答。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这几词写得极其沉痛,请分析这几句词蕴涵的思想感情。

【小题】三个古人:孙权、刘裕(寄奴)、刘义隆;前两个,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是由衷地肯定赞扬,因为他们都有所作为,或积极进取、成就帝业,或兴师北伐、收复失地,是作者敬仰的历史上的英雄。后一个,作者对他的态度是否定、批评和讽刺,因为他好大喜功、志大才疏,是个十足的草包。

作者“怀古”的目的有三:一是表明自己坚持北伐、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二是借古讽今,批评当朝统治者腐败无能。三是警告当权者韩佗胄,让他吸取历史教训,不要好大喜功、轻率冒进。

【小题】“封狼居胥”:主要是提醒警告韩佗胄不要好大喜功、轻率冒进。这里有忧患,有提醒,也有讽刺。

“廉颇老矣”:主要是为了表现自己老当益壮的情怀和不受重用尴尬的处境以及悲愤的心情。

【小题】这几词,以其沉痛的心情,写出了一个令人无法接受的事实:沦陷区的百姓居然到象征异族压迫和民族耻辱的“佛狸祠”下,焚香叩拜,“一片神鸦社鼓”这说明南宋统治者长时间的妥协投降,不思北伐,以造成了沦陷区人民麻木的严重后果,表达了对统治者的失和批判之情。


解析: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点绛唇①

陆游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江湖上,遮回②疏放,作个闲人样。

注:①本词作于作者被弹劾,罢职还乡,闲居山阴时。②遮回,掩饰。

(1)这首词上下两阕所写内容有什么明显不同?(4分)

(2)有人说“做个闲人样”一句“立改前文之境”,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理解。(4分)

⑴上阙写采药、饮酒以及眼前所见暮山千叠之景,听得渔舟唱晚,声声在耳。(2分)下阙萌生醉弄扁舟的兴致,无所顾忌更不怕连天波浪,(1分)最后两句以心理活动为主,侧重抒情。(1分)

⑵前文以采药,沽新酿,闻渔唱,醉弄扁舟,叙写悠闲、潇洒、无拘无束的乡居生活,“作个闲人样”充满抑郁和无奈,使前文所写一切笼罩上壮志难酬和自我解嘲的意味,使全诗在洒脱中满含沉郁和悲愤。(4分)


解析: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满江红

辛弃疾

点火樱桃,照一架、荼縻如雪。春正好,见龙孙穿破,紫苔苍壁。乳燕引雏飞力弱,流莺唤友娇声怯。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 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

[注]①龙孙:竹笋的俗称。

1.上阕词人赞美“春正好”,好在何处,请一一找出。

2.“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3.下阕词人具体细致地抒写被春天触动的愁和恨。“春山”“烟波”象征什么?“古今遗恨”

如何理解?

4.这首词与词人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属政治抒情词,就表达方法而论,有什

么区别?

5.这首词在在遣词用句方面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选取你最欣赏的一例加以说明。

1.点火樱桃、荼縻如雪,龙孙穿破、乳燕引雏,流莺唤友 

2.拟人和夸张  春归牵动了词人满怀的愁与恨,这怨春之语表现了词人抑郁不堪的繁乱心境。 

3.春山、烟波象征祖国的分裂,象征政局的险恶,象征词人执着追求抗金复国所遇到的重重困难  古今遗恨词人侧重今之恨:中原失陷、祖国分裂之恨 

4.《永遇乐》直抒胸 臆,以慷慨豪放见长;这首词曲达心意,以清丽幽婉见长 

5.下阕“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中的“不传”“叫断”是点铁成金之语,凄切地传达出思家念远之悲  上阕“点火樱桃照一架、荼縻如雪” 犹如彩色影片的特写镜头园林之中灿烂的春色被推到了读者的眼前


解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