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1)词的上片写杜鹃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赏析。
(2)“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1)反衬。一、二句写鹃啼的环境和季节,美丽的春景反衬出杜鹃叫声的悱恻动人;三、四句用黄莺的随意飞动,反衬杜鹃的殷勤多情。(指出相对应的意象1分,正确指出意象的特点2分。题目问的是“主要”手法,如答衬托渲染、拟人酌情给分。)
(2)漂泊他乡之愁,思念家乡之情,有家难归、身不由已不叹。“行人”行走在绚烂春色中,心情本来是愉悦的,但因为杜鹃殷勤的叫声,不免会引起思念之情、作客之愁。但是抒情主人公虽然思乡情切,却不能自主,杜鹃的多情只能徒增烦恼。
解析:
无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西江月?? 黄陵庙 张孝祥①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②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③岳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②波神:女神。③准拟:准定。
1)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
———————————————————————————————————————
2)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__险阻的?请结合诗句略作分析。
——————————————————————————————————————————————————————————————————————————————
答案:1)苏轼 辛弃疾 豪放派 2)达观、豪迈的胸怀;例如“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两句,词人不说自己的行船为大风所阻,不得行使的实况,相反却抒写自己幻觉的意象,水神热情地邀请他欣赏那美好的夕阳景色。(结合诗句分析时一定要作具体分析,不能架空得出结论,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无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晏几道)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攀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①。
注:①化用杜牧《赠别》诗”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这首词的末两句除了化用杜牧诗句外,还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加以赏析。
答:
拟人手法。(2分)人的凄凉似乎也感染了红烛,它虽同情词人,却又哀伤自己没有办法相助,只有在寒夜里替人洒同情之泪了。(2分)表现了词人惜别的痛苦和孤寂失意的感慨。(2分)(6分)
解析:
无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 超然台①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时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日或两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答:
。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答:
(1)(4分)表现的是无奈、苦涩的心情。
登超然台望见的景色,引起了作者的乡思,但他无法回家,因此只能在酒醒之后苦涩地“咨嗟”不已,无奈地说:“休对”老朋友说什么乡思之愁,“且将”新火煮新茶聊以__吧!
(2)(4分)上片描写的是超然台下“春未老“之景;下片抒发的是春虽未老,人却在无奈之中的思乡之情。这首词因景生情,情景交融。
13、(10分)
解析:
无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虞美人 梳楼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词中 “楼儿忒小不藏愁”历来为人称道。结合诗句内容分析本句表达效果。
以乐写哀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是比较常用的k*s#5^u手法之一。请结合具体的k*s#5^u句子分析这种手法在本词中运用的k*s#5^u好处。
【小题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愁”比喻成具体的物品,楼儿太小,藏不了这许多愁,形象地写出因思乡而产生的愁之多。
【小题2】“海棠红近绿栏杆”一句运用了以乐写哀的表达技巧。海棠绽放,满眼绿色,但词人久滞客乡,故乡遥远,看到这满眼绿色,更添思乡之愁。以乐写哀的表达技巧的运用,把词人的这种思乡之苦写的婉转而含蓄。
解析:
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忆秦娥·邯郸道上望
曾
风萧瑟,邯郸古道伤行客。伤行客,繁华一瞬,不堪思忆。
丛台歌舞无消息,金樽玉管空陈迹。空陈迹,连天衰草,暮云凝碧。
注作者南宋词人曾 于1169年隆冬去全国进贡时,路过邯郸,望见六国时期赵王宴乐之所丛台,遂作此词。
(1)请分析“繁华一瞬,不堪思忆”在结构上的作用。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8分)
(1)承上启下(过渡)(1分),承上文“伤”,点明了引发伤感的原因,(1分),又引出了下阙对赵国故都繁华奢靡景象的思忆(1分)。
(2)虚实结合(或对比,寓情于景)示例: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结合”(1分),运用想
象虚写了古时繁盛一时的丛台歌舞奢靡的画面,实写了邯郸古道的萧瑟秋风中衰草连天的凄凉
景象,以虚衬实(2分),寄寓了作者对宋王朝割土分疆、国家衰微的悲痛之感(2分)。
解析:
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卖花声
张舜民
楼上久踟躇。地远身孤。拟将憔悴吊三闾。自是长安日下影,流落江湖。
烂醉且消除。不醉何如。又看暝色满平芜。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
(1)“自是长安日下影”中。“长安”和“日”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_ ___ ▲ _______、_ ___ ▲ _______
(2)词中抒情主人公“踟躇”的原因有哪些?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_ ___ ▲ ____
(3)“又看暝色满平芜。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中“满”和“新”二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
答;_ ___ ▲ ______
(1)借代、比喻。(2分。每点1分)(2)①离:远离君王(或遭受放逐)的苦闷;②孤:流落江湖的孤独;③思:思乡(或思君)的惆怅。(4分。每点1分,答对三点得4分)(3)满:动态(1分)地表现了夜色渐深的过程(1分),新:暗示年复一年(1分),强化感情(1分)。
解析:
略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下面问题。
喜 春 来
伯 颜
金鱼①玉带罗襕②扣,皂盖朱幡③列五侯,山河判断在俺笔尖头。得意秋,分破④帝王忧。
【注】①金鱼:形状如鲤鱼的金符,标志官阶的一种佩饰。②罗襕:绮罗袍,元朝以丝罗制的官服。③皂盖朱幡:黑色车盖红色旗帜,高官出行的仪仗。④分破:分减、减少。
请你说说曲中的“山河判断在俺笔尖头”一句塑造了作者什么样的形象?
有人说“分破帝王忧”一句中的“破”字是本曲的题眼,你对这个字是如何理解的?请简要表述出来。
【小题1】这句显示了作者功高盖世,又是正值“得意秋”之际的政治家,那种乾坤自在掌中,山河控于笔下,雄决一世的气概,志在天下的内心世界跃然纸上,勾画出一代“佐命开济功臣”的独特形象。
【小题2】这个字生动形象地表明了作者要分担和破解帝王的忧愁。道出的是一种多么冲天的豪气,表现了一种雍容大度、指点江山的豪放气势,一个“破”字,作者高大的形象也陡然显现了出来。
解析:
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西都作 朱敦儒
我是清都①山水郎②,天教分付与疏狂。 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流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 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注)①清都:传说中天帝的居所。②山水郎:为天帝管理山水的侍从。
上阕中有一词为全词的词眼,请找出,并说明理由。
本词运用多种手法,表现出浪漫主义色彩,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作简要分析。
【小题1】词眼:疏狂(1分)。上阕写自己“为天帝山水郎”,上书请求留云借月等,表现其远离世俗,热爱自然,不受拘束(1分)。下阕“几曾着眼看侯王”表现其傲视权贵之“狂”(1分);写偏爱梅花,表现其不拘世俗,独守高洁(1分)。
【小题1】答案一:想象手法(1分),想象自己为天帝管理山水的官,承办天帝诏书的批示,多次向天帝献上奏章(1分)(从“玉楼金阙”一句思考回答亦可);答案二:夸张手法(1分),“诗万首,酒千觞”,表现自己的豪情。(1分)
解析:
略
对下列诗句加点的“意象”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楼兰:代指边境之敌。 B: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阁序》) 桑榆:日落处,比喻未来的日子,尤指晚年。 C: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子规:青鸟,传说中为西王母传递信息的神鸟。后多用来表达思归的心情。 D: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长亭:古代驿站路上供游人休息和送别的亭子。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