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依次采用的修辞方法是
①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②譬如朝露,去日苦多。③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A:夸张 比喻 拟人 B:拟人 比喻 夸张 C:夸张 拟人 比喻 D:拟人 夸张 比喻
下列各句依次采用的修辞方法是 ①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②譬如朝露,去日苦多。③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A:夸张 比喻 拟人 B:拟人 比喻 夸张 C:夸张 拟人 比喻 D:拟人 夸张 比喻
下列关于词语声音的锤炼,论述有误的是()。
A:让相关成分的音节数量大体相同,也就是尽量让单音节与单音节、双音节与双音节、多音节与多音节互相搭配或互相对应。 B:在联合使用音节数量不等的词语时,要把音节多的放在前面,音节少的放在后面。 C:有时为了使音调和谐,可以适当改变词语的结构。 D:恰当地运用叠音词语,可以突出词语的意义,加强对事物的形象描绘,读起来和谐优美、节奏感强。
对“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理解正确的是
A:铺陈夸张,写宫人晨起梳妆之情景。 B:铺陈夸张,写宫内云烟袅袅之情景。 C:排比比喻,写宫人晨起梳妆之情景。 D:排比比喻,写宫内云烟袅袅之情景。
为了加强情感和音节的旋律,诗中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段?
A:排比 夸张 重复 B:对比 重复 拟人 C:重复 排比 对比 D:借代 对比 排比
对《西洲曲》一诗分析恰当的一项[ ]
A:此诗是北朝乐府中的名篇。 B:诗中采用了夸张、顶真、比喻、借代多种修辞方法。 C: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为的是描写莲花高过人头,莲子清如水的特点。 D:此诗的写作特点是寓情于景,描写了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情思缠绵宛转,音节和谐流畅。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现代派诗人,包括戴望舒、何其芳、卞之琳、废名等。其中戴望舒被叶圣陶称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也因此得到“雨巷诗人”的称号。 B:杜牧,字牧之,晚唐诗人,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他的《阿房宫赋》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在结尾部分议论,寄托了讽喻之意。 C:奥尔多·利奥波德的《像山那样思考》是美国自然文学的经典之作,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带有明显的生态忧患意识和更多的理性思考。 D:《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以廉颇自况,抒发自己老当益壮,仍不忘为北宋效力的壮志。
下列有关韵文的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古体诗又叫“古风”、“古诗”。与近体诗相对而言,它包括魏乐府古辞、南北朝乐府民歌和以后文人创作的有些诗歌。《望天门山》、《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古体诗。 B:词的标题和词牌有严格的区别。标题表明了词所涉及的内容,词牌是与韵相配合的 乐调,二者分别表示词的内容和形式。 C: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杂剧是可以演出的戏曲;散曲是清唱曲,包括小令和套数, 套数是由二支以上的曲子按一定规则联缀而成的组曲,它可以用来叙述完整的情节并夹有议论,如睢景臣的《[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D:赋,原是《诗经》铺陈叙事的一种表现手法,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文体,兼有诗和散文的特点,盛行于汉魏六朝。赋讲求句式整齐,音节和谐,描写多铺陈夸张,常以议论寄托讽喻之意,如杜牧的《阿房宫赋》。
7.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赋,是盛行于汉魏六朝、兼有诗和散文特点的一种文体,讲求句式整齐,音节和谐,多采用铺陈、夸张。 B:律诗和绝句句数有别,绝句四句,律诗一般八句;绝句可对仗可不对仗,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C:词最初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又称“长短句”或“诗余”,根据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D:散曲是由词蜕化出来的一种和乐演奏的歌曲,盛行于元代,体式比较自由,它一般包括套曲和杂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