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13题。(11分)
少年游 润州作,代人寄远
苏轼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却是姮娥②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注】①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三月底、四月初,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因赈济灾民而到了润州(今江苏镇江)为寄托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他写下了这首词。②姮娥:姮娥:嫦娥,代指“月亮”。
12. “代人寄远”的形式巧妙在哪里?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5分)
13.下片是如何表达词人的情感的?请简要分析。(6分)
题库:高中语文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1-01-08 06:10:56
免费下载:《河南省南阳市部分示范高中(宛东五校)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Word试卷
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13题。(11分)
少年游 润州作,代人寄远
苏轼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却是姮娥②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注】①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三月底、四月初,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因赈济灾民而到了润州(今江苏镇江)为寄托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他写下了这首词。②姮娥:姮娥:嫦娥,代指“月亮”。
12. “代人寄远”的形式巧妙在哪里?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5分)
13.下片是如何表达词人的情感的?请简要分析。(6分)
本题关键词:苏轼,润下,宋代石刻,宋代棱柱,年终分享利润,润下药,润下剂,完全代偿,苏醒完全,宋代建筑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