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5题。

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之中,刘和珍君是我的学生。学生云者,我向来这样想,这样说,现在却觉得有些踌躇了,我应该对她奉献我的悲哀与尊敬。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她的姓名第一次为我所见,是在去年夏初杨荫榆女士做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开除校中六个学生自治会职员的时候。其中的一个就是她;但是我不认识。直到后来,也许已经是刘百昭率领男女武将,强拖出校之后了,才有人指着一个学生告诉我,说:这就是刘和珍。其时我才能将姓名和实体联合起来,心中却暗自诧异。我平素想,能够不为势利所屈,__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无论如何,总该是有些桀骜锋利的,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待到偏安于宗帽胡同,赁屋授课之后,她才始来听我的讲义,于是见面的回数就较多了,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此后似乎就不相见。总之,在我的记忆上,那一次就是永别了。

……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

(节选《记念刘和珍君》)

14. 以上文段叙述了刘和珍君的哪些事?从中可以看出刘和珍君是怎样的人?请加以概括。(5分)

15. 作者为什么反复说到刘和珍“微笑着”“态度很温和”?请简析。

[d480a228d997e0e6.jpg]

16.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真的猛士, ;(《记念刘和珍君》)

(2)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

(3)惨象, ;流言, 。(《记念刘和珍君》)

(1)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2)风萧萧兮易水寒  复为慷慨羽声;(3)已使我目不忍视了   尤使我耳不忍闻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点,侧重“识记”能力的考查,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音近字、形近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平时常积累,边读边写,记熟练后自我默写检测,争取句句过关。名句范围一般是初高中必修、选修,以及部分课外名句(四书五经、历代经典诗文名句)。答题时笔画要清晰,答完后要检查,避免低级错误。本题中,要注意以下这些字的书写,如:“淋漓”、“慷慨”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真的猛士,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记念刘和珍君》)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惨像,已使我目不忍视;流言, 。(《记念刘和珍君》)

尤使我耳不忍闻。

沉默呵,沉默呵!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尤使我耳不忍闻

真的猛士,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记念刘和珍君》)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

1.真的猛士,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2. ,已使我目不忍视了; ,尤使我耳不忍闻。(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3.沉默呵,沉默呵!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4.盖均无贫,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5. ,则安之。(《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1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2.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3.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4.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5.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解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