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现代诗,回答问候的问题。

赞美 穆旦

【小题1】查良铮     诗人     九叶    《探险者》、《穆旦诗集》《旗》。

【小题2】这首诗作者着力刻画了一个在痛苦中挣扎,谋求生存的中国农民的形象。这一形象是千百万中国人民的缩影,他勤劳善良,有超常的忍耐力,惯于隐忍,安于苦难,然而在日寇铁蹄的践踏下,最终起来走上了抗战的行列。这是觉醒了的人民走上了__的道路。

【小题3】诗人把笔下的形象放在满目疮痪的中华大地上,以辽阔的山河为背景展示人民所遭受的苦难,以此象征我们的祖国和民族的深重灾难,作者以悲怆的笔调写出了中国人民痛苦的隐忍的呻吟。

【小题4】这句话揭示了全诗的主旨,并因为反复咏唱造成强烈的抒情氛围,使全诗在深沉激昂的情感中展开。在日寇铁蹄的践踏下,处于苦难中的中国人民终于起来了,走上了抗战的行列。这句诗是对觉醒了的人民走上了__的道路的高度赞美,是对祖国和民族的顽强生存的高度赞美。


解析:

这首诗规模比较宏大,自始至终,澎湃着火热的激情。诵读时可以注意两点,一是体会蕴藏在诗行中的强烈的感情,揣摩作者痛苦的悲怆的真切感受;二是注意每节诗末尾一句“一个民族已经起来”反复吟唱的深厚意味,这是作者发自肺腑的带血的呼喊。

全诗共四节。第一节,诗人仿佛站在历史的高度,鸟瞰满目疮痪的中华大地,用密集的意象群来充分展现眼中所见。这大地是辽阔美丽的,有走不尽的起伏的山峦,数不尽的密密的村庄,有美丽的河流草原,动听的鸡鸣和狗吠,但这是一片呼啸着干燥的风的荒凉土地,低压的暗云下,滚滚东流水唱着单调的歌,表现的是诗人复杂的精神世界。“荒凉的亚洲的土地上”一句,点出了时代的环境,字里行间流露着对对这片土地既爱且怨的感情。诗人对土地有太多的话语、太悠久的感情,他要拥抱的人民是在耻辱里生活的佝偻者。但“我”是和这土地一起受难呻吟着过来的,对土地充满着爱,而且从这爱的力量中他感受到一个伟大的史实:“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第二节和第三节,诗人重点写了“他”——一个农夫。这个农夫是千百万中国人民的缩影,他勤劳善良,有超常的忍耐力,惯于隐忍,安于苦难,然而在日寇铁蹄的践踏下,他毕竟起来了,他放下了“古代的锄头”,走上了抗战的行列。这是觉醒了的人民走上了__的道路、这意味着他们除了忍受饥寒、疲劳外,还要面临流血和死亡。这是多么伟大的人民啊,所以诗人要“拥抱每一个人”。最后一节,诗人以两种相互交叉的感情,写了他复杂的内心感受,“悠久的年代的风”,年复一年吹过“倾圮的屋檐”,给人带来了“无尽的呻吟和寒冷”;吹过“枯槁的树顶”,“荒芜的沼泽”,与“虫鸣”及“乌鸦的声音”相应和。这一切使诗人感到无言的痛苦,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所以“我”并不失望,仍有勇气生存下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九·一八

二00五年九月十八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但也是“九·一八”事件的国耻纪念日。

——题记

可以不在盛唐的马上听风

可以隐忍力量,保持火药黑色的沉默

可以让西伯利亚的寒雪遍撒江南,

不忍那柄东来的刺刀,插在难圆的月上

衣衫挡不住贞洁,贫穷阻碍不了坦克的履带

那一块块膏药,无处不是土地的创伤

流血的日子,七十四年的遗恨

在一根沙布上,紧紧缠缚着受伤的心脏

唯有让孩子读书,深记那一篇

东北抗联被数倍的鬼子和豺狼白骨山岗

将成吨的炸药,落在祖国的尊严上

只是有些孩子还读不到书,还是祖辈的模样

今天的月亮圆了。借的是恒星的光芒

花红酒绿的长廊,消磨着无聊的时光

那把现代化和疯狂压进枪膛的鬼子

何时扣动扳机?谁能担保

中秋和“9·18”国难同在一天,多少让人有许多的感叹,诗人在感叹的同时也发出了警告,找出这一句,说说你的理解。

“衣衫挡不住贞洁,贫穷阻碍不了坦克的履带”说明了怎样的道理?

“将成吨的炸药,落在祖国的尊严上/ 只是有些孩子还读不到书,还是祖辈的模样”你是怎么理解这诗句的?

【小题1】“那把现代化和疯狂压进枪膛的鬼子/ 何时扣动扳机?谁能担保”  在合欢乐团圆的时候,我们也不能忘记了国耻,应该奋发图强,让自己的祖国强大起来,真正成为东方的巨人。(意近即可,3分)

【小题2】说明贫穷落后就会挨打的道理。(2分)

【小题3】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祖国尊严似乎已经成为了历史,也只有在历史书上看到了,但是我们还有的地方像祖辈一样贫穷落后,这一点着实让人担忧。小孩子,成年,死亡;写出了一个小人物无希望的寂寞的一生,表达了诗人对普通人的同情.( 3分)


解析: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1)一、二句叙写了风吹泥裂、叶落枝折的景象,表现了什么?这两句对本诗情感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勾画了一幅有声有色的雪地行军图,一个“上”字形象鲜明、意蕴丰富,请简析。

(1)表现了边地的严寒和戎边生活的艰辛,在诗中起反衬(或烘托)作用。

(2)“上”字,明写红旗“飘上”,实写将士“登上”,展示了戎边将士高昂的士气,如火的豪情。(评注:(2)题虽考一个“上”字,但实则涉及全诗的整体意境和主题,理解不了全诗,“上”字的意蕴是答不出来的。所以鉴赏古诗要有整体意识)。


解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塞外杂咏①

林则徐

天山万笏②耸琼瑶③,导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山灵相对笑, 满头晴雪共难消。

注释:①这是林则徐被遣戍新疆伊犁途中写下的一首诗。②笏,古代大臣朝会时所拿的手板,长方形。③琼瑶:美玉。

请简析首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简析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小题1】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万笏”为喻,描绘了天山山峰众多连绵的景象;用“琼瑶”比喻天山山顶积雪。

【小题2】作者前两句描绘了天山雄伟壮丽的的景象,写自己被谪贬伊犁,旅途中只有天山相伴,表现了寂寞孤独之感。后两句写“笑”写“难消”,表面上写开朗旷达,实际上流露出身处逆境的无奈,表达了年事已高、壮志未酬的伤感之情。


解析:

下列对郭沫若及其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郭沫若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活动家、考古学家,他在诗歌及历史剧的创作方面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B:《女神》是郭沫若的代表诗集,诗歌形式自由活泼,风格雄奇壮美,具有瑰丽的浪漫色彩,《炉中煤》、《天上的街市》等均是其中的名篇。 C:《凤凰涅槃》是《女神》的代表作,该诗抛弃了传统诗词对于纯意境的追求,传达了像凤凰涅槃在旧的毁灭中寻找再生的“五四”精神。 D: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常借用“史事”“讽喻”“今事”,《屈原》《虎符》《蔡文姬》等剧本,成功地塑造了具有鲜明个性的典型形象。 E.《女神》是一部杰出的浪漫主义诗集,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不朽的诗歌作品,开了一代新诗风。奠定了新诗运动的基础。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九日渡江

   明·李东阳

   秋风江口听鸣榔,远客归心正渺茫。

   万古乾坤此江水,百年风日几重阳。

   烟中树色浮瓜步,城上山形绕建康。

直过真州更东下,夜深灯火宿维扬。

【注】①李东阳:明代茶陵人。成化八年,以礼部左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后进太子少保、礼部尚书。这首诗是诗人主持应天乡试时所作。在乡试放榜后,诗人从南京渡江经扬州北上,恰逢重阳,佳节思亲,因赋此诗。②鸣榔:捕鱼时敲打船舷所发出的声响。③瓜步:镇名,东临长江。后面的建康、真州和维扬,分别是今南京、仪征和扬州。

填空:首联交代渡江的时令、景色和 ;颔联以万里长江之永恒 百年人生之短暂,寓情于景。

颈联、尾联连用四个地名,流转自如。比较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诗句,比较两者所抒发的感情的异同。

答:

【小题1】心境    反衬

【小题2】同:都抒发了归乡的喜悦之情。异:杜甫之喜既是个人之喜也是家国之喜,且长期离乡背井,故思归急切;李东阳之喜纯是个人之喜,且只是小别妻孥,故思归舒缓。


解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新晴  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这是一首夏日即景诗,找出诗中富有季节特征的意象,并结合全诗,简要说明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2)“偷开门户又翻书”一句中的“偷”字在《宋诗别裁》中为“径”字,你认为哪一个字好?请说明理由。

(1)诗中富有季节特性的意象有"青苔""绿树""南风"。夏日初晴之后,昼梦之余,人的情绪通常是爽朗、愉悦的;四周一片静谧,吹开大门、拂动书页的夏风显得那样友好。这一切都表现了诗人恬适宁静的心境。

(2)"偷"字好。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南风的调皮活泼,富于情趣。(2分) "径"字好。运用拟人手法,能突出与南风与老友的熟识。相见之情急切,不是轻敲,不是缓推,而是径直推门而入。


解析:

(1)答道两个意象1分,三个2分,分析、情感各1分。

(2)2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试题。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__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注1】钟山:南京中山门外紫金山。苍黄,同仓皇。

【注2】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当夜,解放军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迄江西湖口的千里长江上,分三路强行渡江。二十三日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此诗作于当日。

本诗中用典很多,试举出两例。

试分析“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一句中的哲理。

【小题1】

(1)虎踞(jù)龙盘:形容地势优异。三国时诸葛亮看到吴国都城建业(今南京市南)的地势曾说:“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

(2)慨而慷:感慨而激昂。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

(3)宜将剩勇追穷寇:剩勇,余勇。穷寇,走投无路的敌人。《后汉书·皇甫嵩传》:“兵法(指《司马兵法》),穷寇勿追。”这里改变了这种说法,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把敌人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掉,不要留下后患。

(4)不可沽名学霸王:沽名,故意做作或用某种手段猎取名誉。秦朝末年,项羽(曾自封西楚霸王)和刘邦(后来的汉高祖)同时起兵反秦。刘邦先据秦都咸阳拒项羽。项羽歼灭了秦兵主力,拥四十万大军入咸阳。他当时为了避免“不义”之名,没有利用优势兵力消灭刘邦,后来反为刘邦所消灭。这里是说应从项羽的失败得到教训,不可为了“和平”的虚名,给敌人以卷土重来的机会

(5)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上句借用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诗句,原诗说的是汉武帝时制作的极贵重的宝物金铜仙人像,在三国时被魏明帝由长安迁往洛阳的传说

(6)沧桑:沧海桑田的略语。葛洪《神仙传·麻姑》里,麻姑对王方平说,“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小题2】试分析“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一句中的哲理。(6分)

天若有情,见到国民党反动统治的__残酷,也要因痛苦而变衰老;身受反动派压迫的人民,自然要彻底推翻反动统治,完成翻天覆地的革命事业。人间正道,社会发展的正常规律。沧桑,沧海(大海)变为桑田,这里比喻革命性的发展变化。(4分,句意2分,内容理解2分)意思是说自然界如果有知,它会体察到兴盛与衰败这条不可改变的法则。不断地变异、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前进,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解析:

【小题1】4分,每对一例得2分。

【小题2】2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两题

仰望瀑布

绿原

左看右看

越看越觉得

你是一条站起来的河滩

抗不住地心引力

才改变从西往东的方向

从上往下流着,不幸

不再流向热情呼唤的大海

却溅落到又聋又哑的古潭

乃由(①)而入(②)

一日有如几千年

几千年又有如一日

更在(③)中保持(④)

你为智慧的李白留下了悬念

据说更大的引力属于太阳

会不会有朝一日你竟跃出

原来狭隘的轨迹,突然转身

向它飞去,沿着彩虹

拐个弯与银河汇合

流向无限丰富的混沌

流向烟波浩淼的无情空间

再没有(⑤),也再没有(⑥)

只在太阳的燃烧里

投入了最后销魂的一闪

(1).诗中括号内原有的词语都是两个字,请从下面两个词中分别选择一个填入括号中。

A.新鲜 B.永恒

答:①_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_⑥_________

(2).有人评价说这首诗赞美了瀑布壮美的外观、博大的心胸、不屈的精神,你同意这种评价吗?说说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1) (4分)①A   ②B   ③B   ④A   ⑤A   ⑥B 

(2) (4分)不同意,诗中有很多表现瀑布无奈的地方。如“抗不住”“又聋又哑”“狭隘的轨迹”“会不会”等。

同意,诗中虽有表现瀑布无奈的地方,但却强调了瀑布的新鲜永恒,这就是生命力。所谓“会不会”其实是表现瀑布内心的追求。(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女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都是对光明、对力量的歌颂,色彩明亮,声调高亢,气势磅礴。请举例说明。

《太阳礼赞》表达了诗人对新生太阳的激情;《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歌唱了把地球推倒的伟力;《晨安》一气喊出二十七个“晨安”,把自我与世界贯通,表现了一代新青年的宏大气魄;《笔立山头展望》等作品也都表现出作者求新弃旧的进取心。


解析:

考查对作品的艺术特色的理解能力,要根据典型的语段理解分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