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下面这首诗的解说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 ] 云之志 李挺拔 都说我是在天庭里闲游 自由自在,无忧无愁 不!我是在大漠中求索 行迹匆匆,东奔西走…… 都说我看破了红尘凡土 才遁入空门,随风飘游 不!我热恋着我的故土呵 看我乡思如雾,一步三回头…… 我讨厌这虚无缥缈的太空 我渴望那郁郁葱葱的绿洲 我之所以迟迟不愿归去呵 只因为还没找到我心爱的情友 一旦结识了我心满意足的伴侣 我就将爱的珍珠,漫天抛投—— 敲着雷的金鼓,披着电的银妆 一头扑向山川,扑向田畴……
A:诗歌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字面上写的是“云之志”,实际上抒发的是“我”热爱“故土”之情。 B:对诗中“故土”的理解,可见仁见智,既是“故乡”,又可指“我”所热恋的其他人或事物。 C:“乡思如雾,一步三回头”一句借助比喻和比拟,形象地表现出云在寻找“情友”时的迷茫之情。 D:结尾的“扑向山川,扑向田畴”一句的主体既是云变化后的雨,又是“我”倾注的爱。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落 第 东 归
(唐·罗邺)
年年春色独怀羞,强向东归懒举头。
莫道还家便容易,人间多少事堪愁。
落 第
(明·袁崇焕)
遇主人多易,逢时我独难。八千怜客路,三十尚儒冠。
出谷莺偏媚,还枝鸟亦安。故园泉石好,归去把渔竿。
8.诗中“出谷莺偏媚,还枝鸟亦安”一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它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9.两首诗都写于科考落第之后,两位诗人的心境不完全相同。请结合诗句进行简要分析。
8、(1)描绘出黄莺在山谷中婉转地鸣叫,鸟儿飞回枝头安适自在的一派田园风光。(3分) 作用:①由落第后情绪的低落转向回归田园的豁达;②为下文作者抒发自己的感慨做铺垫;③借景抒情,用这两句诗表达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以解作者落第后的沮丧之情。(2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给分)
9、袁诗虽有落第后的失意,但“归去把渔竿”等句更多的是抒写诗人豁达的心境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3分)罗诗“人间多少事堪愁”等句则主要表现了诗人落第后的沮丧、忧愁之情。(3分)
解析:
略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各两题
甬上竹枝词 戈鲲化(清)
灵桥门近甬江隈,早把严城锁钥开。
为贩鱼鲜趋晓市,小民辛苦五更来。
这首诗写的是 ▲ (地点) ▲ (事情)。
请简要分析第三句中“趋”字的作用。
▲
【小题1】灵桥门,晓市。(2分)
【小题1】“趋”字写出了渔民们为赶早市而而争先恐后地涌向刚开的城门的情景(2分),表达了诗人对“小民”的同情(2分)
解析:
【小题1】略
古诗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 晴
刘 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第四句中的“偷”字一作“径”,你认为哪个好,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有关诗句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偷”字显示了南风的顽皮,它仿佛有意要和它朋友开个玩笑,躲开诗人眼目,悄悄地溜进了诗人房间,与后面的“又翻书”这一细节相辅成(1分)。“径”是径直,直接的意思,突出了南风的急切爽直,正与“旧相识”相应(1分)。两个词都用了拟人手法(1分)。
(2)“绿树无人昼梦余”,可知新晴后,诗人在无人打扰的情况下,在白天恬然入梦(1分);而后面的“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把南风写得情趣二足饶有风趣(1分),进一 烘托了作者久雨初晴后的闲适、清静,愉悦的心情(1分)。
解析:
略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是( ) 梦与诗 胡适 都是平常的经验,都是平常的影像,偶然涌到梦中来,变幻出多少新奇花样! 都是平常情感,都是平常言语,偶然碰着个诗人,变幻出多少新奇诗句! 醉过才知酒浓, 爱过才知怀重:——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A:本诗共三章,前两章是平列关系,但首章中的“经验”、“影像”和第二章中的“情感”“言语”又是相互交叉映照的;后一章在前二章的基础上更进一层。 B:前两章写到梦来自不平常的经验和影像,诗来自平常的情感和言语,目的是说明文艺作品哪怕是想象性极强的诗歌也离不开人的生活经验和感受。 C:将“梦与诗”并提,表示作者对诗歌这种体裁颇有微词,他认为写诗如同做梦那样只是偶然的“碰撞”,在有限的经验、影像、情感、言语中追新猎奇,玩弄花样。 D:“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包含了这样的哲理:文艺作品应当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去创作,这样才是个性化的,才不会与他人雷同。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下列各题。
幽居初夏 陆 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 槐柳荫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 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①, 木笔犹开第一花②。
叹息老来交旧尽, 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释】①箨龙:笋。②木笔:辛夷花。
诗人陆游字 ,是宋朝诗人,梁启超誉之为“亘古男儿一放翁”。
全诗描写初夏景色,着重突出一个“ ”字。
尾联隐含了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感情。
对此诗理解、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首句“湖山”二字总领全篇,先从大处着笔勾勒环境。
B.颔联铺写水满、草深、鹭下、蛙鸣等典型的初夏景物。
C.诗的前六句极写幽静之美景,显现诗人怡然自得之乐。
D.最后诗人叹息老之将至旧友情断,落寞无聊之感顿生。
【小题1】南宋(宋)
【小题1】幽
【小题1】志士空老,报国无成的郁闷
【小题1】D
解析:
略
对下面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天真的预示
[英]布莱克
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有一座天堂
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
A. 第一句是说以小见大,“窥一斑而知全豹”。
B. 第二句是说一个个体生命里藏着偌大的自由与自信。
C.“无限”与“永恒”在自己的手中创造。
D.“天真”预示着美好,希望与永恒靠大家努力才能实现。
D
解析:
D(诗中说“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那收藏。”所以“靠大家努力”在诗中未提,诗歌想告诉我们的是:希望与永恒要靠自己努力才能实现。)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雪
(唐)韩 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村 居
(清)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同是描写春天,这两首诗在内容上却有许多不同之处。请结合诗句,找出三处加以比较说明。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诗在炼字上都很见功夫,请从两诗中各找一字并分析其妙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地点不同:韩诗写庭院,高诗写野外。②时间不同:韩诗写初春,高诗写盛春。③天气不同:韩诗写雪天,高诗写晴天。④景物不同:韩诗写雪、草(芽),高诗写草、莺、杨柳、儿童、纸鸢等。(4分)
(2)韩诗:“惊”字,表现了作者初见草芽时的惊讶与喜悦。(或:“嫌”字,运用拟人手法,明写雪,暗写人,表达了盼春早来的急切之情。)高诗:“醉”字,运用拟人手法,明写杨柳,暗写诗人,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美景的陶醉。(或:“忙”字,表现了儿童急切的心情,同时也描绘了一群儿童放风筝的热闹场面;“拂”字表现了杨柳枝条的柔媚多姿。)(4分)
解析:
略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 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 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 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 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此诗作于开成四年(839)春,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做官的杜牧即将离任,回京任职。他的朋友、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要到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潜山)去,诗人便先为他送行,并赋此诗相赠。
(1)首联描绘了一幅 图(限四字),有什么作用?
(2)请从景情关系上赏析本诗
(1)春郊送别(春日送别、初春送别也算对) 这联不只是写景而已,它还交代了送行的时间、环境,渲染了分别时的气氛。
(2)(4分)乐景写哀情,用江南的一切都充满着生机和希冀的美景及朋友(裴坦)的倜傥风流和热情自信,反衬自己宦海浮沉,不得意的满腹愁情,表达了一种送别朋友之后的空虚无着、怅然若失的伤感之情。
解析:
(1)每点1分,共2分。
(2)如答借景抒情,言之有理亦可。
下列对诗词中的句子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声调高亢,意气豪爽,是对自我、对人生的有力肯定,表明诗人尽管政治上受到挫折,但仍对自己充满信心,对未来也持乐观态度。 B:“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写出了诗人对家国的苦难无能为力,既有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也有对人生、对历史的感慨,还有对个人命运的悲叹。 C:“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表现出孙何既威风又儒雅,他饮酒赏乐,吟唱山水,这说明他既有执政能力又能与民同乐。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词人以廉颇自比,表明自己虽年老但仍愿为国家效力,对南宋统治者重新起用自己抗金充满希望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