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按要求回答问题。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①一灯明。
[注]①篱落:篱笆。
(1)诗的前两句中“送”“动”二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们好在哪里?
(2)诗的后两句诗人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抒发情感?请简要赏析。
(1)“送”是“送来”的意思,梧叶摇落的萧萧声中,仿佛含有刺骨的寒气(1分),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1分), “动”是“触动”的意思,写出江上的阵阵秋风引发的羁旅的情怀(1分),突出了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1分)
(2)(4分)衬托(反衬)或对比或借景抒情(1分)。夜已深了,还有儿童点着灯,在篱笆边捉蟋蟀,儿童欢乐愉快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对比(1分),突出抒发了了诗人客居他乡的凄苦之情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2分)
解析:
无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红梅(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
(1)、苏轼对石曼卿《红梅》诗持什么态度,请作分析。就你的理解与积累,你读过的咏梅诗词里哪些作品有“梅格”,请试举一例。(默写一名句即可)
(2)、 诗人用哪些艺术手法来勾画梅花的形魂?就其中两点作赏析。
(1).持否定(批评)态度, 石曼卿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的特征,未写出红梅的内在品格。 如:“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2).①拟人。如“怕愁贪睡”四字是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梅花不愿招致愁怨而贪睡的娇憨之态。②用典:“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这句引典故作结,点明主旨,锁住全篇,含蓄蕴藉。③托物言志:借咏梅来赞美不同流俗的孤高品性。
解析:
略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题目。
悬崖边的树
曾 卓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
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
平原的尽头
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孤独地站在那里
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它的弯曲的身体
留下了风的形状
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
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对上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第一节是远景,一下子把树的遭遇和危境展现在人们面前。“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
风”指自然界骤起的大风暴。
B.第二节是近景,表现了悬崖边的树在困境之下的乐观和积极向上。
C.第三节是一个特写镜头,“弯曲”虽是“被风”扭曲了的形象,但那凌空欲飞的姿
态,却让人肃然起敬。
D.这首诗运用了象征手法,借树写人——无数次经历坎坷而又怀着坚定信念的人的形象。
A
解析:
奇异的风是虚指的艺术手法
对下面这首诗的解说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 ] 云之志 李挺拔 都说我是在天庭里闲游 自由自在,无忧无愁 不!我是在大漠中求索 行迹匆匆,东奔西走…… 都说我看破了红尘凡土 才遁入空门,随风飘游 不!我热恋着我的故土呵 看我乡思如雾,一步三回头…… 我讨厌这虚无缥缈的太空 我渴望那郁郁葱葱的绿洲 我之所以迟迟不愿归去呵 只因为还没找到我心爱的情友 一旦结识了我心满意足的伴侣 我就将爱的珍珠,漫天抛投—— 敲着雷的金鼓,披着电的银妆 一头扑向山川,扑向田畴……
A:诗歌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字面上写的是“云之志”,实际上抒发的是“我”热爱“故土”之情。 B:对诗中“故土”的理解,可见仁见智,既是“故乡”,又可指“我”所热恋的其他人或事物。 C:“乡思如雾,一步三回头”一句借助比喻和比拟,形象地表现出云在寻找“情友”时的迷茫之情。 D:结尾的“扑向山川,扑向田畴”一句的主体既是云变化后的雨,又是“我”倾注的爱。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落 第 东 归
(唐·罗邺)
年年春色独怀羞,强向东归懒举头。
莫道还家便容易,人间多少事堪愁。
落 第
(明·袁崇焕)
遇主人多易,逢时我独难。八千怜客路,三十尚儒冠。
出谷莺偏媚,还枝鸟亦安。故园泉石好,归去把渔竿。
8.诗中“出谷莺偏媚,还枝鸟亦安”一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它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9.两首诗都写于科考落第之后,两位诗人的心境不完全相同。请结合诗句进行简要分析。
8、(1)描绘出黄莺在山谷中婉转地鸣叫,鸟儿飞回枝头安适自在的一派田园风光。(3分) 作用:①由落第后情绪的低落转向回归田园的豁达;②为下文作者抒发自己的感慨做铺垫;③借景抒情,用这两句诗表达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以解作者落第后的沮丧之情。(2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给分)
9、袁诗虽有落第后的失意,但“归去把渔竿”等句更多的是抒写诗人豁达的心境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3分)罗诗“人间多少事堪愁”等句则主要表现了诗人落第后的沮丧、忧愁之情。(3分)
解析:
略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各两题
甬上竹枝词 戈鲲化(清)
灵桥门近甬江隈,早把严城锁钥开。
为贩鱼鲜趋晓市,小民辛苦五更来。
这首诗写的是 ▲ (地点) ▲ (事情)。
请简要分析第三句中“趋”字的作用。
▲
【小题1】灵桥门,晓市。(2分)
【小题1】“趋”字写出了渔民们为赶早市而而争先恐后地涌向刚开的城门的情景(2分),表达了诗人对“小民”的同情(2分)
解析:
【小题1】略
古诗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 晴
刘 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第四句中的“偷”字一作“径”,你认为哪个好,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有关诗句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偷”字显示了南风的顽皮,它仿佛有意要和它朋友开个玩笑,躲开诗人眼目,悄悄地溜进了诗人房间,与后面的“又翻书”这一细节相辅成(1分)。“径”是径直,直接的意思,突出了南风的急切爽直,正与“旧相识”相应(1分)。两个词都用了拟人手法(1分)。
(2)“绿树无人昼梦余”,可知新晴后,诗人在无人打扰的情况下,在白天恬然入梦(1分);而后面的“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把南风写得情趣二足饶有风趣(1分),进一 烘托了作者久雨初晴后的闲适、清静,愉悦的心情(1分)。
解析:
略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是( ) 梦与诗 胡适 都是平常的经验,都是平常的影像,偶然涌到梦中来,变幻出多少新奇花样! 都是平常情感,都是平常言语,偶然碰着个诗人,变幻出多少新奇诗句! 醉过才知酒浓, 爱过才知怀重:——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A:本诗共三章,前两章是平列关系,但首章中的“经验”、“影像”和第二章中的“情感”“言语”又是相互交叉映照的;后一章在前二章的基础上更进一层。 B:前两章写到梦来自不平常的经验和影像,诗来自平常的情感和言语,目的是说明文艺作品哪怕是想象性极强的诗歌也离不开人的生活经验和感受。 C:将“梦与诗”并提,表示作者对诗歌这种体裁颇有微词,他认为写诗如同做梦那样只是偶然的“碰撞”,在有限的经验、影像、情感、言语中追新猎奇,玩弄花样。 D:“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包含了这样的哲理:文艺作品应当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去创作,这样才是个性化的,才不会与他人雷同。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下列各题。
幽居初夏 陆 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 槐柳荫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 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①, 木笔犹开第一花②。
叹息老来交旧尽, 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释】①箨龙:笋。②木笔:辛夷花。
诗人陆游字 ,是宋朝诗人,梁启超誉之为“亘古男儿一放翁”。
全诗描写初夏景色,着重突出一个“ ”字。
尾联隐含了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感情。
对此诗理解、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首句“湖山”二字总领全篇,先从大处着笔勾勒环境。
B.颔联铺写水满、草深、鹭下、蛙鸣等典型的初夏景物。
C.诗的前六句极写幽静之美景,显现诗人怡然自得之乐。
D.最后诗人叹息老之将至旧友情断,落寞无聊之感顿生。
【小题1】南宋(宋)
【小题1】幽
【小题1】志士空老,报国无成的郁闷
【小题1】D
解析:
略
对下面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天真的预示
[英]布莱克
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有一座天堂
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
A. 第一句是说以小见大,“窥一斑而知全豹”。
B. 第二句是说一个个体生命里藏着偌大的自由与自信。
C.“无限”与“永恒”在自己的手中创造。
D.“天真”预示着美好,希望与永恒靠大家努力才能实现。
D
解析:
D(诗中说“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那收藏。”所以“靠大家努力”在诗中未提,诗歌想告诉我们的是:希望与永恒要靠自己努力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