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淇上送赵仙舟

王 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小题1】本诗在表达离别之情时使用了哪些手法?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4分)

【小题2】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空伫立”,你认为是“犹”字好,还是“空”字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13ba42fc053e7f0a.jpg]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小题1】第二句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 (4分)

【小题2】诗的前三句和第四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4分)

【答案】

【小题1】“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是描写眼前景: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2分)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2分)。

【小题2】前三句主要写景,借景抒情,含蓄委婉(1分);末句则卒章显意,“断人肠”直抒别情(1分)。前三句蓄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句点破,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2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回答问题。(8分)

浪淘沙 北戴河

__ 一九五四年夏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__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小题1】请写出两诗(词)中直接表现主旨的句子。(2分)

毛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试比较两诗(词)在景物描写上的异同点。(6分)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不同点: (4分)

[99844c60cb8bed34.jpg]现手法,通过海边山树草等来衬托大海。所以答题时,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作答。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贵溪在信州城南其水西流七百里入江

【宋】晁补之

玉山东去不通州,万壑千岩隘上游。

应会逐臣西望意,故教溪水只西流。

【注】贵溪是信江的一段,它由信州(治所在今江西上饶)城南向西流约七百里入赣江。诗人写这首诗时,已被贬为监信州酒税。

(1)前两句写了信江的什么特点,有何作用?(3分)

(2)后两句诗人是如何借水来表意传情的?请作简要分析。(3分)

答案:

10.(1)写了信江发源玉山,上游受到万壑千岩的阻遏。这为后面写信江无法继续东流,只能折而向西做必要的交代;也暗含自己仕途受阻被贬之意。(特点1分,作用2分,意思对即可)

(2)信水西流本属客观现象,诗人却将它纳入自己的主观想象之中,认为信溪理解他这个逐臣西望京师之意,因此西流。诗人借此来表达内心的哀怨、悲怜之情。(写出水西流与逐臣西望的关联2分,写出感情特点1分)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山居杂颂
饶节

溪边小立听溪声,日到溪心衮衮明。

独木自横人不渡,隔溪黄犊转头鸣。

[注]①饶节(1065~1120年),字德操,一字次守。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中年出家,法名如璧,自号倚松道人。陆游谓其诗为“近时僧中之冠”。②衮衮,旋转翻滚的样子。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5分)

答:

9、这首诗写景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答:

 ①诗人独立溪边倾听流水的声音,沉迷于美好的山野之中,不知不觉日光已照到了小     溪中央。(3分)②表达出诗人热爱山居生活、超然自得的感情。(2分)
9、 ①动静结合。静态的独木桥与动态的流水、滚动的波光相映。
    ②以动衬静。潺潺的流水声、牛犊的低鸣更显出山野的宁静。
    ③听觉与视觉相结合。溪流、木桥等出自视觉,水声、牛鸣来自听觉。
    ④合理安排空间顺序。从小溪到木桥,再到对岸,由近及远。

(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此诗为诗人63岁被贬至海南时所作,诗人被贬之前官至宰相。

(1)请从运用修辞和抒发情感两方面分析“鸟飞犹是半年程”一句的妙处。(4分)

(2)诗贵含蓄,此诗三四句情感表达曲折委婉,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1)这一句使用夸张手法,极言自己离开京师之遥远;突出表现了诗人对京城深深的眷念之情,以及对回京之难的感叹。

评分标准:修辞2分,感情2分。

(2)诗人用山欲留人来表达不得回乡的痛楚之情,不说走不了,而说山留人,将重重阻碍的羁绊,说成殷勤的挽留;没有直接表达对当权者的不满,表面写景物,语气平静舒缓,实则蕴含着对统治者的愤懑之情。

评分标准:扣住“曲折委婉”分析,意思对即可得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1)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试作简要分析。(4分)

(2)请简要分析“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联中“畏”字的妙处。(4分)

 (1)这两旬通过乌鹊的惊动和秋虫的悲鸣表现了夜色的沉寂和凄凉,抒写了作者身世漂泊之感 (和宦海浮沉之痛),寓有怀乡思亲的悲凉况味。(意思对即可,情景、感情各2分)

 (2)“畏”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1分),曲折地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 (1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 (1分)和漂泊在外的痛楚(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 鸪 天

陆 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乾道二年(1166),陆游四十二岁,以言官弹劾谓其“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免隆兴通判,始卜居镜湖之三山。①玉瀣,一种美酒。②黄庭,是道经的名称。

(1)这首词上阕描写了哪些生活画面?(3分)

(2)这首词体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1) 描写了词人饮酒、竹林漫步、读书、卧榻看山等生活画面。(3分,少一点扣1分,扣完为止)

(2) 抒情主人公隐居“苍烟落照”之间,丝毫不理“尘事”,终日与美酒、《黄庭经》相伴,以及“贪啸傲,任衰残”的所谓随处开颜的举止,(1分)貌似轻松洒脱,实际上是一种无奈;(2分)“老却英雄”四字更明显地道出了词人对统治者徒使英雄垂暮、无所作为的满腔悲愤(壮志难酬的愤慨)。(2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7分)

采桑女

唐彦谦①

春风吹蚕细如蚁, 桑芽才努青鸦嘴。

侵晨采桑谁家女, 手挽长条泪如雨。

去岁初眠②当此时, 今岁春寒叶放迟。

愁听门外催里胥, 官家二月收新丝。

注:①唐彦谦,唐末诗人。②初眠,据《蚕书》记载,蚕卵孵化成虫后九日,开始蜕皮,蜕皮期间不食不动称“眠”,七日一眠,经过四眠,蚕虫才吐丝结茧。

24.“桑芽才努青鸦嘴”一句写景状物精细传神,试赏析。(3分)

25.诗人通过采桑女的遭遇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试结合全诗分析。(4分)

【答案】

24.“努”,用力伸出、用力冒出的意思。(1分)一“努”字,把桑芽写活了,精细地刻画出“桑芽”在春风中正在缓慢生长的动态(1分),给画面增加了艺术情趣。(1分)诗人把“桑芽”比喻成“青鸦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桑枝上那斑斑点点的嫩芽的颜色和形状。(1分)

25.①诗人通过采桑女子的悲惨遭遇,深刻揭露了唐末“苛政猛于虎”的社会现实(1分),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1分)②由于春寒,导致桑叶二月才吐芽儿,蚕事比往年推迟,而里胥却催她交新丝,揭露了苛政带给人民的痛苦。(1分)清晨采桑、挽长条而哭的描写,则可看出诗人对采桑女的同情。(1分)

【解析】

2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语言中的炼字。解答时先抓住句中关键字解释该句的意思,然后结合句子展开分析,最后点明表达效果。类似题目规范的答题就是以上三步。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句主题的理解。解答时抓住诗句“手挽长条泪如雨”“愁听门外催里胥, 官家二月收新丝”,再结合注释中“唐末诗人”,就会想到大的时代背景,这样诗歌的主题就显而易见了。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